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艺专业研究生《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婧 眭顺照 李名扬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156,共5页
针对园艺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析了《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课程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笔者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从课程的理论体系、实验设置、实施方案和考核制度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套... 针对园艺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析了《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课程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笔者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从课程的理论体系、实验设置、实施方案和考核制度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四大莼菜产区商品成分种类和质量分数测定及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洪梅 吕泽芳 +1 位作者 张昭 于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82,共7页
该研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莼菜4大产区商品成分种类及质量分数,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莼菜中不仅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糖,较高比例的多酚和少量的蛋白质;还含有大量的K,Ca,Na,Mg,Zn,Fe元素和极少量的C... 该研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莼菜4大产区商品成分种类及质量分数,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莼菜中不仅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糖,较高比例的多酚和少量的蛋白质;还含有大量的K,Ca,Na,Mg,Zn,Fe元素和极少量的Cu,Se,Pb,Mn元素.其中浙江产区总粗糖质量分数最高,四川产区总酚、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K元素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重庆、湖北、四川、浙江,Na元素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重庆、四川、浙江、湖北,Mg,Ca元素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湖北、四川、重庆、浙江,Zn元素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四川、重庆、浙江、湖北,Fe元素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湖北、重庆、四川、浙江,Cu,Se,Pb,Mn质量分数差异不大,比较分析看出四川产区的莼菜综合情况最佳.通过该研究不仅能够了解我国主产区莼菜组分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产区地理环境和莼菜生长状况、建立莼菜品质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利于促进莼菜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推动莼菜产业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莼菜 成分 提取分离 检测
原文传递
豆奶甲醇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鉴定
3
作者 张华 SUMNER Lloyd +4 位作者 LEI Zhen-tian HUHMAN David WATSON Bonnie 付福友 于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99-2003,共5页
本文主要在研究了豆奶甲醇提取物有无抗氧化活性的基础上,分析鉴定了其可能存在的抗氧化物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测定抗氧化能力的方法包括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法和铁离子还原能... 本文主要在研究了豆奶甲醇提取物有无抗氧化活性的基础上,分析鉴定了其可能存在的抗氧化物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测定抗氧化能力的方法包括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法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法。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通过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le 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UHPLC-QTOF-MS)测定豆奶甲醇提取液中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实验表明,豆奶甲醇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且DPPH法和FRAP法测定豆奶抗氧化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豆奶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285.77±2.93μg/mL)远高于总黄酮含量(11.27±0.51μg/mL)。鉴定出5种化合物,其中只有6,7,4'-三羟基黄酮和Rha-Ara-GlcA-SoyB与抗氧化值存在正相关性。异黄素和大豆甙元两种异黄酮与抗氧化值存在着负相关,6,7,4'-三羟基黄酮可能是主要的抗氧化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奶 抗氧化性 DPPH法 FRAP法 总酚含量 总黄酮含量
下载PDF
金荞麦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FdLAR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婧 王斌 +2 位作者 代银 眭顺照 李名扬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53-961,共9页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tin reducase,LAR)基因是植物类黄酮代谢途径中催化缩合单宁合成的一个关键结构基因,本研究通过简并PCR结合RACE的方法,获得了1个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FdLAR(GenB...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tin reducase,LAR)基因是植物类黄酮代谢途径中催化缩合单宁合成的一个关键结构基因,本研究通过简并PCR结合RACE的方法,获得了1个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FdLAR(GenBank accession:JN793953),序列全长1 58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 176 bp,编码3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在N端存在1个保守结构域,属于RED蛋白家族。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金荞麦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电泳检测到1条大约66 kD的外源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dLAR基因在金荞麦根茎中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相应根茎中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FdLAR基因的表达量与类黄酮积累之间的关系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推测该基因可能在金荞麦类黄酮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 类黄酮 简并PCR 原核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