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分析在电网数字化运营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王诗然 雷斌 谭杰 《信息产业报道》 2025年第3期0086-0088,共3页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电网变革的必由之路,基于云平台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是引领电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标志。为适应新能源并网和消纳要求,支撑分布式资源、储能、充电桩等交互式设施广泛接入配电网,文章...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电网变革的必由之路,基于云平台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是引领电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标志。为适应新能源并网和消纳要求,支撑分布式资源、储能、充电桩等交互式设施广泛接入配电网,文章基于数字技术与配电网深度融合的综合探究,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电网 数字化运营
下载PDF
南方区域电力碳排放趋势与预测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的研究
2
作者 胡旭东 林振福 +1 位作者 黄彦璐 陈炎森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0,共6页
以南方电网管辖的五省区2011—2020年的数据为基础,借助STIRPAT模型评估南方区域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本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均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本地区的技术进步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人口增长... 以南方电网管辖的五省区2011—2020年的数据为基础,借助STIRPAT模型评估南方区域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本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均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本地区的技术进步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人口增长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技术变化不会显著影响本地区的碳排放。进一步运用Holt双指数平滑模型预测2021—2025年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发现未来广东一直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地,广西和云南始终是较大的碳排放来源地,贵州和海南的碳排放地位越来越低;未来广东的碳排放呈现较为稳定增长的趋势,广西和云南的碳排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海南的碳排放增长较慢,贵州的碳排放下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电力行业 减碳措施 碳排放权交易
下载PDF
基于电力流的南方区域电力碳排放核算研究
3
作者 林振福 黄彦璐 +1 位作者 胡旭东 陈炎森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4,共6页
选取南方区域省份发电量、用电量以及跨省电力调度数据,构建基于电力流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对合理核算中国电力碳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电排放与用电排放的核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是否考虑跨省调度的用电排放核算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 选取南方区域省份发电量、用电量以及跨省电力调度数据,构建基于电力流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对合理核算中国电力碳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电排放与用电排放的核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是否考虑跨省调度的用电排放核算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电力流核算碳排放的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明晰电力碳排放权责,使核算结果更加准确科学。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合理划分电力行业碳排放权责、提高区域碳排放因子的更新频率、优化区域碳排放因子的测算方法、大力推进电力能源转型等政策建议,以期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电力流 电力生产侧 电力消费侧
下载PDF
面向配电网弹性提升的多端口E-SOP分布鲁棒优化配置
4
作者 李志勇 黄缙华 +1 位作者 赵伟 曾瑞江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1-549,共9页
为提升高比例新能源渗透的配电网在小概率-高损失极端事件下的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鲁棒优化的多端口智能储能软开关(E-SOP)配置模型。首先,构建含多端口E-SOP的配电网运行模型;进而,采用KL散度构建新能源机组出力模糊集,并以投资成... 为提升高比例新能源渗透的配电网在小概率-高损失极端事件下的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鲁棒优化的多端口智能储能软开关(E-SOP)配置模型。首先,构建含多端口E-SOP的配电网运行模型;进而,采用KL散度构建新能源机组出力模糊集,并以投资成本与配电网失负荷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E-SOP双层三阶段分布鲁棒规划模型;采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实现分布鲁棒模型的拆分求解。最后,在IEEE 33节点算例中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E-SOP可有效提升储能对不同馈线的功率支撑能力,从而增强配电网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鲁棒优化 储能 智能软开关 弹性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电网在线学习及自主优化控制演示系统
5
作者 韩吉安 马海鑫 +2 位作者 余杰文 侯剑 蔡新雷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11期66-68,74,共4页
为了推广智能电网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建设经验和成果,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电网在线学习及自主优化控制演示系统。在高度动态复杂环境中,构建一个结合经验和实践的电网运行状态经验库;通过持续地与高度动态且复杂的环境进行... 为了推广智能电网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建设经验和成果,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电网在线学习及自主优化控制演示系统。在高度动态复杂环境中,构建一个结合经验和实践的电网运行状态经验库;通过持续地与高度动态且复杂的环境进行耦合与互动,实现在时间正序下对电网运行状况的在线学习;实现高度动态复杂环境下电网运行最优协同控制。针对演示系统开展应用实践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较长周期内电网运行态势预测准确率达93.57%,动态环境下电网运行最优协同控制有效率达92.81%,具备电网运行态势在线学习功能,可实现高度动态复杂应用场景下的电网运行方案最优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智能电网 态势在线学习 自主优化控制 可视演示系统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业可调负荷协同优化调控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文旺 吴昊文 王思源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9期81-85,共5页
针对工业负荷调度中的负荷类型多、总量大且调度空间大的特点,基于需求响应的负荷调度是削峰填谷、提升电网可靠性、降低企业与电网成本的重要方法。为了对不同类型负载进行全面的建模,且兼顾电网与企业的利益问题,提出一种工业负荷调... 针对工业负荷调度中的负荷类型多、总量大且调度空间大的特点,基于需求响应的负荷调度是削峰填谷、提升电网可靠性、降低企业与电网成本的重要方法。为了对不同类型负载进行全面的建模,且兼顾电网与企业的利益问题,提出一种工业负荷调度方法,对于工业场景中的可调负荷、恒功率负荷、从属负荷、储能负荷进行建模,同时考虑降低峰值负荷与生产成本,在实时电价的背景下,通过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对于所提出的工业负荷调度方法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其在工业场景下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调度 协同优化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倾斜效应研究
7
作者 韦杰 王志明 +6 位作者 田兵 张伟勋 卢星宇 李远 罗星恒 易真翔 秦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8,共7页
主要针对智能电网、海上浮标等容易发生倾斜状态的应用场景,研究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热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输出性能,并对带有空气动力学壳罩的传感器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和风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风向测量误差和仿真误差均较小,但风速... 主要针对智能电网、海上浮标等容易发生倾斜状态的应用场景,研究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热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输出性能,并对带有空气动力学壳罩的传感器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和风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风向测量误差和仿真误差均较小,但风速测量误差却远大于仿真误差。进一步分析可知,其原因是传感器在封装时其外壳容易产生倾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一体化的封装外壳。测试结果表明,在±20°以内的倾斜状态下,优化后传感器的风速、风向测量误差分别满足±(0.3+5%v)m/s、±3°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 风速风向传感器 热式 倾斜效应
下载PDF
基于大型工控网络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研究
8
作者 樊凯 毕凯峰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3期97-101,共5页
目前,针对工业控制系统(ICS)网络安全的途径主要是基于防火墙、数据二极管和其他入侵防御方法,这可能不足以应对那些日益增长的、来自积极攻击者的网络威胁。为了提高ICS的网络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行为特征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该方... 目前,针对工业控制系统(ICS)网络安全的途径主要是基于防火墙、数据二极管和其他入侵防御方法,这可能不足以应对那些日益增长的、来自积极攻击者的网络威胁。为了提高ICS的网络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行为特征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网络流量数据、主机系统数据以及测量的过程参数,实现对恶意代码的精准检测。详细分析ICS的业务特征以及网络拓扑,剖析针对ICS的网络攻击技术。所提方法通过对ICS的原始日志信息以及流量信息进行提取,利用基于空间分析和时间分析相互融合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对ICS行为数据进行异常检测。实践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发现隐藏在网络中的恶意代码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控制系统 恶意代码检测 空间分析 时间分析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掺氢微能源网低碳经济调度
9
作者 王沛 张汉清 +2 位作者 杨楠 邰能灵 赵亮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3,共8页
为了实现微能源网(MEG)的低碳经济运行,抑制风光出力给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重点考虑氢能制、储、用各环节与MEG的耦合关系,建立考虑绿电-电解-掺氢转换过程的MEG优化调度模型,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预测控制调度策略。通过夏、冬典型... 为了实现微能源网(MEG)的低碳经济运行,抑制风光出力给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重点考虑氢能制、储、用各环节与MEG的耦合关系,建立考虑绿电-电解-掺氢转换过程的MEG优化调度模型,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预测控制调度策略。通过夏、冬典型日的仿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基于多个典型场景验证氢能交互和阶梯碳价的引入可有效引导MEG低碳经济运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燃机掺氢比和碳基价的增大均会提高系统运行成本,有效降低系统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能源网 掺氢燃机 模型预测控制 阶梯碳交易 低碳经济调度
下载PDF
碳化硅MOSFET有源门极驱动的电压电流过冲快速检测电路设计
10
作者 王俊波 张殷 +3 位作者 唐琪 王正磊 陈钰凯 刘平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25年第2期16-22,共7页
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Silicon carbid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iC MOSFET)因其高工作频率和耐高温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然而,SiC MOSFET驱动电路存在的开关高电气应力、电压电流超调和开关... 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Silicon carbid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iC MOSFET)因其高工作频率和耐高温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然而,SiC MOSFET驱动电路存在的开关高电气应力、电压电流超调和开关振荡等问题降低了变流器的可靠性。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碳化硅MOSFET有源门极驱动的电压电流过冲快速检测电路。首先,分析SiC MOSFET的开通和关断过程,对漏极电流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的电压和电流状态设计过冲快速检测电路;然后,为了抑制电压和电流尖峰,设计控制电路动态调节栅极电流;最后,根据原理图确定器件选型方案并搭建测试平台,分析所选器件的工作性能以及自身硬件延时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设计方案能够快速检测电压和电流过冲状态,并有效抑制电压和电流尖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MOSFET 快速检测 有源驱动 硬件延时
原文传递
LC无源无线局部放电传感器
11
作者 徐振恒 郭世琦 +1 位作者 吕前程 董蕾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了实现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内部局部放电(PD)现象的高精度检测,针对现有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绝缘气体泄露风险、影响GIS内部电场分布、不能准确进行放电量测量等,提出了无源无线局部放电传感器。该传感器由螺旋... 为了实现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内部局部放电(PD)现象的高精度检测,针对现有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绝缘气体泄露风险、影响GIS内部电场分布、不能准确进行放电量测量等,提出了无源无线局部放电传感器。该传感器由螺旋电感构成并安装于GIS观察窗内部。位于GIS外部的读出线圈以无线方式读取传感器信号。所提出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且未引起GIS内部电场过度畸变。通过实验室中建立的测试系统,将该传感器与商用特高频传感器进行对比,所提出的传感器信号峰值约为UHF传感器的2倍,并且LC局部放电传感器精度高达1.12 pC。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展示了LC无源无线局部放电传感器的出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传感器 局部放电检测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 放电量标定
下载PDF
电力工控网络0day漏洞风险自动识别技术
12
作者 胡朝辉 陈善锋 杨逸岳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97-100,共4页
为了准确识别漏洞风险,提出一种电力工控网络0day漏洞风险自动识别方法。将电力工控网络根据需求转换为二维数据,经过归一化处理获取灰度矩阵,采用二维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数据去噪处理。将常规序列特征提取规则作为基本单元,采用特征提... 为了准确识别漏洞风险,提出一种电力工控网络0day漏洞风险自动识别方法。将电力工控网络根据需求转换为二维数据,经过归一化处理获取灰度矩阵,采用二维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数据去噪处理。将常规序列特征提取规则作为基本单元,采用特征提取方法提取电力工控网络0day漏洞风险特征,构建特征集合,将集合中的全部数据映射到二维平面上,通过维诺图区分数据,实现电力工控网络0day漏洞风险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漏洞风险自动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缩短识别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工控网络 0day 漏洞风险 自动识别
下载PDF
基于转子动能的风电场自适应频率主动支撑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靖一 葛俊 +3 位作者 杨铎烔 王鹏宇 程凯 杨苹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39,共9页
随着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电力系统的惯性和抗扰能力逐渐下降,系统的频率稳定问题愈发严峻。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转子动能的风电场自适应频率主动支撑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一种参与因子,根据风电场的平均转子转速确定风电场参与频率支... 随着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电力系统的惯性和抗扰能力逐渐下降,系统的频率稳定问题愈发严峻。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转子动能的风电场自适应频率主动支撑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一种参与因子,根据风电场的平均转子转速确定风电场参与频率支撑的程度,自适应调整风电场惯性响应参数和频率下垂控制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风电机组的实时可用转子动能,对风电场的调频功率进行动态分配,风电机组则通过释放转子动能参与频率支撑,其可以充分发挥转子动能较多的机组的频率支撑能力,并避免转速低的风电机组过度参与调频。在频率支撑结束后,采用分阶段的转子转速恢复方法恢复机组转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根据风电场的运行状态和风电机组可用转子动能自适应调整有功输出功率,不仅可以实现系统频率的有效支撑,还可以避免频率的二次跌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转子动能 参与因子 自适应 频率主动支撑 频率二次跌落
下载PDF
基于计算负荷预测的配用电终端算力供需动态均衡方法
14
作者 胡明 李晓华 +3 位作者 蔡泽祥 蔡田田 梁旭冉 陈柏旭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60,共9页
配电网侧海量分布式对象的持续涌入令配用电终端基于确定边界配置转变为柔性资源配置,该转变是在终端有限资源的基础上适应更广泛对象接入的可行保障。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计算负荷预测的配用电终端算力供需动态均衡方法,在配用电终端柔... 配电网侧海量分布式对象的持续涌入令配用电终端基于确定边界配置转变为柔性资源配置,该转变是在终端有限资源的基础上适应更广泛对象接入的可行保障。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计算负荷预测的配用电终端算力供需动态均衡方法,在配用电终端柔性配置转变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配用电业务与终端供需配合时的计算负担影响,提高终端针对计算负担的平衡能力与稳定能力,实现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以适应未来更广泛的对象接入。根据配用电业务的时移特性与调整策略,建立计算负荷模型;基于配用电业务计算负荷曲线的“季节性”特征,构建结合三次指数平滑与迭代马尔可夫链修正的区段预测模型;根据算力资源的交互关系,并结合业务调整策略的划分特点与计算负荷曲线特点,建立配用电业务算力资源均衡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建预测模型所获区段标准差值满足预测精度要求,所提均衡方法有效降低了算力资源的不平衡度,表现出良好的计算负担削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用电业务 计算负荷 三次指数平滑 迭代马尔可夫链修正 算力资源均衡
下载PDF
储能用户多市场协同响应服务优化模型
15
作者 杨英杰 蔡田田 +2 位作者 李俊业 吴杰康 阚东旺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4年第8期10-17,共8页
储能是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和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支撑。文章利用电力物联网平台对储能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为储能用户提供更智能、高效的管理方式。针对储能用户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如何参与多样化交易的问题,在研... 储能是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和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支撑。文章利用电力物联网平台对储能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为储能用户提供更智能、高效的管理方式。针对储能用户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如何参与多样化交易的问题,在研究弃风弃光量调控的同时,将储能用户参与的交易范围扩展至新能源消纳方面,建立了储能用户同时参与能量市场、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和备用辅助服务市场的协同响应服务优化模型,并以用户的最大收益为目标进行了优化。通过对算例中3个方案的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及方法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用户 电力物联网 弃风弃光量调控 调频服务 备用服务 多市场协同响应服务
下载PDF
电力数据资产脱敏汇集管控方法
16
作者 李学龄 崔焱 李文俊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6期160-163,共4页
为了提升电力企业数据资产体系的管控效果,提出电力数据资产脱敏汇集管控方法。以数据中台为基础建设电力企业数据资产体系,通过整合电力企业的物资主数据、电网运行数据、运检主数据等源端数据,实现主数据管理。通过变换企业仓库反馈... 为了提升电力企业数据资产体系的管控效果,提出电力数据资产脱敏汇集管控方法。以数据中台为基础建设电力企业数据资产体系,通过整合电力企业的物资主数据、电网运行数据、运检主数据等源端数据,实现主数据管理。通过变换企业仓库反馈敏感数据内容,确保数据安全性,将数据脱敏处理,完成后构建电力企业数据资产的全景可视图,实现元数据管理的逻辑整合及共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电力企业数据的高效脱敏,保障数据安全性及完整性,数据汇集速度快,具有较好的管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企业 数据资产体系 数据中台 脱敏方法 全景可视图 逻辑整合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智慧业务系统优化设计
17
作者 方展涛 胡学强 《粘接》 CAS 2024年第11期186-189,共4页
考虑到传统供电行业网上智慧营业厅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为此设计了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供电行业网上智慧营业厅系统。利用B/S结构设计了供电行业网上智慧营业厅系统总体架构,基于用户用电信息查询器的内部电路,设计... 考虑到传统供电行业网上智慧营业厅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为此设计了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供电行业网上智慧营业厅系统。利用B/S结构设计了供电行业网上智慧营业厅系统总体架构,基于用户用电信息查询器的内部电路,设计了低压用户用电信息查询器;构建供电行业网上智慧营业厅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设计了用户的实时电量查询程序,实现了供电行业网上智慧营业厅系统的设计。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在用户管理功能和充值缴费功能上满足设计要求,在系统的性能测试中,可以降低系统的运营成本,并提高营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营业厅系统 供电行业 总体架构 电量查询
下载PDF
考虑电缆铜编织带穿错零序TA的配网故障跳闸案例分析
18
作者 石强 李智斌 +4 位作者 秦勇华 江开龙 史东谷 徐雨 徐钰涵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10期16-19,共4页
针对一起10 kV配网接地短路故障,加之电缆铜编织带穿接零序TA错误而引起自愈系统误判,出现越级跳闸事件的典型案例。首先,对故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开展检修工作,完成了铜编织带穿接TA的接线整改和验收。然后,为消除地网接地不良的影响... 针对一起10 kV配网接地短路故障,加之电缆铜编织带穿接零序TA错误而引起自愈系统误判,出现越级跳闸事件的典型案例。首先,对故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开展检修工作,完成了铜编织带穿接TA的接线整改和验收。然后,为消除地网接地不良的影响,对相关配电房的地网实施了接地电阻的验收和检测。最后,为避免不必要的停电检修,开展了基于电缆内窥镜的铜编织带TA接线带电检测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保障了配网设备安稳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跳闸 配网自愈系统 电缆铜编织带 接地电阻 电缆内窥镜
下载PDF
计及低复杂度少保守性的并联分数阶逆变器系统稳定性研究
19
作者 杨铎烔 林振福 +2 位作者 聂智杰 张子昊 曾博儒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三电平T型换流器(three-level T-type converter,3LT^(2)C)与LCL滤波器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被广泛使用。最近研究表明,由于LCL滤波器的电感和电容的分数特性,分数阶模型在描述LCL-3LT^(2)C变换器的静态和动态行为方面比整数阶模型具... 三电平T型换流器(three-level T-type converter,3LT^(2)C)与LCL滤波器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被广泛使用。最近研究表明,由于LCL滤波器的电感和电容的分数特性,分数阶模型在描述LCL-3LT^(2)C变换器的静态和动态行为方面比整数阶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为了评估并网分数LCL-3LT^(2)C(FLCL-3LT^(2)C)的稳定性,通常采用分数阶阻抗模型;然而,由于分数微积分的存在,特征方程的整体阶次会增加,从而导致高处理器计算负荷。此外,现有的特征值估计方法在特征值取值范围精度方面存在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Ostrowski定理的低复杂度和较少保守性的稳定性判据,该准则根据系统环路增益矩阵确定关键稳定点。首先,在不平衡电网下建立了单个和多并联F3LT^(2)C的分数序列导纳模型。其次,通过Ostrowski定理确定了系统的临界稳定点。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分数模型的建模准确性,以及提出的低复杂度和少保守性稳定性判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裕度 T型并网变流器 分数阶电感和电容 Gershgorin定理 Ostrowski定理
下载PDF
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微能源网源荷协同优化调度研究
20
作者 许世杰 胡邦杰 +1 位作者 赵亮 王沛 《中国电力》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目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侧注重源侧减碳手段,而忽略荷侧低碳潜力以及源荷协同的降碳能力。以耦合电-热-气的微能源网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异质能流系统源荷协同的优化调度方法,搭建基于源荷协同过程的日前-日内两阶段优... 目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侧注重源侧减碳手段,而忽略荷侧低碳潜力以及源荷协同的降碳能力。以耦合电-热-气的微能源网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异质能流系统源荷协同的优化调度方法,搭建基于源荷协同过程的日前-日内两阶段优化调度框架。源侧采用可调热电比的热电联产机组耦合电制热设备供能,并考虑能源站中各机组的动态碳排特性;网侧利用碳排放流理论建立电-热两种能源的能碳耦合模型,并将获得的碳势分布传递给荷侧;荷侧依据碳信息并考虑分时能价影响,引导负荷实时调整用能行为进行低碳需求响应,并将更新后的负荷反馈给源侧重新优化各机组出力,从而实现源荷协同。通过对改进的IEEE 33节点电网和Barry岛32节点热网组成的微能源网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碳耦合模型 微能源网 源荷协同 优化调度 可调热电比 动态碳排特性 低碳需求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