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统计物理研究的新视角:“龙王”理论及“龙王”地震事件
1
作者 李佳威 宋笛牒 +1 位作者 吴忠良 李杭威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5年第3期225-242,共18页
系统地定量考察大地震发震机理是否特殊,不仅能够深化对断层破裂和地震活动规律的理解,而且有望促进大地震可预测性研究和提升防灾减灾策略的有效性.本文作者之一于2009年提出的“龙王”理论,旨在为那些内源性极端离群值(即“龙王”事件... 系统地定量考察大地震发震机理是否特殊,不仅能够深化对断层破裂和地震活动规律的理解,而且有望促进大地震可预测性研究和提升防灾减灾策略的有效性.本文作者之一于2009年提出的“龙王”理论,旨在为那些内源性极端离群值(即“龙王”事件)提供一个量化的识别和检验框架.该理论为解释、预测和管控这些罕见但影响巨大的事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分析工具.本文讨论了将其应用于地震学的可行性,提出用古登堡-里克特定律的离群值作为识别“龙王”地震事件的标志,并结合断层耦合强度、有限断层破裂、破裂几何复杂性及地震动力学数值模拟实验呈现的失稳破裂探讨了可能导致这些特殊事件产生的四个地震学机制.尽管“龙王”理论在地震学的具体应用还面临诸多实际挑战,但仍有望显著丰富统计地震学的研究内容.通过从统计物理研究的视角重新系统性审视地震破裂类型的分类,并将这些认识与其背后的物理机制相结合,本文呈现的内容将可以极大提升地震统计物理研究领域的分析手段和研究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统计物理 “龙王”事件 “龙王”理论 地震发震机制 统计地震学 离群值检验
下载PDF
时频电磁法频率域视电阻率求取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竹强 付国强 +5 位作者 谭绍泉 陈学国 郭涛 相鹏 杨永红 何展翔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409-417,422,共10页
时频电磁法(TFEM)是一种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可同时实现时间域和频率域电磁一体化勘探的可控源电磁方法。本文引入水平电流场源定义的广义视电阻率,结合TFEM的发射源特征,实现TFEM频率域视电阻率的求取;分析不同偏移距、发设距水平电场... 时频电磁法(TFEM)是一种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可同时实现时间域和频率域电磁一体化勘探的可控源电磁方法。本文引入水平电流场源定义的广义视电阻率,结合TFEM的发射源特征,实现TFEM频率域视电阻率的求取;分析不同偏移距、发设距水平电场振幅和视电阻率特征,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TFEM频率域视电阻率的求取和基于模型的研究,为TFEM勘探采集参数的设计和采集数据的处理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电磁法 频率域 视电阻率 采集参数设计 采集数据处理
下载PDF
空心炭球在室温钠硫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佳迎 韩浩杰 +7 位作者 Hlib Repich 智日成 曲昌镇 孔龙 Stefan Kaskel 王洪强 徐飞 李贺军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0-645,共16页
室温钠硫(RT-Na/S)电池具有理论比容量高(1675 mAh/g)、能量密度大(1276 Wh/kg)以及钠、硫储量丰富且成本低等优势,在智能电网等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RT-Na/S电池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硫导电性差、放电过程中体积膨... 室温钠硫(RT-Na/S)电池具有理论比容量高(1675 mAh/g)、能量密度大(1276 Wh/kg)以及钠、硫储量丰富且成本低等优势,在智能电网等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RT-Na/S电池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硫导电性差、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以及中间态多硫化钠溶解穿梭等,严重地阻碍了电池性能的发挥和实际应用。近年来,空心炭球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解决硫正极中特别是多硫化钠的溶解穿梭等问题,有效提高了电池的性能。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空心炭球基材料的构筑及其在RT-Na/S电池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孔结构调控、掺杂基团与功能组分修饰对缓解“穿梭效应”及提高电池性能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炭球 硫正极材料 穿梭效应 室温钠硫电池
下载PDF
静电纺丝技术工业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明伊 陈柔羲 +5 位作者 朱健 张克勤 魏凯 董伊航 王欣 王湘麟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20年第6期53-64,共12页
随着纳米纤维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我国需要加快纳米纤维批量化生产,以满足市场对纳米纤维产品的大量需求。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最有希望成为工业化生产不同种类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溶液... 随着纳米纤维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我国需要加快纳米纤维批量化生产,以满足市场对纳米纤维产品的大量需求。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最有希望成为工业化生产不同种类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溶液静电纺丝和熔体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综述了目前静电纺丝工业化技术的进展,列举了国内外大型静电纺丝工业生产设备,最后对未来静电纺丝实现大规模化生产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工业化
下载PDF
具有“芯-壳”及纳米畴结构的X9R型钛酸钡基陶瓷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厉琨 张蕾 +4 位作者 郭瑞 于淑会 曹秀华 付振晓 孙蓉 《集成技术》 2022年第2期79-88,共10页
高容高温是下一代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开发具有高容高温特性的X9R型钛酸钡基介质材料,对于促进高容高温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钛酸钡(BaTiO_(3),BT)为原料,利用传统固相反应烧结法,并通过调节... 高容高温是下一代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开发具有高容高温特性的X9R型钛酸钡基介质材料,对于促进高容高温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钛酸钡(BaTiO_(3),BT)为原料,利用传统固相反应烧结法,并通过调节钛酸铋钠(Bi_(1/2)Na_(1/2)TiO_(3),BNT)的基体固溶量和稀土元素铌(Nb)的掺杂量,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室温介电常数和较宽容温特性的Nb掺杂BT-BNT介质体系。在此基础上,对X9R型介质材料纳米畴及“芯-壳”结构与介温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BNT固溶量为10 mol%,BT-BNT的居里温度为190℃,晶粒具有典型的90°铁电畴;在0.9BT-0.1BNT固溶体中掺杂2.0 mol%的Nb元素,介电常数为1800,损耗<2.0%,容温系数(-55~200℃)≤15%,晶粒形成明显的“芯-壳”结构,其中“芯”部具有小尺寸的纳米尺度铁电纳米畴,“壳”部为Nb均匀分布的BT-BNT固溶体。因此,0.9BT-0.1BNT-2.0Nb陶瓷是一种极具前景的X9R型多层陶瓷电容器用电介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BNT 介电性能 “芯-壳”结构 纳米畴 X9R-MLCC陶瓷
下载PDF
电磁—地震联合研究深层火山岩储层——以辽东凹陷火山岩勘探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徐桂芬 何展翔 +1 位作者 石艳玲 董卫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7-946,I0014,共11页
深层火山岩地层地震反射杂乱,使火山岩油藏的探测异常困难。针对火山岩储层制定了针对性的技术路线,采用电磁-地震联合模拟退火约束反演、利用钻井标定和地震构建浅层模型,提高深层的反演分辨率;通过岩性分析,揭示工区火山岩电性变化规... 深层火山岩地层地震反射杂乱,使火山岩油藏的探测异常困难。针对火山岩储层制定了针对性的技术路线,采用电磁-地震联合模拟退火约束反演、利用钻井标定和地震构建浅层模型,提高深层的反演分辨率;通过岩性分析,揭示工区火山岩电性变化规律,提出以电性变化节律编码技术解释储层,有效识别出沙三段多期次火山岩及相带分布,精细刻画粗面岩的分布特征,为探测类似的复杂目标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地震联合约束反演 火山岩 节律编码 辽东凹陷
下载PDF
面向金属增材制造的气体雾化制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黎兴刚 刘畅 朱强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22期22-34,共13页
微细球形金属粉末是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的主要原材料。气体雾化技术是制备微细球形金属粉末的重要方法。从提高粉末细粉收得率、改善粉体质量与开发新型粉末材料3个角度出发,分析了面向金属增材制造的气体雾化制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 微细球形金属粉末是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的主要原材料。气体雾化技术是制备微细球形金属粉末的重要方法。从提高粉末细粉收得率、改善粉体质量与开发新型粉末材料3个角度出发,分析了面向金属增材制造的气体雾化制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围绕优化雾化器结构与布局、提高雾化介质性能与优化熔体特征3个方面,总结了提高粉末细粉收得率的方法,分析了空心粉的形成机理,提出了空心粉控制方法。分析了卫星粉形成过程中颗粒-熔滴的碰撞来源与碰撞机理,提出了卫星粉控制方法。提出了金属基复合粉末作为3D打印金属基复合材料部件的原材料,简述了金属雾化-颗粒共喷射方法制备金属基复合粉末材料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增材制造 金属粉末 气体雾化 粉末收得率 空心粉 卫星粉 复合粉末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脐带缆防弯器段疲劳寿命分析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闫懋延 邹科 +3 位作者 屈衍 刘刚 朱鹏程 毛彦东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60,共8页
防弯器是嵌套于脐带缆端部的关键附件,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脐带缆发生过度弯曲变形。由于海洋环境荷载和浮体的边界运动作用,脐带缆防弯器段往往承受拉弯交变载荷,在长期作用下会产生疲劳破坏。现有研究往往聚焦于脐带缆自身结构的疲劳损伤... 防弯器是嵌套于脐带缆端部的关键附件,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脐带缆发生过度弯曲变形。由于海洋环境荷载和浮体的边界运动作用,脐带缆防弯器段往往承受拉弯交变载荷,在长期作用下会产生疲劳破坏。现有研究往往聚焦于脐带缆自身结构的疲劳损伤,而对于防弯器结构疲劳性能分析较少。文中考虑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和几何非线性等因素,建立脐带缆防弯器段的有限元模型。进而,通过整体水动力分析获得张力载荷时程曲线。最后,基于Fe-safe疲劳寿命软件建立预测防弯器的服役寿命方法。通过该方法得出在服役时脐带缆和防弯器均满足使用年限要求和脐带缆首先破坏的结论。该方法可为防弯器的分析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弯器 脐带缆 数值模拟 疲劳寿命预测
下载PDF
基于矩阵PBM的煤粉超细粉碎过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楚长青 赵冰龙 +4 位作者 白雪涛 吴昌宁 翁力 李国涛 刘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06-1914,共9页
建立基于研磨过程机理的煤粉超细研磨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超细磨出料的粒度分布和指导优化磨机的研磨效率,降低研磨能耗,对制备低灰分的超净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田口(Taguchi)正交实验设计,使用实验室1.5 L立式搅拌磨机考察了不... 建立基于研磨过程机理的煤粉超细研磨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超细磨出料的粒度分布和指导优化磨机的研磨效率,降低研磨能耗,对制备低灰分的超净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田口(Taguchi)正交实验设计,使用实验室1.5 L立式搅拌磨机考察了不同煤的物性参数、磨介尺寸和煤粉比处理量对于超细研磨的影响,将基于研磨过程特征的动力学模型矩阵粒群平衡模型(Matrix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M-PBM)用于煤粉的搅拌磨机超细研磨出料的粒度预测,并结合Rosin-Rammler粒度分布模型,精确地预测出料产品在任意筛下累积含量对应的颗粒粒度。通过极差分析,探讨了煤的灰分、磨介尺寸和煤粉比处理量对于超细研磨能耗和比通量的影响大小,基于对煤粉超细研磨过程中煤-灰解离过程的分析并结合Tomoyoshi的比表面积能耗公式,探讨了煤的灰分与能耗的关系,并进一步建立了煤的灰分、磨介尺寸和煤粉比处理量与磨机研磨比通量和能耗的关系式,研究发现搅拌球磨机湿法超细研磨的粒度变化规律符合一阶线性动力学假设,在定搅拌转轴转速和所考查的研磨粒度变化范围内,煤的灰分对搅拌磨机的比通量和能耗的影响是最大的,建立的研磨能耗和比通量关系式表明在10μm(p50)以下的超细粉磨粒度范围内,煤的研磨能耗随着灰分的提高、磨介尺寸的减小(磨介尺寸在0.3~1.8 mm)和比处理量的增大而减小,而比通量随着灰分的提高、磨介尺寸的减小和比处理量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磨 PBM模型 超净煤 粒度分布 搅拌磨机
下载PDF
不同数值建模方法对风电海缆拉伸力学性能分析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解伟轩 邹科 +3 位作者 王华琳 屈衍 毛彦东 刘刚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0,共7页
风电海缆是浮式风电系统中的关键输电装备,其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易受到较大拉伸载荷的破坏,导致整个风电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为了保证风电海缆系统正常运行,需要研究风电海缆的拉伸力学性能。由于风电海缆结构的复杂性,目前多依托于数值... 风电海缆是浮式风电系统中的关键输电装备,其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易受到较大拉伸载荷的破坏,导致整个风电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为了保证风电海缆系统正常运行,需要研究风电海缆的拉伸力学性能。由于风电海缆结构的复杂性,目前多依托于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相关研究,但是不同数值模拟方法对拉伸力学行为分析结果有着明显的影响。文中首先给出风电海缆力学模型的拉伸刚度理论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合理的简化构建了基于梁单元和基于实体单元两种不同的数值建模方法对风电海缆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求解。最后将理论建模方法和两种不同数值建模方法相对比,研究不同数值建模方法对风电海缆拉伸力学性能分析结果的敏感性,进而为实际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海缆 力学性能 理论建模 数值建模
下载PDF
高四方性超细BaTiO_(3)纳米粉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1
作者 司韶康 张蕾 +4 位作者 温佳鑫 于淑会 曹秀华 付振晓 孙蓉 《集成技术》 2022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高四方性的BaTiO_(3)超细粉体是下一代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关键材料。该文探究了砂磨介质尺寸和原料Ti O_(2)晶相对反应物活性、产物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砂磨固相法成功合成了高四方性Ba TiO_(3)超细粉体。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高四方性的BaTiO_(3)超细粉体是下一代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关键材料。该文探究了砂磨介质尺寸和原料Ti O_(2)晶相对反应物活性、产物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砂磨固相法成功合成了高四方性Ba TiO_(3)超细粉体。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发现,细砂磨介质粉碎原料的效率更高,机械活化作用更强。Raman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在高能砂磨过程中,TiO_(2)由锐钛矿相先后转变为TiO_(2)-Ⅱ相、金红石相。分析微商热重曲线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砂磨介质更能有效降低反应温度和抑制Ba_(2)TiO_(4)的生成。此外,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揭示了BaTiO 3的形成是Ba^(2+)向TiO_(2)晶格扩散的过程。该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直径为0.1 mm的ZrO_(2)磨球对锐钛矿相TiO_(2)和BaCO_(3)混合物砂磨4 h,并在1100℃煅烧3 h后,获得了平均粒径为186 nm、四方性为1.0092且分散性良好的BaTiO_(3)粉体,该粉体在1250℃烧结的陶瓷相对密度为96.11%,居里点(137.8℃)的介电常数峰值为86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BaTiO_(3)粉体 四方性 砂磨介质 介电性能
下载PDF
CO_(2)和CO对钯膜氢渗透的抑制作用研究
12
作者 赵杭 刘雪 +4 位作者 曹道帆 李超 江锋浩 吴昌宁 刘科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56,共8页
富氢气体的钯膜分离纯化过程中,杂质CO_(2)、CO_(2)对氢渗透的抑制作用导致了氢通量和分离效率降低。因此,区分并量化CO_(2)、CO_(2)抑制作用中的浓差极化及竞争吸附作用,是保障钯膜高效纯化氢气的关键。使用Caravella模型分析了CO_(2)... 富氢气体的钯膜分离纯化过程中,杂质CO_(2)、CO_(2)对氢渗透的抑制作用导致了氢通量和分离效率降低。因此,区分并量化CO_(2)、CO_(2)抑制作用中的浓差极化及竞争吸附作用,是保障钯膜高效纯化氢气的关键。使用Caravella模型分析了CO_(2)、CO_(2)的浓差极化、竞争吸附及两者的综合抑制作用;在CO_(2)、CO_(2)浓度(体积分数,下同)分别为5%~25%、1%~5%,纯化温度为320~420℃下,考察了浓差极化作用系数(CPC)、竞争吸附作用系数(IC)及综合抑制作用系数(PRC)的演变规律;确定了综合抑制作用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随着CO_(2)、CO_(2)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均增强。纯化温度增加时,CO_(2)的IC在CO_(2)浓度仅为15%~25%时减小,而CO_(2)的IC在CO_(2)浓度为1%~5%时均减小,这是由于CO_(2)在钯上吸附作用更强。CO_(2)、CO_(2)的综合抑制作用分别以浓差极化作用、竞争吸附作用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钯膜 氢渗透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浓差极化 竞争吸附
下载PDF
低温锂离子电池的动力学挑战及解决策略
13
作者 段佳月 陈金秀 +4 位作者 张晋豪 王芳芳 赵予生 夏威 孔龙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4-1493,共10页
锂离子电池(LIB)应用领域广泛,但其在低温条件下容量、倍率和寿命等指标严重下降,极大限制了LIB在低温领域的应用。造成LIB低温性能差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发生在电极/电解质界面附近的微观过程,特别是低温下固态电解质界面(SEI)附近锂离子... 锂离子电池(LIB)应用领域广泛,但其在低温条件下容量、倍率和寿命等指标严重下降,极大限制了LIB在低温领域的应用。造成LIB低温性能差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发生在电极/电解质界面附近的微观过程,特别是低温下固态电解质界面(SEI)附近锂离子(Li^(+))脱溶剂化能垒增大以及Li+通过SEI的缓慢传输对LIB的低温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低温电解液的改进与发展对低温LIB的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限制低温LIB动力学的因素着手,分析其低温速控步骤,并探讨了溶剂、盐、添加剂在不同电池体系中改善低温性能的机制和规律,期望从电解液设计的角度为下一代低温LIB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 速控步骤 电解液设计 电极/电解质界面
下载PDF
针对渗漏型目标的新型接触式激电法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静和 何展翔 +1 位作者 杨俊 冉孟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9-669,I0016,共12页
如何高效、高精度地探测目标区重金属污染、油气渗漏等渗漏型激发极化场源目标的空间分布,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为此,以重金属污染为例,开展接触式激发极化法渗漏型目标探测的应用研究。提出接触式供电、地面观测和接触式供电、直... 如何高效、高精度地探测目标区重金属污染、油气渗漏等渗漏型激发极化场源目标的空间分布,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为此,以重金属污染为例,开展接触式激发极化法渗漏型目标探测的应用研究。提出接触式供电、地面观测和接触式供电、直接观测两种观测系统,解决复杂施工环境条件的限制问题,同时提高了观测信号的强度和观测精度。在详细讨论接触式重金属污染探测的微观极化效应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边缘渗漏带引起高极化率值的异常模式。引入发射光谱法测定污染样品化学元素含量及四极装置测定样品极化率,分析形成渗漏型目标激发极化场源接触式激发极化效应的物性基础及其探测应用前提。设计渗漏型激发极化场源初始状态、扩散状态两个物理模拟土槽试验,对比、分析观测结果与传统激发极化法观测数据,验证了接触式激发极化效应的存在及其在环境、资源探测领域的可行性。该方法可推广应用到储油库油气泄漏、原生油气藏渗漏以及其他重金属渗漏污染目标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激发极化 渗漏目标 极化机理 异常模式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基于样条插值的FFT及其在重磁场正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印明 戴世坤 +3 位作者 李昆 何展翔 胡晓颖 王金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5-922,930,705-706,共11页
离散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谱分析、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规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在离散化过程中会引起频谱混淆、边界效应等问题,基于高斯积分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削弱了截断效应的影响,但同时也降低了计算效率。... 离散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谱分析、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规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在离散化过程中会引起频谱混淆、边界效应等问题,基于高斯积分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削弱了截断效应的影响,但同时也降低了计算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条插值的傅里叶变换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傅里叶变换积分离散为多个单元积分之和,每个单元内采用三次样条表征函数变化,最后累加离散的每个单元积分结果,得到最终傅里叶变换积分结果。该方法充分利用样条插值积分的高阶连续性及采样灵活性,同时单元积分可解析计算,为实现高效、高精度的傅里叶变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设计高斯函数,通过一维和二维的正、反变换结果与解析解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理论正确、计算精度高。设计连续介质模型,将基于样条插值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应用于重磁场三维数值模拟,模型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连续介质重磁场数值模拟中降低了截断效应的影响,且计算精度高、效率高。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条插值 傅里叶变换 灵活采样 重磁场三维模拟
下载PDF
Co/C微波吸收性能及Co/C-聚氨酯相变复合材料的微波-热转换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秋萍 蔡昆廷 +4 位作者 王元康 孙凯 杨金波 韩松柏 刘蕴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88-1598,共11页
通过热解金属有机骨架ZIF-67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优异微波吸收性能的Co/C碳基复合材料。在600℃热解温度下获得的吸收剂质量分数为35%的样品,最小反射损耗可达到-54.30 dB,其厚度仅为1.75 mm。通过分析样品的损耗能力和阻抗匹配等微波... 通过热解金属有机骨架ZIF-67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优异微波吸收性能的Co/C碳基复合材料。在600℃热解温度下获得的吸收剂质量分数为35%的样品,最小反射损耗可达到-54.30 dB,其厚度仅为1.75 mm。通过分析样品的损耗能力和阻抗匹配等微波吸收特性,发现复合材料中的骨架结构等对其阻抗匹配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并通过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分散均匀的Co/C-PU相变复合材料,初步研究了其微波-热转换性能。实验表明,微波吸收剂的添加量对其微波-热转换性能影响显著,发热效率随添加量成倍升高。本文研究的Co/C-PU相变复合材料在电磁屏蔽、雷达红外兼容隐身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此外,固固相变材料结合微波热效应的快速高效等特点,用于储能或者其他热应用也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固固相变材料 金属有机骨架 聚氨酯 微波-热转换
下载PDF
时频电磁(TFEM)技术:数据采集参数设计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何展翔 杨国世 +3 位作者 陈思琪 赵国 刘子豪 郭荣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8-914,I0013,共8页
时频电磁法(TFEM)是一种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探测深度较大的可控源电磁方法。本文以Q地区探测目标地层为模型,基于探区噪声分析,对地质目标进行三维模拟,分析目标体电磁异常特征及规律,并对TFEM采集参数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 时频电磁法(TFEM)是一种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探测深度较大的可控源电磁方法。本文以Q地区探测目标地层为模型,基于探区噪声分析,对地质目标进行三维模拟,分析目标体电磁异常特征及规律,并对TFEM采集参数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等腰梯形区域测网布设、测点信号平衡的接收系统设计方法,以及基于目标异常对比分析的发射系统优化设计,同时提出针对目标的激发周期和叠加次数设置的激发参数设计方法,为TFEM勘探采集设计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电磁法 采集技术 三维模拟 施工参数设计
下载PDF
横向约束瞬变电磁拟三维反演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云见 王绪本 +3 位作者 刘雪军 何展翔 米晓利 唐必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1-208,I0016,共9页
一维反演是当前瞬变电磁数据反演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一维反演存在剖面连续性差的问题,因而将横向约束引入三维测网瞬变电磁数据的一维反演。考虑到一般情况下实际测点分布并不严格规则,构建了距离加权相邻点横向约束的拟三维反演方法,利... 一维反演是当前瞬变电磁数据反演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一维反演存在剖面连续性差的问题,因而将横向约束引入三维测网瞬变电磁数据的一维反演。考虑到一般情况下实际测点分布并不严格规则,构建了距离加权相邻点横向约束的拟三维反演方法,利用高斯—牛顿法求解,并采用反射系数递推的方法快速求取雅可比矩阵。该方法能对非规则测网数据加入横向约束,提高模型相邻测点的连续性。模型正演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 横向约束 拟三维反演 不规则测网
下载PDF
基于矢量位和标量位的广域电磁法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印明 王金海 +2 位作者 胡晓颖 何展翔 熊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1-189,I0015,共10页
广域电磁法(WFEM)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全域公式计算的视电阻率,从根本上突破了"远区"理论的束缚,有效扩展了人工源电磁法的观测范围和探测深度,提高了野外数据的观测精度和效率。考虑到地下介质是三维的,从基于库仑规范的矢量位... 广域电磁法(WFEM)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全域公式计算的视电阻率,从根本上突破了"远区"理论的束缚,有效扩展了人工源电磁法的观测范围和探测深度,提高了野外数据的观测精度和效率。考虑到地下介质是三维的,从基于库仑规范的矢量位和标量位角度出发研究了广域电磁法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直接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求取电磁场分布时出现的"伪解现象"和模型边界不连续的问题,避免了较为复杂的棱边有限元正演模拟。其中背景场使用准解析法求解,二次场使用有限元法求解,克服了局部激发场源的奇异性问题。在模型算例中,利用均匀介质解析解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较高的计算精度;在此基础上,设计棱柱体模型,利用提出的正演算法对比分析了广域电磁法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对典型三维目标体的探测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广域电磁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地下目标体信息,且具有更高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矢量位 标量位 三维有限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冰激结构频率锁定振动的发生机理及简单分析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屈衍 黄子威 +2 位作者 邹科 尹昊阳 张大勇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8-739,共12页
冰激结构频率锁定振动是冰区海洋工程结构的危险工况.对频率锁定振动过程的传统机理解释没有体现这一过程的全部物理特征,导致现有的分析方法无法准确分析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对现场测量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海冰韧性损伤-破碎过程与结... 冰激结构频率锁定振动是冰区海洋工程结构的危险工况.对频率锁定振动过程的传统机理解释没有体现这一过程的全部物理特征,导致现有的分析方法无法准确分析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对现场测量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海冰韧性损伤-破碎过程与结构振动耦合导致频率锁定振动的机理.该机理认为,海冰在直立结构频率锁定振动过程中发生韧性损伤-破碎行为,海冰的韧性损伤-破碎与结构运动相位耦合,导致了频率锁定振动.海冰对结构作用产生的载荷为锯齿形,作用过程可以分为加载和卸载两个阶段,其中加载阶段时间长度约为卸载阶段3倍以上.在加载阶段,结构从平衡位置先与海冰运动方向相反振动到反向最大振幅位置后回摆,然后与海冰同向运动到正向最大振幅位置,这段过程中海冰与结构接触部位内部产生裂纹并扩展但未发生主要的破碎,在此阶段海冰发生韧性损伤;在卸载阶段,结构从最大振幅位置向平衡位置回摆,结构与海冰运动方向相反,这一过程中应变速率的突然增大导致裂纹加速扩展并失稳开裂,此时带有韧性损伤的海冰发生破碎.基于这一新的机理解释,本文提出了一种冰激结构频率锁定振动幅值的简单分析方法.该方法认为海冰破碎长度是频率锁定振动的关键参数.理想状态下,海冰破碎长度约为结构水线处振动幅值的2.2倍.当冰速接近海冰破碎长度与结构自振周期的比值时,结构会发生频率锁定振动.该方法对评估海洋工程结构频率锁定振动的发生概率及疲劳损伤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激振动 频率锁定 韧性损伤-破碎 海冰破碎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