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式教学中基于Moodle的生理学网络课程建设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红宇 陈明 +2 位作者 边兆英 张春辉 陈士良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8期660-662,共3页
网络课程建设是实现混合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与传统的精品课程网站相比,在建设网络课程中使用Moodle平台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便于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师生交流。在生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中发现:学生访问量最大的... 网络课程建设是实现混合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与传统的精品课程网站相比,在建设网络课程中使用Moodle平台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便于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师生交流。在生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中发现:学生访问量最大的是微课和Scorm课件,应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微课时长并不是影响学生访问微课的决定性因素。在微课录制、Scorm制作软件应用和用户管理上也有一些使用技巧值得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混合式教学 MOODLE平台 网络课程
下载PDF
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薛进华 张璐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7期576-578,共3页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的桥梁学科,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旨在与同行分享交流授课过程中的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3
作者 陈波 《医学教育探索》 2008年第12期1235-1237,共3页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通过直观化、发散化和非线性方式来帮助掌握学习内容。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理顺思路,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以问题导向的思考方式,更...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通过直观化、发散化和非线性方式来帮助掌握学习内容。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理顺思路,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以问题导向的思考方式,更能通过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病理生理学 教学法
下载PDF
留学生生理学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映红 赵岩 +1 位作者 陈娟 张正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期145-146,共2页
在承担留学生生理学实验英语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包括精心安排教师和教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组织系统有效的教学管理、采用复习式和讨论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在改革和探索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的特... 在承担留学生生理学实验英语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包括精心安排教师和教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组织系统有效的教学管理、采用复习式和讨论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在改革和探索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的特点,调动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并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水平,为探索适合留学生特点的生理学实验教学甚至国内学生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好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实验室 教学 留学生
下载PDF
基于网络技术的病理生理学教改探索
5
作者 周翔 李本富 黄巧冰 《西北医学教育》 2006年第z1期132-133,共2页
通过分析网络教学的必要性和病理生理学课程网络教学的可行性,讨论了基于网络技术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阐明了网络教学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关键词 网络技术 病理生理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加强具体疾病发病机制讲授以优化病理生理学教学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鹏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第6期398-400,共3页
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专业核心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的桥梁。鉴于此,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临床具体疾病发病机制的讨论将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并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将从具体疾病发病机制讲授的必要性、结合课堂教学的方法... 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专业核心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的桥梁。鉴于此,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临床具体疾病发病机制的讨论将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并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将从具体疾病发病机制讲授的必要性、结合课堂教学的方法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最终优化病理生理学教学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教学改革 疾病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暨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纪要
7
作者 郭晓华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第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专业委员会 学术会议纪要 微循环 休克 南方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广州市
下载PDF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和微循环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年会通知
8
《微循环学杂志》 2009年第2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专业委员会 学术年会 微循环 休克 基础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 重点实验室
下载PDF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和微循环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9
《微循环学杂志》 2009年第1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委员会 学术年会 微循环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下载PDF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和微循环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年会通知
10
《中国微循环》 2009年第2期M0002-M0002,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专业委员会 学术年会 微循环 休克 基础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 重点实验室
下载PDF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和微循环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年会通知
11
《中国微循环》 2009年第4期235-23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专业委员会 学术年会 微循环 休克 基础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 重点实验室
下载PDF
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组织学技术的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娟 张璐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7期614-616,共3页
基础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奠基石。在基础医学的研究发展中,组织学技术是基础医学诸多学科开展研究工作常用而核心的技术。文章旨在通过对组织学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找出提高研究生组织学技术的有效途径,为强化基础医学研究生实验技能、提升... 基础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奠基石。在基础医学的研究发展中,组织学技术是基础医学诸多学科开展研究工作常用而核心的技术。文章旨在通过对组织学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找出提高研究生组织学技术的有效途径,为强化基础医学研究生实验技能、提升实验效率及保障实验研究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技术 实验能力 基础医学
下载PDF
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SPBL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军伟 徐佳 +2 位作者 郭晓华 刘靖华 黄巧冰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第12期1004-1008,共5页
基础研究是医学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基石,现代医学和社会的发展对基础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有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基础医学拔尖人才迫在眉睫。创新关键在于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外整合课程广泛采纳的... 基础研究是医学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基石,现代医学和社会的发展对基础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有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基础医学拔尖人才迫在眉睫。创新关键在于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外整合课程广泛采纳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很好地契合了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这一认知过程。文章重点介绍本科基础医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课程教学为载体,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优化课程资源流程,探索如何实现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PBL(scientificproblem-basedlearning,SPBL),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素养、发现科学问题并寻找解决路径等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生物医学技术发展和高等医学教育事业所需要的基础医学卓越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教学改革 SPBL
下载PDF
广州某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江晓玲 雷莹 +2 位作者 章莹 张正刚 赵光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11期1761-1762,1773,共3页
目的调查大学生就业心理,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116名本科生的就业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总体就业压力平均分为56.87530±12.79005,大四学生就业压力平均分高于大三(P<0.05),非独... 目的调查大学生就业心理,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116名本科生的就业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总体就业压力平均分为56.87530±12.79005,大四学生就业压力平均分高于大三(P<0.05),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P<0.05)。由于就业压力,1.7%的学生抽烟喝酒;19.8%沉迷于网络;13.0%与室友或恋人关系变差;4.3%想到过自杀;6.8%出现过暴力行为。多数学生毕业后倾向于考研、考公务员等稳定性的工作。良好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就业(P<0.05),综合素质与就业压力负相关,rs=-0.317。经济压力与就业压力正相关,rs=0.387。结论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压力,且应对方式不良,应以高年级学生、非独生子女和经济条件不良的学生为重点对象,开展就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心理 应对 相关
下载PDF
噪声暴露致听神经到耳蜗核神经通路电生理特性的改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付连 冀旭颖 +1 位作者 冯爽 孙昌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噪声暴露致小鼠听力损伤后,耳蜗背侧核的兴奋性梭形神经元和耳蜗腹侧核的抑制性D型星形神经元接受听觉神经输入的电生理特性改变,探索噪声致听觉系统外周损伤后引起的中枢神经通路的变化。方法30只健康成年的转基因小鼠SOM-... 目的通过研究噪声暴露致小鼠听力损伤后,耳蜗背侧核的兴奋性梭形神经元和耳蜗腹侧核的抑制性D型星形神经元接受听觉神经输入的电生理特性改变,探索噪声致听觉系统外周损伤后引起的中枢神经通路的变化。方法30只健康成年的转基因小鼠SOM-tdTomato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不给予任何噪声暴露)、噪声暴露组(15只,120 dB SPL白噪声每天暴露4 h,连续暴露7 d)。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两组小鼠的听功能,应用膜片钳离体脑片技术分析比较两组小鼠听觉神经到耳蜗核的梭形神经元和D型星形神经元投射通路电生理特性的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确定记录神经元的类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噪声暴露组小鼠短声和短纯音ABR反应阈值升高,波Ⅲ潜伏期延长(P<0.05)。膜片钳离体脑片记录结果表明:两类神经元都表现有来自听神经的兴奋性突触后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噪声暴露组反应幅度降低、概率下降、延时延长,其中对D型星形神经元的支配效率降低更多。结论听觉神经可以直接支配耳蜗核的梭形神经元和D型星形神经元;噪声损伤听力后,这种支配效率和强度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暴露 听力损失 微环路 耳蜗核
下载PDF
广州某高校预防医学本科生就业心理与睡眠状况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莹 章莹 +7 位作者 王亚惠 张静 陈彦 陈金源 胡贵方 陈清 张正刚 江晓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453-2455,共3页
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睡眠状况,分析两者间的关联性,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以广州某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348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表,对其就业心理和睡眠质量情况进... 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睡眠状况,分析两者间的关联性,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以广州某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348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表,对其就业心理和睡眠质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30份,有效回收率为94.8%。接受调查的330名本科生中,278人(84.2%)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66人(80.6%)担心工作不能满足家人期望。男生比女生存在更大的家庭压力(P=0.027)和经济压力(P=0.000)。52名毕业班学生中,临毕业前只有7.7%的学生找到工作,20.3%的学生睡眠较差。在毕业班学生中,就业压力与睡眠质量相关性显著(P=0.033)。结论目前本科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压力的普遍存在导致学生睡眠质量下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实行相关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就业 睡眠 相关
下载PDF
氯胺酮对SD大鼠离体外毛细胞细胞水平电生理反应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杨雪莹 严笑 +4 位作者 刘晓军 唐建军 刘高望 唐杰 肖金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评价氯胺酮对SD鼠耳蜗外毛细胞(OHCs)电生理特性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自身前后对照。18~21 d龄健康SD鼠20只,急性分离OHCs,随机选取活力高OHCs,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1)钳制电压(V_h)-70 m V,比较7个OHCs在给药正常细... 目的:评价氯胺酮对SD鼠耳蜗外毛细胞(OHCs)电生理特性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自身前后对照。18~21 d龄健康SD鼠20只,急性分离OHCs,随机选取活力高OHCs,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1)钳制电压(V_h)-70 m V,比较7个OHCs在给药正常细胞外液L15(C组)、100μmol/L氯胺酮(K组)时的电流-电压(I-V)曲线;(2)V_h=3 m V,记录7个OHCs在浴液先后灌流L15(K_1组)、100μmol/L氯胺酮(K2组)、L15(K_3组)中给药100μmol/L乙酰胆碱(ACh)触发的ACh电流(IACh)。(2)V_h=3 m V,记录7个OHCs在先后灌流L15(S_1组)、0.1μmol/L士的宁(S_2组)、L15(S_3组)时给药100μmol/L氯胺酮触发的氯胺酮敏感性电流。结果:(1)与C组相比,K组在大于-36 m V电位上膜电流明显减小,但两组反转电位无明显差异;(2)3组IACh幅度差异不显著;(3)3组氯胺酮敏感性电流幅度差异不显著。结论:氯胺酮可抑制OHCs生理感受器电位范围(-100 m V^-30 m V)外全细胞电流,该作用与乙酰胆碱类神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听力 外毛细胞 乙酰胆碱 电生理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18
作者 尹艳茹 赵岩 王斐 《南方医学教育》 2009年第2期33-33,22,共2页
结合PBL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成人教育《生理学》课程中的实践,分析成人学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着眼"学"的需要和"学"的效果,使成人教育《生理学》课程教学相长。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成人教育 生理学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强度对重症中暑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文达 彭娜 +4 位作者 刘帅 童华生 唐柚青 刘靖华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NE-SFI)强度对重症中暑(HS)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HS患者34例,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发布的显性DIC评分标准,将3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NE-SFI)强度对重症中暑(HS)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HS患者34例,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发布的显性DIC评分标准,将34例患者分为HS未合并DIC组(DIC评分<5分,n=23)与HS合并DIC组(DIC评分≥5分,n=1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E-SFI,以及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相关标志物dsDNA、髓过氧化物酶(MPO)、瓜氨酸化组蛋白(CitH3)的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SFI对HS合并DI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最高核心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合并DIC组3 h内核心温度降至38.5℃以下患者比例、GCS评分低于HS未合并DIC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ISTH评分、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比例高于HS未合并D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3天,HS合并DIC组的NE-SFI值均高于HS未合并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S合并DIC组患者的血清dsDNA、MPO、CitH3水平[分别为(372.93±135.77) ng/ml、(108.32±38.58) pg/ml、(600.18±183.74) ng/μl]明显高于HS未合并DIC组[分别为(30.14±7.01) ng/ml、(56.39±34.64) pg/ml、(320.26±89.60) ng/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发病第1~3天的NE-SFI值与发病第1天的dsDNA、MPO、CitH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发病第2天的NE-SFI值对HS合并DIC的诊断效能最高,其AUC为0.921(95%CI0.820~1.000,P<0.001)。结论 NE-SFI可作为早期诊断HS并发DIC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中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气郁质与失眠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英文) 被引量:18
20
作者 江晓玲 章莹 +3 位作者 雷莹 胡贵方 张正刚 肖中举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55-662,共8页
目的:通过对睡眠质量以及中医体质的调查探索失眠与气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8名16~80岁的志愿者用中医体质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PSQI)、爱波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以及... 目的:通过对睡眠质量以及中医体质的调查探索失眠与气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8名16~80岁的志愿者用中医体质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PSQI)、爱波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以及深睡眠量表(Deep Sleep Scale,DS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气郁质和其他体质的睡眠质量和主要失眠症状。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气郁质患者睡眠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PSQI:OR=3.012,95%CI=1.310~6.923;DSS:OR=3.016,95%CI=1.358~6.709)以及早醒(PSQI:OR=3.545,95%CI=1.229~10.232;DSS:OR=2.742,95%CI=1.072~7.014);而其他体质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多梦(PSQI:OR=2.419,95%CI=1.154~5.072;DSS:OR=2.561,95%CI=1.116~5.880)。失眠症状与气郁质的程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气郁质越严重,其发生入睡困难、早醒的危险系数越高。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气郁质与失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失眠的治疗与康复可以从调节中医体质的角度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体质学说 气郁 量表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