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年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基于H大学的个案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潘 翁婷婷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第9期28-30,共3页
八年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人际敏感、抑郁、焦虑三个方面反映较差,不同性别、年纪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对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八年制医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八年制医学生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骨质疏松知识认知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崔曼曼 卢晓翠 +3 位作者 王怡静 张琳 余珊珊 黄尧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1-655,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骨质疏松相关知识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某高校低年级大学生1250名,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统...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骨质疏松相关知识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某高校低年级大学生1250名,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骨质疏松认知得分为16.77±4.288。大学生对"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时期具有病理结果的青少年时期疾病"、"腰背痛和个头变矮为骨质疏松症常见表现"和"老火靓汤钙含量极低"等的知晓率极低,分别为20.3%、31.4%、30.0%。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大学生骨质疏松认知水平差异显著,女生(17.11±4.037)得分高于男生(16.17±4.368),(t=3.806,P<0.01);医学生得分(16.98±4.061)高于非医学生(16.21±4.802),(t=2.583,P<0.01)。结论大学生对骨质疏松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加强大学生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提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观念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认知现状 大学生
下载PDF
临床医学八年制“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皓 梁京儒 谢晓利 《大学教育》 2021年第10期72-76,共5页
为了解临床医学八年制整合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更好地进行长年制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实践,课题组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在校八年制学生,围绕教学改革,展开包括“器官-系统”整合课程(organ-systems-basedcurriculum,OSBC)、“以问题为导向”... 为了解临床医学八年制整合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更好地进行长年制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实践,课题组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在校八年制学生,围绕教学改革,展开包括“器官-系统”整合课程(organ-systems-basedcurriculum,OSBC)、“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早期临床见习、科研课程设置四个方面内容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OSBC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提高其综合能力,基本达到预期效果;OSBC模式整合了科研理论课程和临床见习方案,可提升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让学生更早地接触临床,对其理论知识的应用起到良性促进作用。学生对目前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的反馈和建议,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八年制 整合课程 PBL教学 科研课程 临床见习
下载PDF
叙事医学在临床医学学生培养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宋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第7期41-44,共4页
文章在阐述叙事医学内涵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了叙事医学运用到临床医学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选择了40名临床医学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学生展开了多次叙事医学临床教学实践后,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的变化,以对比当前叙事医学运用... 文章在阐述叙事医学内涵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了叙事医学运用到临床医学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选择了40名临床医学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学生展开了多次叙事医学临床教学实践后,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的变化,以对比当前叙事医学运用临床医学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研究效果。本文认为接受了叙事医学教学的学生会更加关注患者的情况,能够与患者实施较好的沟通,能够更好地与患者产生共情,从而提升对患者的救治效果。建议相关院校在临床医学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叙事医学的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临床医学 学生 培养效果
下载PDF
高频超声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急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毛佶 胡泽莹 朱贤胜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97-603,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高频超声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急性距腓前韧带损伤诊断中的诊断效能,探讨临床诊断该病的优势诊察手段。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疑似踝关节急性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80例,术前均给予高频超声及SWE超声弹性... 目的:通过比较高频超声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急性距腓前韧带损伤诊断中的诊断效能,探讨临床诊断该病的优势诊察手段。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疑似踝关节急性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80例,术前均给予高频超声及SWE超声弹性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比高频超声及SWE在急性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高频超声及SWE对急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诊断效能。并对关节腔积液、距骨骨软骨损伤、肌腱损伤、骨折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①80例患者经关节镜证实均有损伤,其中42例完全撕裂,35例部分撕裂,3例为韧带损伤;高频超声检查中47例完全撕裂,30例部分撕裂,3例韧带损伤。高频超声联合SWE检查中43例完全撕裂,35例部分撕裂,2例韧带损伤。②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借助SPSS软件进行一致性分析,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高频超声与关节镜诊断之间的一致性系数Kappa=0.644(P<0.001),且两者之间在Ⅰ级损伤(χ^(2)=0.000,P=1.000)、Ⅱ级损伤(χ^(2)=0.648,P=0.421)、Ⅲ级损伤(χ^(2)=0.633,P=0.426)中均无统计学差异。高频超声联合SWE与关节镜诊断之间的一致性系数Kappa=0.857(P<0.001),且两者之间在Ⅰ级损伤(χ^(2)=0.206,P=1.000)、Ⅱ级损伤(χ^(2)=0.000,P=1.000)、Ⅲ级损伤(χ^(2)=0.025,P=0.874)中均无统计学差异。③高频超声Ⅰ级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高频超声联合SWEⅠ级损伤AUC为0.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Ⅱ级损伤AUC为0.802,高频超声联合SWEⅡ级损伤AUC为0.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Ⅲ级损伤AUC为0.831,高频超声联合SWEⅢ级损伤AUC为0.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SWE在关节腔积液、距骨骨软骨损伤、肌腱损伤中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骨折中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SWE在急性距腓前韧带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对于损伤分级具有较高的判断力,也可用于判断踝关节合并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距腓前韧带损伤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高频超声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肌骨超声诊断儿童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泽莹 毛佶 朱贤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48-651,共4页
目的研究肌骨超声诊断在儿童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的80例急性踝关节外伤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肌骨超声、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将多层螺... 目的研究肌骨超声诊断在儿童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的80例急性踝关节外伤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肌骨超声、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将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诊断参考标准,分析并对比肌骨超声、X线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在胫腓骨远端骨折中的诊断效果、骨折类型、骨折分型,总结儿童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肌骨超声的直接表现。结果80例急性踝关节外伤患儿中,多层螺旋CT诊断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患儿67例,非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13例。联合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趋于一致(Kappa=1.000),肌骨超声检查结果与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32),X线检查结果与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01)。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明显最优,但单项检查中肌骨超声灵敏度、准确度优于X线检查。对67例确诊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患儿开展进一步骨折类型诊断,肌骨超声检出所有骨折,但存在1例误诊,X线检查存在17例误诊,肌骨超声准确度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7例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骺骨折参考Salter-Harris分型诊断,结果显示肌骨超声与X线检查在分型诊断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的肌骨超声直接表现为:骨骺板有增宽现象,连续的骨皮质存在中断现象,骨折部断端有轻微分离、移位情况,略宽的骨折线可渗入液体或者血肿,周围组织水肿,滑膜增厚。结论在儿童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的诊断中,相对于X线检查而言,肌骨超声诊断效能更高,但二者联合效果最佳。肌骨超声在骨折类型诊断中效果优越,可作为儿童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筛查的首选方式,但在区分骨折分型中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腓骨 骨折 闭合性 肌骨超声 诊断效能 准确性
下载PDF
三伏灸与平常灸对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莹珠 胡楠 +2 位作者 谷艺修 邓桂珠 陈静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10期999-1001,共3页
目的:研究三伏天灸与平常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伏灸组与平常灸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自制天灸方配合新鲜姜汁调敷的药泥,贴敷在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上。... 目的:研究三伏天灸与平常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伏灸组与平常灸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自制天灸方配合新鲜姜汁调敷的药泥,贴敷在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上。10 d贴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用统计学的方法分别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三伏灸组总有效率89.29%;平常灸组总有效率96.30%,且2组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生活质量总分在治疗后和随访时分值均降低,且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生活质量总体改善情况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伏天灸与平常灸的治疗均能获效,且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二者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伏天灸 穴位贴敷 过敏性鼻炎 生活质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阴陵泉穴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18
8
作者 罗济璇 邹燕齐 +1 位作者 李志雄 黄泳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3期62-65,共4页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属阴水。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腹痛、水肿、黄疸等疾病以及膝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疾患。近年来对阴陵泉穴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其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中的消化不良、泄泻、胃痛和病毒性肝炎,泌尿系统的尿潴留、肾绞...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属阴水。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腹痛、水肿、黄疸等疾病以及膝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疾患。近年来对阴陵泉穴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其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中的消化不良、泄泻、胃痛和病毒性肝炎,泌尿系统的尿潴留、肾绞痛,运动系统的肩周炎、膝痛、髌骨软骨病,神经系统的隐神经痛,心血管系统的高血脂症等有关疾病,也可以用于帮助骨折后的恢复。对于阴陵泉的临床应用虽然有些发现和突破,但总的来说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中国古籍医书中提到的阴陵泉穴可治疗的病症远远多于现在人们对其的应用,故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阴陵泉穴的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陵泉穴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CDK4蛋白在胞浆中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月 周颖 +1 位作者 刘真 方唯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72-1575,共4页
目的评估CDK4蛋白在胞浆中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和统计学方法分析CDK4蛋白在胞浆中表达以及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肺组织相比,CDK4蛋白在肺癌胞浆中的表达并没有明显增... 目的评估CDK4蛋白在胞浆中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和统计学方法分析CDK4蛋白在胞浆中表达以及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肺组织相比,CDK4蛋白在肺癌胞浆中的表达并没有明显增高(P=1.000)。然而,在肺癌组织中,CDK4表达上调正向相关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P=0.001,P=0.00 1)。预后分析表明,CDK4蛋白在胞浆表达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短。多变量分析显示,CDK4在胞浆中过表达是预测肺癌患者预后不利因素(P<0.001)。结论 CDK4蛋白在细胞胞浆中过表达也促进肺癌的发病过程,且其是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不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4蛋白 肺癌 胞浆过表达 预后因子
下载PDF
医学实习教学影响因素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8
10
作者 金玥 陈清 +3 位作者 刘小友 祝火盛 郑维扬 赵善超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922-924,共3页
为了解当前新形势下对医学生实习教学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本文对南方医科大学实习刚结束的2001届全体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依据亲身体验对各种影响因素负面程度所给出的分值,采用SPSS12.0软件对该横断面... 为了解当前新形势下对医学生实习教学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本文对南方医科大学实习刚结束的2001届全体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依据亲身体验对各种影响因素负面程度所给出的分值,采用SPSS12.0软件对该横断面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找工作”、“考研”已经超越“教师带教水平”和“医院实习教学资源紧张”,成为当今新形势下影响实习教学效果的首要负面因素,必须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教学 影响因素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CBL联合PBL教学在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逸君 莫晓君 +7 位作者 徐自强 乐冬友 曾振华 罗敢平 何德剑 李秀娟 文军 陈群 《蛇志》 2022年第3期427-431,441,共6页
目的探讨CBL联合PBL教学在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48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P组和L组,每组24名。CP组采用CBL联合PBL教学,L组采用LBL传统教学法... 目的探讨CBL联合PBL教学在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48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P组和L组,每组24名。CP组采用CBL联合PBL教学,L组采用LBL传统教学法。连续完成3个月教学后,比较两组学生入科与出科时的考核得分,包括理论、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病例分析、体格检查、结果判定、技能操作及总分;自拟调查问卷反馈,比较两组在临床实践操作、临床思维、语言表达和沟通、分析问题、团队协作、PPT制作、文献查阅、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提高等方面认同度,比较两组在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自学主动性提高、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帮助、临床工作帮助等方面认同度,以及对本组教学认同度和满意度。结果(1)CP组的出科理论、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得分及总分均优于同项入科时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P组出科考核中结果判定与技能操作得分与同项入科时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L组的出科病历书写、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得分及总得分均优于同项入科时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组出科理论、病史采集、结果判定、技能操作得分与同项入科时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学生入科理论考核、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病例分析、结果判定、体格检查、技能操作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P组的出科理论、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及总分方面与L组出科同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P组出科考核中结果判定、体格检查、技能操作得分与L组出科同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CP组在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等方面认同度与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P组在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自学主动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PPT制作能力提高、文献查阅能力提高、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帮助、临床工作帮助等方面认同度均优于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P组学生对本组教学认同度和满意度均优于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BL联合PBL教学有利于提高全科住培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全科住培生规范化培训质量,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联合PBL教学 LBL 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壁虎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宏波 莫志贤 《中医药导报》 2010年第2期76-78,共3页
对壁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认为壁虎有祛风活络、散结止痛、镇静解痉的功效,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结核病、骨髓炎、瘘管等疑难杂症疗效确切。
关键词 壁虎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长新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凝血和炎症标志物检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慧 蔡栋昊 +1 位作者 王楠 陈丽丹 《广东医学》 2023年第12期1565-1569,共5页
目的 分析长新冠(long COVID,LC)患者临床症状的分布特点及体内凝血和炎症状态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LC发病的危险因素及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就诊的轻、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30 d仍有症状持续的44例患者病例特征,对就诊症状... 目的 分析长新冠(long COVID,LC)患者临床症状的分布特点及体内凝血和炎症状态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LC发病的危险因素及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就诊的轻、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30 d仍有症状持续的44例患者病例特征,对就诊症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各症状发生的比例。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统计各指标的测量值,观察其正常和异常的发生率。结果 44例LC患者中男14例(31.82%),女30例(68.18%),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41~60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为15.90%。LC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胸闷(36.36%)、失眠(22.73%)和心悸(18.18%),其次为咳嗽(13.64%)、胸痛(9.09%)和疲劳(9.09%)。仅有5%~10%LC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升高,血小板计数(PLT)升高,20%患者的D-二聚体(D-D)升高;90%以上患者的炎症指标正常。结论 中年、女性、合并糖尿病是LC的危险因素,LC患者持续存在的临床症状主要来自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时的炎症风暴、内皮损伤、全身广泛的微血栓在LC时期已基本趋于正常,可能不再作为LC的主要致病机制,关于LC症状持续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新冠 症状 凝血 炎症
下载PDF
线性泛素链组装复合体及其组分在肿瘤中的作用
14
作者 叶秋悦 唐利波 李咏茵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9期59-62,共4页
线性泛素链组装复合体(LUBAC)是目前唯一已知能够催化线性泛素链形成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由HOIP、HOIL-1和SHARPIN三个亚基组成。LUBAC及其亚基以线性泛素化依赖或非依赖的调控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药物敏感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线性泛素链组装复合体(LUBAC)是目前唯一已知能够催化线性泛素链形成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由HOIP、HOIL-1和SHARPIN三个亚基组成。LUBAC及其亚基以线性泛素化依赖或非依赖的调控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药物敏感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综述将重点总结和探讨LUBAC及其亚基在肿瘤学领域中的关键功能与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泛素链组装复合体 HOIP HOIL-1 SHARPIN 肿瘤
下载PDF
“患者入课堂”PHS共赢循证教学模式在临床大课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汕 杨洪波 +5 位作者 徐梦影 江千里 郑维扬 张秋霞 王丹 王洁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第12期84-85,共2页
为提高临床医学教育质量,在客观调查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患者入课堂"PHS共赢教学模式,并按照循证教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课堂问卷问答和手机问卷等形式,在教学过程的多个时间点,客观、多角度地收集信息并实时反馈,取得... 为提高临床医学教育质量,在客观调查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患者入课堂"PHS共赢教学模式,并按照循证教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课堂问卷问答和手机问卷等形式,在教学过程的多个时间点,客观、多角度地收集信息并实时反馈,取得了提高教学效果,并获得学生、临床教师/医护和患者共赢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教育 循证教学 以患者为中心 教学改革 PHS共赢
下载PDF
改进医学生外科输血课程的设置与教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施志敏 金广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1期219-220,共2页
输血医学的迅猛发展,日益严峻的血液资源,以及早已吹响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的号角,这些都对临床医生以及临床用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扭转这一局面,需要我们重视输血医学教育,改进、完善输血医学相关课程设置及提... 输血医学的迅猛发展,日益严峻的血液资源,以及早已吹响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的号角,这些都对临床医生以及临床用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扭转这一局面,需要我们重视输血医学教育,改进、完善输血医学相关课程设置及提高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输血医学 教育 课程设置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技术优化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泽星 邹小宝 +5 位作者 朱昌荣 杨浩志 练沛荣 马仁财 陈钧麟 马向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1,115,共6页
寰枢椎脱位是上颈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钉棒内固定技术已成为后路寰枢椎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近年来,大量研究对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置钉的安全性、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及复位的能力。本文通过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后路... 寰枢椎脱位是上颈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钉棒内固定技术已成为后路寰枢椎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近年来,大量研究对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置钉的安全性、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及复位的能力。本文通过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技术优化的相关文献,从寰枢椎各种常用置钉方式的演进,特点及优化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寰枢椎脱位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钉棒内固定技术 优化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RhD变异型个体D抗原表位血型血清学特征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伯泉 贾双双 +3 位作者 温机智 罗广平 姬艳丽 周华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290-1295,共6页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RhD变异型个体D抗原表位特征及基因突变遗传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8月广州地区献血者及医院送检本中心做疑难RhD鉴定的RhD变异型标本59(人)份,用2种单克隆抗-D试剂及D-screen抗原表位检测试剂盒进一步分析D抗原...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RhD变异型个体D抗原表位特征及基因突变遗传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8月广州地区献血者及医院送检本中心做疑难RhD鉴定的RhD变异型标本59(人)份,用2种单克隆抗-D试剂及D-screen抗原表位检测试剂盒进一步分析D抗原表位的血清学特征,并做RhCE表型分型;采用QuickGene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标本的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方法做RHD基因合子型分析;利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基因分型法做RHD基因型检测,并对仍存疑标本做RHD外显子(exon1~exon10)Sanger测序,使用DNAStar/SeqMan软件做综合分析。结果本组广州地区RhD变异型个体中,检出自献血者的占27.12%(16/59)[占同期广州中献血者比例0.007%(16/232 793)],医院送检的患者疑难标本占72.88%(43/59)。RHD基因型检测:40.68%(24/59)为RHD*weak partial 15、25.42%(15/59)为RHD*DⅥ.3以及33.90%(20/59)较少见的RhD变异型类型[其中合并2种不同等位基因的RhD变异型又占76.92%(10/13)];血清学D-screen:RHD*DⅥ.3型细胞与抗-D(克隆号P3*212 23B10)呈阳性反应,其他均为阴性的相对固定格局;RhD变异型CE表型分布比例为Ccee38.98%(23/59)、ccEe35.59%(21/59)和CcEe25.42%(15/59)。结论弱D15和部分DⅥ.3为广州地区汉族人群最常见RhD变异型类型,其中DⅥ可以通过D-screen等血清学方法得到初步鉴定,其他RhD变异型均需要分子生物学方法才能得到鉴定;>95%RhD变异型均为C+或E+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系统 RhD变异型 RhD抗原表位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
原文传递
E3泛素连接酶HERC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晖 石嵘 +4 位作者 陈耀武 曾文利 梁桑华 郑文岭 马文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研究HERC4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RT-qPCR法检测67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乳腺组织标本中HERC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乳腺组织标本中HERC4... 目的研究HERC4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RT-qPCR法检测67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乳腺组织标本中HERC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乳腺组织标本中HERC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HERC4的mRNA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中较癌旁乳腺组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ERC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ERC4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乳腺癌组织中HERC4阳性表达率为61.2%,癌旁乳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9.4%。HERC4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 HERC4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关系,并有可能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ERC4 RT-QPCR WESTERN BLOT 泛素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围术期危急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欧志宇 钟羽琦 +5 位作者 陈飞雪 邓文锋 曾文利 苗芸 徐健 夏仁飞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5期359-363,共5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肾移植受者围术期常见危急值的项目、特点及其原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出现危急值的283例次围术期肾移植受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移植时间、危急值项目、并发症和相应处理,以及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血药浓... 目的分析并总结肾移植受者围术期常见危急值的项目、特点及其原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出现危急值的283例次围术期肾移植受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移植时间、危急值项目、并发症和相应处理,以及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肾移植受者术前最常见的危急值是血清肌酐水平过高,占62.7%(69/110),其次是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占27.3%(30/110);肾移植受者术后以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最为常见,占39.9%(69/173),其次为微生物分离与培养阳性和血常规异常,分别占22.0%(38/173)和15.0%(26/173)。术前和术后出现危急值的平均年龄为(39.3±12.5)岁和(45.4±11.6)岁(P<0.001),且男女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术前78.2%比21.8%和术后62.4%比37.6%,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前处于肾病终末期,危急值多发生于透析不规律或不充分者,以及未规律复诊的患者,因此,对于等待移植的患者应重视宣教和随访,确保规律透析和定期复查。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出现危急值多因机体内环境改变、多尿或利尿导致电解质紊乱、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所致。因此,对于术后患者管理要加强监测、及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危急值 围术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