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宝安区2011~2014年772例交通伤死亡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文华 韩娜 +4 位作者 王飞 殷晓峰 王天兵 寇玉辉 邓少杰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8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近4年深圳市宝安区772例道路交通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市区交通伤预防、安全宣教及科学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深圳市交警处理的交通伤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近4年772例交通... 目的研究近4年深圳市宝安区772例道路交通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市区交通伤预防、安全宣教及科学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深圳市交警处理的交通伤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近4年772例交通事故后24小时内致死患者发生的时间分布情况(年份、月份、日期及发生时间等);空间分布情况(发生路口路段、道路类型等);交通伤患者死亡情况(死亡患者类型、受伤类型等)。结果 2011~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伤24小时内致死患者772例,呈逐年递减趋势,其中2011年276例、2012年183例、2013年174例、2014年139例;交通伤致死患者中男594例,女178例,男女比例为3.32∶1;交通伤致死患者中〈18岁91例,18~40岁376例,41~65岁271例,〉65岁34例;交通伤致死患者中主因颅脑损伤致死患者613例(79.4%),主因胸腹脏器损伤致死患者133例(17.2%),主因失血性休克26例(3.4%);交通伤致死患者中行人158例(20.5%),自行车骑乘人员252例(32.6%),摩托车驾驶人员133例(17.2%),机动车驾驶员或乘客229例(29.7%)。结论深圳市宝安区近4年交通伤致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行人、自行车及摩托车骑乘人员是主要致死人群,颅脑损伤是主要致死原因,应当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鼓励自行车及摩托车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是有效降低本区域交通伤致死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 创伤 死亡
下载PDF
生物衍生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修复兔桡骨大段缺损 被引量:9
2
作者 朱肖奇 贺用礼 +1 位作者 马雪峰 郭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7-422,共6页
背景: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备与自身骨相似的结构和微环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并与单纯生物衍生骨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背景: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备与自身骨相似的结构和微环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并与单纯生物衍生骨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同种异体骨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方法处理后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方法: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中段15mm的骨缺损,随机取其中20只兔右侧桡骨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左侧为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不做内外固定;另5只兔双侧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主要观察指标:应用X射线放射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结果:X射线显示随时间延长骨折处骨痂逐渐增多,实验组8周基本愈合,12周塑形完成;对照组骨痂少,愈合时间推迟;空白组术后12周骨缺损未见骨性修复,最后形成骨不连。术后2,4,8,12周实验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4周时材料开始吸收,8周基本降解吸收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对照组明显推迟,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低于实验组(P<0.05);空白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成骨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其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生物衍生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衍生骨 组织工程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桡骨
下载PDF
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 被引量:5
3
作者 朱肖奇 马雪峰 +1 位作者 贺用礼 郭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5226-5229,共4页
背景:移植骨能否血管化是移植成活的关键。目的:验证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 背景:移植骨能否血管化是移植成活的关键。目的:验证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5只,双侧桡骨制备成中段1.5cm的桡骨-骨膜缺损。方法: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按随机数字表法,20只兔右侧桡骨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左侧为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不做内外固定;另5只兔双侧造成骨缺损后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2,4,8,12周观察组织工程骨、生物衍生骨与断端的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骨组织中血管形成情况,并进行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25只兔无脱落。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植入后8周两断端已融合为一体;植入后12周,已经塑型,外观接近正常。对照组各时间点愈合程度不如实验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植入后4周均有大量血管生成,植入后8周,实验组修复区的血管网较对照组开始排列规律;植入后12周,实验组血管已达成熟阶段,血管排列方向比对照组均匀、有序,形态结构接近正常皮质骨的血管形态。血管面积图像法测定的血管面积结果表明,植入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低于正常骨组织,植入后4,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高于正常骨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植入后4周实验组血管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加快骨修复后的血管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衍生骨 组织工程化骨 血管化
下载PDF
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部分脱蛋白骨修复兔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血管化作用(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朱肖奇 郭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7469-7473,共5页
背景: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具有较好的促进血管形成作用以及成骨作用,能否有效地促进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的血管化有待研究。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血管化作用。设计、时间及地... 背景: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具有较好的促进血管形成作用以及成骨作用,能否有效地促进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的血管化有待研究。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血管化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2009-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材料: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肋骨,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部分脱蛋白骨。将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加入部分脱蛋白骨粒,得到复合人工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双侧股骨颈交界处开窗,挖除股骨头内约50%松质骨,加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灌注30min,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复合人工骨组。分别于相应股骨头骨缺损区植入部分脱蛋白骨、复合人工骨,空白组不植入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2,4,8周取材,制备墨汁灌注标本,进行微血管计数以及血管面积分析。结果:2,4,8周时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显示,空白组血管数和血管面积最少,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次之,复合人工骨组最多。复合人工骨组与空白组和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部分脱蛋白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具有较好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对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部分脱蛋白骨 血管化
下载PDF
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修复兔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评价(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朱肖奇 郭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8260-8264,共5页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具有很好的促进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血管化的作用,而X射线也是评价骨愈合很重要的指标。目的:应用X射线评估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具有很好的促进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血管化的作用,而X射线也是评价骨愈合很重要的指标。目的:应用X射线评估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作用,并与单纯生物衍生骨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2009-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材料: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肋骨,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部分脱蛋白骨。将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加入部分脱蛋白骨粒,得到复合人工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双侧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挖除股骨头内约50%松质骨,加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灌注30min,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复合人工骨组,并将部分脱蛋白骨、复合人工骨同期手术植入。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2,4,8周取材,进行X射线照片观察。结果:空白组整个过程都呈低密度影;8周时缺损区仍呈X射线低密度影,有2只出现股骨头塌陷。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2周和4周时植骨区与周围正常骨组织清晰可见,8周时1只股骨头X射线表现正常,2只缺损区与周围正常骨组织仔细辨别可区分,但已模糊不清。复合人工骨组4周时移植物与周围正常骨组织界限不清,需仔细辨别才能区分;8周时所有股骨头缺损区与周围正常骨组织融合,与宿主骨界限不清。X射线评分结果显示,复合人工骨组优于空白组(P<0.05),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和复合人工骨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X射线显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部分脱蛋白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对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与单纯部分脱蛋白骨表现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部分脱蛋白骨 X射线
下载PDF
永生化骨骺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欣 黄仕龙 金润铭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37-940,共4页
目的比较永生化骨骺软骨细胞与原代骨骺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为细胞替代疗法治疗小儿身材矮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V40LTag诱导骨骺软骨细胞永生化,经G418稳定筛选后,观察细胞形态,应用MTT、血清依赖性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 目的比较永生化骨骺软骨细胞与原代骨骺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为细胞替代疗法治疗小儿身材矮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V40LTag诱导骨骺软骨细胞永生化,经G418稳定筛选后,观察细胞形态,应用MTT、血清依赖性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裸鼠致瘤试验分析其生物学性状。结果原代软骨细胞体外传代至第6代左右即出现衰老现象,而转化软骨细胞可连续传代,未出现衰老迹象。转化软骨细胞更趋向于长梭形。两者的生长曲线比较相似,但转化软骨细胞的饱和密度明显高于正常软骨细胞。两者都对血清有依赖性,都为二倍体核型,均不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经8周观察两者都不能使裸鼠致瘤。结论永生化骨骺软骨细胞为良性转化,为转基因细胞移植治疗身材矮小等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安全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生物学性状 永生化 骨骺
下载PDF
应用VEGF防治肢体严重创伤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钦泰 宋琳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92-193,200,共3页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outor,VEGF)防治肢体严重创伤后局部骨质疏松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Allen氏垂直重量打击法(weight-dropping,WD法)制作新西兰家兔桡骨远端严重损伤动...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outor,VEGF)防治肢体严重创伤后局部骨质疏松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Allen氏垂直重量打击法(weight-dropping,WD法)制作新西兰家兔桡骨远端严重损伤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注射pHVEGF165质粒)与对照组(局部应用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5只。实验组于伤后即刻局部(桡骨远端周围)注射pHVEGF165质粒50 ug,对照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于给药后2、4、6、8周观察桡骨远端血流量及骨密度变化。治疗后8周处死动物,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伤后2、4、6、8周血流量优于对照组,桡骨远端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理学检查见骨小梁增多、增粗。结论局部注射pHVEGF165质粒可以改善肢体严重创伤后局部血流量,预防局部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严重创伤 血流量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踝臂指数在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捷 包良笑 +4 位作者 黄淑芬 施海红 叶彩霞 邓少杰 蔡文智 《护理学报》 2014年第3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以踝臂指数值为依据的护理方案应用于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 72例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根据踝臂指数值设计专科护理方案... 目的观察以踝臂指数值为依据的护理方案应用于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 72例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根据踝臂指数值设计专科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第12周踝臂指数值、第12周无痛行走距离、第4周最大行走距离及第12周最大行走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依据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检测的踝臂指数值,对患者有计划实施专科护理,可早期筛查临床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踝臂指数 护理实践
下载PDF
阿米福汀对甲氨蝶呤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欣 金润铭 黄仕龙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37-238,共2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阿米福汀对甲氨蝶呤诱导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阿米福汀对甲氨蝶呤导致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甲氨蝶呤组、...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阿米福汀对甲氨蝶呤诱导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阿米福汀对甲氨蝶呤导致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甲氨蝶呤组、阿米福汀组、阿米福汀加甲氨蝶呤组,在不同时间点采用形态学观察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培养8、12、24、48h,甲氨蝶呤组均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阿米福汀加甲氨蝶呤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福汀能抑制甲氨蝶呤诱导的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减少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福汀 甲氨蝶呤 骨髓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志新 曹代成 熊龙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利用第二掌背动脉远端穿支和进入掌背筋膜皮瓣近端的第二掌背动脉近端穿支附近的小血管分支,形成两个旋转点的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环指、...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利用第二掌背动脉远端穿支和进入掌背筋膜皮瓣近端的第二掌背动脉近端穿支附近的小血管分支,形成两个旋转点的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环指、小指背侧皮肤缺损各1例,示指、中指背侧皮肤缺损各2例,中指掌侧皮肤缺损2例。急诊手术7例,急诊延迟手术2例。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修复的手指外形满意,指关节伸屈同健侧。结论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旋转范围比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大,可修复手较大范围内的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深圳部分地区跟腱断裂伤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敏 盛朝辉 +3 位作者 刘再新 陈荣生 刘文华 邓少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0-551,共2页
目的探讨深圳部分地区跟腱断裂伤的主要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深圳地区4家医院1992年9月至2012年8月住院手术治疗的300例跟腱断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导致跟腱断裂的损伤原因,并提出预防的可行性措施。结果导致... 目的探讨深圳部分地区跟腱断裂伤的主要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深圳地区4家医院1992年9月至2012年8月住院手术治疗的300例跟腱断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导致跟腱断裂的损伤原因,并提出预防的可行性措施。结果导致跟腱断裂伤的原因依次为:卫生瓷盆切割伤194例(64.7%)、运动性断裂伤39例(13.0%)、锐器切割伤30例(10.0%),交通伤25例(8.3%),其他伤12例(4.0%)。卫生瓷盆碎片割伤是最主要原因,青工为主要受伤群体;运动性断裂伤是闭合性断裂伤的主要原因,主要受伤群体是学校师生、医务人员和公务人员。结论深圳地区跟腱断裂伤呈现明显的地域和人群分布特点:加强对青工人厕时防滑安全意识宣教,改进卫生瓷盆产品质量和安装质量,规范运动前热身准备和运动中动作要领,是防范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创伤和损伤 综合预防
原文传递
膝关节软骨下骨骨挫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潘晓华 陈志斌 洪劲松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9-184,共6页
膝关节软骨下骨骨挫伤是膝关节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产生的软骨下骨小梁断裂和伴发的骨髓内出血、水肿,是核磁共振(MRI)应用于医学领域后命名的一个诊断名词,其MRI影像学表现为膝关节软骨下骨的局部异常信号。膝关节软骨下骨骨挫... 膝关节软骨下骨骨挫伤是膝关节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产生的软骨下骨小梁断裂和伴发的骨髓内出血、水肿,是核磁共振(MRI)应用于医学领域后命名的一个诊断名词,其MRI影像学表现为膝关节软骨下骨的局部异常信号。膝关节软骨下骨骨挫伤X线片、CT检查为阴性,因而临床中常常漏诊、误诊,又被称为膝关节“隐匿性损伤”。这种损伤如不及时干预,会出现长期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甚至造成膝关节早期退变。近年来,MR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加速了膝关节软骨下骨骨挫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研究,也使该疾病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膝关节软骨下骨骨挫伤的研究进展作J综述,旨在使骨科医生更好地了解并治疗膝关节软骨下骨骨挫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 关节 创伤和损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农春花 谢志新 +1 位作者 温秀梅 黄尹亭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8期720-721,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方法我院对41例周围神经缺损患者进行了自体神经移植,术后及出院后专项护理,术后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24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18例患者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效果达到优... 目的探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方法我院对41例周围神经缺损患者进行了自体神经移植,术后及出院后专项护理,术后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24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18例患者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效果达到优良,优良率为70.8%。结论对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及康复,能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神经移植 神经缺损 护理 康复
下载PDF
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99m)Tc-MAA显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昌辉 林晓生 +2 位作者 马志海 朱琳 段青萍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及手术后(LEPP)患者99m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LEPP临床高度疑为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行99mTc-MAA下肢深静脉显像、肺血流灌注显像(PPI),99mTc-MAA显像提示大面积APE和/或髂股深静脉血栓(D...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及手术后(LEPP)患者99m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LEPP临床高度疑为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行99mTc-MAA下肢深静脉显像、肺血流灌注显像(PPI),99mTc-MAA显像提示大面积APE和/或髂股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网放置+溶栓治疗,小面积APE和/或腘静脉以下DVT单纯溶栓治疗,治疗2~4周后复查PPI。PPI图像上显示一个肺段灌注完全缺损记3分,缺损25%~75%记2分,<25%记1分,无异常记0分,根据记分变化评价疗效。结果99mTc-MAA显像提示13例患者并发大面积APE,8例并发小面积APE,11例并发髂股深静脉DVT,7例并发腘静脉以下DVT。2例(9.5%)在溶栓治疗前死亡,治疗前(10.2±3.8)后(2.8±1.4)PPI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P<0.01)。结论99mTc-MAA显像对LEPP并发DVT和APE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损伤/放射性核素显像/外科学 白蛋白类
原文传递
核素显像监测断肢再植术后血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昌辉 马志海 +2 位作者 邓少杰 朱琳 高凤彤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探讨Na99mTcO4示踪显像监测断肢再植术后远端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的可行性。方法6只对照和30只施行断肢再植术的健康成年家兔术后24~36h由耳缘静脉注射Na99mTcO474MBq2min后行SPECT静态显像,计算并分析再植部分和正常肢对应部分的放... 目的探讨Na99mTcO4示踪显像监测断肢再植术后远端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的可行性。方法6只对照和30只施行断肢再植术的健康成年家兔术后24~36h由耳缘静脉注射Na99mTcO474MBq2min后行SPECT静态显像,计算并分析再植部分和正常肢对应部分的放射性摄取比值(T/NT),根据术肢远端放射性聚集程度将显像结果分为Ο、Ⅰ、Ⅱ、Ⅲ级,随后施行探查术。结果Ο、Ⅰ、Ⅱ、Ⅲ级家兔分别有8、6、15(含6只对照)、7只,其T/NT分别为0·178±0·072、0·461±0·046、0·816±0·074、1·14±0·086(t≥8·39,P<0·01);手术证实Ο级家兔的吻合血管栓塞发生率(87·5%)明显高于Ⅰ、Ⅱ、Ⅲ级(χ2≥10·50,P<0·01),О(T/NT<0·25)级可作为吻合血管栓塞的定性、半定量诊断指标;Ⅲ级的静脉回流不畅发生率(85·7%)明显高于Ⅰ、Ⅱ(χ2≥9·55,P<0·01),Ⅲ(T/NT>1·05)级可作为静脉回流不畅的定性、半定量诊断指标。结论Na99mTcO4示踪显像监测断肢(指)再植术后远端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显像 监测 断肢再植术 实验研究 血管危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