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阮默 徐达传 +2 位作者 汪新民 徐永清 汤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果:S1侧突高度为(22.1±4.6)mm,厚度为(27.8±3.1)mm,S2侧突高度为(13.4±3.6)mm,厚度为(20.9±2.2)mm。S1进针点位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连线中后1/3交点附近,S2进针点位于髂结节-髂后上棘连线前4/5与后1/5交点附近。S1侧突中轴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S2则约为80°,S1侧突中轴与冠状面的夹角约为36°,S2则约为15°。结论:(1)S1侧突能容纳直径为6.5~7.0mm的螺丝钉2枚,S2侧突可容纳1枚。(2)S1侧突螺丝钉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与冠状面夹角约为36°;对S2则分别约为80°和15°。S1进针深度为68mm,S1为55mm。(3)经皮骶髂螺丝钉固定手术应严格限制在骨折精确复位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盆 骶髂螺钉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经络的解剖学发现与筋膜学理论 被引量:53
2
作者 原林 白宇 +7 位作者 黄泳 吴金鹏 王春雷 王军 杨春 戴景兴 沙鸥 姚大卫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CT,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CT,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显示出与中医经络记载走行接近的影像结构,提示全身的结缔组织均与经络密切相关。结论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是人体筋膜支架。穴位是筋膜上在接受刺激时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作者提出一种新的解剖学分科方法和学术研究领域,即筋膜解剖学。筋膜解剖学认为人体是由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支架所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以及由已分化功能细胞所构成的功能系统所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穴位 解剖学 筋膜学 结缔组织
下载PDF
尺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沈忠飞 梅劲 +1 位作者 陈加俊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0-642,共3页
目的 为尺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10具动脉铸型标本。取新鲜成人尸体25具(50侧),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通过直接层次解剖,应用图像分析和测量系统Scion image,对前臂内侧区穿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螺... 目的 为尺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10具动脉铸型标本。取新鲜成人尸体25具(50侧),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通过直接层次解剖,应用图像分析和测量系统Scion image,对前臂内侧区穿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螺旋CT扫描数据以Dicom 格式输入Mimics 图像工作站,对尺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该区共有外径≥0.5mm 的穿支(7.0±2.0)支,外径(0.6± 0.2) mm,蒂长(2.7±1.4)cm,单穿支的供血面积(26.0±7.0)cm2。尺动脉除在远端发出粗大的尺动脉腕上皮支,在肱骨内上髁以下8~10cm处也有较粗、恒定的穿支,尺动脉多个穿支相互吻合形成前臂内侧血管链。结论 可以尺动脉近端穿支为基础设计游离皮瓣,以内侧血管链为基础设计长而窄的增压穿支皮瓣也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 穿支皮瓣 应用解剖 数字解剖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中部位选择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彭田红 徐达传 +4 位作者 廖华 李学雷 欧阳四新 范松青 张心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9-660,663,共3页
目的确定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的较佳部位及颈袢是否适合与面神经进行吻合。方法(1)在21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舌下神经颈段走行及其毗邻关系。(2)3例新鲜标本取舌下神经近、远段、颈袢及面神经干行组织学检测,测定其... 目的确定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的较佳部位及颈袢是否适合与面神经进行吻合。方法(1)在21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舌下神经颈段走行及其毗邻关系。(2)3例新鲜标本取舌下神经近、远段、颈袢及面神经干行组织学检测,测定其神经束数目和横切面积。结果面神经干在出茎乳孔处为单束形式,横切面积为(5.1±0.2,4.6~5.7)mm2;舌下神经近段神经束为(1.6±0.8,1~4)束,神经干横切面积为(7.5±0.7,6.8~8.0)mm2,神经束横切面积为(4.7±0.6,4.1~5.5)mm2;舌下神经远段神经束(3.6±0.5,1~5)束,神经干横切面积为(5.6±0.5,4.9~6.1)mm2,神经束横切面积为(1.6±0.4,0.9~2.2)mm2;颈袢含神经束为(2.4±0.8,1~3)束,神经干横切面积为(1.1±0.7,0.6~2.2)mm2,神经束横切面积为(0.5±0.3,0.3~1.2)mm2。结论颈袢不适合与面神经进行吻合,舌下神经近段具有部分转位与面神经吻合的良好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神经 面神经 面瘫 神经吻合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从经络穴位到支持与储备系统——基于数字解剖学研究提出人体第十大功能系统假说(英文)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军 董为人 +5 位作者 姚大卫 王春雷 赵冰雷 沈宝林 杨林林 原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3-579,共7页
中国传统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广为接受,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基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构筑了人体全身结缔组织筋膜网状支架,并对结缔组织的聚集部位进行标记,并将虚拟的经穴三维图像与传统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 中国传统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广为接受,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基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构筑了人体全身结缔组织筋膜网状支架,并对结缔组织的聚集部位进行标记,并将虚拟的经穴三维图像与传统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结缔组织构成的筋膜网络支架可能构成针灸穴位的解剖学基础。我们发现,穴位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聚集的部位,该处富含敏感的神经末梢、活性细胞和淋巴管,针刺这些部位能产生较强的生物学效应。从生物种系发生和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网状支架构成人体一个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对该系统的研究称为筋膜学。该假说能全面(形态、功能)的解释针灸的基础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解剖学 结缔组织 自体监控系统 筋膜学/机制
下载PDF
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彭田红 徐达传 +2 位作者 李学雷 李严斌 王兴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7-599,共3页
目的:为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在21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测量面神经干及其颞骨内乳突段、鼓室段长度;面神经干分叉处至舌下神经颈部的最短距离。②3例新鲜标本取舌下神经及面神经干行组织学检测... 目的:为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在21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测量面神经干及其颞骨内乳突段、鼓室段长度;面神经干分叉处至舌下神经颈部的最短距离。②3例新鲜标本取舌下神经及面神经干行组织学检测,测定其神经束数目和横切面积。③2例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舌下神经干在寰椎水平为单束形式,横切面积为(8.5±0.3)mm2;面神经干在出茎乳孔处为单束形式,横切面积为(5.1±0.2)mm2;面神经干的长度为(15.7±2.0)mm,颞骨内面神经乳突段的长度为(14.6±1.5)mm、鼓室段的长度为(9.6±1.2)mm;面神经干分叉处至舌下神经颈部的最短距离为(17.2±2.3)mm。结论: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治疗面瘫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神经 面神经 面瘫 神经吻合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经络的解剖学发现——筋膜学新理论 被引量:29
7
作者 白宇 原林 +12 位作者 黄泳 吴金鹏 王军 戴景兴 王春雷 姜雪梅 李东飞 杨春 余美春 杨会营 陶晖 沙鸥 姚大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并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并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显示出与中医经络记载走行接近的影像结构,提示全身的结缔组织均与经络密切相关。结论: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是人体筋膜支架;经络的组织学结构为的非特异性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穴位是筋膜上在接受刺激时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提出一种新的解剖学分科方法和学术研究领域:筋膜解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穴位 部学 筋膜学 结缔组织 筋膜 支持与储备系统 功能系统
下载PDF
穿支皮瓣解剖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4
8
作者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5-227,共3页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解剖学研究 图书出版 专题讨论 应用解剖学 临床应用 命名原则 论坛
下载PDF
下颌骨血供及血管构筑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廖进民 王兴海 +4 位作者 李忠华 刘畅 洪辉文 吴坤成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下颌骨血供及其血管构筑,为下颌骨截骨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15例新鲜头颈部标本,其中8例经颈总动脉注入红色过氯乙烯填充剂,经腐蚀后制成头部血管铸型标本;2例去除部分内侧骨皮质,显示下牙槽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其余5例注入... 目的:研究下颌骨血供及其血管构筑,为下颌骨截骨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15例新鲜头颈部标本,其中8例经颈总动脉注入红色过氯乙烯填充剂,经腐蚀后制成头部血管铸型标本;2例去除部分内侧骨皮质,显示下牙槽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其余5例注入5%明胶墨汁,经脱钙、漂白、乙醇梯度脱水和二甲苯透明后,用水杨酸甲酯继续透明和保存,观察下颌骨膜和骨内的血管构筑。结果:下颌骨内部主要由下牙槽动脉供血;下颌骨表面及骨膜则由下颌骨骨膜动脉和肌动脉骨穿支营养;下颌骨骨膜动脉和肌动脉骨穿支经过下颌骨副孔穿入下颌骨内,与下牙槽动脉分支互相吻合,使下颌骨骨内与骨周围软组织间构成丰富的血管交通构筑。结论:下颌骨截骨手术后移动骨块和施行骨内固定时,要尽量少剥离下颌骨周围的软组织,以避免下颌骨发生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截骨术 血管构筑 临床解剖学
下载PDF
经皮手术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解剖学数字化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宋磊 李严兵 +3 位作者 王平山 原林 唐雷 钟世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65-767,共3页
[目的]研究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于骶髂关节骨折进行闭合手术治疗的术前指导作用。[方法]选择30个骶髂关节,均行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关节。A组:根据CT数据资料于M in ics软件指导下行骨折克氏针固定;B组:于电... [目的]研究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于骶髂关节骨折进行闭合手术治疗的术前指导作用。[方法]选择30个骶髂关节,均行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关节。A组:根据CT数据资料于M in ics软件指导下行骨折克氏针固定;B组:于电视X线机下行骨折克氏针固定,根据X线片和螺旋CT资料行骨折克氏针固定。固定后通过生物力学和大体剖面观察,评价不同组间生物力学和解剖学效果。[结果]A、B 2组在力学强度和解剖位置方面均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力学强度和解剖位置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inics软件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很好的指导骶髂骨折的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明炎 侯赛榕 +3 位作者 毕振宇 陶文强 黄文华 钟世镇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9年第4期435-436,共2页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号隋绪状态,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尽管师资水平、教学方法、设备条件、学生的文化程度诸多因素基本相同,有些学生虽刻苦用功读书,学习成绩始终难以...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号隋绪状态,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尽管师资水平、教学方法、设备条件、学生的文化程度诸多因素基本相同,有些学生虽刻苦用功读书,学习成绩始终难以提高,而另一些学生,由于对所学学科有浓厚兴趣,学习并不是很费力气,却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学生 教学效果 解剖学 心理特征 教学实践 师资水平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胆囊床血管的超声和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丁冉 原林 +1 位作者 龚渭冰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保护胆囊床内血管提供形态学基础;探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肝中静脉的意义。方法:(1)对30例正常成人肝标本在超声影像下观察胆囊床血管的位置、大小及与胆囊床的毗邻关系;(2)对30例超声观察后的肝标本进行解... 目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保护胆囊床内血管提供形态学基础;探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肝中静脉的意义。方法:(1)对30例正常成人肝标本在超声影像下观察胆囊床血管的位置、大小及与胆囊床的毗邻关系;(2)对30例超声观察后的肝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胆囊床内超声显示的血管的位置、来源,测量其长度和直径,比较超声下血管与解剖观察血管的形态和走行;(3)对20例肝铸型标本胆囊床血管进行观察;(4)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68例正常成人活体肝脏进行观测,记录胆囊床血管的直径、位置及毗邻关系,并与解剖观察结果比较。结果:30例成人肝标本胆囊床超声影像下观察到5例直径大于2mm,长度大于2cm的变异血管;解剖证实,这些血管均为肝中静脉起始部或其属支,距胆囊床表面0~3mm,其中位于胆囊床正中的2例,位于左、右缘的分别为1例和2例,均与胆囊床长轴平行。胆囊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检查,距胆囊床0~3mm范围内内径超过2mm的肝中静脉或其属支有29例,肝门静脉分支1例。结论:直径超过2mm,距胆囊床表面0~3mm的胆囊床变异血管为肝中静脉起始段或其属支,出现率为17.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明确胆囊床内肝中静脉或其属支及肝门静脉分支的位置及与胆囊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床 血管 超声观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小腿后外侧穿支皮支链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秦向征 李良昌 +4 位作者 李光昭 金范学 崔林 方今女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小腿后外侧穿支皮支链形成的具体区域,为临床切取小腿后外侧穿支皮支链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15侧,(女性2侧,男性13侧),皮肤无外伤及手术史。13侧下肢经股动脉行红色乳胶灌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精细解剖... 目的探讨小腿后外侧穿支皮支链形成的具体区域,为临床切取小腿后外侧穿支皮支链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15侧,(女性2侧,男性13侧),皮肤无外伤及手术史。13侧下肢经股动脉行红色乳胶灌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精细解剖,充分显示各穿支间的链状吻合,并于穿深筋膜处测量各穿支的外径。2侧下肢制做血管铸型标本,观察皮支链的构筑。结果小腿后外侧穿支数为67支,每侧(5.15±1.86)支,穿深筋膜处的直径为(0.92±0.25)mm;腓骨长度为(34.78±17.78)cm,参与构成小腿后外侧皮支链的穿支数为34支,每侧为(3.31±1.65)支,直径为(0.99±0.23)mm,占所在区域穿支的(28.33±17.79)%^(64.04±19.48)%。结论根据小腿后外侧穿支皮支链分布规律和形式切取皮瓣,不但可适当扩大皮瓣的切取面积,也使皮瓣的血供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皮瓣 皮支链 穿支 解剖学
原文传递
医学影像资料三维重建及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李鉴轶 赵卫东 +1 位作者 张美超 钟世镇 《解剖学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重建软件构建人体三维模型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方法采集层厚为1mm的颈、胸部CT影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并将重建模型应用于本科学生的理论教学中,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结果通过三维重建软件M...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重建软件构建人体三维模型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方法采集层厚为1mm的颈、胸部CT影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并将重建模型应用于本科学生的理论教学中,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结果通过三维重建软件Mimics进行图像重建,清楚直观地再现胸廓整体的三维结构,也可单独显示肺、颈椎、胸椎、肋骨、胸骨等结构的三维形态。学生普遍反应学习效率提高。结论利用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人体三维结构,应用于解剖学教学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医学影像资料
下载PDF
椎管内静脉丛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潘力 李忠华 +2 位作者 马廉亭 余泽 陈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11期664-66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椎管内静脉丛的解剖,明确脊髓的静脉引流途径,探讨其解剖特点与椎管内静脉高压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15具尸体经椎管内静脉铸型,解剖观察椎管内静脉前后丛的分布。结果椎管内静脉前丛位于椎管腹侧面,是椎静脉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目的通过对椎管内静脉丛的解剖,明确脊髓的静脉引流途径,探讨其解剖特点与椎管内静脉高压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15具尸体经椎管内静脉铸型,解剖观察椎管内静脉前后丛的分布。结果椎管内静脉前丛位于椎管腹侧面,是椎静脉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静脉数目多而致密。前丛中有两条弓形的纵形血管,贯穿椎管全长;横行吻合支数目多,排列极致密。椎管内静脉后丛位于椎弓和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脂肪内,静脉稀疏,多无规律可循。横行吻合支数量少,规律性不强。结论椎管内静脉丛引流脊髓前后静脉的血液,脊髓前后静脉分别成一纵轴位于脊髓腹背侧,椎管内静脉丛没有瓣膜,血流呈双向性,当椎管内静脉丛血液淤积,静脉压增高时,脊髓前后静脉及椎管内静脉前后丛扩张迂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静脉丛 应用解剖 脊髓 静脉引流
下载PDF
血管三维重建与传统解剖学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胜华 唐茂林 +4 位作者 徐达传 丁红梅 刘畅 李泽宇 田喜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1-515,共5页
目的:将显示血管等结构的三维重建方法与传统的解剖学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优劣。方法: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各2侧,分别从动脉与静脉灌注显影剂,CT扫描后利用三维软件进行分割与重建;解剖扫描后的标本,分别显示其血管系统。将三维图形与标本... 目的:将显示血管等结构的三维重建方法与传统的解剖学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优劣。方法: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各2侧,分别从动脉与静脉灌注显影剂,CT扫描后利用三维软件进行分割与重建;解剖扫描后的标本,分别显示其血管系统。将三维图形与标本照片进行比较。结果:利用三维软件可分割与重建出独立的骨、血管、皮肤、肌肉,所重建的图形可以分别单独显示,也可以组合显示。可从不同角度与层面观察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等情况,但有显示误差,不适合数据采集。剥制标本上可清晰地观察到血管系统,可观察任一支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与吻合等情况,可以进行数据测量,但不能同时显示多层结构。结论:血管灌注结合三维重建的方法对于观察人体血管的三维状态、不同角度与不同层面的走行与分布具有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剥制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血管 血管造影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下Ⅴ、Ⅶ、Ⅷ、Ⅸ脑神经与微血管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颖东 徐达传 +2 位作者 罗冬冬 彭彪 谢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为神经内镜辅助在同一“锁孔”下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第Ⅴ、Ⅶ、Ⅷ、Ⅸ脑神经疾患提供微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尸头5具10侧,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模拟颅后窝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辅助显... 目的:为神经内镜辅助在同一“锁孔”下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第Ⅴ、Ⅶ、Ⅷ、Ⅸ脑神经疾患提供微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尸头5具10侧,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模拟颅后窝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锁孔下在第Ⅴ、Ⅶ、Ⅷ、Ⅸ脑神经与微血管之间垫入Teflon棉。结果: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30mm×25mm锁孔,通过神经内镜可清晰显示第Ⅴ、Ⅶ、Ⅷ、Ⅸ脑神经与微血管的关系,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可在第Ⅴ、Ⅶ、Ⅷ、Ⅸ脑神经与微血管之间垫入Teflon棉。结论:可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同一锁孔下进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第Ⅴ、Ⅶ、Ⅷ、Ⅸ脑神经疾患,利用神经内镜可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对于术中辨认责任血管以及置入Teflon棉的正确性起到重要帮助,可减少微血管减压术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脑神经 显微解剖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韧带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秀忠 蔡锦方 +3 位作者 张元信 汤海萍 侯书健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对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部分腕部韧带的解剖组织学特性进行详细观察。方法对成人腕关节标本的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部分韧带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舟月及月三角骨间韧带各亚区中,近侧亚区最薄弱,掌、背侧亚区较... 目的对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部分腕部韧带的解剖组织学特性进行详细观察。方法对成人腕关节标本的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部分韧带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舟月及月三角骨间韧带各亚区中,近侧亚区最薄弱,掌、背侧亚区较粗壮。小多角骨-第2掌骨间背侧韧带长(3.13±0.28)mm,宽(9.12±0.35)mm,厚(3.28±0.25)mm,头状骨-第3掌骨间背侧韧带长(3.45±0.15)mm,宽(11.87±0.44)mm,厚(3.03±0.29)mm。舟月骨间韧带(SLIL)掌、背侧亚区韧带纤维间含较多血管神经束,近侧亚区则为乏血管区;SLIL与月三角骨间韧带(LTIL)有较高的穿孔率。结论小多角骨-第2掌骨间背侧韧带及头状骨-第3掌骨间背侧韧带均可作为舟月骨间韧带背侧亚区重建的供区材料;SLIL及LTIL按组织结构及形态可分为掌、背、近侧3个亚区;SLIL及LTIL较高的穿孔率表明腕关节造影术不能准确判断关节内韧带是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侧列腕骨间关节 骨间韧带 应用解剖 组织学
原文传递
面中部表情肌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量 胡志奇 +1 位作者 赵卫东 翟圣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面中部表情肌的构筑学特点及其附着点空间坐标,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8例尸体的颧大肌、提口角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进行大体解剖、肌构筑学测量、扫描肌肉附着起止点。结果:颧大肌、提口角肌、颧... 目的:探讨面中部表情肌的构筑学特点及其附着点空间坐标,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8例尸体的颧大肌、提口角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进行大体解剖、肌构筑学测量、扫描肌肉附着起止点。结果:颧大肌、提口角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的肌重分别为1.52、0.69、1.00、1.06、0.72 g;肌长分别为56.24、34.35、47.28、28.48、48.35 mm;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30.97、21.37、23.83、42.53、16.52 mm2;5条表情肌起点的空间坐标(mm)分别为(49.55,-63.86,-6.35),(67.80,-30.59,-21.02),(63.27,-55.94,-10.44),(74.98,-31.57,-7.10),(83.22,-8.04,15.47),颧大肌、提口角肌止点坐标是(70.83,-36.65,-49.85),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止点坐标是(80.23,-26.84,-30.98)。结论:面中部表情肌收缩力量小,各有其不同的肌力矢量,合成后的生理横切面积是121.86 mm2,方向是与X轴夹角105.36°、与Y轴夹角104.38°、与Z轴夹角2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情肌 肌构筑 临床解剖
原文传递
臂丛根部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田红 丁红梅 +5 位作者 陈胜华 谭建国 王爱平 周小兵 石小田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对臂丛根部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显微解剖,为臂丛撕脱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防腐成人尸体的颈胸段标本上,观测臂丛根部的形态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例新鲜标本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臂丛根部穿椎间孔时与周围组织的联... 目的:对臂丛根部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显微解剖,为臂丛撕脱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防腐成人尸体的颈胸段标本上,观测臂丛根部的形态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例新鲜标本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臂丛根部穿椎间孔时与周围组织的联系。结果:①臂丛前后根之间有齿状韧带相间隔;相应的后根比前根粗,后根间存在着复杂的纤维联系。②臂丛C5、C6神经根分出角小于前支分出角,C7、C8、T1神经根分出角大于前支分出角。③臂丛C5、C6神经根在椎间孔处与前、中斜角肌起点处的腱性组织交织,并与上半椎韧带融合,且有薄层纤维筋膜鞘样结构,将椎动脉、椎静脉与之包裹一起;C7、C8、T1少见或未见与前述结构的联系。结论:臂丛神经根解剖结构的差异是臂丛C5、C6神经根较C7、C8、T1神经根不易形成根性撕脱的主要原因,熟悉臂丛根部的显微解剖有助于临床臂丛根性撕脱伤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根部 根性撕脱伤 显微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