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46a G>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原发性肝癌患者遗传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芸 李兵胜 +7 位作者 张卫芳 李义秀 李春 彭娟 赖鑫 朱静 徐睿来 熊爱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7期779-786,共8页
目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国原发性肝癌与miR-146a G>C(rs2910164)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获得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 目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国原发性肝癌与miR-146a G>C(rs2910164)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获得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17年3月。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各基因型的合并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9篇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组3 937例,健康对照组5 025例,研究间存在中等强度的异质性。固定效应的合并OR值及95%CI在显性模型[(GG+GC)/CC]和隐性模型[GG/(GC+CC)]分别为1.26(1.12,1.41)(P=0.00)和1.23(1.12,1.34)(P=0.00),随机效应等位模型(G/C)为1.17(1.10,1.25)(P=0.00)。Meta回归分析发现显性模型样本的地域来源与合并OR值正相关。亚组分析表明,在中东人群和西部人群及采用PCR-RFLP分型时,miR-146a G>C与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而在西南人群和采用非PCR-RFLP(Non-PCR-RFLP)分型时无明显相关性。三个基因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也没有发表偏倚。结论:miR-146a G>C与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携带G等位的个体有更高的发病风险,该位点基因多态性具有成为原发性肝癌的生物标记物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 MIR-146A G〉C
下载PDF
HepG2细胞对丹酚酸B的摄取实验研究
2
作者 温金华 刘婧 +2 位作者 黎玉华 吕燕妮 曹力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7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B)在肝癌细胞中的摄取动力学特性。方法首先考察系列浓度SAB对HepG2细胞的毒性反应,确定SAB的安全浓度范围,然后建立UPLC-MS法检测SAB浓度,最后考察时间对HepG2细胞摄取SAB的影响,同时研究系列浓度的SAB作用于HepG2...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B)在肝癌细胞中的摄取动力学特性。方法首先考察系列浓度SAB对HepG2细胞的毒性反应,确定SAB的安全浓度范围,然后建立UPLC-MS法检测SAB浓度,最后考察时间对HepG2细胞摄取SAB的影响,同时研究系列浓度的SAB作用于HepG2细胞后其摄取量,推算摄取动力学参数。结果1~128μmol·L^-1浓度的SAB作用24 h对HepG2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作用20 min后HepG2细胞对SAB的摄取开始趋于饱和;系列浓度的SAB作用HepG2细胞10 min后,细胞摄取SAB的量亦随着SAB浓度增加而增加,摄取动力学参数Vmax和Km分别为(9.59±1.75)ng/(mL·min)和(24.91±8.59)mmol·L^-1。结论HepG2细胞对SAB的摄取与时间及药物浓度相关,但尚不明确是主动摄取还是被动摄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HEPG2细胞 摄取
原文传递
院外临床研究协调员“院内化”及其在试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曹端文 刘小健 +1 位作者 涂颖秋 魏筱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6-1429,共4页
该文通过探讨研究机构质量管理现状,结合当前临床试验的质量要求和临床研究协调员的工作特点及发展态势,分析和讨论了将院外临床研究协调员进行"院内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归纳了院内化常用方法。结合该院实际情况,分析了院... 该文通过探讨研究机构质量管理现状,结合当前临床试验的质量要求和临床研究协调员的工作特点及发展态势,分析和讨论了将院外临床研究协调员进行"院内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归纳了院内化常用方法。结合该院实际情况,分析了院内化临床研究协调员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工作内容,以达到优化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流程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临床研究协调员 质量管理
下载PDF
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基于PDCA模式的血样质量管理 被引量:7
4
作者 曹端文 陈英 +2 位作者 左荣 刘小健 魏筱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8-741,共4页
血样质量管理是生物等效性试验质量管理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其关系着后期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是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PDCA将质量持续提高。本文介绍了将PDCA纳... 血样质量管理是生物等效性试验质量管理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其关系着后期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是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PDCA将质量持续提高。本文介绍了将PDCA纳入血样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血液采集、血液转运、血样预处理、血样保存、血样转运后血样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引入PDCA之后血样溶血率显著降低;同时,转运与预处理及时性、操作准确性、样本安全性、温控数据完整性等方面显著提升。因此,PDCA运用到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可以提高血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仿制药 生物等效性试验 血样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聚酰胺-胺-聚谷氨酸-聚乙烯亚胺共聚物的制备及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英 胡锦芳 +2 位作者 张长林 曹端文 魏筱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926,共8页
本文合成了一种以零"代"聚酰胺-胺(generation 0 polyamidoamine, PAMAM G0)为内核、聚谷氨酸接枝小分子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为侧链的共聚物(PGLP),并研究了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应用1H NMR(proton nuclear m... 本文合成了一种以零"代"聚酰胺-胺(generation 0 polyamidoamine, PAMAM G0)为内核、聚谷氨酸接枝小分子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为侧链的共聚物(PGLP),并研究了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应用1H NMR(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确认结构;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PGLP对基因的压缩包裹能力和保护能力,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测定PGLP/pDNA复合物的粒径及电位;运用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和溶血实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伦理委员会批准)考察PGLP的细胞毒性,体外细胞转染实验评估PGLP/pDNA复合物的转染能力。结果表明, PGLP可以有效压缩包裹DNA并保护其免受血清酶的降解;当PGLP/pDNA质量比大于或等于1 (w/w≥1)时,复合物平均粒径和电位分别约在105~200 nm和+10~+28 mV之间。毒性实验表明:PGLP及其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均显著低于PEI 25K及其复合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细胞转染实验表明:PGLP/pDNA复合物在w/w=8时可获得最大转染能力,在有血清和无血清的条件下对多种细胞(HEK 293T、HeLa、BEL 7402和RASMC)的转染效率均显著高于PEI 25K或Lipofectamine 2000在最优转染比的效率。抗血清转染能力分析表明:PGLP/pDNA复合物(w/w=8)在血清中的转染效率与无血清转染效率的比值(转染比)高于PEI 25K/pDNA复合物,具有更强的抗血清转染能力。因此, PGLP是一种有潜力的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胺 聚谷氨酸 聚乙烯亚胺 共聚物 基因载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