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髋臼骨折三柱分型的手术入路选择策略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复铭 樊仕才 +2 位作者 黄海舟 周继辉 林世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0-754,共5页
髋臼骨折因其解剖位置深在、骨性形态不规则、骨折类型复杂多样、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组织,且手术操作难度高、复位固定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其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所面对的巨大挑战[1,2]。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精准、手术入路选... 髋臼骨折因其解剖位置深在、骨性形态不规则、骨折类型复杂多样、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组织,且手术操作难度高、复位固定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其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所面对的巨大挑战[1,2]。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精准、手术入路选择得当是手术充分显露、复位固定良好的前提。理想的骨折分型标准应涵盖尽可能多的骨折类型,易于理解,可与手术入路相匹配,临床实用性强;合适的手术入路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实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还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最大程度促进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分型 三柱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前方腹直肌外侧入路在儿童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叶书熙 杨晓东 +3 位作者 李涛 麦奇光 王华 樊仕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732,共5页
目的分析腹直肌外侧入路(lateral-rectus approach,LRA)治疗儿童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4例经LRA手术治疗儿童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 目的分析腹直肌外侧入路(lateral-rectus approach,LRA)治疗儿童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4例经LRA手术治疗儿童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女性3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12.5岁(10~15岁),严重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行骨折1例,合并骶髂关节脱位2例,合并骶骨骨折1例,合并耻骨联合分离3例。评估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4例均采用LRA治疗,术后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评价复位效果,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72个月,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4例均解剖复位,4例患者骨折在2个月内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及影像学愈合标准,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优4例。4例末次随访髋臼形态结构正常,发育未见明显影响,行走及日常生活无异常,均已取出骨折内固定。结论需手术治疗的儿童髋臼骨折发生率极低,手术方法应选择尽可能微创的方式进行,本组4例均采用LRA完成手术,取得较好短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外侧入路 儿童 髋臼骨折
原文传递
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海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1-753,756,共4页
股骨颈骨折占成年人骨折3.85%[1],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股骨颈骨折术后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点[2]。近年来,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股骨颈短缩的并发症,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和思考,股骨颈的过度短... 股骨颈骨折占成年人骨折3.85%[1],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股骨颈骨折术后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点[2]。近年来,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股骨颈短缩的并发症,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和思考,股骨颈的过度短缩,可影响下肢步态,甚至导致髋关节活动障碍[3,4]。目前对股骨颈骨折的保髋治疗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5~7],包括内固定物选择、闭合还是切开复位、术前是否应该进行牵引等。尤其对于不稳定的Pauwels III型股骨颈骨折,需选择抗剪切力较好的内固定方式。近10年来国内外市场上涌现出不同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器械,足以说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仍然不够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 骨折 内固定 治疗
原文传递
髋臼骨折三柱分型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侯志勇 张瑞鹏 +20 位作者 樊仕才 吕刚 庄岩 易成腊 郭晓东 郑龙坡 马献忠 陈华 孙大辉 王光林 周琦石 李伟栩 冯卫 林涨源 秦晓东 王建东 石展英 李连欣 刘光耀 郭书权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0-514,共5页
髋臼解剖位置深,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集聚,该部位损伤多由高能量暴力导致[1-2]。髋臼骨折的分型诊断困难,暴露、复位及固定技术要求高,是创伤骨科"皇冠上的明珠",其精准诊疗对骨科医师也是巨大的挑战[1-4]。1964年,Letournel... 髋臼解剖位置深,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集聚,该部位损伤多由高能量暴力导致[1-2]。髋臼骨折的分型诊断困难,暴露、复位及固定技术要求高,是创伤骨科"皇冠上的明珠",其精准诊疗对骨科医师也是巨大的挑战[1-4]。1964年,Letournel与Judet教授将髋臼骨折分为5型简单、5型复杂骨折,自该分型提出以来,其已广泛应用于髋臼骨折的诊疗中[2,5]。然而,不少学者发现Letournel-Judet分型存在囊括不全、难以理解、对手术治疗指导价值低等弊端,临床应用中易出现骨折类型误诊、手术决策不当等情况,导致患者下肢残疾等严重并发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习总书记"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骨科医师 复杂骨折 分型诊断 创伤骨科 应用体会 骨折类型 三柱分型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与开放式Broström-Gould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青年男性高强度运动人群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古浩然 籍婧睿 +3 位作者 吕江宏 伊永东 周辉 李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开放式Broström-Gould术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治疗青年男性高强度运动人群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四七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1例青年男性高强度...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开放式Broström-Gould术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治疗青年男性高强度运动人群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四七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1例青年男性高强度运动CAI患者。年龄(25.9±2.7)岁,病程(13.9±2.8)个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关节镜组(26例,关节镜下修复ATFL)和Broström-Gould组(35例,开放式Broström-Gould术修复ATFL)。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6、12、24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F)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关节镜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35.8±3.9)min]、术中出血量[(6.6±2.6)mL]均显著少于Broström-Gould组患者[(52.1±4.6)min、(16.1±4.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AOFAS踝-后足评分、KAF评分均显著高于Broström-Gould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AOFAS踝-后足评分、KAF评分显著低于Broström-Gould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间AOFAS踝-后足评分、KAF评分比较,以及术后3、6、12、24个月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年男性高强度运动CAI患者,关节镜下修复ATFL后短期(术后3个月)即见明显疗效,且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开放式Broström-Gould术修复ATFL,但后者的长期疗效(术后24个月)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外科手术 踝关节 修复
原文传递
改良Bikini入路在髋臼一体化翼形解剖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6
作者 朱振华 麦奇光 +4 位作者 李涛 向海波 陈煜辉 廖坚文 樊仕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4-201,共8页
目的探讨改良Bikini入路在髋臼一体化翼形解剖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收治的54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Bikini入路在髋臼一体化翼形解剖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收治的54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男6例,女20例;年龄40.0(29.8,46.8)岁;采用改良Bikini入路髋臼一体化翼形解剖接骨板固定治疗。对照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34.5(24.0,43.5)岁;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髋臼一体化翼形解剖接骨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骨折复位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功能、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及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为100.0%(26/26),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为2.0(1.0,3.0)分,术后12个月髋关节改良Merle d’’Aubigné & Postel评分为13.5(12.3,14.8)分,与对照组患者[92.9%(26/28)、2.0(1.0,3.0)分、14.0(13.0,15.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SS评分[4.50(4.00,6.00)分]、POSAS评分[(29.85±10.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50(5.00,8.25)、(37.11±11.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直肌外侧入路相比,改良Bikini入路髋臼一体化翼形解剖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不仅能取得相当的临床效果,而且具有术后切口瘢痕更小、切口更隐蔽及美观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改良Bikini入路
原文传递
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唐毓金 杨成亮 +4 位作者 刘佳 王华 李涛 麦奇光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692-1700,共9页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经腹直肌外侧入路(lateral-rectus approach,LRA)显露、骨折复位固定、神经探查减压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采用LRA显露,骶骨翼骨折及骶髂关节脱位复...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经腹直肌外侧入路(lateral-rectus approach,LRA)显露、骨折复位固定、神经探查减压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采用LRA显露,骶骨翼骨折及骶髂关节脱位复位、固定,腰骶干神经探查、减压松解(合并腰骶干神经损伤者)治疗12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34.35±16.32)岁(范围13~5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9.25±25.49)d(范围7~96 d)。骨盆骨折Tile分型:C1.3型7例,C2型1例,C3型4例;8例合并同侧或双侧腰骶干神经损伤;神经损伤分级:完全损伤6例,部分损伤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周1例,1~2周2例,2~3周4例,>3周5例。手术经LRA腹膜外显露骶髂关节周围,复位骶骨骨折、骶髂关节脱位,对于合并腰骶干神经损伤患者同时行腰骶干神经减压松解,骶髂螺钉固定或紧贴骨面放置钢板跨骶髂关节固定后环。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2.08±36.83)min(范围105~230 min);术中出血量为(981.67±369.44)ml(范围400~1700 ml);术后复查X线、CT示骨折复位固定好。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54±13.36)个月(范围12~72个月),骶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71±3.38)周(范围6~12周),无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年复查时,8例出现腰骶干神经损害表现者中症状完全恢复6例,1例部分恢复,另1例术中未行神经探查,术后1年复查无恢复。1例合并膀胱造瘘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LRA能较好地显露一侧骶骨翼、骶髂关节至耻骨联合半骨盆环内侧面,能直视下前方松解牵拉及受卡压的腰骶干神经,结合下肢牵引可达到骨折的满意复位,骶髂螺钉固定或跨骶髂关节钢板固定能达到较好的后环固定效果,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腰骶干神经损伤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腹直肌外侧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幼儿Torode-ZiegⅣ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唐毓金 杨成亮 +7 位作者 谷诚 杨晓东 麦奇光 李涛 陈煜辉 朱振华 廖坚文 樊仕才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幼儿Torode-ZiegⅣ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幼儿Torode-ZiegⅣ型...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幼儿Torode-ZiegⅣ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幼儿Torode-ZiegⅣ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13~36个月[(23.9±7.4)个月]。5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髂腹股沟组),7例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腹直肌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定骨盆功能,根据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定标准对骨折复位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72个月[(46.0±18.5)个月]。髂腹股沟组和腹直肌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95.0±95.3)min和(165.1±52.2)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0.0±65.2)ml和(225.7±92.0)ml(P>0.05)。髂腹股沟组3例术后双侧髂骨翼发育不对称;腹直肌组1例因伤后有髂骨骺板骨折脱位,同时出现髂骨翼发育异常,但不影响下肢功能。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髂腹股沟组优1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60%;腹直肌组优4例,良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71%(P>0.05)。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定标准:髂腹股沟组满意3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60%;腹直肌组满意7例,不满意0例,满意率达100%(P>0.05)。结论腹直肌外侧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均可完成幼儿Torode-ZiegⅣ型骨盆骨折的复位及固定,与髂腹股沟入路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幼儿Torode-ZiegⅣ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时间更短,对骨盆周围骨骺结构损伤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幼儿
原文传递
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微创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成亮 杨晓东 +6 位作者 刘佳 唐毓金 刘志祥 麦奇光 李涛 廖坚文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380-1386,共7页
目的通过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微创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探讨其治疗经验、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的20例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35.6... 目的通过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微创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探讨其治疗经验、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的20例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35.6±14.6)岁(范围12~60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9.3±7.1)d(范围5~30 d)。骨盆骨折Tile分型:C2型13例,C3型7例。2例合并同侧或双侧腰骶干神经损害表现,均为部分损伤,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分级均为M3级。手术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先将移位明显的一侧用骨盆解锁复位架固定在手术床上,牵引移位程度小的一侧,复位后置入该侧S1、S2贯穿骶髂螺钉导针至对侧骶骨骨折处;再更换牵引,将复位的一侧固定在手术床上,改牵引移位明显的一侧,复位理想后,将打入的贯穿导针穿过对侧骶髂关节至髂骨外板,再拧入贯穿骶髂螺钉,合并髋臼骨折患者采用相应的入路进行复位固定,前环均采用INFIX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7.00±31.21)min(范围105~210 min);术中出血量(82.00±5.36)ml(范围30~100 ml);术后Matta复位评价标准:优14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90%。2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害表现症状,余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1~4年,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无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年复查时,2例腰骶干神经损害表现患者症状完全缓解。Majeed临床疗效评分,优18例,良2例,总优良率100%。结论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骨盆C2、C3型骨折,具有损伤小、效果好的特点,将成为骨盆骨折治疗的一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闭合复位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骨盆 骨折
原文传递
骨盆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11
10
作者 樊仕才 郑秋宝 +1 位作者 侯志勇 张英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373-1379,共7页
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有较高的神经损伤率,包括腰骶丛损伤和马尾损伤。由于骨盆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后无论手术与否,均有50%的神经功能可自行恢复,所以是否早期手术探查存在较大争议。另外,从前路探查还是后路探查意见也不一致。骨盆骨... 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有较高的神经损伤率,包括腰骶丛损伤和马尾损伤。由于骨盆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后无论手术与否,均有50%的神经功能可自行恢复,所以是否早期手术探查存在较大争议。另外,从前路探查还是后路探查意见也不一致。骨盆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既需明确其损伤机制、神经损伤的性质,又需清晰认识神经损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因此,患者入院后需进行详细查体,同时结合骨盆X线、CT及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等影像学表现,明确判断神经损伤的性质,以制定出针对性治疗方案。一般来讲,马尾损伤多见于骶骨的"H"形骨折,骶管形成压迫占位,需采用后入路复位骶骨骨折,减压骶管;而对于骶前压迫造成的腰骶丛损伤需从前路进行骨折复位、神经减压处理,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合并神经损伤 针对性治疗 马尾损伤 神经减压 骶管 骶骨骨折 骨折复位
原文传递
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前环撑开复位治疗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仕才 侯志勇 +4 位作者 陈伟 麦奇光 李涛 朱振华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INFIX)撑开复位治疗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 目的探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INFIX)撑开复位治疗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的12例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0岁(16~44岁)。术前影像学表现为骶骨DenisⅡB型骨折,腰骶丛磁共振神经成像检查均有骶孔处骶神经根损伤。12例患者伤后均有患侧S1神经根损伤症状:M0级9例,M1级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1 d(5~19 d)。行INFIX联合微创可调式接骨板撑开压缩的骶骨骨折并固定。术后评估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及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根据Lindahl等提出的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优8例,良2例,可2例。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0个月(12~36个月)随访,骶骨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6周(5~8周)。术后1年随访时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神经损伤委员会提出的肌力评价标准评定术后肌力恢复情况:10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结论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INFIX撑开,可有效撑开骶骨压缩骨折,扩大骶神经前孔并间接减压骶神经,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骶神经 创伤和损伤 骨板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撑开复位
原文传递
成人骶髂关节前脱位的手术方式及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仕才 侯志勇 +8 位作者 庄岩 吕刚 郭书权 徐康帅 麦奇光 李涛 陈煜辉 朱振华 张英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7-483,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骶髂关节前脱位(adult anterior dislocation of the sacroiliac joint, AADSJ)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 目的探讨成人骶髂关节前脱位(adult anterior dislocation of the sacroiliac joint, AADSJ)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例骶髂关节前脱位患者资料, 男18例、女7例, 年龄(38.8±15.5)岁(范围18~83岁)。根据骶髂关节前脱位的影像学表现制订骶髂关节前脱位的临床分型:Ⅰ型, 骶髂关节完全前脱位, 整个髂骨耳状面移位至骶骨前方;Ⅱ型, 骶髂关节骨折合并前脱位。Ⅱ型分为三个亚型:Ⅱa型, 髂骨骨折累及骶髂关节前1/3, 髂骨脱位至骶骨正前方;Ⅱb型, 髂骨骨折累及骶髂关节后2/3, 髂骨脱位至骶骨前上方;Ⅱc型, 髂骨骨折累及骶髂关节后2/3, 髂骨脱位至骶骨前内侧。四名观察者分别采用临床分型、Tile分型及Young-Burgess分型评估各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分别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实施手术, 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行骨盆X线及CT检查, 根据Matta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 术后1年随访时按Majeed标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25例患者的临床分型:Ⅰ型3例、Ⅱa型5例、Ⅱb型9例、Ⅱc型8例。AADSJ的临床分型、Tile分型及Young-Burgess分型的可信度检验Kappa值分别为0.681、0.328、0.383, 可重复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690、0.221、0.395。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14例、髂腹股沟入路11例。腹直肌外侧入路术中处理骶髂关节前脱位的时间为(122.0±50.7)min(范围65~148 min), 小于髂腹股沟入路的(178±49.9)min(范围110~270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 P=0.011);术中出血量为(680±330)ml(范围350~2 120 ml), 小于髂腹股沟入路的(1 660±968)ml(范围680~3 300 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 P=0.002)。全部患者随访1~3年, Matta评分示腹直肌外侧入路的复位优良率为79%(11/14), 髂腹股沟入路为73%(11/1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1年Majeed标准:腹直肌外侧入路的功能优良率为64%(9/14), 髂腹股沟入路为64%(7/11)。结论 AADSJ临床分型系统能比较准确地描述成人骶髂关节前脱位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 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可选择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治疗, 前者创伤更小, 但二者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骨盆 骨折脱位 骶髂关节
原文传递
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分型的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康帅 谷城 +5 位作者 李嘉成 陈社强 陈煜辉 庄岩 侯志勇 樊仕才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建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SJDISW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 目的:建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SJDISW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0例SJDISW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3~58岁[(34.7±13.2)岁]。根据伤侧骶骨移位的方向将SJDISWF患者进行分型,共分为3型:Ⅰ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向前脱出呈漂浮状;Ⅱ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压缩粉碎,可波及骶前孔;Ⅲ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端向骶管内嵌插,造成骶管内占位。依据4名观察者间隔4周的两次分型评估结果对SJDISWF分型系统进行可信度检验。根据Ⅰ、Ⅱ、Ⅲ型骨折,分别对患者行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内固定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者间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90,观察者内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54。本研究中Ⅰ型患者12例,Ⅱ型患者7例,Ⅲ型患者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20.0±8.7)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4周[(10.2±1.7)周]。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优良率:Ⅰ型83%(10/12),Ⅱ型71%(5/7),Ⅲ型0%(0/1),总优良率达75%。术后3个月Majeed功能评分为(74.6±5.2)分,术后6个月为(84.4±5.8)分( P<0.01);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Ⅰ型75%(9/12),Ⅱ型100%(7/7),Ⅲ型0%(0/1),总优良率为80%。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或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骶髂关节疼痛、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复位丢失等。 结论:SJDISWF分型系统的可信度较高,依据分型对SJDISWF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方式均取得较为满意的复位固定及功能恢复效果,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骶骨 脱位 骨折分型
原文传递
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坐骨大切迹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被引量:5
14
作者 樊仕才 徐康帅 +4 位作者 麦奇光 李涛 朱振华 陈煜辉 张英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197-1203,共7页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坐骨大切迹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9例髋臼骨折合并同侧坐骨大切迹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39.8±...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坐骨大切迹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9例髋臼骨折合并同侧坐骨大切迹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39.8±15.4)岁(范围25~54岁);坠落伤6例、车祸伤3例;合并骨盆骨折3例、颅脑损伤1例、胸部损伤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2例、四肢其他骨折3例。髋臼骨折依据Letournel-Judet分型均为双柱骨折;坐骨大切迹骨折均为骨折线自骶髂关节下方经坐骨大切迹顶至髋臼后柱且移位明显的骨折。术后行骨盆X线及CT检查,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及坐骨大切迹骨折的复位质量,采用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手术时间(140.4±55.2)min(范围110~190 min),术中出血量(770.5±430.9)ml(范围540~1260 ml)。术后Matta影像学骨折复位质量评价,解剖复位7例、满意复位2例。随访时间(24.8±8.8)个月(范围12~36个月)。髋臼骨折及坐骨大孔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6~12周,无一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术后1年,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为(16.2±0.6)分(范围12~18分),其中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9%。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坐骨大切迹骨折损伤严重,手术复位固定较为困难;腹直肌外侧入路能较好地完成骨折复位和固定,并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老年骨盆脆性骨折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涛 詹潇锐 +6 位作者 郑秋宝 麦奇光 杨诚 黄海 王华 廖坚文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396-1403,共8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老年骨盆脆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显露、复位,骨盆重建钢板和通道螺钉固定治疗30例老年骨盆脆性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21例;年龄6...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老年骨盆脆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显露、复位,骨盆重建钢板和通道螺钉固定治疗30例老年骨盆脆性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21例;年龄60~87岁,平均72.5岁;车祸伤5例,高处坠落伤8例,摔伤17例;老年骨盆脆性骨折的FFP分型:Ⅱc型6例(6/30,20%),Ⅲ型22例(22/30,73.33%,其中Ⅲa型13例,Ⅲb型7例,Ⅲc型2例),Ⅳa型2例(2/30,6.67%):合并同侧髋臼骨折2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17例,均未合并四肢骨折。手术均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于腹膜后显露,结合下肢牵引复位骨盆前、后环骨折,直视结合X线验证骨折移位基本复位后,后环行重建钢板和(或)骶髂螺钉固定,前环用重建钢板或INFIX架固定。采用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评分评价骨盆骨折术后功能。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5~20 d,平均9.9 d;手术时间35~150 min,平均73.5 min;术中出血量220~2400 ml,平均586.7 ml;术中直视下复位骨折顺利,X线透视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钢板、螺钉位置满意。术后X线片及CT扫描均显示骨盆环结构复位良好,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18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0%(24/30);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86.1±6.11)分(范围66~92分),其中优21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3.3%(28/30)。1例患者发生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行溶栓后血栓消失;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加强换药后伤口愈合;2例患者行INFIX架固定术后出现患侧大腿外侧麻木,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4例患者在随访中发现内固定螺钉松动,最终骨折愈合良好。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经盆内腹膜外显露整个半骨盆环,能直视下复位骶髂关节周围、髂骨翼及前环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或通道螺钉能较好固定老年骨盆脆性骨折,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腹直肌外侧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涛 廖坚文 +7 位作者 麦奇光 王华 杨诚 黄海 陈煜辉 詹潇锐 郑秋宝 樊仕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LRA)显露、髋臼周围截骨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收治的22例陈旧性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LRA)显露、髋臼周围截骨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收治的22例陈旧性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6例;年龄为22~61岁,平均45.0岁;髋臼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4例,T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周15例,3~6个月5例,9个月1例,3年1例。所有患者经LRA于腹膜外显露髋臼周围,直视下截骨、复位后应用多块重建钢板或髋臼一体化翼形解剖钢板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患髋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0~205 min,平均140.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0~2100 mL,平均1250.4 mL。术后按照Matta X线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优7例,良11例,差4例,优良率为81.8%(18/22)。22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22.1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术后1年随访患者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6~18分,平均14.6分;优6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2.7%(16/22)。2例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其中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LRA能从骨盆内侧显露整个半骨盆环,可直视下经髋臼内侧实施髋臼周围截骨、复位髋臼前后柱及方形区骨折,多块重建钢板或髋臼一体化翼形解剖钢板固定能达到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截骨术 手术入路 陈旧性骨折
原文传递
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损伤 被引量:4
17
作者 麦奇光 陈煜辉 +6 位作者 朱振华 李涛 王华 杨诚 黄海 廖坚文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52-660,共9页
目的探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治疗37例陈旧性骶骨骨折伴骶丛损伤(GibbonsⅢ级)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直视下复位固... 目的探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治疗37例陈旧性骶骨骨折伴骶丛损伤(GibbonsⅢ级)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直视下复位固定分为使用组和未使用组。使用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6.4)岁(范围13~56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6例、Ⅱ型12例。未使用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42±10.7)岁(范围19~59岁);DenisⅠ型5例、Ⅱ型14例。术前3D打印1∶1完整骨盆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Matta评分、术后1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jeed功能评分及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使用组、未使用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1.0±16.2)min、(182.6±1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6±382)ml、(963±3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03)。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价优良率,使用组为94%(17/18),未使用组为68%(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术后1年,使用组、未使用组Majeed评分分别为(88.72±7.03)分和(72.00±9.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P<0.001);VAS评分分别为(0.83±0.71)分和(1.00±0.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12);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使用组Ⅰ、Ⅱ、Ⅲ级分别有15、1、2例,未使用组Ⅰ、Ⅱ、Ⅲ级分别有11、3、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P=0.401)。使用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钢板部分螺钉断裂,未予特殊处理。未使用组术后1例出现髂内静脉破裂,予明胶海绵等填塞止血,术后留置引流管观察未见明显出血;4例出现双下肢不等长,有跛行,未予特殊治疗。使用组和未使用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18)和26%(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采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损伤能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腰骶丛
原文传递
改良LC-Ⅱ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涛 徐康帅 +5 位作者 李嘉成 朱振华 麦奇光 陈煜辉 廖坚文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05-812,共8页
目的探讨改良LC-Ⅱ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老年脆性骨盆骨折45例患者的资料。按骨盆骨折FFP分型:Ⅲa... 目的探讨改良LC-Ⅱ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老年脆性骨盆骨折45例患者的资料。按骨盆骨折FFP分型:Ⅲa型26例、Ⅲb型19例。闭合组22例,男6例、女16例;年龄(73.2±9.2)岁(范围62~90岁);骨盆骨折FFP分型:Ⅲa型12例、Ⅲb型10例;接受闭合复位、经髂前下棘下方指向骶髂关节并穿透骶髂关节置入改良LC-Ⅱ螺钉固定后环,合并前环骨折者前环行INFIX固定。开放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72.8±6.6)岁(范围60~87岁);骨盆骨折FFP分:型Ⅲa型14例、Ⅲb型9例;接受腹直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后环行重建钢板和(或)骶髂螺钉固定。入院后行骨盆X线片及三维CT检查,并完善术前准备。采用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Majeed康复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改良LC-Ⅱ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0.5~3年的随访,骨盆骨折均愈合。闭合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8±1.9)d(范围3~9 d),手术时间为(42.0±12.9)min(范围25~70 min),术中出血量为(29.1±6.7)ml(范围20~40 ml)。术后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7例、良11例、中4例,优良率81.8%;根据Majeed康复标准:优10例、良6例、可6例,总优良率72.7%;末次随访时骶髂关节疼痛VAS评分,0分10例、<3分7例、4~6分5例。随访期间无内固定螺钉松动。开放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9±3.8)d(范围5~20 d),手术时间为(89.1±29.5)min(范围50~15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9.2±214.3)ml(范围220~1000 ml)。术后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16例、良4例、中3例,优良率87.0%;根据Majeed康复标准评价:优12例、良6例、可5例,总优良率78.3%;末次随访时骶髂关节疼痛VAS评分,0分14例、<3分6例、4~6分3例。随访期间开放组2例发生后环钢板松动,4例发生前环耻骨支钢板螺钉松动,但无复位丢失。结论改良LC-Ⅱ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初步临床结果显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盆 骨折 闭合性 骨折固定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3
19
作者 麦奇光 陈煜辉 +8 位作者 李涛 王华 郑秋宝 詹潇锐 徐康帅 陈社强 李嘉成 许文泉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426-1433,共8页
目的探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的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42.0±12... 目的探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的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42.0±12.1)岁(范围19~64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伴后壁骨折2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6例、"T"形伴后壁骨折2例。患者取俯卧位直接后方入路,于直视下对髋臼前后柱骨折进行复位并以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固定髋臼后柱,再复位髋臼后壁骨折并使用钢板及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结果36例均于直接后方入路下顺利完成骨折复位及固定。切口长度(9.8±1.2)cm(范围8~12 cm);手术时间(102.9±21.4)min(范围65~145 min);术中出血量(214.0±116.9)ml(范围100~640 ml)。术后X线及CT示髋臼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2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4%(34/36)。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9±9.2)个月(范围10~3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6±1.0)个月(范围3~6个月)。术中未发生医源性臀上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2例出现股骨头囊性变,但行走无疼痛;1例术后感染并继发菌血症,清创及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治愈;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恢复;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异位骨化,不影响髋关节活动。术后1年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为优2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4%(34/36)。结论直接后方入路切口小,能在直视下复位髋臼后方骨折;结合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及固定稳定的优势,早期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 被引量:4
20
作者 麦奇光 陈煜辉 +3 位作者 李涛 朱振华 王华 樊仕才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9,共8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8例;年龄19...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8例;年龄19~78岁[(47.3±13.3)岁]。均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复位并使用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二天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12个月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28.1±13.1)个月]。手术时间为35~150 min[(84.6±26.3)min];切口长度为8~12 cm[(9.4±1.0)cm];术中出血量为100~1200 ml[200(300,500)ml];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3.9±0.9)个月]。术后第二天Matta复位标准:优32例,良7例,差4例,优良率为9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2~18分[(16.1±1.5)分],术后12个月为13~18分[(17.3±1.2)分](P<0.0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优3例,良34例,可6例,优良率为86%;术后12个月优3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P<0.01)。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后感染1例,髋内收乏力5例,术后螺钉松动并创伤性关节炎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