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用于血液科患者PICC置管 被引量:27
1
作者 赵洁 姚晶晶 +3 位作者 陈敏 李红梅 许汇娟 梁玉婷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5年第1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B超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引导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150例血液病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B超组和心电图组各75例,分别采用B超引导置管、B超联合心电图定位法引导置管,并通过P波的变化确定导管末端的位置。结果 B超组导管末端一... 目的探讨B超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引导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150例血液病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B超组和心电图组各75例,分别采用B超引导置管、B超联合心电图定位法引导置管,并通过P波的变化确定导管末端的位置。结果 B超组导管末端一次性到位率(88.00%)显著低于心电图组(97.26%),术中出血量、置管所需时间显著多于心电图组(P<0.05,P<0.01)。结论 B超联合心电图定位法应用于血液科患者PICC置管,可提高导管末端一次性到位率,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疾病 PICC B超 腔内心电图定位法 X线 导管异位
下载PDF
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洁 钟小红 +4 位作者 李红梅 柴燕燕 姚晶晶 陈敏 高云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2年第6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血液科79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并存疾病、是否吸烟、置管方式、置管位置、置入静脉、深静脉置管史、置... 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血液科79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并存疾病、是否吸烟、置管方式、置管位置、置入静脉、深静脉置管史、置管护士职称、穿刺次数对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静脉炎发生的因素。结果79例患者共发生12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5.2%。其中1级、2级静脉炎共占91.7%。9例发生在置管后7d,占75.0%。置管位置是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肘上置管为其保护因素(OR=0.254)。结论置管后7d为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高发期,应加强观察。PICC置管时,应尽量选择肘部以上静脉进行穿刺,以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首次换药时间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敏 赵洁 +3 位作者 刘颖 许汇娟 姚嘉丽 姚晶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换药时间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7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在PICC置管后24h常规进行首次换药,观察组则在术后48h首次换药,比较两组置管后穿刺点... 目的探讨首次换药时间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7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在PICC置管后24h常规进行首次换药,观察组则在术后48h首次换药,比较两组置管后穿刺点渗血、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置管后穿刺点愈合较好率及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48h首次换药,可促进穿刺点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PICC置管 换药 穿刺点愈合 穿刺点感染 置管并发症
下载PDF
导管/静脉直径比预测血液肿瘤患者有症状性PICC相关血栓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许汇娟 刘颖 +3 位作者 姚嘉丽 姚晶晶 陈敏 邱甜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PICC导管/静脉直径比在预测血液肿瘤患者有症状性导管相关血栓的最佳临界值。方法选取留置PICC的273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彩超监测有症状性血栓发生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目的探讨PICC导管/静脉直径比在预测血液肿瘤患者有症状性导管相关血栓的最佳临界值。方法选取留置PICC的273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彩超监测有症状性血栓发生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导管/静脉直径比最佳临界值。结果6.23%患者发生了有症状性导管相关血栓。导管/静脉直径比35%~45%、≥46%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的风险分别是≤34%患者的16.762、15.529倍。导管/静脉直径比38%是预测导管相关血栓的最佳临界值。结论导管/静脉直径比与血液肿瘤患者PICC导管有症状性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置管操作时,应尽可能保证该比值≤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PICC 导管/静脉比 有症状性血栓 最佳临界值
下载PDF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辐射剂量规范化管理共识
5
作者 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医学辐射防护专家组 +2 位作者 乔文俊 许俊 许乙凯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1期3-17,共15页
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过去十余年里,CT的临床应用增长迅猛,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方案制定、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X射线也逐渐成为医源性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其... 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过去十余年里,CT的临床应用增长迅猛,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方案制定、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X射线也逐渐成为医源性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其产生的辐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广大医疗机构已意识到并尝试联合使用低辐射剂量扫描方案,以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但对辐射剂量的管理仍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导。本共识在设备及机房辐射防护设计、放射医务人员安全操作、低剂量扫描方法应用等基础上,重点引入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DRL)这一管理工具,及时指导和优化对受检者(特别是儿童等特殊人群)的辐射防护和剂量管理。实际扫描过程中,辐射剂量持续超过DRL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并找出原因,在必要和可行的情况下采取纠正措施,进一步提升放射检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辐射防护 辐射剂量 诊断参考水平 规范
下载PDF
血液和骨髓标本中常见PCR反应抑制物的探究与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沈克锋 杨默 江千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42-846,共5页
PCR反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高效安全及对标本要求低的特点,是检测标本中DNA或mRNA的首选方法,大量应用于临床和科研。近年来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取得了飞速发展,检测... PCR反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高效安全及对标本要求低的特点,是检测标本中DNA或mRNA的首选方法,大量应用于临床和科研。近年来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取得了飞速发展,检测灵敏度不断提高,有的甚至可以检测低于10个拷贝数的基因。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对标本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血液和骨髓液中可能存在的PCR反应抑制物。本文总结了血液和骨髓液中常见的PCR反应抑制物及其可能存在的抑制机制和解决措施,重点阐述了抗凝剂肝素的使用对于PCR反应的影响。本文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对PCR(特别是qRT-PCR)检测结果的评估,如对于某些低表达基因定量检测结果临床意义的判断,或者排除标本中PCR抑制成分所导致的假阴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骨髓标本 qRT—PCR PCR抑制物
下载PDF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诊断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启鑫 孟凡义 +3 位作者 谭筱江 李军体 蔡艳霞 朱志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应用半乳甘露聚糖(GM)试剂盒检测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高危因素患者的血清GM值,评价其对IFI的诊断、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采集83例具有IFI高危因素患者的254份血清,按GM检测试剂盒说明ELISA法检测抗真菌治疗前后GM抗原... 目的应用半乳甘露聚糖(GM)试剂盒检测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高危因素患者的血清GM值,评价其对IFI的诊断、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采集83例具有IFI高危因素患者的254份血清,按GM检测试剂盒说明ELISA法检测抗真菌治疗前后GM抗原水平变化。参照IFI分层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GM阳性患者36例,其中确诊组3例、临床诊断组5例、拟诊组23例、不符合IFI组5例,阳性率分别为75%、63%、51%和19%;本次GM试验灵敏度0.67,特异度0.81,阳性预测值0.62,阴性预测值0.84;GM阳性患者选择覆盖曲霉的抗生素治疗有效率62%,治疗前、后GM平均值各为1.65±0.85和0.58±0.30,P<0.05;而用氟康唑治疗有效率仅为25%。GM阴性患者采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均可,各药物间疗效无明显差别,治疗前、后平均GM值各为0.25±0.10和0.26±0.20,P>0.05。结论GM试验灵敏度中等、特异度较高,高危患者结合临床表现,GM试验检测阳性应立即抗曲霉治疗,动态检测GM值变化可有效判断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甘露聚糖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谭筱江 孟凡义 +1 位作者 秦建增 刘理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06-2509,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1997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诊断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细菌感染患者,对比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病例304例,其中真菌... 目的回顾性研究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1997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诊断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细菌感染患者,对比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病例304例,其中真菌感染194例,占63.8%,细菌感染110例,占36.2%。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激素、晕轮征、既往真菌感染、ANC小于0.5×109/L持续10d以上、靠近胸膜的结节影、移植(免疫抑制剂使用)、化疗、广谱抗生素是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及时进行抗真菌干预性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肺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医院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及维护现状调查 被引量:33
9
作者 姚晶晶 赵洁 +5 位作者 周春兰 周宏珍 许汇娟 陈敏 李红梅 梁玉婷 《护理学报》 2015年第12期53-55,共3页
目的了解护士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及维护现状,为促进临床静脉输液技术进一步规范合理化提供依据。方法方便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64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培训是护士获取静脉输液知识... 目的了解护士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及维护现状,为促进临床静脉输液技术进一步规范合理化提供依据。方法方便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64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培训是护士获取静脉输液知识的主要来源(92.4%)。护士对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及维护方法基本上符合规范和要求,但是在消毒接头、手卫生、导管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封管液的量及浓度选择等方面的达标比例<75%,需要继续改进。结论临床护士对静脉输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存在问题,静脉治疗小组不仅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护士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还需加强跟踪检查和具体指导,以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静脉治疗小组 护士培训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金玉芳 柴燕燕 赵洁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5年第10期37-39,共3页
目的总结血液病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血液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56例住院患者,依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并加强消毒隔离措施,注重静脉置管护理、发热护理,密切观察... 目的总结血液病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血液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56例住院患者,依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并加强消毒隔离措施,注重静脉置管护理、发热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饮食及营养宣教等。结果56例住院患者中,41例治疗后感染控制好转出院,11例治疗无效死亡,自动放弃治疗4例。住院8~143(39.1±16.3)d。均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血液病患者因病情特殊易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根据其疾病特点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疾病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护理
下载PDF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慧颖 李亚洁 +3 位作者 赵洁 廖晓艳 谭琳玲 钟小红 《护理学报》 2008年第4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引起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2005年7月—2007年7月住院治疗的653例急性白血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填写统一的个案登记表。其中386例为医... 目的探讨引起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2005年7月—2007年7月住院治疗的653例急性白血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填写统一的个案登记表。其中386例为医院感染组,267例无任何感染者为非医院感染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2检验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59.1%,多因素分析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5项,分别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肛周疾患、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结论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肛周疾患是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量及血小板计数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FLT3基因在各种血液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家宏 徐兵 +1 位作者 李琳 李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1-983,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各种类型血液肿瘤患者FLT3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103例初治AML、7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31例CML急变期、1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36骨髓...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各种类型血液肿瘤患者FLT3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103例初治AML、7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31例CML急变期、1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3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9例多发性骨髓瘤(MM)及13例伴有骨髓侵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FLT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FLT3基因在各种血液肿瘤表达为AML患者90.3%(93/103)、ALL患者60.5%(46/76)、CML慢性期患者5.7%(3/53)、CML急变期患者61.3%(19/31)、CLL患者9.1%(1/11)、MDS患者25.0%(9/36)。9例MM和7例伴有骨髓浸润NHL患者均未发现FLT3基因表达。AM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白血病患者,CML急变期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AL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CLL患者。结论各种类型白血病均可出现FLT3基因的表达,但表达率不同,以AML最高,而CLL和CML慢性期最低,FLT3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恶性克隆的增殖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T3基因 血液肿瘤 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齐桓 魏勇强 《医学教育探索》 2007年第3期252-253,共2页
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我们在泌尿外科的实习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技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探索和引领者。
关键词 临床教学 创新 泌尿外科
下载PDF
比喻法在血液病循证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千里 于冠楠 +4 位作者 江汕 郭煜 刘道洪 郑维扬 孙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1年第1期61-63,共3页
在循证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在血液病的本科教学中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由系列比喻为基础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法证明比喻法教学可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深奥原理简单化,并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血液病 教学方法 循证教学
下载PDF
CP式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齐桓 魏勇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4期487-488,共2页
目的:将临床路径的基本理念引入到临床教学工作之中,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将60名临床医学生按照随机数据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CP教学法,一组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一定周期后,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 目的:将临床路径的基本理念引入到临床教学工作之中,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将60名临床医学生按照随机数据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CP教学法,一组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一定周期后,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医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有显著差异,CP组优于传统组。结论:CP教学法能显著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临床教学 效果
下载PDF
新媒体立体化中医药科普平台建设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粤锋 王聪聪 杨长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7期41-43,共3页
2016年12月25日颁布并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在第六章特别对支持中医药科普工作作了规定,中医药科普工作在未来必将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创作出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医药科普作品,并让更多的百姓看到这些作品,是每一位中医人... 2016年12月25日颁布并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在第六章特别对支持中医药科普工作作了规定,中医药科普工作在未来必将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创作出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医药科普作品,并让更多的百姓看到这些作品,是每一位中医人共同面对的课题。项目利用网站、微博和微信公共平台等网络新媒体手段,建立起立体化的中医药科普平台,以期为更为广泛的受众提供形式更为丰富、更受欢迎的中医药科普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科普 科普平台 新媒体 立体化
下载PDF
iPS细胞技术在血液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17
作者 周丽霞 叶洁瑜 +1 位作者 连祺周 杨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1-604,共4页
Takahashi小组采用导入基因的方式,首次将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成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多能干细胞,称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而且因来源于机体本身... Takahashi小组采用导入基因的方式,首次将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成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多能干细胞,称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而且因来源于机体本身而无免疫排斥,同时也无伦理问题,因而有极大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能,有可能为血液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患者体细胞来源的i PS细胞,可用于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用于开发和筛选新的治疗药物;从体外培养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可用来诱导产生红细胞和血小板,因而是一种潜在的血细胞来源。本综述总结了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建立的方法及其在血液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转导方法 遗传性血液病 造血
下载PDF
血液肿瘤MICM诊断信息平台建设
18
作者 王瑜 杜庆锋 +5 位作者 刘晓力 张嵩 李荣 李懿 欧阳凌云 孟凡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建立基于数据库的血液肿瘤信息收集系统,收集临床信息、诊断信息和标本信息,同时建立操作规范标准,为下一步实现血液肿瘤遗传信息的多中心收集及合作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建立血液肿瘤标本及相关信息的标准化收集规范体系;开发跨平... 目的:建立基于数据库的血液肿瘤信息收集系统,收集临床信息、诊断信息和标本信息,同时建立操作规范标准,为下一步实现血液肿瘤遗传信息的多中心收集及合作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建立血液肿瘤标本及相关信息的标准化收集规范体系;开发跨平台功能的Java程序,分别应用于细胞形态学检查、流式细胞仪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荧光原位杂交等工作站,通过局域网收集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查信息;采用Delphi6开标本管理系统,规范化实验室标本管理;采用Delphi6开发数据同步工具,将HIS系统中的授权数据,包括血液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部分临床资料,同步到数据库服务器.结果:部署该系统后能相对全面地收集血液肿瘤患者的疾病相关信息.结论:各类信息的规范化设置,方便后期的大规模收集;Java开发的各工作站组件能有效地跨平台使用,能忽略不同设备工作站的操作系统差异,方便后期大规模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MICM 标本数据库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9
作者 钟慧群 张立力 +4 位作者 赵洁 柴燕燕 姚晶晶 许汇娟 罗晨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方法2018年1-9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超过3d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留置针...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方法2018年1-9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超过3d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留置针386例次,其中手背留置针190例次,前臂留置针196例次。手背及前臂的留置时间分别为(5.22±2.45)d及(5.65±2.94)d,导管堵塞发生率分别为25.8%及29.6%,液体渗漏发生率分别为5.8%及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6.8%及29.6%,且6例次(3.2%)手背留置针发生意外脱落,前臂则无一例意外脱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根据临床指征拔管时,前臂与手背留置针相比留置时间无差异,但静脉炎及导管脱落发生率低,护士应结合患者血管情况、病情等尽量选择前臂为患者置入外周静脉留置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留置部位 并发症
下载PDF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病因病机课件研究与开发
20
作者 黄粤锋 方洁生 王聪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疾病的病因病机是中医内科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开发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都有着积极意义。本文通过"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病因病机"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如何提炼课件内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分工协作,提高制... 疾病的病因病机是中医内科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开发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都有着积极意义。本文通过"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病因病机"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如何提炼课件内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分工协作,提高制作效率,大型交互式动画课件的合成技术和网络兼容性,以及中医课件中中医文化及抽象概念的表达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课件 中医内科常见病 课件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