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哲学与管理决策的地位
1
作者 杜鹦 曾华东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17,共3页
管理是以管理者哲学观为前提的,作为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决策与中国哲学的有关学说大有关系。比如古人的决策矩阵,孔子关于决策是谋与断的统一,等等,都给我们启迪,都有助于我们认识决策的地位、过程和作用。
关键词 中国哲学 管理决策 地位作用
下载PDF
二程本体哲学的根源与架构 被引量:2
2
作者 成中英 杨柱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程氏兄弟建构了关于道和理的本体哲学,这个本体哲学包括理气论、心性论及涵养学说。比较而言,程颢更多的是持态度取向和宏观之道,程颐则倾向于系统取向和微观之理。
关键词 本体哲学 程颢 程颐 生生之道 “道” “理” “性” 理气论 心性论 涵养学说
下载PDF
全球化与当代科学技术哲学观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志永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1,共7页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科技进步、科技革命导致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全球化趋势 ,要求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迫使我们对科学技术的主体人、客体外部世界、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世界的一切区别和对立是否具有绝对意义、科学...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科技进步、科技革命导致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全球化趋势 ,要求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迫使我们对科学技术的主体人、客体外部世界、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世界的一切区别和对立是否具有绝对意义、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的灵魂、科学技术的价值、科学技术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当代 科学技术哲学观 科技哲学 科技进步 科技革命 本质 科学技术主体
下载PDF
走向“生命共同体”——关于“非典”之生死哲学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非典型肺炎”的突然袭击和迅速流行,使我们面临和历经了一场意外灾难的严峻考验。这场磨难在损害我们同胞生命的时候,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清除我们心灵中平日不易察觉的污垢,将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烈地凸显出来,让我们认... “非典型肺炎”的突然袭击和迅速流行,使我们面临和历经了一场意外灾难的严峻考验。这场磨难在损害我们同胞生命的时候,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清除我们心灵中平日不易察觉的污垢,将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烈地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权利、生命是与全人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非典”疫情引发了我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人类的生命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息息相关联的,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生命观;经济发展应该惠泽全民,要树立一种“同舟共济”的新的人生观;“非典”疫情还以逼人的紧迫形势促使社会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法制建设得以迅速完善,如危机应对机制真正受到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及时出台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即将出台,应该说,制度关怀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非典”还警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在于社会的均衡发展,缺乏或者不重视社会进步的经济发展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非典”是会被战胜的,但疫情之后带来的经济“非典”、生态环境“非典”、人文精神“非典”却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让人类为之付出代价。“非典”这种小小病毒的肆虐,使我们不得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关于人、关于生命、关于生死存亡,关于人文精神在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 人文思考 生死哲学 道德 社会学 历史 教训
下载PDF
孔子人生哲学与乡村建设——梁漱溟对儒学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福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6,共6页
儒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尢数思想家不停地追问的一个问题。梁漱溟一方面从孔子的人生哲学来肯定儒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又把孔子的人生哲学落实到具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上,开展乡村建设运动,从而为儒学... 儒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尢数思想家不停地追问的一个问题。梁漱溟一方面从孔子的人生哲学来肯定儒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又把孔子的人生哲学落实到具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上,开展乡村建设运动,从而为儒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方案。梁漱溟独特的致思方向无疑为未来儒学的发展指示了一个努力方向,它在现代新儒学史上将占有独立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孔子 人生哲学 乡村建设 儒学 未来发展方向
下载PDF
冯友兰先生文化哲学思想的雏形——哲学与价值观意义上的“种类”说
6
作者 李建忠 刘小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五四前后的冯友兰先生对当时国内流行的以东西文化差异“种类”说来解释东西文化差异的主张,经历了一个由怀疑到思考的过程。在对东西文化差异根源的解释上,他否定了以“地域”差异说来解释东西文化差异的主张,提出了不同民族的基本... 五四前后的冯友兰先生对当时国内流行的以东西文化差异“种类”说来解释东西文化差异的主张,经历了一个由怀疑到思考的过程。在对东西文化差异根源的解释上,他否定了以“地域”差异说来解释东西文化差异的主张,提出了不同民族的基本思想造成各民族文化差异的“种类”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先生 文化哲学思想 哲学与价值观 '种类说' 雏形
下载PDF
论思维方式的四种基本历史形态 被引量:5
7
作者 尹星凡 王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9,共5页
思维方式即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思维模式、样式的总和。它是在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的认识成果的内化。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相应的思维方式,根据历史上各种思维方式的时代特征,可以把它们区... 思维方式即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思维模式、样式的总和。它是在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的认识成果的内化。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相应的思维方式,根据历史上各种思维方式的时代特征,可以把它们区分为四种基本的历史形态或类型,即直观猜测的思维方式、封闭式和教条式的思维方式、机械分析的思维方式和辩证综合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历史形态 封闭式 教条式 机械分析式 辨证综合式
下载PDF
养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赡养"问题——试以"空巢家庭"为例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桂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1,共6页
中国现正处于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的社会转型时期,"未富先老"的国情使养老问题十分严峻。而在养老支持力涉及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三个方面,精神慰藉是赡养支持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一个特殊的家庭模式—... 中国现正处于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的社会转型时期,"未富先老"的国情使养老问题十分严峻。而在养老支持力涉及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三个方面,精神慰藉是赡养支持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一个特殊的家庭模式———"空巢"家庭所面临的养老危机可以看出精神赡养问题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情 “老有所养” 养老支持力 老年人 精神赡养 “空巢家庭”
下载PDF
论现代人之自杀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7
9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33,共9页
自杀系个人采取主动的方式结束自我生命的行为。现代社会的自杀问题比之传统社会更为严重 ,已经造成人类生命的巨大损失、公众精神的巨大痛苦和社会的重大难题。现代人的自杀行为虽然与精神疾病 (如忧郁症等 )有密切关联 ,但主要的还不... 自杀系个人采取主动的方式结束自我生命的行为。现代社会的自杀问题比之传统社会更为严重 ,已经造成人类生命的巨大损失、公众精神的巨大痛苦和社会的重大难题。现代人的自杀行为虽然与精神疾病 (如忧郁症等 )有密切关联 ,但主要的还不是精神疾病所致 ,而是现代人独特的对待生命与生活的态度所引发的。所以 ,要解决现代人之自杀问题 ,必须从社会与人生两方面着手 ,尤其是要有对待生命的正确的态度和对生活意义的正确把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 自杀问题 生命 生活态度 社会 人生 神圣性 价值 生活意义
下载PDF
论死亡焦虑及其消解方式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8,共8页
死亡焦虑是威胁现代人生存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中国人之死亡焦虑主要起因于人伦未竟的遗憾。所以 ,消除现代中国人死亡焦虑的重要方法在于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在生死观上要“见得破 ,透得过” ,要放得下 ,要认命 ,要预立遗嘱等等。... 死亡焦虑是威胁现代人生存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中国人之死亡焦虑主要起因于人伦未竟的遗憾。所以 ,消除现代中国人死亡焦虑的重要方法在于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在生死观上要“见得破 ,透得过” ,要放得下 ,要认命 ,要预立遗嘱等等。唯如此 ,才能消解现代人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 ,使之获得较高的生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焦虑 消解方式 人伦责任 死亡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能昌 海默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47,共7页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西方德性伦理的源头 ,它对伦理学的重大贡献就在于 :一方面他坚持了道德的理性本质 ,反对道德学说中的反理性倾向 ,另一方面 ,在道德问题上他却不是诉诸“建构理性” ,而是主张一种“教化理性” ,即与情感感受、行...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西方德性伦理的源头 ,它对伦理学的重大贡献就在于 :一方面他坚持了道德的理性本质 ,反对道德学说中的反理性倾向 ,另一方面 ,在道德问题上他却不是诉诸“建构理性” ,而是主张一种“教化理性” ,即与情感感受、行为相交融的理性 ,认为在道德上 ,理智德性表现在它能为行为提供正确的原理 ,能进行实践的思考、推理、谋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目的论 建构理性 教化理性 伦理德性 理智德性 德性论
下载PDF
儒佛道三教关系探微——以两晋南北朝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承贵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8,共7页
既相融相摄又相拒相斥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关系的基本形式。内容的广泛性、主体的不确定性、策略的迂回性和义理的互补性 ,是儒佛道三教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不仅为儒佛道的进一步融合创造了条件 。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佛教 儒学 道教 伦理价值取向 社会功能
下载PDF
价值的本质和本体 被引量:4
13
作者 尹星凡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47,共4页
本文从创造价值论的构想出发 ,集中探讨了价值的本质与本体问题。价值即意味着人们生活和实践的目的性 ,意味着人对自身生存需要、愿望和理想的追求 ;意味着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结果 ;也意味着与人们的目的相一致的实践活动和手... 本文从创造价值论的构想出发 ,集中探讨了价值的本质与本体问题。价值即意味着人们生活和实践的目的性 ,意味着人对自身生存需要、愿望和理想的追求 ;意味着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结果 ;也意味着与人们的目的相一致的实践活动和手段的必要性。价值的本体也就是人自身。就价值出自人类认识和理解到的包括人自身及其活动在内的世界万事万物的意义而言 ,它必须以人的意识或精神的活动作为前提 ,价值本身即是人的意识或理解的产物 ;就价值在于符合人的活动目的而言 ,人即是最终目的 ,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讨论价值的本体 ,必须区分本体和主体两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本质 本体 哲学
下载PDF
反腐败:人性预设、制度负激励与制度变迁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海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47,共6页
人性预设的形而上学失误,使得我们重于思想改造而疏于制度防范。不能在腐败的初始阶段进行有效遏制而使腐败形成负激励结构,腐败的示范效应使得腐败行为迅速蔓延,从政治经济领域向社会的意识文化领域泛滥,制度的负激励是其根本原因。当... 人性预设的形而上学失误,使得我们重于思想改造而疏于制度防范。不能在腐败的初始阶段进行有效遏制而使腐败形成负激励结构,腐败的示范效应使得腐败行为迅速蔓延,从政治经济领域向社会的意识文化领域泛滥,制度的负激励是其根本原因。当前,通过对人的行为方式设定的意识观念变迁和公共权力的制度变迁阻止腐败负激励蔓延。积极的意识形态灵活变迁和制度变迁是腐败问题的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人性预设 制度负激励 制度变迁
下载PDF
从义宁州怀远陈姓宗谱祠志看陈宝箴家族史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经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8,共6页
从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到1994年,义宁州的怀远陈姓共修七届宗谱和五届祠志。陈宝箴家族起到了突出的核心组织者的作用,并在宗谱上展示了自己家族崛起、发展的历史脉络。一部怀远陈姓宗谱,实际上就是以陈宝箴家族和其他几个实力较强的... 从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到1994年,义宁州的怀远陈姓共修七届宗谱和五届祠志。陈宝箴家族起到了突出的核心组织者的作用,并在宗谱上展示了自己家族崛起、发展的历史脉络。一部怀远陈姓宗谱,实际上就是以陈宝箴家族和其他几个实力较强的家族为主干而形成的。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昔日宗族组织的表现形态和族众的旺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宝箴 家族史 宗谱祠志 文化世家 义宁州 怀远人
下载PDF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制度安排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海涛 陈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2-44,共3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要苦心积虑地消灭党政干部身上那个"私"字,更多的是对党政干部作为公共人的公共品格要求,是站在公共利益和公共人的角度对作为普通人的个人私欲的约束和抵抗。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要苦心积虑地消灭党政干部身上那个"私"字,更多的是对党政干部作为公共人的公共品格要求,是站在公共利益和公共人的角度对作为普通人的个人私欲的约束和抵抗。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制度安排必须考虑人的行为方式;其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有合理的激励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制度安排 公共人 市场经济 行为方式 激励制度 公共选择压力 政府
下载PDF
论当代道德规范的两大类型——从教化论的角度看 被引量:3
17
作者 詹世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5,共6页
在当代,刚性、正规的法律和管理规范成为了社会的纲维,所以,道德规范不应该再去充当约束、控制人的行为的工具,而是应该从教化论的角度,强调道德规范的引导性、激励性,即让道德规范来引导人们心灵的扩展、涵厚、化通,使人们获得涵养和... 在当代,刚性、正规的法律和管理规范成为了社会的纲维,所以,道德规范不应该再去充当约束、控制人的行为的工具,而是应该从教化论的角度,强调道德规范的引导性、激励性,即让道德规范来引导人们心灵的扩展、涵厚、化通,使人们获得涵养和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规范 义理性 反己性 德性 教化论
下载PDF
论中部地区政府制度创新的基础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海涛 廖晓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45,共4页
中部地区特殊的地缘特色 ,使其在国家自东向西的阶梯式开放发展政策中面临重大的历史挑战与机遇。在不东不西的政策边缘中 ,中部地区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来应对这重大的历史挑战与机遇 ,而中部地区政府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制度创新的... 中部地区特殊的地缘特色 ,使其在国家自东向西的阶梯式开放发展政策中面临重大的历史挑战与机遇。在不东不西的政策边缘中 ,中部地区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来应对这重大的历史挑战与机遇 ,而中部地区政府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制度创新的地缘基础和宪政与意识形态基础 ,动力与能力基础 ,共同构成中部地区制度创新的基础 ,它是中部地区振兴的制度储备。对其进行积极整合和变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制度创新 制度基础
下载PDF
陆象山"荆门之政"及其反思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2,共6页
从南宋心学大师陆象山的"荆门之政",可以引申出如下对现代政治有益的经验教训:(1)象山先生承儒家德治观念,以心学为基础,建构起自己的政治学说。(2)"荆门之政"是象山先生在一年零四个月中创造的政治奇迹。(3)反思... 从南宋心学大师陆象山的"荆门之政",可以引申出如下对现代政治有益的经验教训:(1)象山先生承儒家德治观念,以心学为基础,建构起自己的政治学说。(2)"荆门之政"是象山先生在一年零四个月中创造的政治奇迹。(3)反思象山的"荆门之政",可以获得三个方面的启迪:第一,"荆门之政"实为象山理家治族经验的延伸;第二,现代社会要根除政治生活中的人治现象,不在抛弃儒家的德治观念,相反,倒是应该正确地理解儒家的政治学说;第三,从政者应该具备哲学的思维、哲学的方法、哲学的境界,以哲人的身份从事政治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陆九渊 “荆门之政” 心学 政治 儒家 德治 哲学
下载PDF
文化继承的基本范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承贵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6-71,共6页
文化继承应建立在对文化及文化价值特征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上,如是形成的文化继承便应是由文化贮藏、文化实践和文化创新三环节构成的统一体,是谓文化继承的基本范式。此文化继承基本范式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克服以往文化继承主张中的局限,... 文化继承应建立在对文化及文化价值特征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上,如是形成的文化继承便应是由文化贮藏、文化实践和文化创新三环节构成的统一体,是谓文化继承的基本范式。此文化继承基本范式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克服以往文化继承主张中的局限,而且有助于建立起人们的文化生态意识,有助于具体的文化继承实践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继承 基本范式 文化贮藏 文化实践 文化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