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的体会与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晏芳 《基础医学教育》 2012年第9期672-673,678,共3页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各章节授课顺序、显微镜使用所占的课堂比例、授课方式方法的改变以及对各专业学生教学侧重点的不同等方面,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海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9年第1期53-54,共2页
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尝试改进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强化动手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教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组织学与胚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宁 张琳 《基础医学教育》 2021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核心基础课之一,继全面线上教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在新时期开展了新一轮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文章具体介绍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以及教学后的心得体会,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较...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核心基础课之一,继全面线上教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在新时期开展了新一轮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文章具体介绍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以及教学后的心得体会,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较为适合医学核心课程,但线上线下课程的比例仍有待进一步摸索,为进一步推动医学院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教学改革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及其治疗脑缺血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衍菲 王琳琳 董为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53-157,共5页
背景:源于中胚层的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殊的环境条件诱导下,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移植到脑损伤动物模型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目的:综述应用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背景:源于中胚层的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殊的环境条件诱导下,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移植到脑损伤动物模型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目的:综述应用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1-02PubMed数据库、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脂肪干细胞,分化,脑缺血",英文检索词为"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ipose-tissue derived stem cells,adipose stem cells,differentiation,cerebral-ischemia",共检索到175篇文献,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4篇。结果与结论:近年来不断有实验发现,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但是迄今尚未见将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诱导为成熟神经元的报道。如何在体内和诱导分化时准确地向神经细胞分化,是今后以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神经细胞 脑缺血 移植 分化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小鼠雌性和雄性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发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美芝 李泫 +1 位作者 姚新梅 田雪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75-2178,共4页
目的观察研究小鼠雄性和雌性胚胎中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s)发育的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GCs以及生殖细胞发育的基因调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本研究采用C57BL/6J小鼠胚胎为实验材料,通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目的观察研究小鼠雄性和雌性胚胎中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s)发育的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GCs以及生殖细胞发育的基因调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本研究采用C57BL/6J小鼠胚胎为实验材料,通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57BL/6J小鼠胚胎在11至13.5d之间生殖嵴发育的形态学改变,比较雌性和雄性胚胎中原始生殖细胞数量与增殖的变化。结果发现雄性和雌性胚胎中PGCs的数量在13.5d最多,而处于增殖期的PGCs在13d时最多;在13d的雄性胚胎中,PGCs数量上显著高于雌性,并且其中增殖期的PGCs也较雌性的多。结论在胚胎发育早期(11至13.5d),小鼠PGCs的发育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雄小鼠胚胎 发育
下载PDF
多因子联合诱导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6
作者 张丽华 汤银娟 +7 位作者 董为人 郭家松 陈小艳 王海红 陈盼盼 叶泉英 冯淑兰 张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4979-4983,共5页
背景:国内均可见有探讨脂肪干细胞向神经元诱导分化的相关研究报道,但运用差速贴壁法纯化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多因子联合诱导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多因子联合诱导和分步诱导方案诱导大鼠脂肪... 背景:国内均可见有探讨脂肪干细胞向神经元诱导分化的相关研究报道,但运用差速贴壁法纯化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多因子联合诱导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多因子联合诱导和分步诱导方案诱导大鼠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SD雄性大鼠腹股沟和附睾脂肪垫脂肪组织,酶消化法分离、差速贴壁法纯化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CD44,CD49d,CD106);"鸡尾酒"式神经元诱导培养基对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Nestin和NeuN)分化结果。结果与结论:大鼠腹股沟和附睾脂肪垫脂肪组织内分离、原代培养的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细胞核椭圆形,核仁明显,细胞质染色浅,呈旋涡状克隆样生长;CD44和CD49d阳性表达而CD106阴性;诱导培养基内培养6h后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呈锥体形或不规则,有短而细的指状突起;24h后多数细胞显示类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且Nestin和NeuN阳性。提示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在多因子"鸡尾酒"式培养基内可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 分化 神经元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下载PDF
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步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盼盼 张丽华 +6 位作者 董为人 刘杰明 张易 乔伟光 陈英华 赵姝 郭家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ADSCs分离自雄性SD大鼠附睾脂肪垫,差速贴壁法纯化ADSCs,传至第3代培养细胞行流式细胞术行表型鉴定(CD106,CD11b,CD45,CD90,CD29,CD49d),并进行成脂诱导。取鉴...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ADSCs分离自雄性SD大鼠附睾脂肪垫,差速贴壁法纯化ADSCs,传至第3代培养细胞行流式细胞术行表型鉴定(CD106,CD11b,CD45,CD90,CD29,CD49d),并进行成脂诱导。取鉴定后的ADSCs用分步诱导法,即先用含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2%B27的DMEM/F12培养基I培养,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转分化,再用含10 ng/ml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10 ng/m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1μmol/L维甲酸(RA)的培养基II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NLCs),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微管相关蛋白(MAP2),神经元核蛋白(NeuN)。结果分离纯化的ADSCs CD90、CD29表达强阳性;成脂诱导分化后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ADSCs经培养基I培养7 d后聚集成球样细胞团悬浮于培养液中,表达nestin;继而用培养基II诱导分化4 h后细胞球逐渐贴壁,球周边少数细胞向外发出突起,形似神经元,MAP2、NeuN均呈阳性。结论特定条件下,ADSCs在体外可被逐步诱导分化为NL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 分化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
下载PDF
头皮和毛囊健康的多维度综合检测方法
8
作者 梁凤婷 王雪儿 +3 位作者 叶理 林枚芬 张敏 张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0-725,共6页
毛是由毛囊产生的,毛囊作为一种皮肤附属器官,生长在皮肤真皮之中,与皮脂腺共同开口于皮肤表面。毛囊的组织结构是由内外根鞘、毛球、隆突区以及毛乳头构成,在毛囊发育过程中,毛乳头组织来源于真皮,其他组织来源于表皮[1],健康茁壮的毛... 毛是由毛囊产生的,毛囊作为一种皮肤附属器官,生长在皮肤真皮之中,与皮脂腺共同开口于皮肤表面。毛囊的组织结构是由内外根鞘、毛球、隆突区以及毛乳头构成,在毛囊发育过程中,毛乳头组织来源于真皮,其他组织来源于表皮[1],健康茁壮的毛发是毛囊和头皮健康的外在表现。对于毛发而言,毛囊和头皮是制造者和维护者,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健康 头发健康 毛囊 头皮菌群 头皮屏障
原文传递
中药小分子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邓刚 朱立新 +1 位作者 郭家松 许逸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89-3393,共5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危害巨大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小分子被用于OA的实验研究甚至临床治疗。中药小分子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OA治疗相关的传统中医理论,又因...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危害巨大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小分子被用于OA的实验研究甚至临床治疗。中药小分子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OA治疗相关的传统中医理论,又因其化学结构式清晰,且疗效的普适性和可重复性较强,作用机制相对明确,所以逐渐受到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领域的重视。为了推动本领域的发展,为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线索,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常用中药小分子(例如姜黄素、白术内酯、白藜芦醇等)在治疗OA的疗效及其内在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姜黄素 白术内酯 白藜芦醇
下载PDF
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消耗巨噬细胞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性修复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李云伦 许逸舟 +7 位作者 蔡家乐 许淑怡 张家琪 傅兰雅 马心蕊 何叶 王祥海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69,277,共6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再生轴突。术后28 d再次进行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并通过行为学、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腓肠肌称重和HE染色评估靶区肌萎缩。结果术后7 d和28 d,实验组神经夹伤远端巨噬细胞消耗效率均达到70%以上,术后7 d神经远端的GAP43阳性再生轴突比对照组更少、更短。术后28 d,实验组小鼠的运动能力和神经传导强度显著下降,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腓肠肌湿重比和肌纤维面积显著变小。结论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巨噬细胞消耗可导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氯膦酸盐 周围神经损伤 功能性修复
原文传递
三氧化二砷诱导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开放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晓冬 乔东访 +2 位作者 田雪梅 晏芳 马安德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背景与目的: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PTP)是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的主要途径,亚砷酸盐可能通过PTP影响细胞凋亡,为了揭示其诱导PTP开放的机制,本实验研究了Ca2+介导的线粒体Ca2+释放(Ca2+-induce... 背景与目的: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PTP)是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的主要途径,亚砷酸盐可能通过PTP影响细胞凋亡,为了揭示其诱导PTP开放的机制,本实验研究了Ca2+介导的线粒体Ca2+释放(Ca2+-inducedCa2+releasefrommitochondria,mCICR)在As2O3介导的PTP开放及细胞色素C释放中的作用。方法:提取大鼠肝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As2O3作用下线粒体的膨胀,测定线粒体PTP的开放状态;采用双波长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As2O3作用下测试体系内Ca2+浓度的变化引起的吸光度值的变化,以反映线粒体Ca2+的转运(即mCICR)情况;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上清液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反映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的情况。结果:10μmol/LAs2O3和低浓度Ca2+不能引起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10μmol/LAs2O3和高浓度Ca2+诱导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当抑制mCICR时,As2O3和Ca2+对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的作用完全抑制。结论:As2O3介导的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依赖于mCI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S2O3 通透性转变孔道 钙转运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大鼠
下载PDF
脂肪源性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及其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琳琳 董为人 +1 位作者 朱衍菲 周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48-2652,共5页
背景:作为成体干细胞的一种,脂肪源性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并且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心肌细胞。将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域后,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构建新的血管故能改善心泵功能。目的:全面了解影响脂肪干细... 背景:作为成体干细胞的一种,脂肪源性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并且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心肌细胞。将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域后,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构建新的血管故能改善心泵功能。目的:全面了解影响脂肪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及移植的各种因素,以及目前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中,应用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病的现状。方法:电子检索 MEDLINE (1981-01/2010- 04)、PubMed 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01/2010-04)、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查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主要检索主题词包括"脂肪源性干细胞; 心肌细胞;细胞分化;细胞移植;心肌病治疗"。结果与结论:纳入综述文献 6 篇;试验研究报告 24 篇。目前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基本统一,已找到有效的体外扩增技术,但尚无直接方法进行干细胞鉴别;脂肪源性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在体内、体外均可进行,并具有早期分化特性,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有利于向心肌细胞的分化;应针对不同类型心肌病选择不同移植方法;干细胞磁标记技术可以对已经植入体内的脂肪源性干细胞进行活体动态监测;自体移植脂肪干细胞是心肌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要将其成功用于临床实践还需找到可以抑制脂肪源性干细胞的促肿瘤细胞特性的方法以保证术后患者的长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干细胞 心肌细胞 分化 移植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石杉碱甲人工抗原的合成、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建武 晁志 董为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28-2130,共3页
目的制备乙酰胆碱脂酶抑制活性成分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A)的人工抗原及抗血清。方法将HupA与戊二醛、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反应偶联,制得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中结合的半抗原数目;... 目的制备乙酰胆碱脂酶抑制活性成分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A)的人工抗原及抗血清。方法将HupA与戊二醛、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反应偶联,制得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中结合的半抗原数目;以此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并通过ELISA法检测其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结果合成的人工抗原HupA-GA-BSA中HupA与BSA的结合比约为8∶1;免疫小鼠得到特异针对HupA的抗血清,HupA抗体的效价为1∶62500。结论成功地合成了HupA的人工抗原,且该抗原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 免疫原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外周血基质干细胞培养鉴定及其向施万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戴翔 占小多 +5 位作者 江沿文 汤银娟 张丽华 刘忠英 董为人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外周血基质干细胞(PBMSCs)并诱导分化为施万细胞的潜能。方法从SD大鼠取血分离培养PB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其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与鉴定,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rdU作用4h后BrdU的阳性率。P... 目的研究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外周血基质干细胞(PBMSCs)并诱导分化为施万细胞的潜能。方法从SD大鼠取血分离培养PB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其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与鉴定,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rdU作用4h后BrdU的阳性率。PBMSCs经β-巯基乙醇、全反式维甲酸及复合条件培养基等三个步骤向施万细胞定向诱导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100和P75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培养获得的PBMSCs中CD11b、CD29、CD45、CD49d、CD90及CD106的阳性率分别为19.97%、99.96%、46.62%、5.46%、71.22%和10.76%。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PBMSCs呈CD34阴性,而BrdU阳性率为(34.1±4.3)%。PBMSCs经定向诱导后S-100和P75的阳性率分别是(75.2±4.1)%和(78.9±4.6)%。结论从外周血分离获得的干细胞符合基质干细胞的特性,这些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为施万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基质干细胞 施万细胞 分化
原文传递
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
15
作者 李妍 董为人 +2 位作者 王海红 刘忠英 晏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方法:用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PKA)的激动剂Forskolin注射大鼠侧脑室,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海马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同时采用免疫印迹、免疫...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方法:用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PKA)的激动剂Forskolin注射大鼠侧脑室,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海马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同时采用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海马cyclin D1和cyclin D1 mRNA。结果:侧脑室注射Forskolin 48 h,大鼠海马tau蛋白Ser214、Ser396和Ser202/Thr2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同时检测到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D1 mRNA。结论:侧脑室注射Forskolin诱导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同时,大鼠海马出现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提示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之间可能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 TAU 磷酸化 CYCLIN D1 海马阿尔茨海默病 大鼠
下载PDF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au的构建及在HEK293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16
作者 王海红 董为人 +3 位作者 张琳 晏芳 刘忠英 李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5295-5298,共4页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痴呆症状严重程度与脑组织中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数量呈正相关,神经原纤维缠结的主要蛋白成分为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tau蛋白的病理改变出现在痴呆症状之前并独立于β-淀粉样多肽的异常。目的:构建tau基因的真核表...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痴呆症状严重程度与脑组织中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数量呈正相关,神经原纤维缠结的主要蛋白成分为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tau蛋白的病理改变出现在痴呆症状之前并独立于β-淀粉样多肽的异常。目的:构建tau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反转录反应合成的人成神经瘤细胞(SH-SY5Y)的总cDNA中,扩增出约1.0kb的tau cDNA片段,用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用脂质体介导法将质粒转染入培养的人胚肾细胞,并利用G418进行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的筛选,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au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人tau cDNA已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人tau基因在人胚肾细胞中获得表达,tau蛋白表达的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胞质,说明成功构建了pcDNA3.1-tau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阿尔茨海默病 TAU 转染 真核表达质粒
下载PDF
Tau蛋白过度表达促进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17
作者 王海红 张琳 +3 位作者 董为人 刘忠英 张磊 李妍 《解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290-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tau蛋白过度表达对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稳定转染质粒pcDNA3.1-tau和空载体pcDNA3.1的HEK293细胞(HEK293/tau和HEK293/vec)中tau的表达,用细胞周期抑制剂Aphidicoli... 目的探讨tau蛋白过度表达对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稳定转染质粒pcDNA3.1-tau和空载体pcDNA3.1的HEK293细胞(HEK293/tau和HEK293/vec)中tau的表达,用细胞周期抑制剂Aphidicolin处理细胞抑制细胞周期,在Aphidicolin处理20h和撤药6h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tau蛋白在HEK293/tau细胞中过度表达;Aphidicolin作用20h使62.33%的HEK293/tau和69.98%的HEK293/vec细胞停留在G0/G1期,两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撤药6h时,与HEK293/vec细胞相比,HEK293/tau细胞处于G0/G1期的比率显著减少,处于S期的比率显著增多。结论 Tau蛋白过度表达促进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蛋白 细胞周期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RhoA在损伤脊髓内表达的时空分布(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晓宁 文锦坤 +6 位作者 王祥海 潘梦婕 张玮玮 占小多 刘忠英 吴武田 郭家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3-468,共6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RhoA在脊髓不同部位各种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小鼠脊髓全横断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1,3,7,14,28,56,112 d后取材制备脊髓冰冻切片,利用RhoA/NF200、RhoA/GFAP、RhoA/CNPase和RhoA/IBA1双荧光标记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RhoA在脊髓不同部位各种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小鼠脊髓全横断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1,3,7,14,28,56,112 d后取材制备脊髓冰冻切片,利用RhoA/NF200、RhoA/GFAP、RhoA/CNPase和RhoA/IBA1双荧光标记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显示RhoA在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并对各种细胞中RhoA阳性细胞百分率及RhoA阳性细胞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正常小鼠脊髓内,只有极少数神经元或少突胶质细胞呈RhoA弱阳性表达。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中的RhoA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均显著增高并在损伤后第7天达到峰值,随后又逐渐降低,在损伤后112 d接近正常水平。小胶质细胞中RhoA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RhoA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均在第14天达到峰值,随后虽降低但在第112天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结论创伤不仅导致脊髓神经元中RhoA阳性细胞数的明显增加和RhoA表达强度的提高,还可不同程度地增强各种胶质细胞中的RhoA表达。在不同时间段,不同部位及不同细胞内RhoA表达的方式均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RHOA 时空分布
下载PDF
维生素C对巨噬细胞增殖、迁移及吞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范志浩 李媛媛 +7 位作者 李莉霞 王祥海 潘梦婕 谭丹丹 文锦坤 钱长晖 李振林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amin C,VC)对巨噬细胞增殖、迁移和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无菌分离和培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液中加入VC处理24 h,然后利用Brd U和WST技术检测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荧光微球法检测吞噬功能,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amin C,VC)对巨噬细胞增殖、迁移和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无菌分离和培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液中加入VC处理24 h,然后利用Brd U和WST技术检测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荧光微球法检测吞噬功能,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迁移能力。结果 VC组中巨噬细胞Brd U阳性率和WST吸光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VC能够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在培养液中加入荧光微球后巨噬细胞能吞噬微球,且VC组巨噬细胞吞噬的微球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另外巨噬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及划痕后迁移的速度在VC处理后也明显加快(P<0.05)。结论VC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增殖、迁移与吞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巨噬细胞 增殖 迁移 吞噬
原文传递
移植自聚合肽纳米纤维材料与RhoA-siRNA复合物修复脊髓损伤 被引量:2
20
作者 江沿文 张玮玮 +6 位作者 占小多 康晓宁 戴翔 张文影 刘忠英 董为人 郭家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895-2900,共6页
背景:脊髓损伤后RhoA表达增高是神经再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课题在前期研究证明自聚合肽纳米纤维材料能较好地促进脊髓损伤后结构与功能修复的基础上,构建了自聚合肽纳米纤维材料与RhoA-siRNA复合材料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目的:探讨自... 背景:脊髓损伤后RhoA表达增高是神经再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课题在前期研究证明自聚合肽纳米纤维材料能较好地促进脊髓损伤后结构与功能修复的基础上,构建了自聚合肽纳米纤维材料与RhoA-siRNA复合材料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目的:探讨自聚合肽纳米纤维材料介导siRNA干扰RhoA表达促进脊髓损伤修复。方法:54只昆明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仅作脊髓暴露,其他3组在切除1mm脊髓组织制备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后,分别于损伤腔内填充生理盐水、自聚合肽纳米纤维支架或含有RhoA特异性siRNA复合物。通过FAM标记检测siRNA转染效率;免疫组化检测RhoA表达;免疫组化和定量分析检测再生神经纤维;行为学检测评定后肢功能恢复。结果与结论:移植FAM标记的含有RhoA特异性siRNA复合物后,在脊髓内的神经纤维及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胞体内均可检测到FAM荧光信号,提示siRNA可从复合材料中释放到组织中并成功导入靶细胞。与SAPNS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含有RhoA特异性siRNA复合物和自聚合肽纳米纤维支架组可显著降低RhoA在神经元的表达,提高脊髓损伤区内NF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促进后肢功能的恢复。结果提示通过自聚合肽纳米纤维支架的介导,含有RhoA特异性siRNA复合物能有效干扰RhoA表达,从而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聚合肽纳米纤维支架 RHOA RNA干扰 SIRNA 脊髓损伤 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