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联合常规超声可提高BI-RADS3~5类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效能
1
作者 盛洁 曾辉 +3 位作者 陈卫国 曾凤霞 秦耿耿 徐维敏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82-1289,共8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联合常规超声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7月术前同时行CEM和超声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乳腺乳头状病变70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分析病灶CEM及超声特...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联合常规超声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7月术前同时行CEM和超声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乳腺乳头状病变70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分析病灶CEM及超声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单独CEM、单独超声、CEM+超声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70例患者良性病变48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高危+恶性病变22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4例及乳头状癌18例),共检出90个病灶。其中CEM+超声的AUC最高,约为0.863。CEM+超声的特异度及准确率最高,分别约为79.1%和84.2%;而CEM+超声与单独CEM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相近,分别为95.5%vs95.5%、97.4%vs97.1%。结论CEM形态学联合超声特征综合判断提高了BI-RADS3~5类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效能,一定程度降低了良性病变的活检率,且提高了恶性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 超声 乳腺 乳头状病变
下载PDF
住院医师肠道超声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探讨
2
作者 颜丽华 骆小冬 +3 位作者 陈烁淳 张妍琰 覃辉 李颖嘉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其诊断困难、治疗棘手、病情迁延且往复难愈,肠道超声作为一种简单、无创、准确的检查方法,在评估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的活动性、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等方面的价值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然而...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其诊断困难、治疗棘手、病情迁延且往复难愈,肠道超声作为一种简单、无创、准确的检查方法,在评估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的活动性、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等方面的价值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然而,由于缺乏标准化、体系化的教育培训,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个炎症性肠病区域诊疗中心能够有效开展这项检查,故规范化的肠道超声教学势在必行。超声专业住院医师是超声人才梯队中最基础的部分,是未来深入社区及基层医院超声科的中坚力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提升医疗质量及安全保障,培养高素质超声医师至关重要。文章从创新理论及实践教学方法、超声诊断报告质量控制、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人文素质能力提升4个方面,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肠道超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旨在为肠道超声的规范化教学推广提供可行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超声 炎症性肠病 超声专业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慧君 何逸清 +5 位作者 林少明 陈瑞兰 李利 王艳 钟颖嫦 谭筱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探讨影响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血培养确诊为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病例,...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探讨影响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血培养确诊为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病例,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40例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55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50.4±16.6)岁。血培养分离白假丝酵母菌90株(37.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3株(26.3%),热带假丝酵母菌53株(22.1%)。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率>90%,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40.0%、59.3%、62.3%),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也偏低(分别为62.3%、60.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器官衰竭(OR=5.872,P<0.001)、脓毒性休克(OR=3.313,P=0.005)为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假丝酵母菌是引起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且检出了耐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的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重、病死率高,器官衰竭、脓毒性休克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菌血症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征象与Ki-67表达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伟镇 杨宇钦 +7 位作者 章婧文 刘娟 张妍琰 覃辉 李恋 何逸清 朱礼君 马焕容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分析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征象与癌组织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肿瘤基因图谱数据库分析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编码基因MKI67的表达及其与生存时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72例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目的分析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征象与癌组织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肿瘤基因图谱数据库分析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编码基因MKI67的表达及其与生存时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72例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征象与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析其超声征象与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MKI67mRNA水平较浸润性非三阴性乳腺癌高(11.80±0.11vs.10.70±0.05);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高表达者,其总生存时间较Ki-67低表达者短[(34.9±5.1)个月vs.(40.3±4.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中,血流分级Ⅱ~Ⅲ级者Ki-67高表达的比例高于0~Ⅰ级者(63.2%vs.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者Ki-67高表达的比例高于无转移者(58.8%vs.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中血流分级及腋窝淋巴结与Ki-67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乳腺癌 三阴性 浸润性 KI-67
下载PDF
超声与细针穿刺诊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伟镇 李颖嘉 +1 位作者 刘志 王宝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与细针穿刺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193例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及细针穿刺的结果,评估超声及细针穿刺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符合率及应用价值。结果 193例甲状腺结节中,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癌97例(50.3%)...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与细针穿刺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193例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及细针穿刺的结果,评估超声及细针穿刺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符合率及应用价值。结果 193例甲状腺结节中,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癌97例(50.3%),良性病变共96例(49.7%);而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为甲状腺癌共71例(36.8%),良性病变107例(55.4%),可疑癌变15例(7.8%)。在超声诊断的97例甲状腺癌中,与细针穿刺相符合的为63例(64.9%),不符合的为22例(22.7%),可疑癌变为12例(12.4%),而在超声诊断的96良性病变中,与细针穿刺相符合的为85例(88.5%),不符合的为8例(8.3%),可疑癌变为3例(3.1%),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与细针穿刺均有助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并具有一定的符合度,其中超声对甲状腺良性病变的诊断明显优于甲状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 甲状腺癌 良性病变
下载PDF
儿童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王伟镇 李颖嘉 +7 位作者 苏春 刘志 赖楠 劳明珍 乔宜格 王雪琴 高慧欣 马焕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869-873,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超声引导下皮质切线入路经皮右肾活检术的取材充分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5例儿童肾病病例,均行超声引导下皮质切线入路经皮右肾活检术(以右肾约中下极交界处为穿刺点,穿刺入路方向为从外上向内下斜切)。统计取材... 目的:分析儿童超声引导下皮质切线入路经皮右肾活检术的取材充分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5例儿童肾病病例,均行超声引导下皮质切线入路经皮右肾活检术(以右肾约中下极交界处为穿刺点,穿刺入路方向为从外上向内下斜切)。统计取材充分性及并发症情况,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样本肾小球个数为4~83,平均(25±12),其中190例(92.7%)评价为“充分”,15例(7.3%)为“次充分”,0例(0%)为“不充分”,取材较充分与肾皮质厚度较厚有关(OR=0.092,95%CI=0.010~0.828,P=0.033)。术后13例(6.3%)发生肾周血肿,与术前血小板含量较低(OR=0.984,95%CI=0.973~0.995,P=0.004)及肾皮质厚度较薄(OR=0.001,95%CI=0.000~0.266,P=0.015)有关。剔除术前肉眼血尿患者后余177例进行分析,术后22例(12.4%)发生肉眼血尿,与患儿体质量指数(BMI)值较高(OR=1.178,95%CI=1.006~1.381,P=0.042)及术前血小板含量较低(OR=0.992,95%CI=0.986~0.998,P=0.011)有关。结论:儿童超声引导下皮质切线入路经皮右肾活检术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儿童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被引量:10
7
作者 颜丽华 骆小冬 +4 位作者 刘志 张妍琰 覃辉 陈烁淳 李颖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观察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CD)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7例CD患者,观察其肠道超声及CT小肠造影(CTE)表现,分析二者诊断CD合并肠瘘的一致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及CTE诊断CD合并肠瘘和肠腔狭窄的效... 目的观察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CD)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7例CD患者,观察其肠道超声及CT小肠造影(CTE)表现,分析二者诊断CD合并肠瘘的一致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及CTE诊断CD合并肠瘘和肠腔狭窄的效能。结果337例中,超声及CTE同时诊断CD合并肠瘘48例,诊断一致性极高(Kappa=0.848,P<0.01)。34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7例存在肠瘘;超声诊断CD合并肠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2.59%、71.43%及88.24%,CTE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30%、71.43%及91.1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 P>0.05)。27例CD合并肠瘘患者中,18例同时合并肠腔狭窄;超声诊断CD合并肠瘘和肠腔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8.89%、77.78%及85.19%,CTE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为88.8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 P>0.05)。结论经腹肠道超声诊断CD合并肠瘘和肠腔狭窄效能较高,可媲美C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并发症 肠瘘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建立及超声评估血友病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昊 马菲 +5 位作者 张亚如 高扬 易梅 冯晓勤 孙竞 李颖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41-1445,共5页
目的建立血友病性关节炎(HA)动物模型,以超声监测关节结构改变,并评价造模效果。方法将2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A、B组(各5只)及C组(15只)。对A、B组膝关节腔内注射兔动脉血液1 ml,A组每周3次,共36次,B组每周2次,共24次;C组注射1 ml右旋糖... 目的建立血友病性关节炎(HA)动物模型,以超声监测关节结构改变,并评价造模效果。方法将2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A、B组(各5只)及C组(15只)。对A、B组膝关节腔内注射兔动脉血液1 ml,A组每周3次,共36次,B组每周2次,共24次;C组注射1 ml右旋糖酐铁,按造模时间分为C1组(诱导4周)、C2组(诱导8周)、C3组(诱导12周),以超声观察关节腔内滑膜和软骨改变。造模结束后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关节软骨及滑膜病理变化。结果造模结束时,超声测得A组[(4.46±0.47)mm]及C组[(4.08±0.44)mm]滑膜厚度均大于B组[(2.43±0.39)mm](P均<0.05)。造模过程中,A、B组滑膜厚度及血流信号分级逐渐增加;C组造模初期滑膜厚度及血流信号逐渐增加,随造模时间延长,滑膜厚度略微变薄、血流信号逐渐减弱。造模结束时超声可见A组、C组股骨远端软骨损伤。各组光镜下均出现滑膜增生、炎细胞浸润、软骨破坏等类似HA病理改变,以A组及C1组较为显著。结论通过向关节腔内注射血液及右旋糖酐铁均可建立HA兔模型,其症状、超声及病理改变能模拟HA特征性表现。铁剂诱导型关节炎造模快速、简便,易于超声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实验性 模型 动物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与CD34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颜丽华 章婧文 +6 位作者 王伟镇 刘志 刘娟 王宝平 纪丽景 李璇 马焕容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与癌组织CD3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肿瘤基因图谱数据库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34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编码基因VEGFA、VEGFR、PDGF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0例乳腺浸润...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与癌组织CD3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肿瘤基因图谱数据库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34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编码基因VEGFA、VEGFR、PDGF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征象与CD34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34与VEGFA的mRNA水平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与VEGFR、PDGFR的mRNA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中,血流显像分级为Ⅱ~Ⅲ级者,癌组织中CD34高表达的比例高于0~Ⅰ级者;腋窝淋巴结转移者,CD34高表达的比例高于无转移者。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中血流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与CD34表达显著正相关,提示临床医师可结合CD34与超声征象为患者进行抗血管治疗用药的选择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征象 CD34
下载PDF
肝脏超声新技术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体会
10
作者 朱礼君 张亚茹 李颖嘉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415-417,共3页
超声新技术在超声检查工作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决定了其在规培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肝脏超声新技术的优势及操作技巧,并在具体病例中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新技术应用的教学,新技术的学习提高了规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 超声新技术在超声检查工作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决定了其在规培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肝脏超声新技术的优势及操作技巧,并在具体病例中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新技术应用的教学,新技术的学习提高了规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增强了规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超声 肝脏 新技术
下载PDF
影像组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伟镇 李颖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纹理特征以预判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本院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证实为PTC的189例患者,常规超声检查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然后基于其PTC的超声横切面、纵切面...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纹理特征以预判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本院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证实为PTC的189例患者,常规超声检查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然后基于其PTC的超声横切面、纵切面及双切面的纹理特征,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对纹理特征进行筛选并建立预测模型,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并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比对。结果189例患者中,术前甲状腺超声检查诊断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35%,灵敏度为28.6%,特异度为55%。影像组学分析PTC的超声横切面/纵切面/双切面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66.06%/68.12%/77.69%,灵敏度为53%/46%/40%,特异度为52%/53%/51%。结论结合PTC的超声横及纵双切面纹理特征,影像组学方法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单切面高,且远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微小RNA-18a联合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勇 李传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1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8a(miR-18a)联合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S/D)等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早发型子痫前期(E-PE)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孕检的孕妇628例根据其是否发生E-PE分为E-PE组(34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微小RNA-18a(miR-18a)联合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S/D)等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早发型子痫前期(E-PE)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孕检的孕妇628例根据其是否发生E-PE分为E-PE组(34例)和对照组(594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RI、PI、S/D等参数,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8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18a、RI、PI、S/D对E-PE的预测价值。结果 E-PE组的血清miR-18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RI、PI、S/D高于对照组(P<0.05);E-PE患者血清miR-18a相对表达水平与RI、PI、S/D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18a、RI、PI均可用于预测E-PE的发生风险,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95%CI:0.727~0.832)、0.729(95%CI:0.644~0.814)、0.782(95%CI:0.695~0.870),而S/D对E-PE的预测价值较低,曲线下面积为0.602(95%CI:0.496~0.708)。miR-18a联合PI对E-PE的预测价值较高,敏感度为82.35%、特异度为83.84%,约登指数为0.662。结论 miR-18a在E-PE患者血清中异常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RI、PI、S/D等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均呈负相关,miR-18a联合PI对E-PE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诊断 微RNAS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子宫动脉 血流动力学 早发型子痫前期 微小RNA-18a
下载PDF
青年乳腺癌X线与病理、分子分型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维敏 李颖嘉 +4 位作者 文婵娟 曾辉 秦耿耿 何子龙 陈卫国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8年第6期433-439,共7页
目的探讨35岁以下的青年型乳腺癌的X线表现,与病理及免疫组化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年型乳腺癌120例(121侧)的X线表现、病理类型、分子分型及Ki67表达情况。结果(1)X线主要表现为单纯肿块(29.67%)、肿块伴钙化(25.27%)及单纯钙... 目的探讨35岁以下的青年型乳腺癌的X线表现,与病理及免疫组化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年型乳腺癌120例(121侧)的X线表现、病理类型、分子分型及Ki67表达情况。结果(1)X线主要表现为单纯肿块(29.67%)、肿块伴钙化(25.27%)及单纯钙化(28.57%)。(2)病理类型依次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73.55%)、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17.36%)、其他少见病理类型乳腺癌(包括神经内分泌癌、黏液癌、浸润性乳头状癌及浸润性小叶癌)(9.09%)。分子分型:Luminal型(70.00%)、HER2过表达型(17.50%)、三阴性型(12.50%)。(3)表现为肿块者:IDC及DCIS肿块长径小于3 cm多见(62.50%:100.00%),而其他少见病理类型乳腺癌以肿块长径超过3 cm为著(71.40%)。HER2过表达型以肿块长径超过3 cm为著(62.50%),肿块长径大于Luminal型及三阴性型者。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子分型的乳腺癌肿块边缘均以浸润或毛刺为著。(4)表现为单纯钙化者:IDC及DCIS钙化主要形态及分布均为:细小多形性(47.06%:44.45%)、段样分布(76.47%:66.67%)。而Luminal型主要为细小多形性(61.11%)、细小多形性成簇或段样分布(55.56%),HER2过表达型为线样或线样分枝状(50.00%)、恶性钙化混合段样分布(50.00%)。(5)Ki67阳性表达在不同分子分型、不同转移情况及不同淋巴结转移数目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型乳腺癌X线主要表现为单纯肿块及单纯钙化,肿块长径较小(常小于3 cm),边缘浸润或毛刺。表现为单纯钙化者以恶性钙化、段样分布为主。病理类型及分子分型无特殊性,以IDC、Luminal型为主。分子分型、淋巴结或/及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数目与Ki67增殖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乳腺癌 X线表现 病理学 分子分型
下载PDF
烟雾病颅内外血管参数评估研究进展
14
作者 罗婉贤 何逸清 李颖嘉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特征性病变为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及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起始段进行性狭窄闭塞,导致脑缺血及缺血后脆弱的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基于脑-颈血管一体化,颅外及颅内不同节段血流状态相互影响,可通过检测特...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特征性病变为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及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起始段进行性狭窄闭塞,导致脑缺血及缺血后脆弱的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基于脑-颈血管一体化,颅外及颅内不同节段血流状态相互影响,可通过检测特定节段血流参数提示疾病发展进程,从而指导临床策略的选择。深入了解烟雾病不同节段血流状态及疾病发展进程对疾病诊疗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烟雾病颅外及颅内不同节段血管参数、侧支循环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后续针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及出血性相关脑血管病诊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颅内外血管参数 侧支循环 临床预后
下载PDF
超声与临床特征联合预测^(90)Sr敷贴治疗病理性瘢痕起效时间
15
作者 陈燕晶 齐永帅 +5 位作者 蒋周越 张妍琰 稂婷 林越 昌敏 李颖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3-608,共6页
目的联合超声及临床特征预测^(90)Sr敷贴治疗病理性瘢痕达到临床有效标准时的起效时间。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核医学科行^(90)Sr敷贴治疗的病理性瘢痕患者48例,共计90个病灶。^(90)Sr敷贴治疗病... 目的联合超声及临床特征预测^(90)Sr敷贴治疗病理性瘢痕达到临床有效标准时的起效时间。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核医学科行^(90)Sr敷贴治疗的病理性瘢痕患者48例,共计90个病灶。^(90)Sr敷贴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临床有效标准定义为瘢痕皮上高度减少≥50%。按达到临床有效标准的治疗时长分为短程治疗组(2个月,38个病灶)和长程治疗组(>2个月,52个病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超声及临床特征,使用筛选出的自变量行多因素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90)Sr敷贴治疗病理性瘢痕起效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家族史、血流情况、病程、年龄、瘢痕杨氏模量平均值是^(90)Sr敷贴治疗病理性瘢痕起效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据此建立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95%CI=0.817~0.955,P<0.001),校准曲线显示使用该模型预测起效时间的准确度良好(χ^(2)=5.668,P=0.684)。结论结合家族史、血流情况、病程、年龄、瘢痕杨氏模量平均值构建的回归模型能够用于预测^(90)Sr敷贴治疗病理性瘢痕的起效时间,有助于指导临床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损伤,并提高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90)Sr敷贴治疗 病理性瘢痕 起效时间
原文传递
经腹部肠道超声监测抗肿瘤坏死因子α对克罗恩病合并肠瘘疗效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颜丽华 骆小冬 +1 位作者 陈烁淳 李颖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观察经腹部肠道超声监测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克罗恩病合并肠瘘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确诊的54例克罗恩病合并肠瘘且应用抗TNF-α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将患者分... 目的观察经腹部肠道超声监测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克罗恩病合并肠瘘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确诊的54例克罗恩病合并肠瘘且应用抗TNF-α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收集患者在基线期、诱导治疗结束、维持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的肠道超声参数。分析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抗TNF-α治疗期间肠道超声参数在基线期、诱导治疗结束、维持治疗3个月及6个月的变化趋势。结果随访6个月,54例患者中39例归类为有反应组,15例归类为无反应组,抗TNF-α的疾病控制率为72.22%(39/54)。有反应组肠壁厚度、层次结构、肠周蜂窝织炎或脓肿长径在诱导治疗结束、维持治疗3个月及维持治疗6个月后与基线期对比有显著改善(均P<0.05),肠壁血供Limberg分级在维持治疗3个月及维持治疗6个月后与基线期对比亦有显著改善(均P<0.05),肠周脂肪组织水肿在维持治疗6个月后与基线期对比有显著改善(P<0.05),且维持治疗6个月后,有28.21%(11/39)患者瘘管愈合。无反应组上述超声参数在观察周期内各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道超声可以准确反映抗TNF-α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肠瘘患者病情变化,有望作为监测药物疗效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肠道 经腹 克罗恩病 肠瘘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对血友病骨关节病变诊断及评分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马菲 李颖嘉 +8 位作者 肖莉玲 张丽 罗淑仪 罗婉贤 张世玉 洪少馥 伍满香 孙竞 周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对血友病骨关节病变诊断及评分结果为参照,探讨超声对血友病骨关节病变诊断及评分的价值。方法对42例血友病患者的42个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各14个)进行超声和 MRI 检查,比较超声与 MRI 对血友病患...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对血友病骨关节病变诊断及评分结果为参照,探讨超声对血友病骨关节病变诊断及评分的价值。方法对42例血友病患者的42个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各14个)进行超声和 MRI 检查,比较超声与 MRI 对血友病患者关节病变检出的一致性,并对病变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者评分的一致性。最后,比较超声检查评分者间的一致性和评分者自身的一致性。结果超声和 MRI 对于血友病患者关节早期软组织病变(关节积液/积血、滑膜增厚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检出的一致性优秀(κ=0763-0896,P 〈0001),对软骨破坏检出的一致性优秀(κ=0793, P 〈0001),对骨边缘侵蚀检出的一致性差(κ=0133,P =0132),对软骨下骨囊肿检出的一致性差(κ=0100,P =0137)。超声与 MRI 对早期软组织病变评分的一致性为好至优秀(κ=0684-0833, P 〈0001),对晚期骨软骨病变(软骨破坏和骨破坏)评分的一致性为差至好(κ=0145-0635,P 〈0001)。超声对早期软组织病变的评分者间的一致性为好至优秀(κ=0676-0870,P 〈0001),对晚期骨软骨病变的评分者间的一致性为中等至优秀(κ=0421-0751,P 〈0001)。超声对早期软组织病变评分者自身的一致性为好至优秀(κ=0705-0885,P 〈0001),对晚期骨软骨病变的评分者自身的一致性为中等至好(κ=0532-0732,P 〈0001)。结论超声对于血友病骨关节疾病早期软组织病变以及软骨破坏的检出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随访观察以及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血友病 关节疾病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豆勇刚 陈秋宇 +3 位作者 相大勇 李璇 江志锦 崔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收治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试验组(接受E...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收治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试验组(接受ESWT联合牵伸训练治疗)与对照组(接受牵伸训练治疗)。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定量评估足底筋膜的弹性模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足底筋膜厚度及弹性模量,并分析治疗12周后患者疼痛VAS评分与弹性模量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例(52足)患者,男20例,女21例;年龄(49.9±8.2)岁;损伤侧别:左侧16例,右侧14例,双侧11例;病程为7.0(6.0,12.0)个月。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疼痛VAS评分为1.0(1.0,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0(2.0,3.0)分];弹性模量为(79.48±17.65)kPa,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7.08±14.16)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足底筋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疼痛VAS评分与弹性模量存在显著相关(r=-0.708,P<0.001)。结论与单纯牵伸训练相比,ESWT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炎 足底 高能量冲击波 弹性成像技术 随机对照试验 弹性模量
原文传递
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微泡复合物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丽 罗婉贤 +4 位作者 杨莉 罗淑仪 张世玉 梁瑜 李颖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构建一种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一微泡复合物,并研究其在超声辐照下的理化表征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碳二亚胺法将cRGD肽和叶酸配体连接到肝素上,阿霉素与肝素通过酸敏腙键连接,制备得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再通过生物素一亲... 目的构建一种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一微泡复合物,并研究其在超声辐照下的理化表征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碳二亚胺法将cRGD肽和叶酸配体连接到肝素上,阿霉素与肝素通过酸敏腙键连接,制备得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再通过生物素一亲和素桥与微泡结合成复合物,检测超声辐照前后复合物的粒径变化、形态改变及不同PH介质中的释药特性。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载药量约18.9%(DOX)。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DLS)及透射电镜(TEM)检测发现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粒径分布不均一,出现纳米颗粒的聚集现象,粒径较多位于(159.7±24.5)nm处,小部分位于(1089.0±174.9)nm处。复合物经超声作用后粒径分布趋于均匀[平均直径(1559±29.8)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0.22],Zeta电位为-(20.6±3.4)mV。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一微泡复合物具有良好的pH响应释放特性,在酸性介质(pH=5.0)释放效率要显著高于生理pH环境下(pH=7.4)。结论成功构建一种能在酸性环境下高效释药的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一微泡复合物,超声辐照可使复合物分散均匀、粒径减小,有助于药物进入肿瘤组织并在肿瘤酸性环境中释放,提高其体内抗肿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阿霉素 微气泡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