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颈椎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设计的解剖学测量
1
作者 刘子豪 刘家明 +4 位作者 颜金祥 吴嘉宝 黄山虎 张志宏 刘志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人群颈椎解剖学参数,为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100名健康人群,完善颈椎CT扫描,在CT片上分别测量C_(3~7)的双侧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长度(包括椎体内长度、椎弓根长度、椎板长度,作为椎弓根螺钉...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人群颈椎解剖学参数,为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100名健康人群,完善颈椎CT扫描,在CT片上分别测量C_(3~7)的双侧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长度(包括椎体内长度、椎弓根长度、椎板长度,作为椎弓根螺钉长度设计参考)、进钉外展角和椎弓根峡部的宽度和高度(作为椎弓根螺钉直径设计参考)。计算各测量结果的均值及四分位数。结果纳入成年健康志愿者100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身高、年龄,体重,合并疾病,其中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5.95岁。从C_(3~7),各参数左右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颈椎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椎体平均长度(15.85±1.20)~(19.40±1.50)mm;椎弓根平均长度(5.42±1.06)~(6.03±0.84)mm;椎板平均长度(9.52±1.15)~(10.33±1.58)mm。进钉外展角平均值范围(39.82±2.53)°~(42.56±2.50)°;椎弓根峡部宽度平均值(5.84±0.87)~(7.10±1.05)mm;椎弓根峡部高度平均值(6.71±1.10)~(8.26±1.22)mm。结论通过对正常人群颈椎C_(3)~C_(7)椎弓根螺钉进钉相关解剖参数的测量,为设计新型双螺纹颈椎椎弓根螺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解剖学测量 双螺纹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江西地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熊绪 刘家明 +4 位作者 陈伟文 陈江伟 周荣平 黄山虎 刘志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35-1140,1166,共7页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的骨科医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诊疗和认知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使用“问卷星”平台设计问卷通过微信发放。调查对象为江西地区具...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的骨科医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诊疗和认知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使用“问卷星”平台设计问卷通过微信发放。调查对象为江西地区具有职业资格的骨科医师,问卷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OVCF诊断、治疗、管理的选择以及学习现状。结果共回收279份有效问卷,其中初级职称67人、中级职称106人、高级职称106人。诊断方面:三甲医院骨科医师选择QCT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比例更高(P<0.05)。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的骨科医师对骨质疏松症检查对象的选择存在差异(P<0.05);治疗方面:中高级职称医师倾向于手术治疗OVCF(P<0.05)。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的骨科医师对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选择差异大(P<0.05);管理方面:初级职称医师有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的比例更低(P<0.05),调查对象建立随访比例较低;学习方面:初、中级职称医师系统的骨质疏松症专业知识学习比例低(P<0.05)。结论江西地区骨科医师对OVCF的诊疗选择因医院等级、职称不同,差异性较大。三甲医院医师倾向于选择QCT诊断骨质疏松症;中高级职称和三级医院医师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OVCF;大多数调查对象缺乏对OVCF的管理方案;初、中级职称骨科医师缺乏系统专业地学习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压缩性骨折 问卷调查 医师
下载PDF
许莫氏结节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志文 熊志超 +6 位作者 刘文彩 曹志远 钟南山 姚葛亮 舒勇 刘志礼 刘家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 分析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N)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发生率和分布规律,探讨SN与椎管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8月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腰椎磁... 目的 分析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N)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发生率和分布规律,探讨SN与椎管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8月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腰椎磁共振图像,记录SN在腰椎每个节段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SN,将患者分为SN组和非SN组,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各椎体中央前后径、各椎间隙硬膜囊前后径、硬膜囊矢径比的差异。分析SN与对应节段腰椎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18例患者,其中118例患者的237个终板发生SN。SN在L4/5节段的发生率最高(26.6%),且头侧终板的发生率高于尾侧终板。SN组在L1/2、L2/3和L4/5节段的硬膜囊矢径比值小于非SN组(P<0.05)。SN组的硬膜囊矢径比值平均为0.28±0.10,显著低于非SN组的0.32±0.11(P<0.001),且SN与硬膜囊矢径比值呈负相关(r=-0.164,P<0.001)。结论 SN与腰椎管狭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腰椎管狭窄严重程度的一个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莫氏结节 椎间盘退变 退行性腰椎狭窄 磁共振 硬膜囊与椎体的矢径比
下载PDF
妊娠合并伴神经损害脊柱疾病的治疗
4
作者 应辉 姚葛亮 +3 位作者 刘家明 钟南山 黄山虎 刘志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妊娠期激素变化致关节松弛;子宫增大和位置改变致重心前移均易导致出现脊柱疾病[1]。大部分患者症状可自行缓解,少数患者症状不缓解甚至加重。当患者表现为并发神经损害时,因其极易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对产妇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谨慎... 妊娠期激素变化致关节松弛;子宫增大和位置改变致重心前移均易导致出现脊柱疾病[1]。大部分患者症状可自行缓解,少数患者症状不缓解甚至加重。当患者表现为并发神经损害时,因其极易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对产妇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谨慎处理。目前尚无关于妊娠合并脊柱疾病并发神经损害的明确的治疗方案,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害 脊柱疾病 关节松弛 子宫增大 妊娠合并 文献报道 疾病的治疗 后遗症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罗锟 刘家明 +3 位作者 钟南山 姚葛亮 黄山虎 刘志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4-732,共9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PKP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过程中邻近椎体是否新发骨折,将患者分成骨折组和非骨折组(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椎体位置、骨水泥注射途径(单/双)、注射剂量、注射后形态、骨水泥渗漏情况、椎旁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椎体CSA、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等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利用R软件建立其列线图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图以及决策曲线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准确度以及临床价值.结果:总共纳入224例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2例,平均年龄65.19±8.62岁.术后36例患者(共45个椎体)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为16.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椎旁肌CSA/椎体CSA值、骨折椎体位置、骨水泥注射剂量、骨水泥渗漏、注射后形态在骨折组与非骨折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椎旁肌CSA/椎体CSA值降低、胸腰段骨折、骨水泥注射剂量、骨水泥渗漏、注射后呈团块状为PKP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高危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所建模型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88;校准图显示模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较为接近;决策曲线提示模型在1%~98%范围内,模型预测净获益值较高,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与年龄、椎旁肌退化程度、骨折椎体位置、骨水泥注射剂量、骨水泥渗漏、注射后形态等因素相关,据此构建的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邻近椎体骨折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脂肪酸合成酶参与骨肉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吴嘉宝 孙伯林 +2 位作者 钟南山 刘志礼 刘家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90-93,99,共5页
骨肉瘤患者致死的最主要因素为肺转移,而脂肪酸合成酶(FASN)与骨肉瘤侵袭转移关系紧密。FASN与骨肉瘤细胞之间存在双向正反馈作用,并在骨肉瘤的生长、分化、增殖、侵袭、凋亡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FASN可通过激活ERK1/2/Bcl-xL和HER2/P... 骨肉瘤患者致死的最主要因素为肺转移,而脂肪酸合成酶(FASN)与骨肉瘤侵袭转移关系紧密。FASN与骨肉瘤细胞之间存在双向正反馈作用,并在骨肉瘤的生长、分化、增殖、侵袭、凋亡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FASN可通过激活ERK1/2/Bcl-xL和HER2/PI3K/AKT信号通路或者介导microRNA和异质核核糖核蛋白A1来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等进展过程。FASN抑制剂如TVB-2640和安洛替尼等将在未来的骨肉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脂肪酸合酶 调控机制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不同年龄正常人群腰椎椎旁肌退变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廖为杰 杨起坤 +4 位作者 罗志文 钟南山 姚葛亮 刘志礼 刘家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985-989,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正常人群中腰椎椎旁肌退变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正常人群椎旁肌退变与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80名健康体检者的腰椎影像学资料。按照年龄分...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正常人群中腰椎椎旁肌退变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正常人群椎旁肌退变与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80名健康体检者的腰椎影像学资料。按照年龄分为40~49岁、50~59岁、60~69岁3个年龄组。所有体检者均有腰椎X线片和MRI影像结果。利用影像管理系统软件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腰椎MRI横断面上测量L3/4、L4/5、L5/S1椎间隙水平椎旁肌的横截面积(CSA)和相应椎体下终板的CSA,计算椎旁肌CSA/椎体CSA值。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椎旁肌CSA/椎体CSA值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3组按年龄从低到高,各椎间隙水平椎旁肌CSA/椎体CSA值呈递减趋势。40~49岁年龄组,各椎间隙水平的椎旁肌CSA/椎体CSA与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呈显著相关;与骨盆入射角呈中等相关。50~59岁年龄组,各椎间隙水平的椎旁肌CSA/椎体CSA与SS、LL呈中等相关。60~69岁年龄组,各椎间隙水平的椎旁肌CSA/椎体CSA与SS、LL呈显著相关。结论:正常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椎旁肌横截面积逐渐缩小,50岁以后腰椎旁肌CSA/椎体CSA与脊柱-骨盆参数SS、LL相关性越来越强,提示老年人群椎旁肌退变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退变 脊柱-骨盆参数 年龄
下载PDF
环状RNAs翻译功能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甘钰 方炜丹 张凌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环状RNAs(circRNAs)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具有丰富性、稳定性、保守性和特异性等特点,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生物学作用。circRNAs在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及蛋白组学的发展,人们不仅发现circ... 环状RNAs(circRNAs)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具有丰富性、稳定性、保守性和特异性等特点,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生物学作用。circRNAs在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及蛋白组学的发展,人们不仅发现circRNAs具有编码蛋白的潜能,并且其编码的蛋白质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概述了circRNAs的形成、特性、生物学功能,并重点介绍了circRNAs的翻译起始机制及circRNAs通过翻译机制,在CRC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s 结直肠癌 蛋白翻译
下载PDF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调查
9
作者 颜金祥 刘家明 +2 位作者 刘子豪 熊绪 刘志礼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人群逐渐增多,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人数也越来越多,给医疗保健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于椎体、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文献进行回...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人群逐渐增多,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人数也越来越多,给医疗保健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于椎体、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综述国内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流行病学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