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髋臼骨折三柱分型的手术入路选择策略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复铭 樊仕才 +2 位作者 黄海舟 周继辉 林世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0-754,共5页
髋臼骨折因其解剖位置深在、骨性形态不规则、骨折类型复杂多样、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组织,且手术操作难度高、复位固定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其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所面对的巨大挑战[1,2]。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精准、手术入路选... 髋臼骨折因其解剖位置深在、骨性形态不规则、骨折类型复杂多样、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组织,且手术操作难度高、复位固定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其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所面对的巨大挑战[1,2]。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精准、手术入路选择得当是手术充分显露、复位固定良好的前提。理想的骨折分型标准应涵盖尽可能多的骨折类型,易于理解,可与手术入路相匹配,临床实用性强;合适的手术入路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实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还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最大程度促进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分型 三柱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外侧壁重建对髓内钉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复铭 谭哲伦 +3 位作者 张京 刘刚 林世磅 杨明辉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70,共10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髓内钉联合外侧壁重建与单纯髓内钉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关于髓内钉...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髓内钉联合外侧壁重建与单纯髓内钉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关于髓内钉联合外侧壁重建与单纯髓内钉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照研究,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后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队列研究文献,其中英文1篇,中文8篇,均为中国学者的研究。共466例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髓内钉联合外侧壁重建组214例,单纯髓内钉组2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髓内钉组患者相比,髓内钉联合外侧壁重建组患者虽然手术时间更长[均数差(MD)=14.20,95%置信区间(95%CI):10.76~17.67,P<0.001],术中出血量更多(MD=26.06,95%CI:13.52~38.60,P<0.001),但其骨折愈合时间更短(MD=−2.37,95%CI:−3.38~−1.35,P<0.001),内固定失败率更低[比值比(OR)=0.17,95%CI:0.08~0.36,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0.19,95%CI:0.10~0.39,P<0.001),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更高(MD=7.14,95%CI:5.11~9.16,P<0.001),末次随访Harris优良率更高(OR=8.17,95%CI:2.60~25.65,P<0.001)。两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尖顶距、术后下地时间、骨不愈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髓内钉联合外侧壁重建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同时更好地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髓内钉 META分析
下载PDF
累及外侧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3
作者 林炳剑(综述) 黄复铭(审校)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8期837-841,共5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关节囊外型骨折,累及区域上可至股骨颈基底部,下可达股骨小粗隆水平,其发生率大约占髋部骨折的42%[1],高发人群为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早期手术内固定及早期康复活动有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降低...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关节囊外型骨折,累及区域上可至股骨颈基底部,下可达股骨小粗隆水平,其发生率大约占髋部骨折的42%[1],高发人群为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早期手术内固定及早期康复活动有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风险、缓解社会及个人的经济、心理压力,从而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部骨折 外侧壁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导航与徒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复铭 张信哲 +6 位作者 李伟雄 陈锐 梁凯军 徐海乔 黄海舟 周继辉 林世磅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9-985,共7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导航与徒手经皮置入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茂名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3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机器人导航置...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导航与徒手经皮置入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茂名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3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机器人导航置钉25例(机器人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48.2±11.9)岁;徒手置钉28例(徒手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48.5±9.8)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导针钻孔次数、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并依据术后影像学检查评价股骨颈空心螺钉分布的精确度:螺钉与股骨颈轴线偏离度、螺钉间平行度及螺钉至颈皮质距离。结果机器人组与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2.7±4.8)min]、术中出血量[(14.6±4.8)mL]、术中导针钻孔次数[(3.5±0.7)次]及术中透视次数[(7.9±1.4)次]均分别显著少于徒手组[(56.9±11.3)min、(27.0±7.3)mL、(9.1±1.8)次、16.3±6.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显示:机器人组患者螺钉与股骨颈轴线正、侧位X线片上偏离度分别为4.4°±1.1°、3.2°±0.8°,螺钉间正、侧位X线片上平行度分别为4.9°±0.8°、3.0°±0.8°,螺钉至颈皮质距离为(10.4±2.7)mm,均显著小于徒手组的10.5°±2.8°、4.9°±1.1°、12.1°±4.0°、5.1°±1.3°、(15.4±3.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患者术后获(22.2±8.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机器人组的骨折愈合时间[(20.6±4.6)周]短于徒手组[(23.7±7.7)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机器人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88.6±5.6)分]优于徒手组[(84.8±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徒手组术后随访期间出现内固定松动2例,螺钉穿头切割1例,股骨头坏死1例,机器人组术后无以上并发症发生。结论与徒手置钉相比,机器人辅助导航经皮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术中耗时短、出血少、透视辐射少、置钉精准度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机器人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直接后方入路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复铭 许文泉 +4 位作者 林世磅 黄海舟 郑秋宝 廖坚文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762-1769,共8页
目的探讨直接后方入路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采用直接后方入路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2.1±10.0)岁(范围22~59岁)。车祸伤9... 目的探讨直接后方入路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采用直接后方入路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2.1±10.0)岁(范围22~59岁)。车祸伤9例,坠落伤6例;按侯志勇髋臼骨折三柱分型均为后壁骨折(A2.1),其中简单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6±1.1)d(范围4~8 d)。均采用直接后方入路显露,复位髋臼后壁骨折,以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进行固定。术后行X线及CT检查,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根据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切口长度为(9.5±1.1)cm(范围8~12 cm),手术时间为(45.3±10.1)min(范围35~75 min),术中出血量为(248.0±94.7)ml(范围100~380 ml)。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5±6.3)个月(范围16~38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0例、满意复位5例,复位满意率100%(15/15)。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9.4±1.3)周(范围8~12周)。末次随访时,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为(16.9±1.6)分(范围13~18分),其中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7%(13/15)。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2个月后血栓消失;异位骨化1例,Brooker分级为Ⅰ级,术后15个月随访时髋关节活动度正常,未予特殊治疗;脂肪液化1例,经换药后伤口愈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或骨折复位丢失。结论经直接后方入路采用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可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