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疣状癌、口腔鳞癌与癌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芬 陈林林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1期92-93,96,共3页
1948年,Ackerman[1]首次将疣状癌作为独立的实体瘤从鳞状细胞癌中划分出来并予以命名,口腔疣状癌在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症与口腔鳞癌较为相似,但其有明显较好的预后。然而,导致两者明显不同的生物学行为的相关病理因素仍然不完全清楚。本... 1948年,Ackerman[1]首次将疣状癌作为独立的实体瘤从鳞状细胞癌中划分出来并予以命名,口腔疣状癌在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症与口腔鳞癌较为相似,但其有明显较好的预后。然而,导致两者明显不同的生物学行为的相关病理因素仍然不完全清楚。本文就近年来两者在病因、病理的差异及与癌基因关系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疣状癌 口腔鳞癌 癌基因
下载PDF
VEGF-A、VEGF-C在口腔疣状癌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芬 郭凌燕 +1 位作者 李羽 陈林林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5期44-47,I0001,共5页
目的基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和口腔疣状癌(OVC)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OSCC和OVC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5—2013年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口腔疣状癌2... 目的基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和口腔疣状癌(OVC)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OSCC和OVC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5—2013年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口腔疣状癌26例(OVC组)、口腔鳞状细胞癌21例(OSCC组)组织标本以及6例正常口腔黏膜(对照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A和VEGF-C在3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OSCC组VEGF-A、VEGF-C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OVC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EGF-A、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口腔疣状癌,可能是导致两者临床生物学行为特征不同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疣状癌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江西汉族不同安氏分类下颌管与颊侧骨板距离的CBCT测量分析
3
作者 郭美玲 徐微 +1 位作者 王诗涵 王予江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94-697,共4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江西籍汉族人群不同安氏分类中下颌管外缘与颊侧骨板的距离,为实施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SSRO)术前风险评估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并行CBCT检查的...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江西籍汉族人群不同安氏分类中下颌管外缘与颊侧骨板的距离,为实施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SSRO)术前风险评估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并行CBCT检查的江西籍汉族患者1500例,通过安氏分类和性别进行分组,测量并比较分析组间在冠状面下颌第一、第二磨牙间下颌管颊侧管壁外缘与颊侧骨板的距离。结果安氏Ⅰ类患者平均值为6.45 mm;安氏Ⅱ类平均值为6.63 mm;安氏Ⅲ类均值6.22 mm,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平均值为5.98 mm;男性平均值为6.8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CT测量分析下颌管三维位置关系,在SSRO中参考安氏分类和性别,为手术过程提供更加精确的定位截骨线,避免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下颌管 SSRO 安氏分类
下载PDF
舌下腺囊肿外科治疗回顾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林林 刘晓霞 +1 位作者 李羽 陈俊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5-226,共2页
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650例各种类型的舌下腺囊肿的诊断、手术方法、病理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50例患者中8例口外型因穿刺未抽出黏液而误诊,所有病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外渗性囊肿... 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650例各种类型的舌下腺囊肿的诊断、手术方法、病理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50例患者中8例口外型因穿刺未抽出黏液而误诊,所有病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外渗性囊肿及慢性舌下腺炎,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下颌下腺导管损伤、舌神经损伤及术后血肿等并发症,无术后复发。结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穿刺未抽出黏液时借助细胞学穿刺可明确诊断,舌下腺囊肿手术均行口内切口摘净腺体,手术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腺 囊肿 口腔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颌面部错构瘤、迷芽瘤伴咬肌及下颌骨发育畸形1例
5
作者 彭冲 王予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0-71,共2页
颌面部错构瘤及迷芽瘤临床上少见,颌面部错构瘤、迷芽瘤伴咬肌及下颌骨发育畸形目前同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颌面部 错构瘤 迷芽瘤 发育畸形
下载PDF
颌骨单纯性骨囊肿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郭凌燕 吴平凡 +3 位作者 陈芬 李羽 雷振革 陈林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颌骨单纯性骨囊肿(simple bone cyst,SBC)的临床诊断要点。方法:选择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2020年间收治的63例SBC及100例颌骨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手术资料,采用筛检试验评价... 目的:探讨颌骨单纯性骨囊肿(simple bone cyst,SBC)的临床诊断要点。方法:选择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2020年间收治的63例SBC及100例颌骨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手术资料,采用筛检试验评价的方法探讨SBC的临床诊断要点,从而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3例SBC患者,其平均诊断年龄为20岁(7~79岁)。其中,上颌骨2例,下颌骨61例。采用串联实验进行筛检变量组合,结果显示,x1(年龄分组)和x3(体格检查有无阳性体征)组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1,灵敏度为68.18%,特异度为98.10%,约登指数为0.6628;x2(部位:上/下)和x3组合的AUC为0.865,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86.67%,约登指数为0.7303;x1、x3、x5(骨质是否膨隆、吸收)组合的AUC为0.776,灵敏度为56.06%,特异度为99.05%,约登指数为0.5511。结论:年龄小于20岁、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房型囊性透射影,且颌骨无明显骨质膨隆的患者可以初步诊断为S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骨囊肿 颌骨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改良关节盘锚固术在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破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铁彪 周五超 +4 位作者 肖寅 程家龙 欧阳洲城 程晨 习伟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442,共9页
目的应用改良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陈旧性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伴穿孔、破裂,探讨其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盘穿孔患者31例(34侧),穿孔47处。根据穿孔部位,将关节盘穿孔... 目的应用改良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陈旧性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伴穿孔、破裂,探讨其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盘穿孔患者31例(34侧),穿孔47处。根据穿孔部位,将关节盘穿孔分为Ⅰ型(关节盘后份穿孔)、Ⅱ型(关节盘前份穿孔)、Ⅲ型(关节盘外侧穿孔)、复合型穿孔和损毁型穿孔5类。根据穿孔部位选择改良关节盘锚固术手术方式。Ⅰ型、Ⅲ型穿孔采用后锚定方式,于髁突颈部后外侧植入锚固钉,用锚固线在后份穿孔前缘或外侧穿孔内侧行水平褥式缝合,固定关节盘在锚固钉上。Ⅱ型及合并Ⅱ型穿孔的复合型穿孔采用前后双锚定方式,其中前锚定是在髁突颈部前缘置入锚固钉或制备贯通的孔,用锚固线在前份穿孔后缘行水平褥式缝合,固定关节盘在锚固钉或孔洞上,后锚定方法同前。损毁型穿孔不采用锚固术修复。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张口度(MIO)、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分析术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中关节盘复位情况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34侧穿孔中,Ⅰ型穿孔14侧(41.2%),Ⅱ型穿孔4侧(11.8%),Ⅲ型穿孔3侧(8.8%),复合型穿孔10侧(29.4%),损毁型穿孔3侧(8.8%)。改良关节盘锚固术后3、6个月患者的VAS、MIO、CMI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盘有效复位率为96.77%(30/31)。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7.22±2.13,评价为优者占96.4%(27/28)。结论改良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破裂具有良好的效果,是治疗关节盘穿孔、破裂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前移位 关节盘穿孔 改良关节盘锚固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在种植二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附168例分析
8
作者 李海鹏 宁文杰 王予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在种植二期手术使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168例需要行种植二期手术的单颗种植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半导体激光组和手术刀组,每组各84例,半导体激光组采用半导体激光行种植二期手术,手术刀组采用传统...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在种植二期手术使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168例需要行种植二期手术的单颗种植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半导体激光组和手术刀组,每组各84例,半导体激光组采用半导体激光行种植二期手术,手术刀组采用传统手术刀行种植二期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评分及取模时间。结果:半导体激光组大部分患者仅使用表面麻醉即可,手术刀组大部分患者在使用表面麻醉后还需补充浸润麻醉。半导体激光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取模时间均优于手术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半导体激光行种植二期手术时,大部分患者仅需行表面麻醉,且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小、伤口无须缝合、牙龈愈合快,该方法为种植二期手术多提供了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种植二期手术 低能量激光
下载PDF
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芬 李羽 +5 位作者 柯星 吴平凡 郭凌燕 雷振革 谭伟兵 陈林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299,共7页
目的评价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其中试验组采用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修复19例,对照组采用改良美容切口29例,比较... 目的评价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其中试验组采用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修复19例,对照组采用改良美容切口2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美观程度及术后面神经麻痹、涎瘘、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在术后美观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平均分,显示出更好的美观效果(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面神经麻痹、涎瘘、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方面没有差异(P>0.05)。结论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应用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耳后发际切口 胸锁乳突肌瓣 外科手术 美容
下载PDF
江西成年人群下颌骨体副孔解剖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柯星 李博涵 +1 位作者 陈林林 姜新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7-612,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测江西成年人群下颌骨体副孔的分布位置,为临床安全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份江西成年人的CBCT资料,按年龄分为4组,每组男女比例相等。描述下颌骨前牙、前磨牙和磨牙各区域的副孔数目和分布位置,分析年龄、...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测江西成年人群下颌骨体副孔的分布位置,为临床安全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份江西成年人的CBCT资料,按年龄分为4组,每组男女比例相等。描述下颌骨前牙、前磨牙和磨牙各区域的副孔数目和分布位置,分析年龄、性别和左右侧因素与副孔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下颌骨体副孔共1 123个,人均(5.62±2.10)个。副孔发生率自近中区域向远中降低,舌侧副孔发生率高于颊侧,男女性副孔数目无差异(P=0.195),年龄与副孔数目呈负相关(rs=-0.301)。下颌骨体三处副孔高频区域为:正中联合部(98.0%),中、侧切牙牙槽突舌侧(88.0%),前磨牙区的低位(55.0%)。结论下颌骨副孔每人均会出现,临床需留意避免损伤副孔内容物而引起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副孔 锥形束CT 下颌解剖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海鹏 王予江 +2 位作者 宁文杰 朱志农 郭美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98,共4页
单侧完全性唇裂裂隙侧上颌骨与前颌骨分离,健侧前颌骨前端向健侧旋转,患侧上颌骨发育不足和外移,加重了患侧鼻孔扁平、鼻底过宽、鼻翼塌陷、鼻翼基部外旋和下沉畸形。大部分单侧完全性唇裂皆伴牙槽突裂及腭裂,鼻底完全消失。单侧完全性... 单侧完全性唇裂裂隙侧上颌骨与前颌骨分离,健侧前颌骨前端向健侧旋转,患侧上颌骨发育不足和外移,加重了患侧鼻孔扁平、鼻底过宽、鼻翼塌陷、鼻翼基部外旋和下沉畸形。大部分单侧完全性唇裂皆伴牙槽突裂及腭裂,鼻底完全消失。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有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前正畸治疗和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的手术治疗。术前正畸可缩小鼻底裂隙间隙,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方法简单。后者有旋转推进法:手术操作简单,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早期渡过平稳;唇裂裂缘黏膜瓣修复:在修复鼻底和恢复鼻底形态的同时,消灭了所有裸露创面,保留了所有可利用的组织,操作进一步简化,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下鼻甲黏膜瓣修复完全性唇裂鼻底裂隙:可有效地增加组织量、减少术区张力、保证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安全的闭合鼻底。术前的正畸治疗在中国还处于积累和总结经验的阶段,治疗效果还不稳定;因此,需要人们不断去探索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弥补传统整复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术前正畸 鼻底修复
下载PDF
11例颌骨单纯性骨囊肿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新娣 罗刚 +4 位作者 王新红 陈林林 柯星 汤震 李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颌骨单纯性骨囊肿的临床、手术及放射学特点。方法收集颌骨单纯性骨囊肿病例的资料,对其临床、影像学、手术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1例颌骨单纯性骨囊肿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3例。10例(90.9%)患者无症状,1例(9.1%)患... 目的探讨颌骨单纯性骨囊肿的临床、手术及放射学特点。方法收集颌骨单纯性骨囊肿病例的资料,对其临床、影像学、手术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1例颌骨单纯性骨囊肿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3例。10例(90.9%)患者无症状,1例(9.1%)患者出现肿胀。所有的病例均发生于下颌骨且为孤立性病变,无外伤史。10例(90.9%)病变表现为单房,1例(9.1%)表现为多房。病变的形状可分为锥形、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分别有3、2、4、2例。10例行手术探查并搔刮骨壁治疗,其中7例(70%)术中发现病变骨腔为空腔,2例(20%)为浆液,1例(10%)为血性浆液。采取手术治疗的3例病变完全愈合,7例显示骨腔内有新骨形成。结论颌骨单纯性骨囊肿通常无症状,下颌骨发病率较高,无明显外伤史,大多数病变骨腔为空腔。单纯行骨壁搔刮术是单纯性骨囊肿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骨囊肿 颌骨 非牙源性囊肿
下载PDF
鼻内窥镜在取上颌窦内牙齿断根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平凡 郭凌燕 陈林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3-664,共2页
断根进入上颌窦是临床上拔牙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报道了对4例拔牙过程中断根误入上颌窦的患者采用鼻内窥镜在局部麻醉下经下鼻道开窗成功取出断根,手术操作时间短,创伤小。
关键词 内窥镜 上颌窦 下鼻道 断根
下载PDF
术前正畸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影响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美玲 黄臻 +1 位作者 王宠 王予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正畸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术前正畸完成前后检查并记录关节症状,并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在三维方向测量髁... 目的探讨术前正畸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术前正畸完成前后检查并记录关节症状,并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在三维方向测量髁突各径值(d)、髁突高度(h)、不同角度下关节间隙(L)、双侧髁突间距(R)及各髁突角度值,比较和分析不同时期TMJ症状及骨性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正畸前后关节症状无明显改变;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在三维方向上的各测量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术前正畸不会对患者TMJ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正畸 骨性Ⅲ类错(牙合) 颞下颌关节 髁突 锥形束CT
下载PDF
蒂在后的颈阔肌肌皮瓣修复腮腺咬肌区皮肤组织缺损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林林 刘晓霞 +2 位作者 谭伟兵 吴坚 张强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蒂在后的颈阔肌肌皮瓣修复腮腺咬肌区皮肤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2007年间应用蒂在后的颈阔肌肌皮瓣修复腮腺咬肌区皮肤组织缺损共计6例。并就肌皮瓣的血供、设计、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效果进行了研究。... 目的探讨蒂在后的颈阔肌肌皮瓣修复腮腺咬肌区皮肤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2007年间应用蒂在后的颈阔肌肌皮瓣修复腮腺咬肌区皮肤组织缺损共计6例。并就肌皮瓣的血供、设计、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本组6例随访2个月~1年,皮瓣全部成活,肌皮瓣术后的色泽、质地与面部皮肤较匹配,修复容貌效果满意。结论颈阔肌肌皮瓣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腮腺咬肌区皮肤组织缺损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腮腺区 咬肌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多生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余生 张强 张海荣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多生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有完整病史资料的81例多生牙病例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分析多生牙的数目、生长部位、大小、空间位置、生长方向以及与邻牙及其组织的关系。结果:81例患者中1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多生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有完整病史资料的81例多生牙病例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分析多生牙的数目、生长部位、大小、空间位置、生长方向以及与邻牙及其组织的关系。结果:81例患者中106颗多生牙全部显示,显示率为100%,并清晰显示各个病例中多生牙的数目、生长部位、大小、空间位置、生长方向、以及与邻牙及其组织的关系。结论:锥形束CT能精确提示多生牙的位置及形态信息,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多生牙 诊断
下载PDF
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唇鼻体表特点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志农 姬莉 +3 位作者 张强 郭美玲 段咏华 王予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155,159,共5页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唇鼻体表特点,为适龄婴儿手术治疗及治疗后效果的评估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选取9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采用直接测量法对其唇鼻体表进行测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获得单侧完全性...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唇鼻体表特点,为适龄婴儿手术治疗及治疗后效果的评估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选取9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采用直接测量法对其唇鼻体表进行测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获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和正常婴儿唇鼻体表的28项数据的基本均值和标准差。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除去患侧高点上唇红厚、健侧唇高及健侧鼻孔底宽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数据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数据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多项数据间存在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具有复杂的唇、鼻畸形,在三维空间上形成一个畸形的整体,既表现有组织的缺损又存在组织的移位,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很大但在同一个体的成对指标间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测量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唇鼻部 婴儿
下载PDF
1967例江西地区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家族史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柯星 李羽 +2 位作者 姜新娣 汤震 陈林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讨家族遗传对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表现性状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2014年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病历1 967份,分为家族史组和散发组,就2组患者各表现性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164例(8.34%)... 目的:探讨家族遗传对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表现性状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2014年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病历1 967份,分为家族史组和散发组,就2组患者各表现性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164例(8.34%)患者具有家族史。单纯性唇裂(CLO)、唇裂合并牙槽裂(CLA)、唇裂合并腭裂(CLP)和单纯性腭裂(CPO)各家族史阳性率为:8.11%、8.54%、9.65%和6.19%。相对于散发组,家族史组中发生CPO的风险是CLO、CLA和CLP的0.66倍(P=0.036,OR=0.66,95%CI 0.44-0.98)。家族史组中CLP的男性和女性患者在唇腭裂发生左右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家族史组和散发组2组在患者出生体重、父母生育年龄和临床表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家族遗传可能对唇腭裂的发生类型、部位和性别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家族史 唇腭裂分类 性别
下载PDF
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及髁突位置影响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美玲 黄臻 +1 位作者 王宠 王予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SSRO)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症状及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 目的探讨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SSRO)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症状及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按Helkimo指数整理记录关节症状,并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在三维方向上测量髁突水平位及冠状截面最大径、髁突短轴径、髁突颈部宽度、髁突高度、不同角度(45°、90°、135°)下关节间隙宽度、双侧髁突间距及髁突角度(水平角、垂直角、受力角),分析不同时期TMJ症状及骨性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BSSRO术前与术后的Helkimo指数均为Ai、Di 0级或1级,二者之间无差异。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时髁突水平角、45°及90°下关节间隙宽度增大,135°下关节间隙宽度减小(P<0.05);术后12个月时,除髁突水平角增大(P<0.05)外,其余测量项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BSSRO不会对Helkimo指数为Ai、Di 0级或1级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TMJ症状及髁突位置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 骨性Ⅲ类错[牙合] 颞下颌关节 髁突 锥形束CT
下载PDF
LncRNA NEAT1通过miR-339-5p/ITGA3轴调控舌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羽 黄文青 陈林林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目的:探讨LncRNA NEAT1通过miR-339-5p/ITGA3轴调控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25例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人正常口腔黏膜细胞株HOK和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 目的:探讨LncRNA NEAT1通过miR-339-5p/ITGA3轴调控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25例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人正常口腔黏膜细胞株HOK和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scca、CAL27、SCC15、HN13中NEAT1、miR-339-5p、ITGA3 mRNA和ITGA3蛋白的表达.分别构建抑制NEAT1和过表达miR-339-5p的CAL27细胞株.利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CyclinD1和MMP-9蛋白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NEAT1、miR-339-5p和ITGA3的靶向关系,通过Western免疫印迹和qRT-PCR检测其调控关系.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人正常口腔黏膜细胞株HOK相比,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NEAT1和ITGA3表达上调,miR-339-5p表达下调.抑制NEAT1或过表达miR-339-5p均可显著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显著抑制CyclinD1和MMP-9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NEAT1靶向作用miR-339-5p并下调其表达水平,miR-339-5p可靶向负调控ITGA3的表达.抑制NEAT1可逆转抑制miR-339-5p表达对CAL2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LncRNA NEAT1通过下调miR-339-5p/ITGA3轴,进而促进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LncRNA NEAT1 miR-339-5p ITGA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