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4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与管理学类社团培养拔尖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南昌大学计量经济研究会为例
1
作者 李汝资 陈亦兵 《科技广场》 2016年第12期82-85,共4页
大众化教育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与园地,承担着育人使命。如何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培养拔尖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而经济与管理型学术科研社团的设立为拔尖人才的培养开... 大众化教育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与园地,承担着育人使命。如何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培养拔尖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而经济与管理型学术科研社团的设立为拔尖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本文拟从综合类高校经济与管理学本科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困境以及经济与管理型社团培养拔尖人才的创新模式与制度保障等方面予以分析,以期能够有助于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与管理学术社团 拔尖人才培养
下载PDF
南昌大学幼儿园幼儿营养素摄入情况调查
2
作者 朱继红 刘健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8-419,共2页
关键词 南昌大学幼儿园 幼儿 营养素摄入 调查 身高 体重 血红蛋白
下载PDF
高校教学考核中的学生评教制度的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以南昌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丁玮蓉 吴冰琳 《西藏教育》 2019年第12期50-53,共4页
本文在"学生为本"和"教育民主化"的背景下,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南昌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明确制度优化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探讨高校教学考核中学生评教制度的优化路径,并从构建科学的评教指... 本文在"学生为本"和"教育民主化"的背景下,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南昌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明确制度优化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探讨高校教学考核中学生评教制度的优化路径,并从构建科学的评教指标体系、加强对评教主体的引导和完善评教结果的反馈与应用机制等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南昌大学高校教学考核中的学生评教制度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教制度 评价指标 优化路径
下载PDF
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渠道偏好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昌大学本科生为例
4
作者 刘子菡 杨戈宁 《现代商业》 2017年第30期173-174,共2页
招聘信息是指能够为应聘者提供就业、实习、兼职岗位或机会的相关信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主要有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两种。本文分析了在校生与毕业生在获取招聘信息渠道的动机和偏好,以及不同性别、专业毕业生群体的偏好差别。... 招聘信息是指能够为应聘者提供就业、实习、兼职岗位或机会的相关信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主要有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两种。本文分析了在校生与毕业生在获取招聘信息渠道的动机和偏好,以及不同性别、专业毕业生群体的偏好差别。同时对学校及校园招聘企业公布的招聘信息渠道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大学生更有效地获取和选择各种招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校生 毕业生 招聘信息 渠道偏好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挑战及优化策略
5
作者 温湖炜 《科教文汇》 2025年第5期17-20,共4页
数字技术广泛嵌入高等教育全领域和各环节,面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进行结构体系变革,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该文阐述了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存在空间结构失衡、学科结构产业适配性低、层次结构高端化不足以及形式结构不够丰富... 数字技术广泛嵌入高等教育全领域和各环节,面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进行结构体系变革,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该文阐述了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存在空间结构失衡、学科结构产业适配性低、层次结构高端化不足以及形式结构不够丰富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现实挑战的可行思路和重点举措,包括落实中西部高等教育扶持政策、推进学科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强化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培养、丰富高等教育数字化供给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高等教育 结构体系 挑战 重点策略
下载PDF
中国南北经济差距的演化格局与驱动因素:1978—2022年
6
作者 聂长飞 刘路伟 《经济论坛》 2025年第1期25-40,共16页
在新时代新征程,南北经济差距持续扩大成为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制约着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借助中国1978—2022年30个省份的长面板数据,从经济总量和均量双重视角,对中国南北经济差距的演化格局和驱动因素进行... 在新时代新征程,南北经济差距持续扩大成为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制约着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借助中国1978—2022年30个省份的长面板数据,从经济总量和均量双重视角,对中国南北经济差距的演化格局和驱动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中国南北经济差距先后经历了“差距扩大(1978—1991年)、差距先扩大后缩小(1992—2012年)、差距再扩大(2013—2022年)”发展阶段。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南北地区内部差异是中国南北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而南北地区之间经济差距日益扩大,逐渐成为中国南北经济差距形成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经济差距的演变受到自然禀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和市场化进程等因素影响,其主导因素逐渐由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转变为市场化进程。文章为统筹南北地区协同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北经济差距 区域协调发展 演化格局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北差距的测度及形成机理
7
作者 聂长飞 黄成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5年第1期42-54,共13页
促进中国南北地区均衡发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本文立足于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北差距持续扩大的背景,借助中国2006—2021年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北... 促进中国南北地区均衡发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本文立足于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北差距持续扩大的背景,借助中国2006—2021年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北差距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且表现出“南高北低、南快北慢”的空间格局,特别是2013年之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北分化现象日益凸显。区域差异分解结果显示,区域内差异是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北差距的主要来源,同时区域间差异的贡献度也不断提升。在形成机理方面,QAP分析法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基本面差异、经济发展结构差异和经济发展成果差异是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北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安全差异的影响较弱,且南北地区驱动因素变化趋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有效缩小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北差距、构建南北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新格局,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北差距 区域协调发展 二次指派程序
下载PDF
分科教育、认知方式与大学课程学习表现——以初级理论经济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吴伟伟 周浩杰 《山东高等教育》 2015年第11期37-47,共11页
高中文理分科教育对学生的认知方式有深远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大学课程的学习表现。以文理兼收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为调查样本,研究了分科教育对初级理论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影响。结论表明,对于课程内容和开课时间不同的初级理论经济学课程,... 高中文理分科教育对学生的认知方式有深远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大学课程的学习表现。以文理兼收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为调查样本,研究了分科教育对初级理论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影响。结论表明,对于课程内容和开课时间不同的初级理论经济学课程,分科教育的影响存在差异。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大学课程的学习表现,应在大学课程的教学中考虑学生高中时期的学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理分科 认知方式 大学课程 学习表现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工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兴莲 胡伟辉 毛小明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6,共13页
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耦合协调关系,对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0—2022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全域工业发展水平不... 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耦合协调关系,对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0—2022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全域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总体平稳上升,环境保护水平先降后稳。长江各区域耦合协调度稳定提升,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地区>全域>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空间分布为“中间低两翼高,北部高南部低”,呈现“江浙”保持引领、“沪渝”相对缓慢、“湘鄂”稳步提升、“赣皖”逐步发力、“云贵川”发展放缓的格局。各动力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各有差异,地区不对称性明显。因此建议:构建系统融合发展机制,坚持强化区域协同融通,推动资源要素顺畅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发展 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 耦合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技术进步与应用场景扩大的宏观经济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震 徐宝亮 朱衡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43,共18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央行数字货币和银行业具有垄断竞争特征的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扩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和作用强度。研究表明:第一,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技术的进步会通过降低交易成...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央行数字货币和银行业具有垄断竞争特征的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扩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和作用强度。研究表明:第一,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技术的进步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公众持有央行数字货币的意愿,从而从需求侧发力推动数字货币化的转型进程;另一方面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带动总需求的扩张。第二,在数字货币化推动下,垄断竞争的银行体系会创造流动性充裕的低利息信贷环境,宽松的信贷环境有利于推动总需求的扩张。第三,央行数字货币应用场景扩大会通过货币数量效应、技术扩散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等传导渠道促进经济增长,并通过稳定宏观经济波动的方式增进社会福利。本文针对不计付利息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成果为稳妥推进我国数字人民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民币 央行数字货币 支付手段 交易成本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下载PDF
“资本+技术”融合驱动下产业转移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宜庆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7,共13页
技术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离不开充足的资本支持。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和西藏)面板数据,研究资本与技术融合驱动、产业转移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产业转承两地,资本与技术融合驱动... 技术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离不开充足的资本支持。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和西藏)面板数据,研究资本与技术融合驱动、产业转移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产业转承两地,资本与技术融合驱动水平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能够正向调节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资本与技术融合驱动下,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机制分析显示,产业承接地的资本与技术融合驱动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独立中介效应渠道和“抑制产业转移承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链式中介渠道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出地的资本与技术融合驱动主要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渠道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促进资本与技术的融合发展,立足区域差距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重视传统行业与高新技术行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推动承接地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等建议,以此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驱动 产业结构升级 链式中介效应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产业空间关联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迪云 周美楠 邓语宣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2024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近年来,国内外各式冲击频繁加剧,各区域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因而提高经济系统的抵御、调整和转型能力,即增强经济韧性成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内27个主要城... 近年来,国内外各式冲击频繁加剧,各区域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因而提高经济系统的抵御、调整和转型能力,即增强经济韧性成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内27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构建201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空间关联网络,并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测算产业空间关联网络中心度特征,实证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空间关联网络的三大中心度特征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空间关联促进了城市群经济韧性的提升,并且在金融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以及非工业城市中,产业空间关联对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进而提出有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韧性水平攀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产业空间关联网络 经济韧性 长江中游城市群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关键:推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耀彬 陈利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支撑,也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第五部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下强...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支撑,也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第五部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下强调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板块下有关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内容相比体现了守正创新的思路。文章通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总结新时代十二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取得的成效,发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调整和完善区域发展理念、机制与政策体系,围绕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产生的最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的最大实践标志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历经了伟大变革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需以着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目标;当前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逻辑与重点在于推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基于优势互补视角,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总量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更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高效资源配置,确保发展成果能够公平惠及全民,即“合理分配蛋糕”。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区域协调发展在宏观层面超越了单一的经济总量增长,而是一场以经济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为驱动的全方位变革,旨在“做大且做好蛋糕”。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策略。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区域原有比较优势的进一步深化上,还能够为各地区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新一轮的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区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同时,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是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优势互补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2 位作者 方梓旭 刘超 任芳容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51,共6页
采用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测算2013—2022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居民幸福感水平,并借助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各区域间差异较大;... 采用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测算2013—2022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居民幸福感水平,并借助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各区域间差异较大;数字经济对城市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积极效应随城市居民幸福感的上升而增强,且存在区域、行政等级、政策强度的异质性;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创新水平、改善要素错配间接提升了城市居民幸福感。为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的作用,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加快创新驱动数字技术,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进而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居民幸福感 创新效率 要素错配
下载PDF
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南昌市为例
15
作者 邓圣杰 罗肖轶 《中国经贸》 2013年第10期88-92,共5页
当前国内外对低碳城市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来指导城市低碳转型和发展。文章在理解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和发展阶段四个方面构建起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 当前国内外对低碳城市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来指导城市低碳转型和发展。文章在理解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和发展阶段四个方面构建起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从准则层和目标层两个层面构建评价方法。以南昌为例,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了南昌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结果发现南昌市低碳经济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分析得出的结果与南昌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契合,说明该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有效的。并由此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为南昌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 南昌 主成分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循环经济视角下废旧塑料回收与再利用探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万建军 胡文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86,共2页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与工业技术水平的飞速提高,塑料行业的发展愈发繁荣,人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塑料制品,如产品包装、家居电器、农林业、汽车、建材等领域都广泛应用塑料制品,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轻便性与耐用性。但与此同时,塑料垃圾产...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与工业技术水平的飞速提高,塑料行业的发展愈发繁荣,人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塑料制品,如产品包装、家居电器、农林业、汽车、建材等领域都广泛应用塑料制品,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轻便性与耐用性。但与此同时,塑料垃圾产量也迅速增加。这些塑料垃圾被随意丢弃至城市各处,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基于此,人们十分重视废旧塑料的垃圾处理与回收再利用,不仅优化塑料垃圾处理技术,而且重点开发废旧塑料的回收分选与循环利用技术,希望能够有效减少塑料垃圾污染,推动社会、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垃圾 废旧塑料 垃圾处理 工业技术水平 塑料制品 循环利用技术 回收再利用 农林业
下载PDF
南昌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实现路径研究
17
作者 陈熹 陈蓝 王小兰 《老区建设》 2024年第2期12-23,共12页
基于对南昌市金融业发展概况分析及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立足南昌金融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和新要求,以“一高地三中心”为总体发展定位,以“23456”即两大基础建设、三大体系建设、四... 基于对南昌市金融业发展概况分析及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立足南昌金融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和新要求,以“一高地三中心”为总体发展定位,以“23456”即两大基础建设、三大体系建设、四大区域合作、五大功能区建设、六大金融服务创新业态为战略重点,建议发挥国家层面统筹协调推进作用、完善实施机制以及建立全面审慎的监管防控体系,从而加快落实南昌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实现路径 南昌市 金融聚集
下载PDF
科技人才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浩昌 孙聪敏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4年第1期19-35,共17页
人才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促进科技人才集聚是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采用双向固定和层级回归方法研究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并分析了金融发展和政府支持在传导路径不同节点的... 人才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促进科技人才集聚是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采用双向固定和层级回归方法研究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并分析了金融发展和政府支持在传导路径不同节点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其影响效果存在区域差异性;(2)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3)金融发展能正向调节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而政府支持则正向调节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推进科技人才高地建设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集聚 绿色经济效率 金融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高级化
下载PDF
化工产业经济发展产业链及相关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评《化工产业链与风险管理》
19
作者 钟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化工产业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勘探、开采、加工。这些环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然而,化工产业也存在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 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化工产业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勘探、开采、加工。这些环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然而,化工产业也存在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产安全等,这些问题对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化工产业经济链中的风险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有效降低风险,保证化工产业的经济稳定和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产业 产业经济发展 经济链 风险管理 产业链 环境污染 资源浪费 降低风险
下载PDF
一石二鸟:工业机器人何以推动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
20
作者 李建强 何志文 王长松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78-92,193,共16页
技术进步是推动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协同共进的关键。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技术资本的典型代表,成为当代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基于2010-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协同绩效(3E绩效),并实证分析工业机器... 技术进步是推动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协同共进的关键。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技术资本的典型代表,成为当代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基于2010-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协同绩效(3E绩效),并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对城市3E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工业机器人能显著提升城市3E绩效,这一结果在运用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工具变量等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2)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技能互补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影响城市3E绩效,而劳动生产率效应尚未显现;(3)在劳动力丰裕城市、低市场干预城市与高创新投入城市,工业机器人对3E绩效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其中,劳动力禀赋不足是劳动生产率效应失位的重要原因,且市场干预和创新投入的不同会导致技能互补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减污降碳 经济增长 3E绩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