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在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放射科轮转中的应用
1
作者 唐小平 龚良庚 +2 位作者 刘贯清 孙小余 魏志鹏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10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教学在非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放射科专业基地轮转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专业基地轮转的非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84人,经过1...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教学在非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放射科专业基地轮转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专业基地轮转的非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84人,经过1周的教学培训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I组和人工组,每组42人。AI组使用“AI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进行图像后处理和报告撰写,人工组依靠常规后处理工作站在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中浏览图像并出具诊断报告。比较两组住院医师后处理图像质量和影像诊断报告质量评分及后处理和书写报告时间,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AI组住院医师的后处理时间、阅片报告时间均显著短于人工组(P<0.001);AI组住院医师的后处理质量评分、诊断报告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人工组(P<0.001)。AI组住院医师对教学的评价显著高于人工组(Z=-7.909,P<0.001)。结论AI辅助教学模式有助于非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针对性、系统性、高效率地学习放射科专业知识、提高阅片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辅助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非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 放射科专业基地
下载PDF
影像学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查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曾朝霞 张照涛 龚良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2-1185,1190,共5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用复查手段,但患者耐受性差。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发展,MRI受金属伪影影响降低,具备无辐射、无创、高分辨率等优势。零回波磁共振血管成像和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既能更...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用复查手段,但患者耐受性差。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发展,MRI受金属伪影影响降低,具备无辐射、无创、高分辨率等优势。零回波磁共振血管成像和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既能更好地显示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残留动脉瘤的大小,又可以显示血管壁的强化程度和预后情况。随着能谱CT的发展,CT血管造影在动脉瘤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阐述不同影像学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综述
下载PDF
以长征精神助推中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3
作者 许传军 龚良庚 +17 位作者 刘晶哲 殷小平 边杰 黄贤平 张惠娟 何波 卢亦波 邢卫红 吕圣秀 王刚 张华 童娟 方伟军 景赟杭 何玉麟 施裕新 李宏军 陆普选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重走长征路,可以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的专家团队在李宏军教授、陆普选教授和施裕新教授等带领下,于2024年3月至11月,举...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重走长征路,可以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的专家团队在李宏军教授、陆普选教授和施裕新教授等带领下,于2024年3月至11月,举办了中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重走长征路系列公益活动。系列公益活动先后在江西瑞金、云南扎西、福建龙岩、重庆綦江、广西桂林、河北石家庄、甘肃会宁、广东广州、贵州遵义、陕西延安等地举行。本次系列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学术成果交流、向基层赠送专业与科普书籍和杂志、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病例讨论、会诊和开展红色教育等。以“追寻长征之路,弘扬长征精神,肩负时代使命,助我中华复兴”为主题,秉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学术交流与传播为载体,加强团队人文建设为内涵”的宗旨。参与活动专家208人次,举办学术交流11场,参与学习培训的基层医学影像学及相关医务工作者2300余人次;基层现场学术指导15场,基层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5场;参观学习的红色教育主题场馆18处,现场接受红色教育的专家团队成员208人次,当地基层医务工作者450余人次。本次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感染与传染病影像更好地传承推广、更多的基层服务和更高的医疗质量发展,让长征精神在中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学科建设中熠熠生辉。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事业的发展,2024年11月7日,中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重走长征路系列公益活动总结与表彰大会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会议总结了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彰了此次公益活动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专家,并为优秀专家颁发了“伯乐奖”“星火燎原奖”和“未来之星奖”奖牌和奖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精神 感染与传染病影像 学科建设
下载PDF
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
4
作者 罗丹 饶忠亮 肖新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观察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基底动脉(BA)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根据MRI所见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将其分为穿支组(穿支型BA粥样硬化,n=57)与多机制组(动脉到... 目的观察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基底动脉(BA)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根据MRI所见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将其分为穿支组(穿支型BA粥样硬化,n=57)与多机制组(动脉到动脉栓塞和/或低灌注,n=90);比较组间临床资料、HR-VWI及MR血管成像参数;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并据以构建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BA缺血性脑卒中的效能。结果穿支组罹患糖尿病(DM)及背侧斑块占比高于、腹侧斑块占比低于多机制组(P均<0.05);组间其余临床资料,责任斑块层面最厚管壁厚度、管腔偏心指数、管腔面积、管壁面积,以及血管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及BA走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M及背侧斑块均为穿支型BA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腹侧斑块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以之构建的模型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BA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2.46%、70.00%及0.839。结论HR-VWI可用于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BA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基底动脉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抗凝治疗联合大承气汤高位灌肠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5
作者 詹亚琨 罗艳 邹蓓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25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评价抗凝联合大承气汤高位灌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21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行抑酸、禁食、... 目的 评价抗凝联合大承气汤高位灌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21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行抑酸、禁食、胃肠减压、镇痛、抗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入院第1天注射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大承气汤高位灌肠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甘油三酯、血清淀粉酶、白细胞、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恢复所需时间。结果 治疗组因高位灌肠失败脱落2例。治疗后1周,治疗组血清淀粉酶、甘油三酯及白细胞数值较治疗前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 <0.05),且腹痛、发热、腹胀缓解及CT表现好转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抗凝联合大承气汤高位灌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大承气汤 高位灌肠 低分子肝素 抗凝治疗
下载PDF
DXA联合胸腹部CT扫描筛查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6
作者 李岩 王志忠 芦春花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25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联合胸腹部CT扫描检查骨密度筛查骨质疏松症(OP)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1—2023年门诊就诊的116例疑似OP患者,均行腰椎正位DXA及CT扫描检查,2种检查方式间隔不超过1周... 目的 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联合胸腹部CT扫描检查骨密度筛查骨质疏松症(OP)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1—2023年门诊就诊的116例疑似OP患者,均行腰椎正位DXA及CT扫描检查,2种检查方式间隔不超过1周。比较单独DXA、DXA联合胸腹部CT扫描的OP检出率。结果 116例患者中,男64例,年龄(53.5±13.9)岁;女52例,年龄(48.3±12.8)岁。DXA联合胸腹部CT扫描检出OP18例(男性8例,女性10例),占15.52%;DXA检出OP 9例(男性3例,女性6例),占7.76%。DXA联合胸腹部CT扫描OP检出率高于单独DXA(χ^(2)=15.323,P <0.001),2种检查方式的女性OP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 <0.001)。结论 性别是OP筛查的主要影响因素。DXA联合胸腹部CT扫描可提高OP的检出率,DXA对骨密度的测量可能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 胸腹部CT扫描 诊断
下载PDF
基于DTI-ALPS指数分析不同亚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类淋巴系统功能改变
7
作者 胡鹏鑫 邹宇 +6 位作者 袁于青 熊瑞芳 李承毅 朱涵婷 周明玉 谢亮 唐小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1,共7页
目的:基于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分析不同亚型发作性睡病(NT)患者的类淋巴系统功能改变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类淋巴系统系统功能指标区分不同亚型NT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9月-2024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 目的:基于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分析不同亚型发作性睡病(NT)患者的类淋巴系统功能改变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类淋巴系统系统功能指标区分不同亚型NT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9月-2024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31名1型发作性睡病(NT1)和15名2型发作性睡病(NT2)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名健康对照者(HC)。受试者进行Epworth嗜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所有NT患者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多次睡眠潜伏期实验,记录平均睡眠潜伏期时间和始发快速眼动期睡眠(SOREMP)次数及N1期、N2期、N3期睡眠占比等相关参数。所有受试者的DTI图像使用DSI-Studio软件处理并计算双侧DTI-ALPS指数。比较不同组间受试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组间的双侧DTI-ALPS指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双侧DTI-ALSP指数区分NT1和NT2患者的诊断价值。为控制年龄和性别的影响,采用偏相关性分析NT患者双侧DTI-ALPS指数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NT1组的ESS评分、PSQI评分显著高于NT2组和HC组(P<0.05),NT1组双侧DTI-ALPS指数(左:1.412±0.137;右:1.398±0.152)显著低于NT2组(左:1.608±0.106;右:1.586±0.067)和HC组(左:1.632±0.159;右:1.660±0.181)(P<0.001)。NT患者DTI-ALPS指数与N2期、N3期占比呈正相关(P<0.05),与ESS评分、N1期占比、SOREMP次数呈负相关(P<0.05)。双侧DTI-ALPS指数对区分NT1和NT2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临界值分别为1.528、1.524,AUC分别为0.899、0.839。结论:NT患者存在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且NT1患者更为严重,NT患者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与其睡眠结构紊乱有关。DTI-ALPS指数区分不同亚型NT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类淋巴系统 血管周围间隙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向天果提取物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叶容芳 熊绍风 +1 位作者 徐洁 黄江龙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24,共10页
目的探讨向天果提取物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H9C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1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5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100 g·L^(-1)向天... 目的探讨向天果提取物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H9C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1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5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1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2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和4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对照组细胞加入不含药物的完全培养基,1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1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5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1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2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和4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细胞分别加入1、10、50、100、200、400 g·L^(-1)向天果提取物10 mL干预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H9C2细胞中LDH水平。另取对数生长期H9C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阿霉素组、阿霉素+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bin-1(Fer-1)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对照组细胞加入不含药物的完全培养基,阿霉素组细胞加入1μmol·L^(-1)阿霉素10 mL,阿霉素+Fer-1组细胞加入1μmol·L^(-1)阿霉素和2μmol·L^(-1) Fer-1各10 mL,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细胞加入100 g·L^(-1)向天果提取物10 mL干预24 h后再加入1μmol·L^(-1)阿霉素10 mL处理48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存活率,LDH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H9C2细胞中LDH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9C2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中caspase-3水平,铁含量试剂盒检测H9C2细胞中铁离子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p62、人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单丹磺酰尸胺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自噬体荧光强度。结果对照组、1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1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5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1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中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86、2.198,P>0.05)。2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4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1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5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1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1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5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1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P<0.05);4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2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LDH水平显著高于200 g·L^(-1)向天果提取物组(P<0.05)。选择100 g·L^(-1)作为后续实验的最适浓度。阿霉素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阿霉素+Fer-1组,细胞中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和阿霉素+Fer-1组(P<0.05)。对照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和阿霉素+Fer-1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中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和阿霉素+Fer-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阿霉素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和阿霉素+Fer-1组(P<0.05)。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与阿霉素+Fer-1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组细胞中caspase-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和阿霉素+Fer-1组(P<0.05)。对照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和阿霉素+Fer-1组细胞中caspase-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组细胞中PTGS2蛋白相对表达量和铁离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阿霉素+Fer-1组,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阿霉素+Fer-1组(P<0.05);对照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和阿霉素+Fer-1组细胞中PTGS2、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和铁离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组细胞中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和阿霉素+Fer-1组,p6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和阿霉素+Fer-1组(P<0.05);对照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和阿霉素+Fer-1组细胞中Beclin-1、p62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组细胞自噬体荧光强度显著低于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阿霉素+Fer-1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阿霉素+向天果提取物组和阿霉素+Fer-1组细胞自噬体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天果提取物具有减轻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且这一作用的发生依赖于激活自噬和抑制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天果提取物 阿霉素 心肌细胞损伤 自噬 铁死亡
下载PDF
术前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熊亮霞 方淇民 +2 位作者 李淑豪 彭云 龚良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双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分析结合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肝细胞癌(HCC)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130例H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所有患者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术后...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双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分析结合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肝细胞癌(HCC)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130例H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所有患者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术后2年内有复发或转移者61例(早期复发组),无早期复发者6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应用ITK-SNAP软件对目标病灶进行分割,采用美国GE AK软件提取病灶的组学特征。对所有特征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以降低特征冗余,随后采用t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降低特征维度。将所有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84例)和验证集(46例),利用SVM算法构建基于临床资料、动脉期及静脉期组学特征的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评价各模型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临床资料中肿瘤最大径、微血管侵犯(MVI)为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经特征降维后共筛选出4个动脉期和2个静脉期组学特征参数,以动脉期模型的预测效能更佳,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858。结合有效临床因子和动脉期最优特征建立的组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其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938。结论:基于术前增强CT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能较好地预测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可作为临床个性化治疗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早期复发 影像组学 支持向量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评估直肠腺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黄国中 付雪林 +2 位作者 周锦红 程明远 邓军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792-798,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在直肠腺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8月至2021年10月的70例NCRT后行TME的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疗效良好组和疗效不... 目的 探讨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在直肠腺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8月至2021年10月的70例NCRT后行TME的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疗效良好组和疗效不良组,分别对每名患者NCRT后的轴位T2WI、DWI及增强动脉期LAVA序列图像逐层勾画病灶的感兴趣区,提取出影像组学特征后对其进行降维,将所有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建立基于轴位T2WI、DWI及增强动脉期LAVA序列图像的逻辑回归模型及基于影像组学标签的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性能,绘制基于联合模型的列线图对直肠腺癌患者NCRT疗效进行个性化评估。结果 疗效良好组26例,疗效不良组44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用药情况、肿瘤指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位患者每种序列图像均提取出106个特征,特征降维后三种序列分别剩余4、4、9个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每个序列中各有一个特征与疗效呈负相关(P<0.05)。Model 1~4的AUC值分别为0.838、0.718、0.723、0.862,Delong检验显示Model 4与Model 2、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A显示三个模型均可以临床获益,其中联合模型获益最大。结论 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在直肠腺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直肠腺癌 新辅助放化疗
下载PDF
JCI标准指导标准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1
作者 张丽 严辉峰 +3 位作者 朱剑 陈平 涂惠 陈敏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JCI标准指导标准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方案... 目的探讨JCI标准指导标准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方案上给予JCI标准指导下标准化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困扰程度低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JCI标准指导标准化护理可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 JCI标准 标准化护理
下载PDF
八段锦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12
作者 章洁苓 黄芬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115-116,120,共3页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肿瘤科住院的31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肿瘤科住院的31例直肠癌新辅助放...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肿瘤科住院的31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肿瘤科住院的31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八段锦联合中医情志护理。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估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各项QLQ-C3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各项QLQ-C30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采用八段锦联合情志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情志护理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三维超声在不同中医证型不孕症患者卵泡监测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杨智利 赵锦洪 王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69-72,共4页
目的围绕不同中医证型不孕症患者,采用三维超声对其卵泡进行监测,评定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不同中医证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三维超声评定其排卵类型及窦卵泡计数(AFC),并剖析不... 目的围绕不同中医证型不孕症患者,采用三维超声对其卵泡进行监测,评定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不同中医证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三维超声评定其排卵类型及窦卵泡计数(AFC),并剖析不同证型患者相对应的卵泡监测特征。结果在不孕症患者中,肾虚证为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中医证型;AFC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其中瘀滞胞宫者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最明显,痰湿阻滞者下降最少;肾阳亏虚者小卵泡排卵的例数最多;肝气郁滞者无论是正常排卵型、小卵泡排卵型还是无排卵型,均有较多例数。结论经三维超声检测得知,不孕症的证型主要为肾虚证,其与排卵障碍、卵泡发育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肝郁气滞证与排卵障碍的发生紧密相关,具体表现为小卵泡排卵与卵泡黄素化不排卵;瘀滞胞宫证与卵巢储备功能的异常下降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痰湿阻滞证通常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三维超声 中医证型 卵泡监测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徐昌民 芦春花 +2 位作者 罗艳 李岩 邢姗姗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出现类似幽门梗阻而怀疑SMAS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消化道造影与CTA检查。其中经...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出现类似幽门梗阻而怀疑SMAS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消化道造影与CTA检查。其中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测后确诊为SMAS组38例,非SMAS组32例,比较CTA下SMAS组与非SMAS的相关指标[SMA走行,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SMA-AA),胃腔充盈态仰卧位十二指肠通过处SMA后壁与AA前壁的距离(DD)],分析CTA的相关指标对SMAS的诊断价值。结果CTA中,SMAS组的SMA走行的径直型比例高于非SM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S组的SMA-AA及DD均低于非SM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MA-AA与DD联合诊断SMAS的AUC为0.919,高于单一指标的0.835、0.773。结论CTA能显示血管走行情况,反映SMA与AA间的夹角及距离,可准确诊断出SMAS,达到与上消化道造影同样效果,临床上可结合患者情况、医疗条件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上消化道造影 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耐高压PICC在肿瘤患者腹部CT增强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严辉峰 张丽 +3 位作者 朱剑 左敏静 罗雪娇 毕蒙蒙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耐高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腹部CT增强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实施腹部CT增强扫描的肿瘤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同的3组,其中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静脉留... 目的分析耐高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腹部CT增强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实施腹部CT增强扫描的肿瘤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同的3组,其中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静脉留置针予以对比剂团注;观察1组(n=100)、观察2组(n=100)均用耐高压PICC导管予以对比剂团注,根据对比剂说明书参照剂量以及患者实际特点、医院常规使用情况,将对比剂用量分别设置为1.3、1.1 mL/kg;对比三组CT增强扫描并发症、图像质量等。结果总的增强扫描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1组、2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1、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2组从进入检查室至CT扫描的时间、CT扫描结束至按压无出血的时间、整体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图像质量、噪声及锐利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1、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CT增强扫描结束后未出现导管高压注射损坏及导管堵塞的情况。观察2组的对比剂用量低于观察1组、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应用耐高压PICC导管并联合低对比剂注射用量行腹部CT增强,优化了CT增强的检查流程,提高了患者的检查舒适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PICC导管 肿瘤 腹部增强CT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Hcy、sdLDL-C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16
作者 戴俊杰 张丽 +2 位作者 严辉峰 黄波 左敏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4249-4252,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用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开展...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用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开展头颈部CTA检查,同步检测血清Hcy、sdLDL-C表达情况,对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分析头颈部CTA联合血清Hcy、sdLDL-C检测在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结果:94例患者的188条颈动脉检查结果提示狭窄血管100条,正常血管88条;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同血清Hcy、sdLDL-C表达呈正相关,血清Hcy、sdLDL-C水平伴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sdLDL-C用于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cut-off值分别为>16.25μmol/L、>0.96mmol/L,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0、0.790;CTA联合血清(Hcy+sdLDL-C)检查用于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敏感性98.00%、准确性95.74%,高于单一的CTA检查或血清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A检查用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血清Hcy、sdLDL-C水平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对更好指导临床治疗工作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同型半胱氨酸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卵巢原发甲状腺肿类癌一例
17
作者 汪希雯 冷银萍 龚良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5-1426,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52岁,因“发现盆腔包块2个月余”入院。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均在正常范围内。盆腔CT平扫+增强示盆腔右侧见一大小约39 mm×29 mm的囊实性肿块,边... 病例资料患者,女,52岁,因“发现盆腔包块2个月余”入院。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均在正常范围内。盆腔CT平扫+增强示盆腔右侧见一大小约39 mm×29 mm的囊实性肿块,边缘为囊性低密度影及钙化,增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显著性持续强化,内见粗大供血血管;肿块前方另见不规则囊性影,境界清晰,大小约26 mm×42 mm,增强无强化(图1)。影像诊断: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瘤性病变,倾向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甲状腺肿 类癌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后补体C3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表达变化
18
作者 朱涵婷 熊瑞芳 +2 位作者 李承毅 赵锡海 唐小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9-70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补体C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36只和模型组36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补体C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36只和模型组36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3、6、24 h及3 d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9只。参照Zea Longa评分法行神经功能学评分。每组行R2StarMap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T_1加权成像、T_2加权成像扫描。测量DWI异常信号体积,检测脑梗死体积。R2StarMap原始图经后处理生成R2^(*)伪彩图,测量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2^(*)值,检测脑铁沉积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3、HMGB1、GPX4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损伤,模型组大鼠3、6、24 h及3 d神经功能评分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3、6、24 h及3 d右侧脑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3、6、24 h及3 d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2^(*)值明显高于左侧(P<0.05,P<0.01)。模型组3、6、24 h及3 d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2^(*)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右侧(P<0.05,P<0.01)。模型组3、6、24 h及3 d的R2^(*)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82±0.82 vs 1.12±0.31,P<0.05;1.31±0.26 vs 1.04±0.14,P<0.05;1.94±0.74 vs 1.06±0.10,P<0.01;1.99±0.39 vs 1.02±0.11,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3、6、24 h及3 d补体C3和HMGB1表达明显升高,GPX4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对脑组织中补体C3、HMGB1、GPX4表达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补体C3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质沉积症三例及其MRI表现
19
作者 邹宇 唐小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5-838,共4页
病例资料病例1,男,57岁。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耳听力减退,症状进行性加重。2年前出现行走不稳,伴有左下肢麻木、无力,半年前出现口齿欠清。体格检查:右侧Babinski征阳性,Romberg征阳性。纯音听阈测定提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MRI... 病例资料病例1,男,57岁。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耳听力减退,症状进行性加重。2年前出现行走不稳,伴有左下肢麻木、无力,半年前出现口齿欠清。体格检查:右侧Babinski征阳性,Romberg征阳性。纯音听阈测定提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MRI示:小脑萎缩(图1a)。双侧大、小脑表面,脑室周围及脑干、脊髓表面均见线状T 2WI低信号(图1b、1c)、SWI明显低信号,累及视神经及前庭蜗神经(图1d)。颈椎矢状面见第一胸椎后缘脊髓腹侧脑脊液T2高信号中断(图1c),边界清晰,横断面脊髓呈“嘴唇征”(图1e)。CTA及动脉造影示:左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图1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蛛网膜下腔出血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痴呆风险
20
作者 肖轩 戴西件 +2 位作者 李艺晖 杨培 龚良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观察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痴呆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UK Biobank数据库中31587例抑郁症患者,根据随访显示是否罹患痴呆分为痴呆组(n=896)与非痴呆组(n=30691),并按6∶4比例分为训练集(n=18952)及测试集(n=12635);根据访... 目的观察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痴呆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UK Biobank数据库中31587例抑郁症患者,根据随访显示是否罹患痴呆分为痴呆组(n=896)与非痴呆组(n=30691),并按6∶4比例分为训练集(n=18952)及测试集(n=12635);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共纳入包括人口特征、生活方式、健康状况、身体指标及影像学表现等共190个因素并进行筛选;基于筛选所获因素分别以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岭回归(Ridge)和自适应提升(AdaBoost)建立模型,观察其预测抑郁症患者痴呆风险的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0个因素,包括年龄、腰围、就业状态、日间小憩、日间瞌睡或嗜睡、使用手机时长、家庭成员数量、患抑郁症时长、愧疚感及因心理问题就诊;由此建立的LightGBM、Ridge和AdaBoost模型预测训练集抑郁症患者痴呆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4、0.832和0.889,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测试集AUC分别为0.866、0.842和0.859,除LightGBM与AdaBoost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准曲线显示LightGBM模型拟合度最佳。结论LightGBM机器学习模型有助于预测抑郁症患者痴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抑郁症 机器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