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死亡后器官捐献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3
1
作者 谭艺真 王贵辉 刘永光 《现代临床护理》 2017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死亡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death,DCD)单侧供肾用于成人移植术后的临床特点,总结术后护理要点。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对36例婴幼儿用于DCD单侧供肾成人受者进行肾移植手术,术后根据患者早期临床特点,给予针对... 目的探讨婴幼儿死亡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death,DCD)单侧供肾用于成人移植术后的临床特点,总结术后护理要点。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对36例婴幼儿用于DCD单侧供肾成人受者进行肾移植手术,术后根据患者早期临床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 36例婴幼儿DCD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移植肾血栓2例,移植肾输尿管尿瘘2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16例。术后随访1~20个月,36例受者均成活,其中34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2例因移植肾动静脉血栓形成而切除移植肾。结论婴幼儿DCD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在护理方面应加强术中、术后患者血压的监控,严格控制出入量的管理,做好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其对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供肾 死亡后器官捐献 成人肾移植术 护理
下载PDF
器官移植受者CD8^+CD28^-Ts抑制细胞临床研究进展
2
作者 范礼佩 赵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77-1578,共2页
关键词 CD28^- CD8^+ 移植受者 TS细胞 临床研究进展 抑制细胞 器官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脑死亡与心死亡后器官捐献成人供受者单肾移植效果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焕文 刘丁 +5 位作者 胡建敏 陈桦 李民 李留洋 郭颖 赵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11-3014,共4页
目的:比较脑死亡与心死亡后器官捐献成人供受者单肾移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成人供受者单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脑死亡捐献肾移植(DBD组)53例及心死亡肾移植(DCD组)28例,截止随访时间为2016年5月。结果... 目的:比较脑死亡与心死亡后器官捐献成人供受者单肾移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成人供受者单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脑死亡捐献肾移植(DBD组)53例及心死亡肾移植(DCD组)28例,截止随访时间为2016年5月。结果:研究期间,随访时间为(17.26±10.85)个月,移植人存活率为100%,两组总体移植肾存活率DBD组为93.7%,DCD组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DGF发生率为28.4%,组间DGF发生率(χ~2=4.402,P=0.036)、1年内感染率(χ~2=4.507,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AR、术后1个月e GFR、1个月蛋白尿、外科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死亡器官捐献成人供受者单肾移植有较高的DGF及1年内感染发生率,心死亡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心死亡 肾移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供体来源细胞游离DNA在移植肾损伤监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钟扬声 赵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178-0183,共6页
供体来源细胞游离DNA(donor-derived cell-free DNA, dd-cf DNA)是指供体细胞凋亡或坏死后释放到体液中的游离DNA,近年来成为了监测移植物损伤的新兴生物标志物之一。本文从供体来源细胞游离DNA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进行综述,较全面的总... 供体来源细胞游离DNA(donor-derived cell-free DNA, dd-cf DNA)是指供体细胞凋亡或坏死后释放到体液中的游离DNA,近年来成为了监测移植物损伤的新兴生物标志物之一。本文从供体来源细胞游离DNA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进行综述,较全面的总结了供体来源细胞游离DNA的临床应用现状,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体来源细胞游离DNA 移植肾损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五酯胶囊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全血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建敏 陈桦 +1 位作者 李民 赵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7-890,共4页
背景:国内有关于健康受试者他克莫司与五酯胶囊合用后他克莫司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的报道,但关于该药物组合对临床肾移植受者的影响还未见报道。目的:观察五酯胶囊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全血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8例采用他克... 背景:国内有关于健康受试者他克莫司与五酯胶囊合用后他克莫司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的报道,但关于该药物组合对临床肾移植受者的影响还未见报道。目的:观察五酯胶囊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全血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8例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方案的首次肾移植受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试验组21例同时服用五酯胶囊,对照组17例未服用五酯胶囊,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者肾移植后第1,3,6个月达到治疗窗他克莫司全血浓度时的他克莫司剂量和肾功能,观察两组肾移植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肝肾功能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及结论:试验组肾移植后第1,3,6个月达到治疗窗他克莫司全血浓度时的他克莫司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功能、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五酯胶囊能明显提高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全血浓度,减少他克莫司服用量及其产生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酯胶囊 他克莫司 肾移植 器官移植 全血浓度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永光 郭颖 +3 位作者 范礼佩 李民 岳良升 赵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20-1521,共2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病因、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29例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肾移植术后PCP患者,其中14例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痊愈,1例...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病因、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29例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肾移植术后PCP患者,其中14例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痊愈,1例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心衰而死亡。结论PCP多发生在移植术后3~6月,病情进展快,凶险,应以预防为主,个体化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关键;一旦发生,尽早诊断,合理治疗: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必要时果断使用呼吸机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复方磺胺甲恶唑
下载PDF
五酯胶囊对肾移植受者环孢素全血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永光 郭颖 +6 位作者 李留洋 陈桦 胡建敏 范礼佩 岳良升 李民 赵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五酯胶囊对移植肾功能稳定的患者环孢素(CsA)全血浓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给予五酯胶囊提升环孢素浓度以达到降低服用剂量目的的肾移植患者的达治疗窗CsA服用剂量变化、移植肾功能、肝功能以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 目的探讨五酯胶囊对移植肾功能稳定的患者环孢素(CsA)全血浓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给予五酯胶囊提升环孢素浓度以达到降低服用剂量目的的肾移植患者的达治疗窗CsA服用剂量变化、移植肾功能、肝功能以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42例患者服用五酯胶囊后6个月门诊检查数据与服用前比较:移植肾功能稳定[Cr(120.0±32.3)μmol/Lvs(132.1±38.2μmol/L)P>0.05]:达治疗窗CsA服用剂量减少2/3~1/2[(5.7±1.5)mg/(kg·d)vs(2.6±0.7)mg/(kg·d)P<0.05],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在较低水平。结论五酯胶囊能明显提高肾移植受者CSA全血浓度,减少CSA服用剂量,观察6个月移植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酯胶囊 环孢素 血药浓度 肾移植
下载PDF
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建敏 李民 +1 位作者 陈桦 赵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0-513,共4页
目的评价和比较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肾移植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肾移植患者,入选患者分为两组,米卡芬净组静脉滴注米卡芬净(100mg,1次/d);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静脉滴注两性霉... 目的评价和比较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肾移植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肾移植患者,入选患者分为两组,米卡芬净组静脉滴注米卡芬净(100mg,1次/d);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1~3mg/(kg.d)。两组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d或者疗程>10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有43例患者接受评估,米卡芬净组24例,总有效率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19例,总有效率84.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9%,米卡芬净组有效率低于两性霉素B组(P<0.05),但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P<0.05)。结论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米卡芬净的疗效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但耐受性较两性霉素B脂质体好,在抗霉菌药物的选择上需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肺部真菌感染 米卡芬净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下载PDF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选择与评估 被引量:8
9
作者 赵色玲 李民 +5 位作者 陈桦 郭颖 刘永光 范礼佩 岳良升 赵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选择评估与剔除标准。方法对55例亲属肾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5例拟供体接受评估,最终行31例肾移植,24例供体被排除,供体的总剔除率为43.6%。供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不合格是最重要的剔除原...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选择评估与剔除标准。方法对55例亲属肾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5例拟供体接受评估,最终行31例肾移植,24例供体被排除,供体的总剔除率为43.6%。供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不合格是最重要的剔除原因(7/24);其次是肾脏疾病(5/24)及社会心理因素影响(5/24),其他排除原因包括供受者HLA配型不理想2例,供者HBV阳性3例,其他疾病2例。结论只有对供者进行仔细的选择与评估,严格剔除标准,才能保证活体肾移植的安全成功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供者 选择评估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单中心3年随访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建敏 赵明 +2 位作者 陈桦 李民 刘永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138-2141,共4页
目的比较近年来分别以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和环孢素A(ciclosporin A,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受者随访资料,探讨TAC在肾移植受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首次接受肾移植术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接受的免疫抑制方... 目的比较近年来分别以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和环孢素A(ciclosporin A,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受者随访资料,探讨TAC在肾移植受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首次接受肾移植术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接受的免疫抑制方案均为CSA/TAC+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定期随访3年以上,观察TAC和CSA组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反应发生、肾穿刺活检、人/肾3年内存活状况、血清肌酐值、肝功能、血糖及血脂水平、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入选病例共315例,CSA组98例,TAC组217例,随访时间36~73个月,CSA组和TAC组在性别、年龄、体重、供肾类型、人白细胞抗原(HLA)错配、DGF、抗体诱导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A组和TAC组人/肾存活率和术后1、6、12、24、36个月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急性排斥反应事件、高脂血症发生率较高(P<0.05,P<0.01),两组肝功能损害、感染发生率、病理证实的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C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CSA组(P<0.01)。结论 TAC是一种高效的免疫抑制剂,已成为肾移植受者广泛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与CSA比较,TAC治疗者不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低,更可以有效预防CAN,因此可能获得长期良好的肾功能,心血管疾病危险性也较低,但需注意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生,TAC剂量个体化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他克莫司 环孢素A
下载PDF
米卡芬净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建敏 赵明 +3 位作者 李民 郭颖 范礼佩 陈桦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患者给予米卡芬净治疗,取米卡芬净100mg用生理盐水230ml稀释后每日1次静脉滴注,重症患者用量加大至150mg/d,连用10~14d,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控制...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患者给予米卡芬净治疗,取米卡芬净100mg用生理盐水230ml稀释后每日1次静脉滴注,重症患者用量加大至150mg/d,连用10~14d,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控制后剂量减为50mg/d,连用时间为5~7d。同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等,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4例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8例,进步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75%。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出现轻微的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低钾血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22例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维持稳定,另2例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治疗期间肾功能有所改善。结论米卡芬净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卡芬净 肾移植 肺部真菌感染
下载PDF
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36例资料回顾(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永光 郭颖 +3 位作者 李民 岳良升 李留洋 赵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3期10063-10066,共4页
背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常见的肾移植后早期并发症,起病隐匿,进展快,若诊治不及时,死亡率高,认识和掌握肾移植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病因、... 背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常见的肾移植后早期并发症,起病隐匿,进展快,若诊治不及时,死亡率高,认识和掌握肾移植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36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一般状况、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人、肾预后情况,总结和认识该病诊断干预措施。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33例痊愈且移植肾功能保持良好,3例患者并发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36例患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发生在肾移植后6个月内31例,7~18个月5例。15例(41.7%)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液或肺组织活检检出卡氏肺孢子虫,21例未检出。多数患者经过减少免疫抑制剂、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及支持治疗后痊愈且移植肾功能良好。提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多发生在肾移植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典型,病原体难以发现,早期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充分的支持治疗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肾移植 复方磺胺甲恶唑 病因 预后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明 李留洋 +8 位作者 郭颖 李民 岳良升 范礼佩 陈剑荣 钱俊 陈桦 刘永光 张俊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517例肾移植受者进行手术前、后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强度动态监测,对PRA阳性受体进一步行抗HLA抗体分型并进行随访,观...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517例肾移植受者进行手术前、后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强度动态监测,对PRA阳性受体进一步行抗HLA抗体分型并进行随访,观察PRA水平对移植物长期存活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517例中,术前PRA阴性者1336例,阳性者181例。术前PRA阳性受者和阴性受者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分别为34.8%、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PRA阳性受者的移植肾1、3、5、8年存活率分别为94%、85%、73%和63%,术前PRA阴性受者相应为96%、87%、72%和6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及移植6个月后PRA均为阴性的265例受者中,血清肌酐水平异常者仅占19.6%,而术后PRA转为阳性的57例受者中,血清肌酐异常者高达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前PRA阳性的53例受者中,有24例移植后PRA转为阴性,术后血清肌酐全部正常。结论术前筛查PRA可科学评估肾移植患者的体液致敏状态,为致敏患者选配合适供者;术后监测PRA可及时了解移植肾的免疫状态,有利于防治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体液排斥 群体反应性抗体
下载PDF
供受者HLA相合率对肾移植近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敏 于立新 +8 位作者 邓文锋 余玉明 付绍杰 肖露露 孙小齐 周敏捷 李飞 朱伟 刘小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5-620,共6页
目的:研究供受者HLA-A、B、DRB1&DQB1的相合率对移植肾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完成供受者HLA基因分型,且术后持续随访>13个月的358例初次肾移植移植受者,采集移植后首次发生急性排斥(AR)的时间、处理措施、AR恢复及肾功能... 目的:研究供受者HLA-A、B、DRB1&DQB1的相合率对移植肾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完成供受者HLA基因分型,且术后持续随访>13个月的358例初次肾移植移植受者,采集移植后首次发生急性排斥(AR)的时间、处理措施、AR恢复及肾功能情况,参照美国器官共享联合网络(UNOS)策略将供受者之间HLA-A、B、DRB1&DQB1相合率0~8分组,共9个组,分析供受者之间HLA-A、B、DRB1&DQB1的相合率及其与移植1年内AR和移植肾有功能生存的关联性。结果:358例移植肾供受者中,1年AR率为15.08%,分别比较HLA相合率0~8分组及以0~8分为节点的组合组间的AR率,其中1分组的AR率与3、4、5分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0~1分与2~8分组合组之间、0~2分与3~8分组合组之间以及0~3分与4~8分组合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0~2分与3~8分组合组相比差异性最大(2=10.836)。1年人/肾存活率为95.81%,带功死亡率为1.40%(5例均为肺部感染),移植肾失功为2.80%;1年人/肾存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8分=7分=6分>5分>4分>3分>2分>1分>0分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证实, HLA相合率对初次移植肾的近期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供受者间HLA 相合率越高,术后发生AR几率越低。但是HLA存在的高度多态性导致肾移植受者获得HLA-A、B、DRB1&DQB1全相合供者的几率极低,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肾移植近期效果,同时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初次肾移植受者应尽量选择供受者HLA相合率>3分的供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相合率 急性排斥反应 1年人 肾生存率
下载PDF
慢性移植肾纤维化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小龙 刘丁 +1 位作者 刘永光 郭颖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94-3096,共3页
肾移植术后移植物短期存活率明显提高,而长期存活时间未见明显延长,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慢性移植肾纤维化是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最终是受体再... 肾移植术后移植物短期存活率明显提高,而长期存活时间未见明显延长,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慢性移植肾纤维化是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最终是受体再次面临生命威胁,生活质量下降。导致移植肾纤维化的病因很多,感染、高血压、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原有肾病复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均是慢性移植肾纤维化的高危因素,许多病因的发生和发展是隐匿、持续的过程。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物肾病 移植肾纤维化 缺血再灌注损伤 诊断 肾间质纤维化 急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 肾移植术后
下载PDF
CD40阻断剂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石向华 刘小友 +1 位作者 孙煦勇 赵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85-2086,共2页
目的探讨CD40阻断剂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的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供者为Wistar大鼠,受者为SD大鼠,受者移植后分为2组,每组20只。治疗组:在移植后第1天起,每天腹腔注射抗大鼠CD40L单克隆抗体(200μg/次),连续... 目的探讨CD40阻断剂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的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供者为Wistar大鼠,受者为SD大鼠,受者移植后分为2组,每组20只。治疗组:在移植后第1天起,每天腹腔注射抗大鼠CD40L单克隆抗体(200μg/次),连续4 d。对照组:在移植后第1天起开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次),连续4 d。术后第5天取移植肾组织行病理检查。参照BANFF’2007分级系统和Watanabe等的方法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治疗组半定量评分为0.63±0.52,对照组评分为3.72±1.48。经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0L单克隆抗体具有明显的抑制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 CD40L 单克隆抗体 肾移植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不同免疫状态外周血Treg/Th17平衡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亚非 刘永光 +4 位作者 郭颖 顾冬生 张建强 邓新军 赵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25-2427,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处于不同免疫状态时外周血Treg/Th17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5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根据其免疫状态不同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感染组和正常组。采集3组人群的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染色技术检测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和Th17细...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处于不同免疫状态时外周血Treg/Th17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5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根据其免疫状态不同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感染组和正常组。采集3组人群的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染色技术检测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和Th17细胞,分别计算出两者占CD3+CD8-T淋巴细胞(相当于CD4+T细胞)的比例,并计算出Treg/Th17比值。结果 Treg在感染组中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和急性排斥反应组(P<0.05),且正常组亦高于急性排斥反应组(P<0.05)。Th17在急性排斥反应组中比例高于正常组(P<0.01)和感染组(P<0.001),且正常组亦高于感染组(P<0.001)。Treg/Th17在感染组中比值高于正常组(P<0.001)和急性排斥反应组(P<0.001),且正常组亦高于急性排斥反应组(P<0.001)。结论 Treg/Th17平衡在肾移植受者处于不同免疫状态时表现不同,这种变化可以用于评估患者术后的免疫状态,指导临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状态 TREG TH17
下载PDF
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捐献肾移植受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亚非 刘永光 +6 位作者 陈桦 郭颖 李留洋 范礼佩 岳良升 李民 赵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204-3206,共3页
目的探讨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捐献(DCD)肾移植受者的预后。方法对14例接受DCD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诊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受者中,3例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正常(IGF),7例肾功能缓慢恢复正常(SGF),4例肾功能延迟恢复(DGF... 目的探讨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捐献(DCD)肾移植受者的预后。方法对14例接受DCD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诊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受者中,3例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正常(IGF),7例肾功能缓慢恢复正常(SGF),4例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4例,慢性排斥反应(CR)3例。1、3、5年人存活率为92.9%、85.7%、85.7%,1、3、5年肾存活率为92.9%、78.6%、78.6%。结论 DCD是解决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器官短缺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办法,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心脏死亡捐献 肾功能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利妥昔单抗和血浆置换治疗高致敏等待肾移植患者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建敏 赵明 +3 位作者 李民 郭颖 陈桦 刘永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期805-810,共6页
背景:高致敏是肾移植成功的障碍,目前肾移植脱敏治疗方法有静注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兔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等,但治疗效果常不满意。目的:通过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进行肾移植后脱敏治疗,寻求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案。方法:1例高致敏等待... 背景:高致敏是肾移植成功的障碍,目前肾移植脱敏治疗方法有静注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兔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等,但治疗效果常不满意。目的:通过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进行肾移植后脱敏治疗,寻求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案。方法:1例高致敏等待肾移植患者接受脱敏治疗,接受血浆置换2次后,立即给予利妥昔单抗500mg静滴,2d后开始分别在第1,4,8,11天给予硼替佐米1.3mg/m2,随访观察群体反应性抗体等变化。结果与结论:随访的9个月中,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从92%下降到17%,患者对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有良好的耐受性。初步经验表明:硼替佐米联合利妥昔单抗和血浆置换三联脱敏治疗方案可快速持久降低循环抗体水平,硼替佐米可能成为脱敏治疗方案中的重要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肾移植 群体反应性抗体 脱敏 硼替佐米 慢性肾小球肾炎 利妥昔单抗 免疫球蛋白 兔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 血浆置换 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胸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小友 徐健 +9 位作者 杜传福 邓文峰 王亦斌 付绍杰 余玉明 魏强 苗芸 李川江 叶俊生 于立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技术方法及其对获取的器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胸部U型切口联合腹部大"十"切口,分别建立胸部器官和腹部器官原位灌注,在灌注的同时进行多器官游离和切取。结果 2003年至今采用此方法行胸、腹... 目的探讨胸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技术方法及其对获取的器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胸部U型切口联合腹部大"十"切口,分别建立胸部器官和腹部器官原位灌注,在灌注的同时进行多器官游离和切取。结果 2003年至今采用此方法行胸、腹腔多器官联合切取术8次,获得供心、肝、胰各8个,供肺8对及供肾16个。热缺血时间为(2±1.2)min,器官切取时间约(20±3)min。未出现任何影响器官质量和功能的手术意外损伤。临床行心脏移植6例、心肺联合移植2例、双肺移植3例、单肺移植5例、肝移植6例、肝肾联合移植2例、胰肾联合移植3例、肾移植11例,所有移植器官均在术后立即发挥功能。结论采用胸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技术方法能够快速优质的获取胸部和腹部供器官,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手术损伤,提高供器官的质量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器官 腹部器官 多器官联合切取 器官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