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赖智权 舒啸 +2 位作者 罗承东 吴文飞 龙雄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5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10月本院收治的28例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统计分析28例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28例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目的探讨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10月本院收治的28例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统计分析28例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28例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组28例患者病原菌中出现铜绿单胞菌7例,占25.0%;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占46.4;鲍氏不动杆菌8例,占28.6%。所有患者中,年龄>60岁的18例(64.3%)、吸烟史>10年的15例(53.6%)、麻醉通气的时间>10 h的16例(57.1%)。结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麻醉通气时间均和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有关系,临床应针对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干预,严格按规程和流程操作,以预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气管插管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 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急诊心血管风险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单立兵 张建东 +1 位作者 龙雄 耿文静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7期2919-2923,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评估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发病危险度,为不同心血管风险类型实施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2-12月该院急诊门诊收治的1640例20~79岁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评估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发病危险度,为不同心血管风险类型实施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2-12月该院急诊门诊收治的1640例20~79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吸烟等)暴露情况,并应用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评估未来10年ICVD的发病危险性。结果1640例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暴露率分别为32.4%(531/1640)、33.9%(556/1640)、33.1%(543/1640)、10.2%(167/1640),10年ICVD绝对危险值大于或等于10%者312例;男性ICVD相关危险因素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不同年龄患者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男,女性10年ICVD发病中、高危险度均逐渐升高;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值大于或等于10%者各项ICVD危险因素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小于10%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增长者在未来10年发生ICVD的危险性最大。结论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急诊门诊患者ICVD危险因素水平较高,55~79岁患者10年ICVD发病风险较大,应积极加强对ICVD危险因素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处理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系统对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转归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郑天勇 龙雄 +2 位作者 郭宇峰 吴靖波 何炳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应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估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转归的价值。方法:将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近期是否发展至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分成两组,重症组(A=38)和对照组(B=52),进行APACHEⅡ评分,并进行临床比较... 目的:应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估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转归的价值。方法:将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近期是否发展至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分成两组,重症组(A=38)和对照组(B=52),进行APACHEⅡ评分,并进行临床比较。结果:重症组和对照组的APACHEⅡ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三分位数分层,高、中、低不同层的APACHEⅡ分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有助于预测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疾病的转归,且随着评分值增高,其意义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 医院获得性肺炎 转归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蔡腊梅 曾晓花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11期1165-1166,共2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优化,比较两组干预2、3个月后的临床指标和1年内生存率及再入...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优化,比较两组干预2、3个月后的临床指标和1年内生存率及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第一救治时间、待手术时间、48h病死率、复发率、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及UEX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适度、1年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流程可取得较好护理效果,提高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急诊护理 脑卒中 临床结局 舒适度
下载PDF
优化风险防范机制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作用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梁钊明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8期1018-1020,共3页
急诊科是医院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难以判断,如处理不当易发生意外,属于高危险性科室[1]。急诊危重患者较多,突然发生变化时,患者及家属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易出现情绪激动、行为... 急诊科是医院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难以判断,如处理不当易发生意外,属于高危险性科室[1]。急诊危重患者较多,突然发生变化时,患者及家属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易出现情绪激动、行为和语言过激等问题,且急诊患者人流量大,医护人员缺乏,治疗时间较为紧张,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间有限,导致医患之间出现矛盾,易引起医疗纠纷及增加医疗风险[2]。相关研究显示,优化风险防范机制能够降低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3]。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优化风险防范机制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作用及预后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防范机制 危重患者 抢救时间 急诊科 优化 预后 急诊患者 重症患者
下载PDF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在肝细胞腺瘤和肝细胞肝癌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耿文静 单立兵 +2 位作者 李纳 吴又明 王金生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1期2578-2580,2584,共4页
目的:探讨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在肝细胞腺瘤(HCA)和肝细胞肝癌(HC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病理科收治的59例HCC患者、4例HCA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A和HCC中Trop2的... 目的:探讨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在肝细胞腺瘤(HCA)和肝细胞肝癌(HC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病理科收治的59例HCC患者、4例HCA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A和HCC中Trop2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和胆管反应(DR)。结果:Trop2标记间质DR与肝细胞腺瘤相比,肝细胞肝癌的间质DR减少或缺失,CD34标记的MVD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rop2小DR与CD34 MVD呈正相关(r=0.488,P<0.001)。结论:Trop2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肝细胞腺瘤 肝细胞肝癌 胆管反应 微血管密度 病理学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碘营养状况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龙雄 陈晓铭 +1 位作者 马育林 周智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362-4363,共2页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碘营养状况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测380例粤中西部地区居民的空腹血清25(OH)D水平、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尿碘等相关指标等,并比较25(OH)D缺乏患者治疗后相关...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碘营养状况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测380例粤中西部地区居民的空腹血清25(OH)D水平、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尿碘等相关指标等,并比较25(OH)D缺乏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清25(OH)D、碘营养状况对AITD发病的影响。结果 Graves病(GD)组、桥本甲状腺炎(HT)组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GD组血清25(OH)D3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呈显著负相关,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5)。HT组血清25(OH)D3水平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TSH呈显著负相关,与FT3、FT4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5)。在GD组应用甲巯咪唑和HT组应用左甲状腺素的基础上加用活性维生素D连续治疗3个月后,GD组TRAb抗体水平明显降低,HT组TGAb、TPOAb抗体水平也明显降低(均P<0.05)。GD组和HT组尿碘中位数均较对照组高。尿碘高的AITD患者25(OH)D3水平缺乏更明显(P<0.05)。结论 AITD初发患者伴低维生素D水平,其中尿碘高的AITD患者25(OH)D3水平缺乏更明显。补充活性维生素D可降低其自身抗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25羟-维生素D 尿碘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龙雄 吴文飞 +1 位作者 胡卓清 周智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254-3256,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Apa I(rs797523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Graves病的关系。方法选取Graves病患者260例和对照组221例,收集相关资料,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Apa I(rs797523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Graves病的关系。方法选取Graves病患者260例和对照组221例,收集相关资料,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样本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25(OH)D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滴度之间的相关性,25(OH)D及TRAb水平在不同基因型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1)Graves病组C等位基因及CC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C vs.A:57.1%vs.47.3%,χ2=9.260,P=0.002;CC vs.AA:χ2=7.912,P=0.005);相对于基因型AA者,CC基因型增加Graves病发病风险(OR=2.003,95%CI:1.235~3.246)。(2)Graves病初发组中,血清25(OH)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4.74±3.10)vs(20.98±2.82)ng/ml,F=50.9,P<0.001〕;25(OH)D与TRAb水平呈负相关(r=-0.264,P=0.035);AA基因型者25(OH)D水平较CC+AC基因型者高〔(16.12±3.28)vs(14.16±2.86)ng/ml,F=2.975,P=0.039〕,而TRAb值较低〔(11.65±3.90)vs(18.12±8.63)IU/L,F=3.244,P=0.028〕。结论 VDR基因Apa I(rs7975232)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Graves病及其25(OH)D、TRAb水平相关;Graves病初发组患者伴随低25(OH)D,且与TRAb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建东 龙雄 +1 位作者 单立兵 舒啸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650-651,共2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其中A组选用瑞舒伐他...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其中A组选用瑞舒伐他汀,B组选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血脂、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改善,但A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复发率、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用于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并恢复正常血管内皮功能,但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近期疗效
下载PDF
探讨阿托品联合长托宁在不同治疗时机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建东 龙雄 +1 位作者 单立兵 舒啸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5期3163-3164,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长托宁不同时机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度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本院收治的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开始抢救时便采用阿托品联合长托宁,观察组则先...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长托宁不同时机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度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本院收治的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开始抢救时便采用阿托品联合长托宁,观察组则先用阿托品达到阿托品化后,再联用长托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50%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毒反跳、阿托品中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先阿托品快速达到阿托品化,在联用小剂量长托宁以及阿托品维持阿托品化状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较传统直接联用药物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长托宁 应用时机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入院72h内平均空腹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龙雄 赖智权 +3 位作者 郑天勇 郭宇峰 吴靖波 何炳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867-3869,共3页
目的评价入院72 h平均空腹血糖(FPG)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25例AMI住院患者按72 h平均FPG水平,分为FPG<5.6 mmol/L(A组)、5.6 mmol/L≤FPG≤6.9 mmol/L(B组)、7.0 mmol/L≤FPG≤9.0 mmol/L(C组)及FPG>9.0... 目的评价入院72 h平均空腹血糖(FPG)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25例AMI住院患者按72 h平均FPG水平,分为FPG<5.6 mmol/L(A组)、5.6 mmol/L≤FPG≤6.9 mmol/L(B组)、7.0 mmol/L≤FPG≤9.0 mmol/L(C组)及FPG>9.0 mmol/L(D组),分析各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发生率与入院72 h平均FPG水平关系。结果各组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D组各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C组各事件发生率均高于A组及B组,B组各事件发生率均高于A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发生率的线性回归分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入院72 h平均FPG水平与AMI患者住院预后密切相关,其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血脂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天勇 蒋龙元 +1 位作者 郭宇峰 段新云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532-533,536,共3页
目的:将hs-CRP与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TC/HDL-C)联合检测,评估其用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跟踪住院及近期(2mo)AMI病人104例,依据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与否,分成事件组(n=... 目的:将hs-CRP与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TC/HDL-C)联合检测,评估其用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跟踪住院及近期(2mo)AMI病人104例,依据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与否,分成事件组(n=38)与对照组(n=64)。1.比较两者在两组的差异。2.再分别对hs-CPR与TC/HDL-C使用三分位数法进行高中低分层比较。3.最后两者联合分层分析。结果:1.事件组与对照组hs-CRP,TC,TG,LDL-C,HDL-C及TC/HDL-C有统计学差异。2.hs-CRP组各层之间有统计学差异。3.联合分层能找出差异或部分差异。结论: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对于hsCRP低危组与TC/HDL-C联合分层,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MODS病人PCT与NT-proBNP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天勇 邹子俊 +2 位作者 何炳泉 段新云 郭宇峰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63-164,167,共3页
目的:研究PCT与NT-proBNP这两项生化指标在MODS发生及其转归中的临床意义及两者有无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期2a,为前瞻性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CU病区,依据MODS诊断标准,排除部分病例,发病后24h内,统一标准采取血样查PCT与NT-... 目的:研究PCT与NT-proBNP这两项生化指标在MODS发生及其转归中的临床意义及两者有无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期2a,为前瞻性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CU病区,依据MODS诊断标准,排除部分病例,发病后24h内,统一标准采取血样查PCT与NT-proBNP两项指标,并跟踪病例28d。结果:1.反映脓毒症程度的指标PCT和NT-proBNP作为心脏功能的生物标记物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571)。2.早期PCT和NT-proBNP的高低与病人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均能独立的预测MODS病人的预后。结论:PCT和NT-proBNP在脓毒症转变成MODS的早期均能独立的预测MODS病人的预后。且两者具有相关性。因此,联合两者早期识别、及时判断MODS病人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降钙素元 N端脑钠肽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双截点”策略分析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天勇 周天恩 +1 位作者 张萌 蒋龙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1期1615-1617,共3页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双截点”策略分析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按照“排除”截点和“诊断”截点并依据年龄分层把我院以急性呼吸困难入院的139名患者分成9组,分析最后诊断结果与NT-proBNP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双截点”策略分析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按照“排除”截点和“诊断”截点并依据年龄分层把我院以急性呼吸困难入院的139名患者分成9组,分析最后诊断结果与NT-proBNP水平的关系及最初诊断与最终诊断之间的差别情况。结果NT-proBNP水平处于“排除”截点以下和“诊断”截点以上的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率高。而处于“灰区”的患者有合并心力衰竭的存在,尤其是年龄〉75岁的患者;对于“灰区”尤其是年轻患者更易误诊为心力衰竭。结论NT-proBNP“双截点”策略分析对急性心力衰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是依据年龄分层后NT-proBNP处于“排除”截点以下和“诊断”截点以上的患者的诊断意义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困难 急性心力衰竭 NT-PROBNP “双截点”策略
下载PDF
111例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雄 郭树彬 +1 位作者 邓春涛 杜铁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2-725,共4页
目的:分析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DILD,简称ILD)的疾病谱分布情况及临床特征,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11例2006-201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 目的:分析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DILD,简称ILD)的疾病谱分布情况及临床特征,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11例2006-201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肺功能、血气分析及病理特征等。结果患者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近一半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与继发性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CTD-ILD)相比杵状指的发生率较高,而后者有特殊接触史者较多( P<0.05)。83.9%的患者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主要表现为斑片、淋巴结肿大、毛玻璃样改变、胸膜病变、结节和网格影。特发性间质肺炎(IIP)与继发性ILD相比,后者结节影发生率更高(P<0.05)。 ILD主要病理类型为非特异性间质肺炎(NSIP)(19.8%)、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18.9%)、CTD -ILD (11.7%)、结节病(8.1%)。结论明确不同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临床特征可减少漏诊、误诊及误治,提高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特发性间质性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老年痰细菌培养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天勇 蒋龙元 +3 位作者 张萌 杨正飞 周天恩 郭宇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细菌性肺炎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老年肺炎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165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 目的:探讨老年人细菌性肺炎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老年肺炎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165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标准成为CAP组114例和HAP组51例。结果:老年细菌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基础疾病多,有近期住院病史;HAP组糖尿病、肿瘤、可疑误吸、脉搏、呼吸明显高于CAP组。两组病原菌均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构成比无差异,均呈现较高的耐药率。结论: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基础疾病多,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有较高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社区获得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 耐药率
下载PDF
奥尔芬-75与秋水仙碱治疗早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宇峰 龙雄 +2 位作者 郑天勇 吴靖波 何炳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49-450,共2页
目的:奥尔芬-75,秋水仙碱对早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镇痛效果,评价奥尔芬-75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10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奥尔芬-75(A=48)组、秋水仙碱(B=58)组,分别给予奥尔芬-75,秋水仙碱镇痛。采用参考视... 目的:奥尔芬-75,秋水仙碱对早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镇痛效果,评价奥尔芬-75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10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奥尔芬-75(A=48)组、秋水仙碱(B=58)组,分别给予奥尔芬-75,秋水仙碱镇痛。采用参考视觉脸谱评分法疗效判断,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组早期镇痛效果高于B组(P<0.05);同时A组不良反应少于乙组(P<0.05)。结论:奥尔芬-75对早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提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芬-75 秋水仙碱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早期治疗
下载PDF
坠落伤与交通事故伤患者创伤部位及抢救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钊明 吴文飞 郭宇峰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7期678-679,共2页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伤与坠落伤创伤部位的差异、抢救方案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由坠落伤与交通事故伤导致的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救治措施,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坠落伤以椎弓根骨折...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伤与坠落伤创伤部位的差异、抢救方案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由坠落伤与交通事故伤导致的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救治措施,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坠落伤以椎弓根骨折、椎板骨折、小关节骨折多见,高于交通致伤骨折(P<0.05);交通致伤骨折类型则多为爆裂骨折与压缩骨折,坠落伤脊髓损伤分级多为C级,高于交通事故伤的10.2%。交通事故伤以A级、B级、E级骨髓损伤常见,其中A、E级所占比例高于坠落伤(P<0.05);交通事故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坠落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脊柱骨折有其复杂性特征,在临床诊断、急救及治疗方式的确立方面需从致伤原因、损伤类型等方面作综合性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伤 坠落伤 骨折 抢救 创伤部位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辛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段新云 刘建红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870-871,共2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辛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早期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则溶栓基...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辛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早期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则溶栓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QRS积分、病死率、梗死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梗患者早期溶栓治疗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辛伐他汀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梗死再发率以及病死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预后结局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在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压患者PCI术后中治疗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新云 刘建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1期3911-3912,共2页
目的分析丹参多酚酸盐在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60例经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 目的分析丹参多酚酸盐在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60例经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末端利钠肤前体(NT-pro 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NT-pro BNP、hs-CRP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56.95±3.57)%高于对照组,NT-pro BNP(325.17±130.67)pg/m L、hs-CRP(5.62±3.24)mg/L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IL-6、TNF-α低于治疗前,SOD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DA、IL-6、TNF-α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压患者PCI术后中治疗作用较好,可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及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压 PCI术后 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