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基础医学及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婷 陈莉智 黄文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8期962-967,共6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庞大干细胞家族中的一名重要成员,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复制、增殖和多向分化的生物特性。20世纪以来,科学家利用BMSCs的这些生物特性,将其用于基础医学科研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广泛,并且也取得重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庞大干细胞家族中的一名重要成员,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复制、增殖和多向分化的生物特性。20世纪以来,科学家利用BMSCs的这些生物特性,将其用于基础医学科研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广泛,并且也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就BMSCs的生物特性、分离培养、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BMSCs在骨科疾病、心血管科疾病、肝硬化以及椎间盘退变等治疗方面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治疗方案与技术的回顾,进一步探讨BMSCs在基础医学以及临床治疗领域的用途,为深入BMSCs的基础医学科研和临床应用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分离培养 临床应用 基础研究 综述
下载PDF
海洋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赖越 林轩 +3 位作者 徐淼 刘欢 沈剑粦 黄文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713-3723,共11页
背景:海洋中药为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一种潜在有效且不易产生不良反应的方法。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并探讨中医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治疗... 背景:海洋中药为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一种潜在有效且不易产生不良反应的方法。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并探讨中医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海洋中药专利处方进行用药模式和作用机制研究,并特别关注这些处方中的核心中药成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牡蛎-续断-淫羊藿组成的复方药组核心成分进行全面的鉴定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从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网站建立到2024-04-01,检索发现381项骨质疏松治疗的授权专利,共鉴定出48首含有海洋中药的中成药处方,这些处方包含183味中药,其中13种海洋中药用药频次共574次,单首专利组方中用药味数2-41种不等;②牡蛎是最常用的海洋中药,续断、淫羊藿、地黄、杜仲是最常用的非海洋中药;关联规则分析确定了牡蛎、续断和淫羊藿为核心药物群;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该核心药组治疗骨质疏松的核心靶点包括ALB、AKT1、TP53、PPARG和SRC;核心药组发挥疗效的核心成分为谷甾醇、甘草素、臭山羊碱、木犀草素、山奈酚;③GO与KEGG富集分析显示,Rap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核心药物组的骨质疏松作用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④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存在良好的相互作用;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复方药组核心成分为木犀草素、谷甾醇、山奈酚等,与网络药理学鉴定的药物成分相符合;对复方药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以及生物碱这3类物质在药物成分占比中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海洋中药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三种3D序列显示腰骶丛神经及影像解剖的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余琴琴 陈焱君 +4 位作者 张晓东 周全 杨洋 钟世镇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3D-T2W-FFE、3D-STIR-TSE、DWIBS三种序列腰骶丛神经显示、影像解剖和3D重建效果。方法收集49名志愿者常规腰椎磁共振和腰骶丛神经成像数据,其中3D-T2W-FFE序列48例、3D-STIR-TSE序列47例、DWIBS序列43例。计算三种序列神经根... 目的探讨3D-T2W-FFE、3D-STIR-TSE、DWIBS三种序列腰骶丛神经显示、影像解剖和3D重建效果。方法收集49名志愿者常规腰椎磁共振和腰骶丛神经成像数据,其中3D-T2W-FFE序列48例、3D-STIR-TSE序列47例、DWIBS序列43例。计算三种序列神经根和骨骼肌的对比度噪声比(CNRN/M)、右侧骶1神经根直径及神经节体积;分别采用各自4等级评分比较这三种序列对腰骶丛神经的显示效果和3D重建效果。结果三种序列的CNR N/M不全相同,其中3D-T2W-FFE序列与3DSTIR-TSE、DWIBS序列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的神经节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0)。三种序列的神经根直径不全相同,其中3D-STIR-TSE序列与DWIBS序列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神经显示评分不全相同,其中DWIBS序列与3D-T2W-FFE、3D-STIR-TSE序列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神经3D重建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25)。结论3D-T2W-FFE序列和3D-STIRTSE FFE序列神经显示和影像解剖评分无差别,较DWIBS序列好。三种序列神经3D重建评分无差别,其中DWIBS序列重建过程最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神经 磁共振神经成像 3D重建 图像信号 影像解剖
原文传递
基于医学影像技术的3D打印临床应用与突破 被引量:22
4
作者 杜雪婷 杨洋 +1 位作者 黄文华 陈武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887-2894,共8页
背景:3D打印作为影像技术“实体化”的延伸,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为了满足临床应用需求,不同成像原理的影像技术与3D打印结合使得其在医学应用上有了更多可能。目的:总结不同成像原理影像技术与3D打印结合在医学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 背景:3D打印作为影像技术“实体化”的延伸,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为了满足临床应用需求,不同成像原理的影像技术与3D打印结合使得其在医学应用上有了更多可能。目的:总结不同成像原理影像技术与3D打印结合在医学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综述分析。方法:在Web of science、PubMed、CNKI、SinoMed及万方数据库,使用主题词“3D printed,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Additive Manufacturing,Ultrasonography,Ultrasound,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T,Computed Tomography,PET/CT,SPECT/CT,Radiotherapy,Digital Subtraction,DSA,3D打印,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放疗,核医学”等检索近5年内相关文献,最终纳入61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基于不同类型影像数据的3D打印医学应用主要分为临床应用、设备应用及教学应用,讨论不同影像数据源的优缺点,并概述了当前不同影像技术与3D打印结合应用的难点;②目前医学3D打印技术基于放射原理成像成型的临床应用较广,并且使用相对成熟;③而随着3D打印技术应用的深入,非电离成像方式MRI、超声也在应用中展现出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医学影像 X射线 非电离成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综述
下载PDF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方威扬 林东鑫 +2 位作者 寇万福 黄文华 陈超敏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7期823-827,共5页
目前二维断层图像已无法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而利用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系统构建人体模型的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诊疗的效率。该综述首先对医学图像三维重建软件进行概述,然后介绍目前Mimics、3DSlicer、Simpleware及Amira这4款医学图像三维... 目前二维断层图像已无法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而利用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系统构建人体模型的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诊疗的效率。该综述首先对医学图像三维重建软件进行概述,然后介绍目前Mimics、3DSlicer、Simpleware及Amira这4款医学图像三维重建软件用于三维重建及辅助临床诊疗的主要功能,接着对比分析每个软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总结医学图像三维重建软件辅助临床诊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方法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 三维重建 MIMICS 3DSlicer Simpleware AMIRA 综述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医学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巩高 黄文华 +2 位作者 曹石 陈超敏 郑东宏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8期1044-1047,共4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大数据、数据库、算法、算力的巨大进步,医学研究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方向。人工智能与医学的融合发展,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与医疗服务效率,为医生与医疗设备有效赋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特别在此次新冠...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大数据、数据库、算法、算力的巨大进步,医学研究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方向。人工智能与医学的融合发展,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与医疗服务效率,为医生与医疗设备有效赋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特别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的巨大成效,足见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吸引了许多研究者不断深入探索。本文对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学方面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研究的发展背景,重点论述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辅助诊疗、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健康管理、医院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存在的挑战,最后讨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学应用 技术挑战 综述
下载PDF
医学影像数据与3D打印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亚茹 陈焱君 +2 位作者 陈熙 陈胜华 黄文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566-570,共5页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数据和3D打印技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采集影像数据并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是实现医学3D打印的基础。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及基于影像学数据所生成的三维模型在临床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影像学技术...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数据和3D打印技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采集影像数据并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是实现医学3D打印的基础。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及基于影像学数据所生成的三维模型在临床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影像学技术和3D打印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影像诊断 计算机辅助 综述
下载PDF
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婷 陈莉智 黄文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1期1325-1329,共5页
干细胞是一类较为原始的细胞群体,具有极强的更新复制和增殖分化能力,主要分为两大类,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对细胞研究的深入,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逐渐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极有价值的研究... 干细胞是一类较为原始的细胞群体,具有极强的更新复制和增殖分化能力,主要分为两大类,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对细胞研究的深入,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逐渐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极有价值的研究热点。随着干细胞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且因其特有的生物特性,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上的应用获得突破性进展,并在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干细胞在药物研发、分子影像示踪以及3D支架等技术中也充当重要角色。针对干细胞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临床治疗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干细胞疗法和提升干细胞研究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基础科学研究 临床治疗 分离纯化 增殖潜能 综述
下载PDF
3种3D序列显示腰骶丛神经及影像解剖的比较
9
作者 余琴琴 张晓东 +1 位作者 杨洋 黄文华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67-67,共1页
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创新平台 探讨3种序列(T2W-3D-FFE、3D-STIR-TSE、DWIBS)腰骶丛神经显示、影像解剖和3D重建效果。收集志愿者的常规腰MR和腰骶丛神经成像数据,包括T2W-3D-FFE序列、3D-STIR-TSE序列、DWIBS序列。
关键词 3D重建 影像解剖 创新平台 应用转化 FFE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介导铁死亡在膝骨关节炎滑膜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亚茹 陈焱君 +2 位作者 张晓东 陈胜华 黄文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0-555,共6页
背景:滑膜炎在膝骨关节炎早期进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潜在的早期治疗靶点,但滑膜炎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在动物模型中,全身铁含量增加和细胞内铁摄取升高可诱发和加剧骨关节炎,但滑膜炎与铁死亡的关系仍不清楚,因此探讨铁死亡在骨关节炎滑膜... 背景:滑膜炎在膝骨关节炎早期进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潜在的早期治疗靶点,但滑膜炎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在动物模型中,全身铁含量增加和细胞内铁摄取升高可诱发和加剧骨关节炎,但滑膜炎与铁死亡的关系仍不清楚,因此探讨铁死亡在骨关节炎滑膜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4,GPX4)介导的铁死亡在膝骨关节炎滑膜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入选行膝关节镜或关节置换手术的骨关节炎患者43例以及行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或韧带撕裂患者10例,根据患者术前X射线平片Kellgren-Lawrence分级分为3组:对照组(KLG 0)10例,早期膝骨关节炎组(KLG 1,2)20例和晚期膝骨关节炎组(KLG 3,4)23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滑膜炎的严重程度,普鲁士蓝染色评估各组滑膜组织中的铁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ACSL4、GPX4、环氧化酶2、肿瘤坏死因子α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ACSL4、GPX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骨关节炎组滑膜组织中铁含量增加,且晚期膝骨关节炎组铁沉积多于早期膝骨关节炎组;②与对照组相比,ACSL4在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高表达(P<0.01),GPX4在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低表达(P<0.01),且ACSL4表达量随着骨关节炎的进展呈现增高趋势,GPX4表达量随着骨关节炎的进展呈现降低趋势;③环氧化酶2在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滑膜组织,其中早期骨关节炎组表达最高,与晚期骨关节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肿瘤坏死因子α在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滑膜组织,早期骨关节炎组与晚期骨关节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有铁的沉积,铁死亡参与了膝骨关节炎滑膜炎的发生及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滑膜炎 磁共振 GPX4 铁死亡
下载PDF
弹性蛋白对前交叉韧带力学响应影响的弹性蛋白酶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闻天 邓羽平 +8 位作者 刘晓云 李彩娟 王勉 梁泽宇 熊亮 黄刚 陈广新 李子涛 黄文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51-3456,共6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在复杂的生理加载环境下具有其独特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弹性蛋白作为前交叉韧带力学特性的重要贡献者,其在轴向拉伸下对前交叉韧带力学响应特性尚不明确。目的:定量分析弹性蛋白对前交叉韧带拉伸力学响应的影响。方法:制... 背景:前交叉韧带在复杂的生理加载环境下具有其独特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弹性蛋白作为前交叉韧带力学特性的重要贡献者,其在轴向拉伸下对前交叉韧带力学响应特性尚不明确。目的:定量分析弹性蛋白对前交叉韧带拉伸力学响应的影响。方法:制备弹性蛋白酶溶液及对照缓冲液。将猪前交叉韧带样品制备成小规格样品,随机分别浸泡于0,0.1,1.0,2.0,5.0,10.0 U/mL的弹性蛋白酶溶液中6 h,另取相同规格小样品分别浸泡于2 U/mL的弹性蛋白酶溶液中0,1,3,6,9,12 h,以确定适合弹性蛋白靶向酶的浸泡条件并进行消化效果验证,使用组织学染色比较酶处理对组织结构与成分的影响。将韧带样品随机分为酶处理组和PBS组,分别浸泡在2 U/mL弹性蛋白酶溶液和PBS中6 h,于浸泡前、后均进行力学拉伸测试。结果与结论:①生化结果表明,2 U/mL弹性蛋白酶溶液浸泡6 h能将弹性蛋白含量降低31.1%,且没有显著影响组织内其他力学相关成分;②组织学结果显示,弹性蛋白酶可渗透入组织内部,浸泡后的组织松散程度增加;③在浸泡前、后的力学结果中,PBS组的多项力学性能均显著下降,酶处理组仅有低张弹性模量显著升高及初长度显著增加;④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浸泡前PBS组与酶处理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而浸泡后的酶处理组的低张弹性模量、初始斜率、饱和斜率和初长度比PBS组显著增加;⑤以上结果表明,弹性蛋白降解显著影响了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属性,进一步补充了对前交叉韧带结构-功能关系之间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生物力学 弹性蛋白 EVG染色 准静态拉伸 黏弹性
下载PDF
菟丝子治疗骨关节炎: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天栋 彭青平 +3 位作者 刘欢 冯建国 易茜 黄文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516-4521,共6页
背景:菟丝子具有补肝肾、益精髓的功效,而骨关节炎的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推测菟丝子与骨关节炎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分析手段挖掘骨关节炎和菟丝子之间的潜在联系,对中药本草菟丝子的作用机制进行合理的... 背景:菟丝子具有补肝肾、益精髓的功效,而骨关节炎的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推测菟丝子与骨关节炎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分析手段挖掘骨关节炎和菟丝子之间的潜在联系,对中药本草菟丝子的作用机制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方法:先在中草药数据库TCMSP中筛选菟丝子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另在疾病数据库GeneCards、OMIM、TTD中收集骨关节炎的相关基因;取交集后进行一系列分析,并筛选出核心基因;通过对核心基因的富集分析选择菟丝子作用于骨关节炎的通路,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核心基因的作用,并依此选择合适的有效活性成分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结论:①筛选出11种菟丝子的有效活性成分,菟丝子和骨关节炎有66个交集靶点基因,后续筛选出12个核心基因,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B、TP53、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基质金属蛋白酶9、前列腺素过氧合酶2、胱天蛋白酶3、表皮生长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白细胞介素10、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②对核心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后,选择经典炎症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进行后续菟丝子缓解骨关节炎炎症的分析验证;根据各活性成分和通路核心基因前列腺素过氧合酶2进行分子对接后得到的结果,选择亲和力最高的芝麻素进行后续细胞实验验证,结果证实了菟丝子的有效成分芝麻素可以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核因子κB信号通路降低环氧合酶2的表达;③结果表明,菟丝子的活性有效成分芝麻素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核因子κB信号通路降低环氧合酶2的表达,达到改善骨关节炎炎症的作用,证实了菟丝子在骨关节炎方面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骨关节炎 芝麻素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环氧合酶2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有跌倒史老年人坐立运动过程中的肌肉协同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瑞平 钱蕾 +5 位作者 刘燕燕 万心竹 陈春艳 王镱凝 于宛琪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有跌倒史的老年人坐立运动中肌肉募集机制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招募17名健康年轻人、17名健康老年人及9名有跌倒史的老年人,采集右下肢16块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和足底压力中心(COP)轨迹,使用Falls Efficacy Scale-Internatio... 目的探讨有跌倒史的老年人坐立运动中肌肉募集机制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招募17名健康年轻人、17名健康老年人及9名有跌倒史的老年人,采集右下肢16块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和足底压力中心(COP)轨迹,使用Falls Efficacy Scale-International(FES-I)评估跌倒风险,通过非负矩阵分解(NNMF)提取肌肉协同。结果3组在肌肉协同数量上无显著差异。有跌倒史老年人坐立运动初期,提前激活腘绳肌和踝关节跖屈肌,在运动的后期,这种提前激活转变为额外的肌肉活动,与健康组形成对比。此外,COP偏移量和FES-I评分显著增加,指示运动稳定性不足。结论坐立运动中有跌倒史老年人腘绳肌和踝关节跖屈肌的异常激活可能影响下肢稳定和肌肉募集策略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 坐立运动 肌肉协同 表面肌电
原文传递
3D打印关节软骨支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晏紫 利时雨 +3 位作者 王艺霖 吴耀彬 李严兵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6,共6页
软骨是由软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结缔组织,其细胞终末分化程度高,难以自行再生。退行性骨关节炎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和软骨损伤修复术。药物治疗适用于轻症患者,有改善症状与改善结构延缓发展两种药物... 软骨是由软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结缔组织,其细胞终末分化程度高,难以自行再生。退行性骨关节炎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和软骨损伤修复术。药物治疗适用于轻症患者,有改善症状与改善结构延缓发展两种药物;前者是以NSAIDs为代表的消炎止痛药物,后者包括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及双醋瑞因等。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软骨损伤修复技术包括:骨髓刺激技术、全膝关节置换术、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术以及尚处于研究阶段的软骨细胞移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仿生支架 生物材料 软骨组织工程 关节软骨
原文传递
心肌补片:细胞来源、完善策略及最佳制作方法分析
15
作者 胡威 邢健 +5 位作者 陈广新 陈泽娥 赵艺 乔丹 欧阳昆富 黄文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723-2730,共8页
背景:心肌补片是一种修复损伤心肌的有效方式,但目前使用哪种细胞制作心肌补片和如何使心肌补片在体内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还存在争议。目的:通过综述心肌补片的细胞来源和完善心肌补片的策略来寻找出制作心肌补片的最佳方法。方法:由第... 背景:心肌补片是一种修复损伤心肌的有效方式,但目前使用哪种细胞制作心肌补片和如何使心肌补片在体内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还存在争议。目的:通过综述心肌补片的细胞来源和完善心肌补片的策略来寻找出制作心肌补片的最佳方法。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以“cell sheet,cell patch,cardiomyocytes,cardia progenitor cells,fibroblasts,embryonic stem cell,mesenchymal stem cells”等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心肌补片,生物3D打印,心肌”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经过入组筛选后,最终纳入94篇文献进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心肌补片的细胞来源主要分为3类:分别是体细胞、单能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心肌补片的细胞来源丰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适合制作心肌补片,例如,成纤维细胞和骨骼肌母细胞制成的心肌补片会有致心律失常的风险,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作用时间短并且存在伦理方面的问题。随着诱导式多功能干细胞的发现,为制作心肌补片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细胞来源。②心肌补片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细胞片技术,另一种是使用生物3D打印技术。细胞片技术可完整保留细胞外基质成分,可以最大程度地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循环,但是想要通过细胞片技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心肌补片还存在困难。而生物3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个性化设计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心肌补片。③完善心肌补片的策略主要包括:多种细胞共同培养后制作成心肌补片、改进生物3D打印技术中的墨水配方和支架成分、提高心肌补片的治疗效果、抑制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和完善干细胞的分化培养方案。④目前还没有制作心肌补片的最佳细胞来源和制作方法,单靠某一种细胞或者某一种技术所获得的心肌补片常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研究者们在制作心肌补片之前需要根据预期的治疗效果来选择合适的策略制作心肌补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补片 多能干细胞 3D打印 生物墨水 细胞片 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反应 心肌细胞 骨骼肌母细胞
下载PDF
生物3D打印技术用于功能性骨骼肌3D组织构建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飞虎 李婷 +2 位作者 林智伟 李严兵 黄文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0-630,共11页
骨骼肌作为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对维持运动功能不可或缺。然而,体积性骨骼肌缺失(VML)所致运动功能丧失严重限制了机体的活动能力,并伴随多种并发症。当前,临床对VML的治疗主要依赖于移植手术,但其受限于供体部位发病率、供体组织... 骨骼肌作为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对维持运动功能不可或缺。然而,体积性骨骼肌缺失(VML)所致运动功能丧失严重限制了机体的活动能力,并伴随多种并发症。当前,临床对VML的治疗主要依赖于移植手术,但其受限于供体部位发病率、供体组织缺乏以及对高技能手术团队的依赖。鉴于此,生物3D打印技术凭借其高效精准的特点,为功能性肌肉的制造以及VML的再生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综述了生物3D打印技术在功能化骨骼肌组织构建方面的研究现状,回顾了生物3D打印的多种技术方案,探讨了生物墨水在功能性肌肉构建中的应用进展。重点讨论了该技术在构建血管化和神经化骨骼肌仿生组织方面的最新方法,总结了各种3D打印构建的功能化骨骼肌结构对骨骼肌缺损修复的作用,最后分析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展望了生物3D打印功能化骨骼肌结构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3D打印 功能性骨骼肌 神经化/血管化肌肉 骨骼肌组织工程 体积性骨骼肌损失
下载PDF
3D打印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7
作者 孔玥莹 王艺霖 +2 位作者 赵宏 谭思杰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0-483,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是一种会引起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脊髓作为其他周围神经的中继站,在全身感觉运动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1]。脊髓损伤会引起肌张力异常,致使膀胱、肾脏、肠道等诸多器官出现不同...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是一种会引起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脊髓作为其他周围神经的中继站,在全身感觉运动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1]。脊髓损伤会引起肌张力异常,致使膀胱、肾脏、肠道等诸多器官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甚至会引发心脏和呼吸功能障碍,严重者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瘫痪[2,3]。据统计,我国因各种意外事故造成SCI的患者已超过200万人,且每年仍持续新增10~14万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3D打印 仿生支架 神经组织再生
原文传递
基于CT图像应用Mimics软件的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佳佳 陈志安 +4 位作者 郭伟毅 肖晴 邓汉闻 李严兵 黄文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7期778-783,共6页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进行肠系膜下动脉(IMA)三维重建,并评估其在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71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利用Mimics软件对该影像数据行IMA三维重建...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进行肠系膜下动脉(IMA)三维重建,并评估其在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71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利用Mimics软件对该影像数据行IMA三维重建,归纳总结4种IMA分支类型所占的比例,并测量IMA根部到腹主动脉分叉的直线距离以及IMA根部至左结肠动脉(LCA)的直线距离。然后,将2018年1月~8月入院的3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术前未行IMA三维重建)和观察组(术前根据IMA三维重建制定手术方案),每组15例。前瞻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定位IMA及LCA的时间)以及术后相关观察指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管渗出量以及吻合口漏和肠梗阻的发生率)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评价术前IMA三维重建技术在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结果:在4种IMA分支分型中,Ⅰ型和Ⅲ型是相对比较常见的类型,而Ⅳ型则比较少见;IMA的分支分型与IMA根部至LCA的直线距离有相关性。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术前行IMA三维重建可以明显缩短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总时间[(152.00±18.16)minvs(135.53±14.06)min,P=0.010];同时,术前IMA三维重建有助于缩短术中对IMA和LCA的定位时间(P=0.004,0.006)、术后排气时间(P=0.029),并减少引流管渗出量(P=0.001)。结论:利用Mimics软件行IMA三维重建更便于术者准确评估患者IMA的分支类型及解剖定位,并在术中提供重要决策信息,进而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肠系膜下动脉 MIMICS软件 三维重建
下载PDF
生物3D打印在器官再造中的前沿热点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文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生物3D打印是采用生物材料和生物活性成分制作人工组织器官的新兴制造技术,已在多个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在器官再造领域也具有突出的优势。近年来,生物3D打印器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但目前仍处在研发和探索阶段,存在较多瓶颈,尚还不能... 生物3D打印是采用生物材料和生物活性成分制作人工组织器官的新兴制造技术,已在多个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在器官再造领域也具有突出的优势。近年来,生物3D打印器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但目前仍处在研发和探索阶段,存在较多瓶颈,尚还不能用于体内移植。本文主要就3D打印技术的医学应用,生物3D打印技术的特点,生物3D打印器官在仿生结构、功能重建、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以及生物3D打印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生物3D打印技术在器官再造领域的应用前景,为器官重建、人工器官构建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以推动器官移植和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3D打印 器官再造 器官移植 器官芯片 免疫反应 功能重建 仿生结构 血管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