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发并验证术前基于瘤灶及瘤周的临床放射学列线图以预测肺结节病理浸润性
1
作者 夏志颖 刘子蔚 +2 位作者 包陈政任 胡秋根 张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61-64,共4页
目的 基于肺结节瘤灶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开发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深度学习模型,结合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信息,构建用于预测肺结节浸浸润性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手术切除的242例GGN患者,分为腺体前驱病变(AAH/AIS)和浸润性... 目的 基于肺结节瘤灶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开发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深度学习模型,结合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信息,构建用于预测肺结节浸浸润性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手术切除的242例GGN患者,分为腺体前驱病变(AAH/AIS)和浸润性肺腺癌(MIA/IAC),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征象、临床特征的差异性。从肺部CT图像勾画肺结节及瘤周靶区,通过单因素秩和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筛选,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预测性能,在外部队列中对模型进行泛化性验证。结果 BPNN模型在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883(95%CI:0.830-0.929)、0.854(95%CI:0.786-0.909)和0.854(95%CI:0.786,0.909)。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月牙征、CT值、GGN长径是预测肺结节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此构建临床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889(95%CI:0.835-0.934)、0.778 (95%CI:0.668-0.879)和0.9 01 (95%CI:0.856-0.940)。结合BPNN模型及临床模型构建联合模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952(95%CI:0.920-0.977)、0.891 (95%CI:0.807-0.959)和0.939(95%CI:0.899-0.968)。相比其他两个模型,联合模型评估肺结节病理浸润性展示了更强的模型性能。结论 基于瘤灶及瘤周放射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放射学信息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能,联合模型在外部队列中得到较好的泛化性验证,可辅助临床对肺结节诊疗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反向神经传播网络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列线图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同时预测肝细胞癌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子蔚 杨少民 +5 位作者 张榕 李民安 周翠铷 李晓虹 陈伊凡 胡秋根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8-604,共7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同时预测肝细胞癌(HCC)中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病理诊断为单发性HCC的10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检查,且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同时预测肝细胞癌(HCC)中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病理诊断为单发性HCC的10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检查,且术后病理报告清晰描述CK19及MVI状态。将CK19/MVI双生物学标志物分为双阳组(CK19及MVI均为阳性,19例)与非双阳组(87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通过R软件构建CK19/MVI双阳性表达的列线图模型。结果:临床特征中年龄、AFP、NLR、PLR在双阳组与非双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特征中T1rt-pre、T1rt-20 min、ADC值、肿瘤直径、肿瘤包膜、肿瘤边缘、坏死、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T1rt-20 min、肝胆期瘤周低信号是CK19/MVI双阳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各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0.706、0.708。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AUC为0.854,校准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尚可。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术前能较好地同时预测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并通过列线图模型为个体化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细胞角蛋白19 微血管侵犯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临床影像模型预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叶辉映 张榕 +1 位作者 刘子蔚 胡秋根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58-367,共10页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征象和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预测价值,并通过Shapley算法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2020年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确诊冠心病并且行2次CCTA检查的患者383例,提取相应区域的影...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征象和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预测价值,并通过Shapley算法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2020年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确诊冠心病并且行2次CCTA检查的患者383例,提取相应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多步联合方法筛选出各区域最佳特征后进行联合建模。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重要临床影像征象,最后构建可解释的XGBoost临床影像模型。利用Shapley算法对模型分别进行可视化和特征贡献度解释。结果 相比单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多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展现出更高的预测性能(AUC=0.701)。结合重要临床影像征象的联合模型性能进一步提高(AUC=0.885)。利用Shapley分析算法对特征重要性进行解析,前6个组学特征对模型结果预测具有贡献度,Shapley热图算法实现了易损斑块发生的预测推演可视化过程。结论 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泛化性。可解释机器学习算法的可视化保障了模型的实用性,为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了一种无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易损斑块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无创评估模型
下载PDF
基于MRI探索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眶内组织与复视的相关性
4
作者 石桂凤 段勇波 +2 位作者 黄凯 刘丹 陈海雄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59,67,共8页
目的利用MRI技术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眼外肌、眶内脂肪与TAO复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包含TAO复视组(79例,157只眼)、TAO非复视组(36例,72只眼)及正常对照组(30例,60只眼)。测量... 目的利用MRI技术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眼外肌、眶内脂肪与TAO复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包含TAO复视组(79例,157只眼)、TAO非复视组(36例,72只眼)及正常对照组(30例,60只眼)。测量眼外肌厚度、眼外肌体积(extraocular muscle volume,EMV)、眼外肌与白质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眶内脂肪体积(fat volume,FV)、眼眶体积(orbital volume,OV),并收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甲状腺球蛋白(thyreoglobulin,TG)、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TR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anti-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utoantibody,anti-TPOAb)。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三组的基线资料、临床指标和影像学参数。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O复视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的诊断价值。结果TAO复视组、TAO非复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年龄、上直肌厚度(superior rectus thickness,SR-T)、下直肌厚度(inferior rectus thickness,IR-T)、内直肌厚度(medial rectus thickness,MR-T)、外直肌厚度(lateral rectus thickness,LR-T)、EMV、FV/OV、SIRmean、SIR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O复视组与TAO非复视组在IR-T、MR-T、FV/OV、EMV、SIRmax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R-T、LR-T、SIRmea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O复视与TAO非复视在TSH与TRAb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RAb、FV/OV、EMV是TAO复视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单独及联合指标对TAO复视的诊断效能,ROC分析提示联合指标具有最好的诊断效能,AUC=0.853(95%置信区间:0.792~0.915)(P<0.001),敏感度82.7%,特异度79.6%,约登指数0.623。结论TAO复视不仅与既往研究提到的眼外肌增大、SIR值相关,还与眶内脂肪体积密切相关。综合分析眼外肌及眶内脂肪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客观依据,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复视 眼外肌 脂肪体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可视化影像决策模型在评估肺结节浸润程度中的价值
5
作者 张榕 蔡宏杰 +5 位作者 梁演婷 洪敏萍 刘子蔚 杨少民 王华峰 胡秋根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2-103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资料、影像征象和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在术前对肺结节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并通过决策热图及Shapley算法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179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资料、影像征象和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在术前对肺结节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并通过决策热图及Shapley算法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179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CT图像(肺窗平扫)。根据肺肿瘤新分类,分为腺体前驱病变组(78例)和浸润性肺腺癌组(101例)。采用Deepwise软件,分别提取瘤灶、瘤周3 mm和5 mm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Boruta算法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等特征筛选算法确定各区域的最佳组学特征,然后采用logistics方法分别构建3个单区域及2个多区域(肿瘤+瘤周3 mm及肿瘤+瘤周5 mm)共5个影像组学模型,分析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其影像组学评分(Radsocre)。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相关临床指标和结节的主要CT征象,并采用XGBoost算法将筛选出的高危因素结合瘤灶+瘤周3 mm联合模型的影像组学得分构建临床影像联合模型。额外收集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9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来完成联合模型的泛化性验证。利用决策热图和Shapley算法对模型分别进行可视化和特征贡献度分析。结果:相比单区域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AUC=0.740、0753、0.768;验证集:AUC=0.841、0.856、0.809),多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在两个数据集中均显示出更高的预测效能(AUC=0.878和0.834)。XGBoost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得到进一步地提高(AUC=0.948和0.886)。Shapley分析显示影像组学得分、CT值和结节长度为预测肺结节浸润程度的最重要的3个特征。决策热图算法实现了对浸润性预测推演过程的可视化。结论:XGBoost模型对肺结节浸润性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泛化性。决策热图实现了可解释机器学习算法的可视化从而保障了模型的实用性,为肺结节的临床处理及管理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的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浸润程度 瘤周 影像组学 Boruta算法 XGBoost算法 Shapley算法
下载PDF
基于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的肺结节浸润性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一项双中心研究
6
作者 夏志颖 刘子蔚 +2 位作者 胡秋根 包陈政任 张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66-169,共4页
目的采用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一个临床影像模型,预测肺结节病理浸润性,并在一个外部验证组中对模型进行泛化性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CT诊断为孤立性肺结节患者248例,分别提取肺结节区域和结节周围3mm、5mm区域的放射组学特征。经过... 目的采用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一个临床影像模型,预测肺结节病理浸润性,并在一个外部验证组中对模型进行泛化性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CT诊断为孤立性肺结节患者248例,分别提取肺结节区域和结节周围3mm、5mm区域的放射组学特征。经过从粗到细的特征选择后,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方法计算Radscor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肺结节浸润性相关的临床放射学因素。然后,利用Logistic和XGBoost算法构建临床-放射组学联合模型,在一个独立的外部验证组(n=147)中评估模型的泛化性能。结果综合Radscore、CT值、肺结节长度、月牙征的临床放射学XGBoost联合模型对肺结节浸润性的预测效果优于放射组学模型、临床放射学Logistic联合模型,在训练队列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95%CI,0.848~0.927),在外部验证组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95%CI,0.823~0.942)。结论我们采用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一种预测肺结节浸润性的临床放射学模型,结果显示出令人满意的预测效能,并在一个独立外部验证组中得到了良好的泛化性验证,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指导肺结节的诊疗并制定评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极端梯度上升 机器学习 放射组学
下载PDF
MR Dixon、T_(2)mapping、T_(2)^(*)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腰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翠铷 胡秋根 +2 位作者 陈海雄 刘子蔚 张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9期157-160,17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Dixon)、T_(2)mapping、T_(2)^(*)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腰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行定量CT(QCT)、腰椎常规MR及Dixon、T_(2)mapping、T_(2)^(*)mapping检...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Dixon)、T_(2)mapping、T_(2)^(*)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腰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行定量CT(QCT)、腰椎常规MR及Dixon、T_(2)mapping、T_(2)^(*)mapping检查的患者120例,分别测量L1-3椎体的骨密度(BMD)、脂肪分数(FF)、T_(2)值及T_(2)^(*)值并取3个椎体的均值作为该患者最终测量值,以BMD为参照标准,将患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分析FF值、T_(2)值及T_(2)^(*)值在三个分组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与BMD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OP的诊断效能[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结果三个分组间的FF值、T_(2)值及T_(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BMD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s(FF)=﹣0.854、rs(T_(2))=0.719、rs(T_(2)^(*))=﹣0.84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18±0.024)、(0.792±0.039)、(0.894±0.028)。结论磁共振Dixon、T_(2)mapping、T_(2)^(*)mapping分别通过测定腰椎FF值、T_(2)值及T_(2)^(*)值,可以反映椎体骨质量情况,对OP做出初步评估,为OP的全面诊断提供新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及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XON T_(2)mapping T_(2)^(*)mapping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腰椎
下载PDF
MR及CT小肠造影在克罗恩病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得超 郭添弟 +2 位作者 吴耿兴 李国华 胡秋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9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比较MR小肠造影(MRE)与CT小肠造影(CTE)在克罗恩病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 63例疑诊克罗恩病的患者行MRE检查(20例)和CTE检查(43例),分别计算MRE和CTE诊断克罗恩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分别对两... 目的 比较MR小肠造影(MRE)与CT小肠造影(CTE)在克罗恩病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 63例疑诊克罗恩病的患者行MRE检查(20例)和CTE检查(43例),分别计算MRE和CTE诊断克罗恩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分别对两种影像方法 复查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MRE组诊断克罗恩病17例,误诊2例,阴性1例,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为94.1%,阴性预测值为66.7%;CTE组诊断克罗恩病32例,误诊7例,阴性4例,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5 7.1%,阳性预测值为91.4%,阴性预测值为50%;两种影像方法 在克罗恩病诊断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349)。MRE组有4例患者共复查MRE6次,疗效评估与临床符合率为100%, CTE组有7例患者共复查CTE8次,疗效评估与临床符合率为75%结论 在克罗恩病诊断方面MRE与CTE价值相当,在克罗恩病疗效评估方面MRE的价值优于CTE,MRE可作为克罗恩病患者复查的优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MRE CTE 诊断 疗效
下载PDF
鼻咽癌T1 mapping对临床分期的价值及与EGFR、Ki-67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邓凌达 郭保亮 +1 位作者 杜勇兴 胡秋根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T1 mapping与鼻咽癌分期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i-67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咽癌初诊患者病例48例,行鼻咽加颈部MRI常规平扫、增强及T1 mapping序列扫描,测量肿瘤区增强前、... 目的探讨T1 mapping与鼻咽癌分期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i-67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咽癌初诊患者病例48例,行鼻咽加颈部MRI常规平扫、增强及T1 mapping序列扫描,测量肿瘤区增强前、增强后T1值以及其差值(分别记录为T1_(pre)、T1_(post)、ΔT1),并测量增强前、增强后肿瘤区与同侧C3水平胸锁乳突肌T1差值(分别记录为ΔT1_(preS)、ΔT1_(postS))。将临床分期、T及N分期分为2组,低分期组:临床分期Ⅰ+Ⅱ期19例、T分期T_(1)+T_(2)38例、N分期N_(0)+N_(1)18例;高分期组:临床分期Ⅲ+Ⅳ期29例、T分期T_(3)+T_(4)10例、N分期N_(2)+N_(3)30例。鼻咽癌高、低分期组间T1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T1值与Ki-67表达分数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T1值与EGFR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高分期组T1_(pre)、ΔT1、ΔT1_(preS)均值均高于低分期组,T1_(pre)、ΔT1、ΔT1_(preS)对于临床分期、N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T1_(preS)对T分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97),T1_(post)及ΔT1_(postS)对鼻咽癌分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1_(pre)对于临床分期、N分期的AUC最大(分别为0.927、0.913,P均<0.05);T1_(pre)与EGFR、Ki-67指数呈中度正相关(r=0.61、0.54,P<0.05)。结论T1 mapping与鼻咽癌分期及EGFR、Ki-67指数均有较好的相关性,能无创评估肿瘤组织侵袭性和增殖潜能,有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降低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鼻咽癌 分期 预后 T1 mapping KI-6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周围型小结节的安全性和确诊率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蓝宁辉 黄伟俊 +4 位作者 叶洁仪 邱懿德 彭巍炜 胡秋根 黄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周围型小结节的确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影响确诊率和并发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肺周围型小结节的病例。排除信息不全的病例。同时收集纳入病人...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周围型小结节的确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影响确诊率和并发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肺周围型小结节的病例。排除信息不全的病例。同时收集纳入病人的临床特点,如病人年龄、性别、穿刺体位、病灶大小、位置、穿刺针型、穿刺次数等。最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穿刺确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最后纳入病人数为325例。其中男183例,女142例,年龄18~80岁,平均(57.2±13.0)岁。研究涉及325个病灶,直径平均(2.0±0.6)cm。最后确认穿刺确诊率为83.07%(270/325),并发症发生率为7.69%(25/32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OR=1.056,95%CI=1.001~1.114,P=0.048)、穿刺针型(OR=3.910,95%CI=1.710~8.940,P=0.001)、穿刺2次(OR=2.532,95%CI=1.101~5.822,P=0.029)、穿刺3次(OR=3.180,95%CI=1.094~9.247,P=0.034)是确诊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灶≤1 cm(OR=3.586,95%CI=1.047~12.285,P=0.042)是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诊断肺周围型小结节高效且安全的检查方法。病灶大小、针型、穿刺2次或3次是肺周围型小结节穿刺确诊率的影响因素。病灶≤1 cm是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肺结节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血清残余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新杰 邓凌达 +1 位作者 陈海雄 胡秋根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究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LP-C)等血脂指标对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及与心血管残余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发现任意一支冠状动脉上存在易损斑块... 目的探究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LP-C)等血脂指标对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及与心血管残余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发现任意一支冠状动脉上存在易损斑块并造成管腔狭窄的冠状动脉硬化患者280例,纳入同期非易损斑块组和无冠状动脉斑块组各280例作为对照。收集临床基本资料、血脂、炎症检验相关指标,根据公式计算RLP-C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LP-C与易损斑块的关系。绘制血脂指标预测易损斑块发生ROC曲线。进一步根据患者血清LDL-C水平进行亚组内分析。结果RLP-C浓度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易损斑块组患者RLP-C浓度中位数最高,为1.00(0.73,1.27)mmol/L。校正了性别、年龄、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炎症标志物(NEU、LYM)后,结果显示TG、LDL-C、HDL-C、RLP-C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044、1.942、0.582、3.562;P=0.001、P=0.001、0.025、P<0.001)。绘制不同血脂预测易损斑块的ROC曲线,当RLP-C取值0.78 mmol/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57),此时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56.43%、91.43%(P<0.001)。根据LDL-C水平进行的亚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LDL-C<1.80 mmol/L的亚组内,仅RLP-C是易损斑块独立危险因素(OR=7.765,P=0.001)。结论血清LDL-C、TG及RLP-C浓度升高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易损斑块的保护因素,进一步LDL-C<1.80 mmol亚组内分析,RLP-C浓度升高是心血管残余风险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易损斑块 残余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T1 mapping定量参数与肝细胞癌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子蔚 杨少民 +5 位作者 陈海雄 郭保亮 张榕 周翠铷 李晓虹 胡秋根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40,52,共7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T1 mapping定量参数与肝细胞癌Ki-67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肝细胞癌的74例患者资料,术前行钆塞酸二钠多期增强MRI...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T1 mapping定量参数与肝细胞癌Ki-67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肝细胞癌的74例患者资料,术前行钆塞酸二钠多期增强MRI扫描,包括平扫(pre-enhancement,Pre)、动脉期(arterial phase,AP)、门脉期(portal venous phase,PP)、平衡期(equilibrium phase,EP)、肝胆期(hepatobiliary phases,HBP)以及T1 mapping扫描,且术后均做Ki-67免疫组化染色。测量T1弛豫时间(T1 relaxation time,T1rt)、T1弛豫时间减低率(reduction rate of T1 relaxation time,rrT1rt)、肿瘤—正常肝实质信号强度比(tumor to liver contrast ratio,TLR)、对比增强比(contrast enhancement ratio,CER),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统计各定量参数与病理Ki-67表达的相关性。根据Ki-67表达程度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25%,40例)、高表达组(>25%,34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定量参数的差异,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参数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T1rt-Pre、T1rt-20min与Ki-67呈强正相关[r=0.668(95%CI:0.515~0.780),r=0.659(95%CI:0.494~0.784),P均<0.001];TLR-Pre、TLR-HBP与Ki-67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495(95%CI:-0.647~-0.300),r=-0.497(95%CI:-0.670~-0.288),P均<0.001];TLR-PP、TLR-EP与Ki-67呈弱负相关[r=-0.272(95%CI:-0.483~-0.035),P=0.019;r=-0.362(95%CI:-0.568~-0.142),P=0.002]。两组间T1rt-Pre、T1rt-20min、TLR-Pre、TLR-AP、TLR-EP、TLR-H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UC值分别为0.868(95%CI:0.769~0.936)、0.890(95%CI:0.795~0.951)、0.717(95%CI:0.670~0.869)、0.646(95%CI:0.527~0.754)、0.680(95%CI:0.561~0.784)、0.782(95%CI:0.670~0.869)。其中T1rt-Pre、T1rt-20min与TLR-Pre、TLR-AP、TLR-EP的AU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LR-H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T1 mapping所测的T1rt-Pre、T1rt-20min与肝细胞癌的Ki-67表达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且T1rt-Pre、T1rt-20min对肝细胞癌Ki-67表达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T1 mapping Ki-67
下载PDF
Kaiser评分与表观扩散系数评价乳腺病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佳玲 李晓虹 +6 位作者 陈新杰 邓凌达 杜勇兴 陈海雄 杨少民 胡秋根 郭保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1,11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Kaiser评分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及降低非必要活检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间行乳腺MRI检查的12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 目的对比分析Kaiser评分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及降低非必要活检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间行乳腺MRI检查的12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134个病灶,7例患者有2个病灶)。联合应用ADC和Kaiser评分得到KS+评分,应用ADC、Kaiser评分及KS+评分评价乳腺病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Kaiser评分、ADC和K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AUC通过Delong检验进行比较,敏感度、特异度通过McNemar检验进行比较。结果Kaiser评分的AUC(0.917)与ADC的AUC(0.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4),两者AUC在非肿块病灶中差异最大。Kaiser评分的特异度(0.809)与ADC的特异度(0.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5)。Kaiser评分的敏感度(0.954)与ADC的敏感度(0.9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5)。Kaiser评分的AUC(0.917)、敏感度(0.954)、特异度(0.809)与KS+评分的AUC(0.914)、敏感度(0.943)、特异度(0.8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Kaiser评分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优于ADC,尤其是在评价乳腺非肿块病灶中Kaiser评分具有显著优势。Kaiser评分降低非必要活检的能力亦优于ADC,联合应用Kaiser评分和ADC无法提高诊断效能及降低非必要活检能力,Kaiser评分更适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Kaiser评分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病灶大小、弯月征对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榕 邓凌达 +3 位作者 刘子蔚 周翠铷 肖强 胡秋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 分析病灶大小、弯月征在预测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浸润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确诊的207例肺磨玻璃结节,并根据病理分型分为A组(腺体前驱病变、微浸润性肺腺癌)101例和B组(浸润性肺腺癌)106例,单因素分析两组... 目的 分析病灶大小、弯月征在预测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浸润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确诊的207例肺磨玻璃结节,并根据病理分型分为A组(腺体前驱病变、微浸润性肺腺癌)101例和B组(浸润性肺腺癌)106例,单因素分析两组GGNs的HRCT影像特征,并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两组患者HRCT征象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ROC分析,评估其对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除了瘤肺边界、空泡征,其他征象在两组患者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小、弯月征是评估两组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小、弯月征和病灶大小+弯月征模型预测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浸润程度的AUC分别为0.757、0.641和0.807,敏感度分别为0.782、0.792和0.564,特异度分别为0.566、0.491和0.906,P<0.05。结论 病灶大小和弯月征能有效的评估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浸润程度,对临床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随访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HRCT征象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T1mapping术前预测肝细胞癌CK19表达及列线图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关星群 刘子蔚 +3 位作者 郭保亮 刘伟 陈新杰 胡秋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结合T1mapping序列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肝细胞肝癌(HCC)CK19表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和T1mapping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98例,根据... 目的探讨磁共振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结合T1mapping序列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肝细胞肝癌(HCC)CK19表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和T1mapping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98例,根据术后免疫组化CK19表达情况分为阳性(n=35例)及阴性(n=63例)两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MRI定性征象及MRI定量参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K19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模型来预测HCC CK19的表达。结果CK19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甲胎蛋白(AFP)>100ng/m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非光滑肿瘤边缘、晕状强化、卫星结节、T1rt-Pre、T1rt-20min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 CK19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FP、T1rt-Pre、T1rt-20min。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AUC值为0.870,校准曲线显示预测HCC CK19阳性的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T1mapping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HCC CK19表达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实现HCC患者CK19表达的个体化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T1mapping 细胞角蛋白19 列线图
下载PDF
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穿刺定位在单发及多发肺结节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榕 刘子蔚 +3 位作者 郭保亮 欧阳富盛 梁嘉康 陈海雄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61-63,共3页
目的评估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穿刺定位在单发及多发肺结节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3例肺结节患者,在胸腔镜术前行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定位,对其术前、术后定位情况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3例患者共166个肺结节,在术前行C... 目的评估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穿刺定位在单发及多发肺结节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3例肺结节患者,在胸腔镜术前行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定位,对其术前、术后定位情况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3例患者共166个肺结节,在术前行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定位成功率为100%,单个病人单个肺结节定位103例,单个病人多个肺结节定位63例,定位中出现气胸12例,微量出血10例,出现胸痛19例,定位后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均未转开胸手术。结论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可以在单发肺结节定位,也可以在多发肺结节定位,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安全性、可行性,对临床在胸腔镜术前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但在多发肺结节定位应注意气胸、微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肺结节 定位
下载PDF
基线增强CT联合临床资料预测非典型左髂总静脉受压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德华 刘子蔚 +4 位作者 蔡志平 黄绍怀 徐峰 邓凌达 胡秋根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29-83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基线增强CT联合临床资料的非典型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患者诊治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首次诊治为非典型LCIV的患者共137例,且诊治期间均... 目的探讨基于基线增强CT联合临床资料的非典型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患者诊治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首次诊治为非典型LCIV的患者共137例,且诊治期间均未接受药物或物理等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通过随访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无DVT组(n=41)和DVT组(n=96),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CT征象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非典型LCIV继发DVT的发生率为70%(96/137)。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CIV最小短径、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LCIV受压比例、下腰椎前曲角、下肢症状、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为非典型LCIV继发DVT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P(OR=1.05,95%CI:1.01~1.1,P=0.002)、下肢症状(OR=12.59,95%CI:2.78~57.12,P<0.001)及LCIV受压比例(OR=1.05,95%CI:1.01~1.09,P=0.02)为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DP、下肢症状、LCIV受压比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826及0.827。联合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21,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79%及78.05%。结论非典型LCIV继发DVT发生率较高,FDP、下肢症状、LCIV受压比例为其发生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联合3个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为非典型LCIV继发DVT患者提供个性化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左髂总静脉受压 深静脉血栓 增强CT 风险模型
下载PDF
HRCT征象联合TTF-1用于区分不同浸润程度的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榕 杨少民 +5 位作者 郭保亮 欧阳富盛 刘子蔚 周翠铷 肖强 胡秋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9期38-43,共6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征象联合肺癌相关临床指标与不同浸润程度的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GGN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44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GGNs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浸润前病变(PI)组(n=35)、微浸润性腺癌(MIA)组(n=46)和浸润性腺癌(IA)...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征象联合肺癌相关临床指标与不同浸润程度的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GGN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44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GGNs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浸润前病变(PI)组(n=35)、微浸润性腺癌(MIA)组(n=46)和浸润性腺癌(IA)组(n=63),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HRCT征象。收集144例患者的免疫组化切片,通过Image J 1.8.0分析肺癌相关临床指标:癌胚抗原(CE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A)、角蛋白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K5/6、肿瘤蛋白p53(P53)、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肿瘤蛋白p40(P40)的光密度(OD)值以计算这些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这些指标与HRCT征象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三组患者的GGNs大小和密度、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瘤-肺边界、微血管穿行征和空气支气管征均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高表达的TTF-1与不同的HRCT征象密切相关,提示TTF-1可能是GGNs患者中HRCT征象异常的潜在因素。结论HRCT征象联合TTF-1可用于进一步区分GGNs中的PI、MIA和IA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浸润程度GGNs HRCT征象 肺癌相关免疫组化指标
下载PDF
全瘤及瘤周感兴趣体积双区域T1 mapping定量参数结合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志平 刘子蔚 +5 位作者 陈伊凡 刘伟 关星群 陈新杰 李晓虹 胡秋根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13-420,共8页
目的探讨全瘤及瘤周感兴趣体积(VOI)双区域T1 mapping定量参数结合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2022年9月术后病理诊断为单发性肝细胞癌的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MVI表达状态分... 目的探讨全瘤及瘤周感兴趣体积(VOI)双区域T1 mapping定量参数结合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2022年9月术后病理诊断为单发性肝细胞癌的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MVI表达状态分为MVI阳性组(n=23)、MVI阴性组(n=49)。术前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T1 mapping扫描,得到平扫(Pre)、肝胆期(HBP)两期的T1 mapping图像。利用3D Slicer软件逐层勾画出全瘤(tumor)、瘤周(peritumor)、全瘤+瘤周的VOI并得到VOI_(tumor)、VOI_(peritumor 1 cm)、VOI_(peritumor 2 cm)、VOI_(tumor+1 cm)、VOI_(tumor+2 cm),测量出各个VOI的定量参数—T1弛豫时间(T1rt)和T1弛豫时间减低率(rrT1rt),比较MVI阳性组及阴性组间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和净重分类指数(NRI)分析各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间T1rt-Pre-VOI_(tumor)、T1rt-Pre-VOI_(peritumor 1 cm)、T1rt-Pre-VOI_(tumor+1 cm)、T1rt-Pre-VOI_(tumor+2 cm)、T1rt-HBP-VOI_(tumor)、T1rt-HBP-VOI_(tumor+1 cm)、T1rt-HBP-VOI_(tumor+2 cm)、rrT1rt-VOI_(tumor+2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UC值为0.720、0.689、0.748、0.730、0.727、0.726、0.717、0.639。多期参数T1rt-Pre-HBP-VOI_(tumor)、T1rt-Pre-HBP-VOI_(tumor+1 cm)、T1rt-Pre-HBP-VOI_(tumor+2 cm)的AUC值为0.740、0.756、0.743,其中T1rt-Pre-HBP-VOI_(tumor+1 cm)的诊断效能最高。NRI分析得出T1rt-Pre-VOI_(tumor+1 cm)、T1rt-HBP-VOI_(tumor+1 cm)与T1rt-Pre-VOI_(tumor+2 cm)、T1rt-HBP-VOI_(tumor+2 cm)比较均具有正向改善,NRI值为0.6158、0.4011。T1rt-Pre-HBP-VOI_(tumor+1 cm)分别与T1rt-Pre-VOI_(tumor+1 cm)、T1rt-HBP-VOI_(tumor+1 cm)比较均具有正向改善,NRI值分别为0.0692、0.5643。结论平扫、肝胆期的全瘤T1弛豫时间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且结合瘤周1 cm的T1弛豫时间诊断效能高于结合瘤周2 cm。多期T1弛豫时间的诊断效能高于单期,T1rt-Pre-HBP-VOI_(tumor+1 cm)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T1 mapping 感兴趣体积 微血管侵犯
下载PDF
基于临床、影像组学开发并验证用于预测肺磨玻璃结节浸润性的Nomogram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包陈政任 张榕 +2 位作者 陈新杰 刘子蔚 胡秋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学征象、临床特征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术前GGN的病理浸润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切除的219例GGN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分为腺体前驱病变(AAH/AIS)和浸润性肺腺癌(MIA/IAC),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征象、...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学征象、临床特征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术前GGN的病理浸润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切除的219例GGN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分为腺体前驱病变(AAH/AIS)和浸润性肺腺癌(MIA/IAC),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征象、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提取所有GGN患者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弹性网络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单因素和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重要危险因素,构建临床模型,并进一步结合影像组学模型构建联合模型。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采用Nomogram图可视化模型风险因素。结果AAH/AIS(n=99)组和MIA/IAC组(n=120)中月牙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GGN长度和CT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806(95%CI:0.7350.874)、0.814(95%CI:0.7030.913)。月牙征、胸膜牵拉征和HU为临床独立危险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最优临床模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753(95%CI:0.6740.828)、0.742(95%CI:0.6210.851)。结合Radscore、月牙征、胸膜牵拉征和HU构建联合模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843(95%CI:0.8040.898)、0.869(95%CI:0.8480.927),相比其他两个模型,联合模型评估GGN病理浸润性展示了更强的模型性能,此外利用Nomogram量化影像特征。结论基于临床特征及影像组学构建联合模型有助于术前无创预测GGN病理浸润性,Nomogram有助于可视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列线图 肺磨玻璃结节 浸润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