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计性实验教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晓红 王凯渊 +2 位作者 王兆春 唐颖 吴嘉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6-171,共6页
以研究生培养中开设的"植物显微技术"实验课为例,开展了设计性实验教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植物显微技术"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学思考.实践证明:设计性实验课的开设,... 以研究生培养中开设的"植物显微技术"实验课为例,开展了设计性实验教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植物显微技术"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学思考.实践证明:设计性实验课的开设,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实验技能,提高了研究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后续科研任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 设计性实验 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下载PDF
多倍体枇杷SCoT分析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33
2
作者 韩国辉 汪卫星 +5 位作者 向素琼 边禹 郭启高 何桥 李晓林 梁国鲁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3-437,共5页
以软条白沙枇杷三倍体株系为试材,采用L25(56)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枇杷SCoT-PCR反应的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筛选,并对最适退火温度进行了探讨。建立了适于不同倍性枇杷分析的SCoT-PCR扩增体系,... 以软条白沙枇杷三倍体株系为试材,采用L25(56)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枇杷SCoT-PCR反应的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筛选,并对最适退火温度进行了探讨。建立了适于不同倍性枇杷分析的SCoT-PCR扩增体系,即20μL的优化体系中含有:Mg2+1.5 mmol·L-1,dNTPs 0.35 mmol·L-1,引物0.5μmol·L-1,Taq酶0.5 U,模板DNA 50 ng。引物最适退火温度为51.8℃。应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32个SCoT引物和3个枇杷品种(泸州六号:2x,3x,4x,5x;龙泉1号:2x,3x,4x;早红3号:2x,3x,4x)的10个不同倍性株系进行扩增,获得了条带清晰,稳定可靠的电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多倍体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 正交优化
下载PDF
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危机及菌根桑生物修复潜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代军 涂波 +3 位作者 施松梅 杨晓红 黄先智 秦俭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在简要总结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特征、生态威胁及生态恢复存在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桑树在石漠化生境中已表现出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修复潜力。桑树作为喀斯环境的速生造林树种,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能力极强,对增加植... 在简要总结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特征、生态威胁及生态恢复存在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桑树在石漠化生境中已表现出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修复潜力。桑树作为喀斯环境的速生造林树种,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能力极强,对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石漠化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平衡产生重要作用。尤其是由于丛枝菌根具有对矿质营养和水分吸收能力强的特殊生理生态功能,刚好与石漠化地区贫瘠和干旱这一主要生态障碍相耦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能进一步扩大桑树对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与运输,减轻贫瘠干旱胁迫,加快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提高土壤生物活力,促进植被群落正向演替。种植菌根桑可望成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修复 桑树 菌根技术 区域发展
下载PDF
树形对龙安柚叶片生理状况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荣飞 张抗萍 +5 位作者 何桥 梁国鲁 陆智明 胡涛 易佑文 郭启高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6-43,共8页
以自然圆头形、开心形和Y字形的5年生龙安柚为试材,测定了营养枝和结果枝叶片的水分、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光合特性等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并分析了各项生理指标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种树形营养枝叶片的干物质的质量分数、... 以自然圆头形、开心形和Y字形的5年生龙安柚为试材,测定了营养枝和结果枝叶片的水分、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光合特性等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并分析了各项生理指标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种树形营养枝叶片的干物质的质量分数、叶面积、水分利用效率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结果枝,且3种树形的这几项指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Y字形、开心形、自然圆头形.而且自然圆头形的蒸腾速率最大,为3.18 mmol/m^2·s.(2)开心形叶片的大量元素(N,P,Ca,Mg)的质量分数较其他两种树形高,且均表现为营养枝高于结果枝,其中营养枝叶片N,P,Ca,Mg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5%,0.11%,6.54%,0.40%;Y字形和圆头形叶片微量元素(Fe,Mn,Zn,Cu,B)的质量分数高于开心形,其中Mn,Cu的质量分数为营养枝显著高于结果枝,但Fe,Zn,B的质量分数为营养枝显著低于结果枝.(3)Y字形和开心形的果实色泽、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均优于自然圆头形,其中开心形单果质量是自然圆头形的1.12倍;Y字形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10.33%)、Vc质量比(0.618 mg/g)、还原糖的质量分数(3.81%)、固酸比(16.78%)、糖酸比(13.54%)均显著高于其他树形,而可滴定酸、转化糖、蔗糖和总糖的质量分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营养枝、结果枝叶片的含水量、叶片干物质质量比、光合特性、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对果实品质均有影响,其中营养枝和结果枝的净光合速率与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Vc质量比、总糖的质量分数、固酸比、糖酸比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安柚 树形 光合特性 营养元素 果实品质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处理对龙安柚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荣飞 王明明 +8 位作者 杨艺 常耀栋 张抗萍 梁国鲁 陆智明 胡涛 易佑文 苏理荣 郭启高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0期60-68,共9页
测定12年生龙安柚果实产量、单果重、果实色泽、果实硬度和内在品质等,进行果实色泽与内在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施肥处理对龙安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在龙安柚生产栽培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2017年,T1、T2和T3单... 测定12年生龙安柚果实产量、单果重、果实色泽、果实硬度和内在品质等,进行果实色泽与内在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施肥处理对龙安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在龙安柚生产栽培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2017年,T1、T2和T3单株产量分别比2016年增加了60.10%、19.11%、46.17%,而T4比2016年降低了30.38%。T2单株产量2年均最高(95.40、113.63 kg/株)。说明施肥处理对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T2效果显著。(2)施肥处理对果皮色泽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果肉色泽。各施肥处理的果肉颜色为橙红色,其中T2的颜色较其他深,而CK的果肉颜色为黄绿色。(3)施肥显著影响了龙安柚果实的果皮、囊瓣、果肉硬度,其中T2上、下层果实硬度均较大。(4)内在品质转化糖、总糖、糖酸比、Vc含量均是T2上层果实中最高,T3中可溶性固形物(13.07%、13.07%)、固酸比是最高的,且两者中可滴定酸含量较低,说明T2、T3有利于改善果实内在品质。(5)根据果实色泽与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色泽各指标均与果肉糖含量关系密切,说明果肉糖含量可能影响了果实色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安柚 施肥 果实产量 果实品质 果实色泽
原文传递
SCAR分子标记和叶形分析对银杏性别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茜 陈珂 +2 位作者 刘霁瑶 杨晓红 雷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9,共8页
选取12株已知性别成年银杏和27株未知性别银杏幼苗为材料,将成年植株与幼苗的叶形特征及SCAR标记特异带进行协同分析,探索成、幼年银杏间性别特征在形态和分子水平上的偶联关系.结果表明:银杏雌雄株长枝叶片叶形间的稳定差异规律表现为... 选取12株已知性别成年银杏和27株未知性别银杏幼苗为材料,将成年植株与幼苗的叶形特征及SCAR标记特异带进行协同分析,探索成、幼年银杏间性别特征在形态和分子水平上的偶联关系.结果表明:银杏雌雄株长枝叶片叶形间的稳定差异规律表现为雌株的叶形指数(叶宽/叶长)和叶裂指数(叶裂/叶长)均大于雄株;在成、幼年植株叶形分析基础上,假设了幼苗中的扇形、多裂扇形和蒲扇形叶植株为F类,可能为雌株,假设幼苗叶不规则形、楔形和翅为M类,推测其为雄株;用SCAR-GBA组引物对27株银杏一年生实生苗DNA组进行扩增,经3次重复,其中M组12株幼苗中有11株获得了与成年雄株一致的特异带,F组15株中14株没有雄性特征带.分子技术研究结果与幼苗叶形判断假设之间的吻合率达92.6%,二者之间的偶联关系密切.研究结果证明:采用叶形特征对银杏幼苗进行早期性别鉴定在生产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KGO biloba 性别鉴定 叶形 SCAR标记 协同分析
原文传递
武隆猪腰枣的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夏清清 刘蓝筠 +5 位作者 孙海艳 何桥 李晓林 梁国鲁 朱恒星 郭启高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42,共6页
以武隆猪腰枣为试材,以茎尖、带芽茎段、节间和叶片为外植体,开展了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以带芽茎段最好;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以1/2MS+1mg/L 6-BA+0.2mg/L NAA,接种的带芽茎段萌芽快,其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再生率达53.3%;最佳不定芽... 以武隆猪腰枣为试材,以茎尖、带芽茎段、节间和叶片为外植体,开展了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以带芽茎段最好;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以1/2MS+1mg/L 6-BA+0.2mg/L NAA,接种的带芽茎段萌芽快,其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再生率达53.3%;最佳不定芽继代培养基为MS+1mg/L 6-BA+0.2mg/L IBA,增殖系数达3.77;不定芽在1/2MS+0.3mg/L IBA和1/2MS+0.3mg/L IBA+10g/L AC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90%~9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隆猪腰枣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原文传递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果园土壤及果树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荣飞 王明明 +7 位作者 常耀栋 张抗萍 梁国鲁 陆智明 胡涛 杨艺 易佑文 郭启高 《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1436-1447,共12页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补充养分的重要措施,但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有机肥虽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质养分,但长期单施有机肥,会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加大植物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风险...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补充养分的重要措施,但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有机肥虽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质养分,但长期单施有机肥,会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加大植物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风险。从而,化肥减量和增施有机肥逐渐成为被人们普遍接受和提倡的施肥方式,但仍然存在对有机无机肥混施的认识不全面,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本文综述了有机肥和化肥混施的特点,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果树生长发育、抗性、果实品质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展望有机肥化肥混施的利用前景,以期为生产中的施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配施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果树生长发育 果实品质
下载PDF
野生李用于巫山脆李砧木的适宜性研究
9
作者 何桥 向海洋 +6 位作者 向芳 黄明 陈栋 向素琼 郭启高 梁国鲁 熊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7,共14页
为明确野生李用于巫山脆李砧木的适宜性,本研究对山樱桃、毛桃、野生李和山杏4种砧木嫁接巫山脆李后的成活率、酶活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桃和野生李砧木嫁接苗嫁接成活率、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嫁接口愈伤组织中SOD和POD酶活性... 为明确野生李用于巫山脆李砧木的适宜性,本研究对山樱桃、毛桃、野生李和山杏4种砧木嫁接巫山脆李后的成活率、酶活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桃和野生李砧木嫁接苗嫁接成活率、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嫁接口愈伤组织中SOD和POD酶活性、亲和性相关基因表达量方面显著高于山樱桃和山杏两种砧木嫁接苗.毛桃和野生李砧木嫁接苗的叶片比叶鲜质量、干质量和砧穗间愈伤组织中不亲和基因相对表达量低于山杏和山樱桃砧木;与山杏和山樱桃相比,毛桃和野生李嫁接口愈合状况良好,无明显不良生长现象.因此,巫山脆李与野生李和毛桃砧木亲和性较高,相对来说,野生李的嫁接亲和性更高,可用于巫山脆李的替代性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李 巫山脆李 砧木评价 嫁接亲和性
原文传递
龙安柚不同施肥处理对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李荣飞 江学友 +8 位作者 常耀栋 张抗萍 王明明 梁国鲁 陆智明 胡涛 易佑文 苏理荣 郭启高 《土壤科学》 2018年第2期35-47,共13页
对12年生龙安柚果园进行4种不同施肥处理,通过分析叶片质量、光合特征参数及其相关性,以揭示不同施肥处理下龙安柚光合能力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规律,为龙安柚栽培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物候期,处理2 (T2)营养枝和结果枝... 对12年生龙安柚果园进行4种不同施肥处理,通过分析叶片质量、光合特征参数及其相关性,以揭示不同施肥处理下龙安柚光合能力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规律,为龙安柚栽培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物候期,处理2 (T2)营养枝和结果枝的叶厚、叶面积均较大,而CK最小,其中萌芽期和果实成熟期差异比较显著。此外,T2的比叶重、叶片干物质含量均较大,其中,果实成熟期的比叶重显著高于其他(P < 0.05),营养枝和结果枝分别达到18.92 mg·cm?2和16.56 mg·cm?2;但其他物候期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说明T2处理叶片厚,叶面积大,比叶重大和叶片干物质含量高,有利于有机养分的制造和贮藏,是产量提高的原因之一。2)不同物候期,施肥处理的营养枝和结果枝叶片中叶绿素a、b、(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3)不同物候期,施肥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大于对照,且不同物候期的变化多呈单峰曲线。其中,不同处理营养枝叶片的Pn最大值均出现在果实膨大期,且以T2最大(7.59 μmol·m?2·s?1);而结果枝叶片的Pn最大值出现在生理落果期。此外,不同处理的营养枝和结果枝叶片的Tr、Gs与Pn的变化规律类似,而Ci变化趋势则与Pn相反,呈现倒峰曲线。说明T2施肥方案有利于提高龙安柚叶片中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从而保障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4)果实成熟期Pn与Chl a、Chl b、Car正相关达显著水平,且回归分析表明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综上,处理2有利于改善叶片性状,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为龙安柚产量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安柚 施肥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叶片结构性状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与显微计数法测定微小绿藻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涂波 曹敏 +1 位作者 黄茜 杨晓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4-50,共7页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6株绿藻的培养液进行600-800nm的波长扫描,在685nm处获得一个单纯显著的特征吸收峰.将6株微小绿藻藻液分别稀释成5个梯度,同步进行血球计数板显微计数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OD685值测定.稀释藻液的分光光度法...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6株绿藻的培养液进行600-800nm的波长扫描,在685nm处获得一个单纯显著的特征吸收峰.将6株微小绿藻藻液分别稀释成5个梯度,同步进行血球计数板显微计数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OD685值测定.稀释藻液的分光光度法拟合曲线R2≥0.990,显微计数法拟合曲线R2≥0.940,OD685计数R2在0.914与0.989之间;同步培养6株绿藻25d,从第6d开始,每天650-700nm扫描藻液测量OD,确认吸收峰是否会发生偏移,并同步测定藻液细胞浓度和藻液OD685值,比较拟合结果.纯种验证试验中,单纯特征吸收峰均在685nm处再现.OD685显微计数散点拟合R2在0.780与0.970之间,误差较大的2个藻株是蹄形藻和针形纤维藻;将6株藻培养20d的藻液混合,并稀释成浓度梯度,测量OD685与显微计数,混合藻液OD685计数R2=0.972.混合藻种验证试验显示出OD685计数对纯种和混合藻种都有着良好的精确度.试验证明,微小绿藻在600-800nm波段的最大特征吸收峰稳定地发生在685nm处.OD685值能够准确反映藻液中纯种或混合微小绿藻的生物量或生物量的变化,精确度和稳定性高于血球计数板显微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绿藻 生物量 显微计数 光谱计数 特征吸收峰
原文传递
不同树形龙安柚冠层特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抗萍 李荣飞 +6 位作者 刘松月 何桥 梁国鲁 陆智明 易佑文 胡涛 郭启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456-8466,共11页
以开心形、Y字形、双层分层形和自然圆头形的龙安柚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树形的冠层特性、叶片结构和生理特征,以期为龙安柚果园小环境的调控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开心形间隙分数阈值最高,是自然圆头形的4.33倍。开心形与Y字形的... 以开心形、Y字形、双层分层形和自然圆头形的龙安柚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树形的冠层特性、叶片结构和生理特征,以期为龙安柚果园小环境的调控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开心形间隙分数阈值最高,是自然圆头形的4.33倍。开心形与Y字形的冠层光合辐射与透射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树形,但二者无显著差异,表明开心形和Y字形的冠层通风透光特性较好。(2)开心形与Y字形叶片厚度增加,叶面积和气孔密度较大,栅栏/海绵组织厚度和组织紧密度较高,叶片组织疏密度较低,且二者无显著差异,表明开心形与Y字形利于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蒸腾作用。(3)Y字形和开心形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最大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初始斜率和半饱和光强较高,而蒸腾速率较低,二者对强光的耐受能力较强;其中开心形蒸腾速率最低为2.43 mmol m^(-2)s^(-1),且其结果枝光抑制参数最小,为0.629。说明开心形为最佳的高光效树形。(4)冠层微环境因子、叶片结构及光合生理指标之间多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但开心形叶片结构和生理的大部分指标与冠层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较低,说明开心形树形不同部位的营养枝和结果枝的叶片性状差异较小,其光渗透性好,整个冠层的光截获能力和有效光辐射的分布差异较小,笔者认为开心形是龙安柚栽培中的适宜高光效树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安柚 树形 冠层微环境 叶片特性 叶片光合生理
下载PDF
石漠化地区生态桑林根际土壤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段倩倩 杨晓红 黄先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29,共5页
以石漠化地区生态桑林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16s、ITs测序分析以及土壤微生物测序热图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原核微生物中优势物种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等细菌;优势真核微生物为子... 以石漠化地区生态桑林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16s、ITs测序分析以及土壤微生物测序热图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原核微生物中优势物种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等细菌;优势真核微生物为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担子菌门真菌.热图分析表明,其中:(1)有益微生物包括变性菌门的硫杆菌属、紫色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细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的特吕珀菌属细菌以及接合菌门的被孢霉属真菌;(2)与植物病变、腐化有关的真菌种类为子囊菌;(3)Setomelanomma属真菌的功能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桑根际土壤 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分子生态
原文传递
白魔芋开花过程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莎莎 刘海利 +1 位作者 牛义 张盛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37,共7页
为探讨白魔芋开花过程中激素与雌、雄蕊成熟时间的关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白魔芋从佛焰苞形成前期到开花后期6个不同时期雄蕊和雌蕊中4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的质量比进行测定和分析... 为探讨白魔芋开花过程中激素与雌、雄蕊成熟时间的关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白魔芋从佛焰苞形成前期到开花后期6个不同时期雄蕊和雌蕊中4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的质量比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IAA,GA3,ABA和ZT 4种激素的质量比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IAA在雄蕊和雌蕊中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ABA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与IAA的趋势相反;GA3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雄蕊在佛焰苞成形后期达到最大值,约为195ng/g,而雌蕊GA3的质量比晚于雄蕊达到最大值,雌蕊在开花前期才达到最大值,约为188ng/g;ZT质量比的变化为先升后降、再升再降.在花芽形态分化,即雌、雄蕊成熟的关键时期,雌蕊中内源IAA,GA3和ZT的质量比均高于雄蕊,且GA3表现明显,说明较高浓度的IAA,GA3和ZT在成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在同一过程中,雄蕊中ABA的质量比却高于雌蕊的,而雄蕊晚熟于雌蕊,表明较高浓度的ABA抑制雄蕊的成熟.ABA/IAA和ABA/ZT的比值呈现出与ABA相同的变化趋势,高浓度的ABA/IAA,ABA/ZT和ABA/GA3均不利于雄蕊的成熟,进一步证明高浓度ABA是抑制雄蕊成熟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魔芋 开花过程 雄蕊 雌蕊 内源激素
原文传递
成年银杏雌雄株非花果期形态学差异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珂 刘霁瑶 +1 位作者 蒋园园 杨晓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24,共8页
为探寻成年雌雄银杏形态学差异,调查了成年银杏雌雄株花芽发育形态,短、长枝叶片形态指标,春、秋季叶片叶绿素质量比的变化以及气孔密度的表观特征.结果表明:银杏雌花芽呈尖锐圆锥形,雄花芽呈饱满半球形;同性别银杏单株间形态特征差异... 为探寻成年雌雄银杏形态学差异,调查了成年银杏雌雄株花芽发育形态,短、长枝叶片形态指标,春、秋季叶片叶绿素质量比的变化以及气孔密度的表观特征.结果表明:银杏雌花芽呈尖锐圆锥形,雄花芽呈饱满半球形;同性别银杏单株间形态特征差异不显著,具有相对稳定性;雌株短枝、长枝叶片叶长、叶宽、叶基夹角、叶面积和叶形指数都分别显著小于雄株对应枝条上相应叶片形态特征,而叶柄显著大于雄株叶柄;春季,雌株短枝、长枝叶片叶绿素质量比分别高于雄株17.48%,31.03%;秋季,雌株短枝、长枝叶片叶绿素质量比分别低于雄株6.25%,21.82%;春季雌株较雄株浓绿,秋季雄株较雌株晚黄;雌株短枝、长枝叶片的气孔密度都分别显著高于雄株相应的短枝、长枝上的叶片气孔密度.研究结果证明:银杏叶片表观特征与性别分化关联密切;非花果期鉴定成年银杏性别,可依据花芽形态特征、银杏叶片叶色、叶绿素质量比、气孔密度的差异来初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性别 长枝叶片形态 短枝叶片形态 叶绿素 气孔密度
原文传递
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方式对白魔芋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廖子杰 牛义 +1 位作者 刘海利 张盛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0-56,共7页
为探究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方式对白魔芋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不同颜色地膜(双色膜、白膜和黑膜),以及对照(不覆膜),再结合两种施肥方式(水肥模式和传统模式),共8组处理.结果表明:①双色地膜能够减少田间66.59%的杂草数量,提高光照强度... 为探究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方式对白魔芋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不同颜色地膜(双色膜、白膜和黑膜),以及对照(不覆膜),再结合两种施肥方式(水肥模式和传统模式),共8组处理.结果表明:①双色地膜能够减少田间66.59%的杂草数量,提高光照强度,其中壮苗指数、叶绿素质量比和产量相较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40.7%,38.1%和43.3%;②在不同地膜覆盖下水肥管理施肥方式相较与传统施肥方式产量分别提高了22.2%,24.0%,15.4%和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地膜 水肥
原文传递
魔芋种芋的机械损伤敏感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莎莎 廖子杰 +3 位作者 孙晓鹏 刘海利 牛义 张盛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5-801,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种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球茎的机械损伤敏感性因素,为魔芋种芋调种运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花魔芋(A. konjac)、白魔芋(A. albus)、珠芽魔芋(A. bulbifer)、西盟魔芋(A. krausei)、疣柄魔芋(A. paeoniifo... 【目的】分析不同种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球茎的机械损伤敏感性因素,为魔芋种芋调种运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花魔芋(A. konjac)、白魔芋(A. albus)、珠芽魔芋(A. bulbifer)、西盟魔芋(A. krausei)、疣柄魔芋(A. paeoniifolius)及红薯(Sweet potato)、马铃薯(Potato)和芋(Taro)等8种薯芋类作物球茎的耐撞击性、水含量、硬度及观察其表皮细胞形态,比较分析不同种魔芋种芋与马铃薯、红薯和芋的机械损伤敏感性因素差异。【结果】各薯芋类作物的球茎撞击损伤后27℃培养3 d,其中,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发病腐烂,而疣柄魔芋、红薯、马铃薯和芋的球茎无任何发病特征。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的水含量分别为86.73%、82.34%、80.01%和80.32%,均不同程度高于疣柄魔芋、马铃薯、红薯和芋;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的硬度较接近,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花魔芋球茎的硬度最低,为14.40 kg/cm^2,显著低于红薯(37.70 kg/cm^2)和芋(34.17 kg/cm^2);花魔芋、白魔芋和珠芽魔芋球茎的细胞壁较薄,容易破裂,细胞排列不规则;西盟魔芋球茎的细胞较小,但细胞壁松弛,边缘间隙不明显,支持力较弱;疣柄魔芋和芋的细胞壁较松弛且粗糙,细胞排列不规则但相对密集;红薯和马铃薯的细胞壁平滑坚挺,支持力较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薯芋类作物球茎的机械损伤差异与其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细胞大小呈正相关,与硬度呈显著负相关;水含量分别与硬度和细胞大小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硬度与细胞大小呈负相关。【结论】水含量高、硬度小、表皮细胞壁薄且体积大是不同种魔芋球茎机械伤敏感性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调种环节应采用有效的缓冲包装材料对种芋进行包装后再运输,以减轻魔芋种芋的机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机械损伤 敏感性因素 水含量 硬度 表皮细胞形态
下载PDF
重庆主栽龙眼品种果实品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若寒 谢雪曼 +12 位作者 肖若余 雷世梅 韩刚 林钧 杨治友 宋明华 蒋猛 曾维英 罗雪峰 韦洁敏 白娟 李纯凡 杨晓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60,共9页
为进一步理清重庆主栽龙眼品种的品质特征,从而筛选出优质的晚熟品种,本文以6个重庆主栽龙眼品种为试验材料,从外观及内在品质2个方面测定其表观特征及相关生理特征,对不同品种的果实品质特征进行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并对品质进行综... 为进一步理清重庆主栽龙眼品种的品质特征,从而筛选出优质的晚熟品种,本文以6个重庆主栽龙眼品种为试验材料,从外观及内在品质2个方面测定其表观特征及相关生理特征,对不同品种的果实品质特征进行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并对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龙眼品种综合品质之间有较大差异性,内在品质相对较稳定;表观特征中果皮颜色、果皮龟裂纹及风味差异较大,单果质量、肉厚率、皮厚率、果肉鲜质量、干质量等指标变异系数大于20%,而果形指数、果肉含水量、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相对较稳定,变异系数等于或小于10%.果实品质评价指标对评价体系的贡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果实品质简化为3类主成分,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系数并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提取出果实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为:果形指数、单果质量、果肉鲜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可滴定酸.隶属函数分析认为,“储良”及“油谭本”龙眼果实因大小适中、果肉厚,可食率高、风味浓等特征,可作为优质的鲜食晚熟品种;“黄壳”“青壳”“蜀冠”“大乌圆”等果肉太薄或太厚的品种,可食率低、风味较淡,可作为优良的干果品种.研究结果对重庆龙眼晚熟品种选育及龙眼市场鲜食或加工专用品种选择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对推动重庆市龙眼产业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果实品质 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浅谈重庆地区龙眼主要病害及其防控措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珂 马若寒 +6 位作者 吴嘉荟 唐颖 肖若余 雷世梅 蒋猛 罗雪峰 杨晓红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8期43-46,共4页
重庆地区栽培的龙眼常见病害有8种:鬼帚病、叶斑病、霜霉病、炭疽病、酸腐病、煤烟病、根腐病和红粉病。其中鬼帚病是病毒病,叶斑病、霜霉病、炭疽病、酸腐病、煤烟病、根腐病和红粉病是真菌病。简述这些病害的病原菌、典型症状,总结其... 重庆地区栽培的龙眼常见病害有8种:鬼帚病、叶斑病、霜霉病、炭疽病、酸腐病、煤烟病、根腐病和红粉病。其中鬼帚病是病毒病,叶斑病、霜霉病、炭疽病、酸腐病、煤烟病、根腐病和红粉病是真菌病。简述这些病害的病原菌、典型症状,总结其防控措施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病害 防治措施 重庆地区
下载PDF
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柑桔属植物进化与分类研究进展
20
作者 伍泓昆 刘小刚 周志钦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5-160,共6页
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柑桔属植物分类系统,并分析RAPD、SSR、AFLP等标记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在柑桔属植物分类与进化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总结了过去十余年分子技术在柑桔属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阐述了柑桔属植物的原生种类及数... 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柑桔属植物分类系统,并分析RAPD、SSR、AFLP等标记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在柑桔属植物分类与进化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总结了过去十余年分子技术在柑桔属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阐述了柑桔属植物的原生种类及数目、原生种类间进化关系、柑桔属种间进化和分类关系的情况,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属 分子技术 分类 进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