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种疼痛强度评估量表在门诊伤口换药病人中的易选性和同时效度 被引量:23
1
作者 胡庆霞 何朝珠 刘思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换药相关疼痛是伤口换药病人常有的症状,而且换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同时有报道[2,3]显示疼痛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过程。鉴于这种情况... 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换药相关疼痛是伤口换药病人常有的症状,而且换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同时有报道[2,3]显示疼痛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过程。鉴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对其换药时疼痛进行评估,了解疼痛的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强度 换药病人 评估量表 同时效度 伤口 门诊 组织损伤 持续时间
下载PDF
南昌市社区护士对压力性损伤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庆霞 黄如瑜 朱倩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了解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对压力性损伤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方法 2019年11月~2020年3月,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南昌市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社区护士对压力性损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社... 目的了解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对压力性损伤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方法 2019年11月~2020年3月,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南昌市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社区护士对压力性损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社区护士对压力性损伤知识与技能平均得分(69.60±13.87)分。不同年龄、学历的社区护士对压力性损伤知识与技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得分低于护师与主管护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级及以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得分低于三甲医院兼并的社区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护士"压力性损伤分期"知识点掌握最差,正确率48.15%,"创面治疗"正确率53.97%,"失禁护理"正确率58.20%。22.75%的护士获得压力性损伤知识来源于单一书本教育;97.35%的护士有意愿参加学习;94.71%的护士希望护理困难时能及时得到远程指导。结论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的压力性损伤知识与技能掌握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护士 压力性损伤 知识 技能
下载PDF
1例糖尿病患者穿透性足溃疡创面的护理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思 胡庆霞 +1 位作者 杨丽萍 何朝珠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7期30-32,共3页
对1例糖尿病穿透性足溃疡患者采用真空辅助闭合技术(VAC)联合多种敷料治疗,70d后创面愈合。提出对创面彻底清创,使用清创胶和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填塞伤口控制感染,待伤口床准备好后连接VAC促进创面闭合,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换药材料与... 对1例糖尿病穿透性足溃疡患者采用真空辅助闭合技术(VAC)联合多种敷料治疗,70d后创面愈合。提出对创面彻底清创,使用清创胶和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填塞伤口控制感染,待伤口床准备好后连接VAC促进创面闭合,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换药材料与方法,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足溃疡 真空辅助闭合技术 创面床 敷料 湿性愈合 护理
下载PDF
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腹部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被引量:7
4
作者 胡庆霞 章小庆 林媛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腹部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对12例腹部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伤口、彻底清创,用水胶体油纱银完全覆盖伤口床基底部和侧壁以保护组织,伤口内填充生理盐水纱布,放置剪有侧孔... 目的探讨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腹部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对12例腹部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伤口、彻底清创,用水胶体油纱银完全覆盖伤口床基底部和侧壁以保护组织,伤口内填充生理盐水纱布,放置剪有侧孔的16号硅胶吸痰管,用透明薄膜密闭伤口,持续伤口VSD(调节压力为-16.67^-60.0 k Pa)治疗,每2~3 d更换敷料,待创面100%红色肉芽组织后二期缝合。结果 12例患者持续VSD 2~5次,二期缝合后全部愈合,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结论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材料简单、方便,价格低廉,能有效地控制切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改良 深部手术切口 感染 二期缝合
下载PDF
MDT干预对压力性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庆霞 章小庆 +2 位作者 马海萍 刘海佳 张佳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伤口治疗中心多学科团队干预对压力性损伤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压力性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伤口专科护士主导下的经验性伤口处理,如需会诊,则由经管医... 目的探讨伤口治疗中心多学科团队干预对压力性损伤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压力性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伤口专科护士主导下的经验性伤口处理,如需会诊,则由经管医生或主导护士,按需分步进行。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MDT)诊疗模式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率、愈合时间和疼痛强度。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对压力性损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压力性损伤的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多学科团队 伤口愈合
下载PDF
围术期专科小组对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海佳 章小庆 +1 位作者 韩熙 刘素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4期63-65,82,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专科小组对患者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的干预效果。方法以160例围术期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围术期专科小组给予... 目的探讨围术期专科小组对患者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的干预效果。方法以160例围术期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围术期专科小组给予个体化综合干预,对2组PI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0%比11.25%,χ^2=4.78、P=0.029);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6.9±1.2)d比(11.5±1.9)d,t=18.309、P=0.029]。结论围术期专科小组可降低围术期患者PI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专科小组 围术期 压力性损伤 住院时间 干预
下载PDF
多学科伤口治疗模式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伤口愈合的作用
7
作者 张佳 章小庆 +3 位作者 马海萍 刘海佳 胡庆霞 朱梦春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8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伤口治疗模式对下肢静脉溃疡(VLU)患者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VL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干预,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在多学科伤口治疗中心指导下的个... 目的探讨多学科伤口治疗模式对下肢静脉溃疡(VLU)患者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VL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干预,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在多学科伤口治疗中心指导下的个体化综合干预。比较2组患者伤口局部状况(Bates-Jensen伤口评估法)、伤口转归、疼痛(VAS评分法)及医用弹力袜穿戴情况。结果2组Bates-Jensen13个伤口评估项目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差值比较,边缘、潜行、坏死量及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及总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痊愈率为77.14%,高于对照组的54.29%(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30±1.789),低于对照组的(3.81±1.696)(P<0.01);观察组医用弹力袜穿戴依从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多学科伤口治疗中心指导下的个体化综合干预能明显促进VLU患者伤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医用弹力袜穿戴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伤口治疗 下肢静脉溃疡 伤口愈合 疼痛 医用弹力袜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能力的研究
8
作者 胡庆霞 李叶青 +1 位作者 林媛珍 何琴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5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能力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150名在职的社区护士,护士均接受护理培训,根据培训时间分为对照组(培训前)及研究组(培训后)两组。比较两组专科技能和理论知识、护理质量、...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能力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150名在职的社区护士,护士均接受护理培训,根据培训时间分为对照组(培训前)及研究组(培训后)两组。比较两组专科技能和理论知识、护理质量、他评及自评评分。结果 培训前专科技能、理论知识评分分别为(71.5±3.2)分、(69.6±13.9)分,培训后专科技能、理论知识评分分别为(95.1±4.2)分、(87.5±6.8)分,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专科技能和理论知识得分更高(P<0.05);培训前对疾病认识、主动参与护理、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发生率依次为83.3%、75.0%、77.8%,培训后对疾病认识、主动参与护理、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发生率依次为97.2%、88.9%、91.7%,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护理质量更好(P<0.05);培训前他评与自评评分分别为(68.3±2.6)分、(70.5±2.7)分,培训后他评与自评评分分别为(94.3±3.8)分、(92.6±3.5)分,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他评及自评评分更高(P<0.05)。结论护理培训可提高专科技能和理论知识得分,可对疾病准确认知,且能够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中,他评及自评评分均较高,有利于社区护士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社区护士 压力性损伤 他评评分 自评评分 专科技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