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心理灵活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田玲玲 谌秘 +2 位作者 邹田子 邵秀芹 范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
目的了解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心理灵活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在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56例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接纳与行动问卷(测评心理灵活性)、认知融合问卷、脑卒中康复动机量表... 目的了解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心理灵活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在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56例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接纳与行动问卷(测评心理灵活性)、认知融合问卷、脑卒中康复动机量表、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心理灵活性总分为(27.78±12.0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照顾者、认知融合、康复动机以及病耻感程度是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心理灵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心理灵活性总变异的56.5%。结论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心理灵活性较低,医护人员应针对影响因素实施个体化干预,提高其心理灵活性,从而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期 心理灵活性 认知融合 康复动机 病耻感 影响因素 神经内科护理
下载PDF
不同时长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意识障碍患者促醒的效果
2
作者 田玲玲 谌秘 +2 位作者 邵秀芹 熊淑琴 邹田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89-92,107,共5页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促进意识障碍患者苏醒(促醒)的最佳治疗时长。方法选取2019—2020年收治的意识障碍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2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NS治疗。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促进意识障碍患者苏醒(促醒)的最佳治疗时长。方法选取2019—2020年收治的意识障碍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2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NS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每日MNS时长分别为8、2 h,其频率(50 Hz)、脉宽(300μs)均相同,30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采用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估昏迷后意识障碍程度;另记录2组治疗后的昏迷时长。结果相较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的GCS和CRS-R评分更高、CRS-R等级更优(P<0.001);且治疗后观察组GCS和CRS-R评分高于对照组,CRS-R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昏迷时长短于对照组[(26.80±8.39)d比(22.10±4.72)d,t=-2.67、P<0.05]。结论MNS治疗时长设置为8 h时促醒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正中神经电刺激 昏迷时长 促进意识障碍患者苏醒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