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毛兰 赖建平 +1 位作者 胡珂图 张丁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0-505,共6页
通过对2011年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湿地土壤样品中δ^(13)C及δ^(15)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45%~1.... 通过对2011年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湿地土壤样品中δ^(13)C及δ^(15)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45%~1.58%之间,总氮(TN)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17%;各入湖河流TOC含量为0.41%~1.18%,TN含量在0.05%~0.13%之间.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有机质δ^(13)C及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8.35‰~18.58‰和3.27‰~6.84‰;各入湖河流湿地土壤δ^(13)C和δ^(15)N分别为-25.93‰^-22.66‰和2.97‰~5.41‰.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除湖口处主要来源于C4植物外,鄱阳湖区及其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C3植物.湖区湿地土壤氮素来源分析表明吴城处主要受农业化肥使用的影响,而其他采样点湿地土壤有机质氮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氮素来源较复杂,生活污水、化肥及工业污水是其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鄱阳湖 湿地土壤 物质来源
下载PDF
鄱阳湖现有水环境监测点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明华 刘恋 葛刚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3,11,共6页
水环境监测布点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水环境评价,如何评价鄱阳湖水环境现状和演化趋势,在时间、空间和频次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时空监测体系是评价鄱阳湖水环境健康的关键。通过分析环保、水利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现有的布点和监测数据,鄱阳湖水... 水环境监测布点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水环境评价,如何评价鄱阳湖水环境现状和演化趋势,在时间、空间和频次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时空监测体系是评价鄱阳湖水环境健康的关键。通过分析环保、水利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现有的布点和监测数据,鄱阳湖水环境监测布点应按以下原则设定:(1)鄱阳湖水环境全年应设监测点35个,监测断面29个;(2)鄱阳湖采样时间频率上至少每月一次,具体采样时间避开采砂等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采样时间一般定在每月下旬,且在采样当天前5d没有下雨且透明度在30 cm以上;(3)鄱阳湖空间异质性高,水质监测需分区采样,监测点的水质数据仅代表分区水质状况;(4)鄱阳湖需逆水流方向采样,确保采集不同水样;(5)鄱阳湖水环境监测需与水文监测同步进行,监测指标至少不能少于常规监测的营养盐及物理参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环境 水文 时空布点
下载PDF
鄱阳湖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以都昌水域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毛兰 刘景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48-2355,共8页
为了探讨网箱养殖对水体的影响,选取了位于鄱阳湖北岸的都昌县网箱养殖水域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3月对网箱区、外围区和对照点的水体环境进行了分析调查,探讨了网箱养殖对养殖区水体水环境(水温、DO、pH、Chla、TN、TP等)的... 为了探讨网箱养殖对水体的影响,选取了位于鄱阳湖北岸的都昌县网箱养殖水域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3月对网箱区、外围区和对照点的水体环境进行了分析调查,探讨了网箱养殖对养殖区水体水环境(水温、DO、pH、Chla、TN、TP等)的影响,并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网箱养殖活动对养殖区水体水温和pH几乎没有影响;而对DO、Chla和营养盐含量的影响较明显.3月和10月研究区水体的DO明显低于对照点,Chla明显高于对照点.3月和10月网箱区水体的TN变化范围分别为2.26—2.40 mg·L^-1和2.05—2.72 mg·L^-1,对照点分别为1.49 mg·L^-1和1.14 mg·L^-1;T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4—0.42 mg·L^-1和0.11—0.23 mg·L^-1,对照点分别为0.18 mg·L^-1和0.11 mg·L^-1;TN和TP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网箱区;网箱区水体NH^+4-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66—1.05 mg·L^-1和0.18—0.39 mg·L^-1;NO-3-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2—1.01 mg·L^-1和0.38—0.62 mg·L^-1;3月研究区水体的NH+4-N、NO-3-N、TN和TP含量整体高于10月.养殖水体处于中营养,尚未出现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鄱阳湖 水环境 营养盐 富营养化评价
原文传递
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测布点现状及优化建议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明华 曹娟 +3 位作者 贺美娇 刘振郅 刘恋 刘观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8年第5期60-63,共4页
通过分析环保、水利、国土、农业、林业、气象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现有监测点位,提出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测布点建议。在空间尺度上设置8个中心站,34个监测点,26个监测断面,当星子水位高于15. 99 m时加设12个监测断面;人类生产活动监测范... 通过分析环保、水利、国土、农业、林业、气象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现有监测点位,提出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测布点建议。在空间尺度上设置8个中心站,34个监测点,26个监测断面,当星子水位高于15. 99 m时加设12个监测断面;人类生产活动监测范围以环湖11县区覆盖范围为边界,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小于人类生产活动监测范围;在时间尺度上以月为最大单位,每月采样时间在当月下旬且在采样当天前5天未降雨;气象、环保和水利等部门设置监测点要统一;生物多样性监测点在气象、水文和水质监测点半径5 km内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断面监测 点位优化 鄱阳湖
下载PDF
利用荧光区域积分法解析鄱阳湖DOM组成及来源 被引量:28
5
作者 申钊颖 弓晓峰 +3 位作者 江良 章绍康 袁少芬 易佳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6-203,共8页
文章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荧光区域积分(FRI)研究了鄱阳湖典型消落带水体、土壤、植物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性,分析了DOM组成、腐质化程度、污染来源与其他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荧光区域积分法将荧光光谱图划分为5大类... 文章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荧光区域积分(FRI)研究了鄱阳湖典型消落带水体、土壤、植物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性,分析了DOM组成、腐质化程度、污染来源与其他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荧光区域积分法将荧光光谱图划分为5大类,进行了区域积分计算及分析。通过分析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峰,探讨了鄱阳湖消落带的水体、土壤、植物中DOM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的三维荧光峰主要有4类,湖水的DOM主要为陆源输入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土壤的三维荧光峰主要有6类,A、C、B、T、D、E,且A、C峰强度较水体中较强,类蛋白峰相比水体较弱;土壤中DOM腐质化程度高,且分子量较大;植物中含有荧光峰种类更多,且有植物蛋白,植物中的DOM的含量较水体和土壤高。龙口南荻和龙口芦苇的rA/E、rC/E<1,类富里酸物质含量小于类色氨酸物质。其余的植物样品中rA/E、rC/E>1,DOM中类富里酸物质含量大于类色氨酸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区域积分 荧光特征峰 鄱阳湖
原文传递
鄱阳湖流域养猪废水治理概况与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万莉 章洪涛 +3 位作者 弓晓峰 万金保 戴勇 车建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802,共5页
概述了鄱阳湖流域现有养猪场废水水质特点和治理模式(还田、自然处理、工业化处理),讨论了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介绍了适用于规模化养猪场废水治理的组合工艺:IOC-SBBR-CW和BCO-SBBR-BAF-CW工艺,及可用于中小型养猪场的A/O一体化生物膜... 概述了鄱阳湖流域现有养猪场废水水质特点和治理模式(还田、自然处理、工业化处理),讨论了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介绍了适用于规模化养猪场废水治理的组合工艺:IOC-SBBR-CW和BCO-SBBR-BAF-CW工艺,及可用于中小型养猪场的A/O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和同时能降解有机物又能回收电能的MFC;最后提出了拟重点解决的问题:推行养猪清洁生产、解决重金属和抗生素污染和开发微生物的低温高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废水治理 组合工艺 A/O一体化 MFC
下载PDF
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法(LTQ-EESI-MS)快速筛选水环境中重金属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春丽 方豫 +5 位作者 黄灵光 戴星照 朱腾高 方小伟 陈焕文 龚娴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为解决拥有复杂基体的水环境中重金属快速检测问题,建立了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法(LTQ-EESI-MS)快速筛选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方法。含重金属的样品液滴与络合剂EDTA/CyDTA水溶液在EESI源装置上发生在线液-液微萃取,并使萃取与离子化同时进行... 为解决拥有复杂基体的水环境中重金属快速检测问题,建立了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法(LTQ-EESI-MS)快速筛选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方法。含重金属的样品液滴与络合剂EDTA/CyDTA水溶液在EESI源装置上发生在线液-液微萃取,并使萃取与离子化同时进行,然后形成EDTA/CyDTA-重金属络合物阴离子以供质谱分析,检测到的天然同位素比和碎裂方式确证了利用LTQ-EESI-MS法可成功检测并分辨出EDTA/CyDTA-重金属络合物。该方法基本无需样品预处理,能简单、快速地对复杂基体样品进行直接质谱分析,定性测出重金属离子Cu、Zn、Pb、Cd,非常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分析。该方法是质谱仪器在无机物检测的一种尝试,也可为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污染筛查和快速监测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电喷雾萃取电离 络合 快速检测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浮萍种质资源分布及其对水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香莲 高桂青 +8 位作者 刘博 龚之涵 罗瑾 王锴 徐晨晨 卢天宇 胡万聪 吴代赦 黄庭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9-1008,共10页
为全面了解鄱阳湖流域浮萍种属资源分布及其生长水环境,对流域内浮萍资源开展调查并测定生长水体的水质.结果显示,鄱阳湖流域采集到的浮萍共4属5种,分别为青萍(Lemna minor)、稀脉浮萍(Lemna perpusilla)、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 为全面了解鄱阳湖流域浮萍种属资源分布及其生长水环境,对流域内浮萍资源开展调查并测定生长水体的水质.结果显示,鄱阳湖流域采集到的浮萍共4属5种,分别为青萍(Lemna minor)、稀脉浮萍(Lemna perpusilla)、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少根紫萍(Landoltia punctata)、芜萍(Wolffia arrhiza)、青萍和紫背浮萍为该地区的优势种.青萍生长水体的p H范围最广(5.5-9.43),其他浮萍生长水体呈弱酸性.青萍生长水体中的氨氮(NH3-N)、硝态氮(NO3-N)、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范围较其他4种浮萍更为广泛,分别为0.18-4.25 mg/L、0.027-3.27mg/L、0.38-13.28 mg/L、16.16-614.72 mg/L,少根紫萍生长水体的总磷(TP)浓度范围最广,为0.06-2.68 mg/L.从重金属含量来看,青萍生长水体Cu、Pb、Zn、Co含量范围最广,少根紫萍对Cd、紫背浮萍对Mn的适应能力表现出优势.从自然状态下富集效果来看,青萍对Zn、紫背浮萍对Cr、少根紫萍对Mn的富集能力强.青萍和紫背浮萍对Pb富集效果好于少根紫萍.RDA分析表明,少根紫萍的分布主要受TN、TP、NH3-N的影响,紫背浮萍主要受Mn的影响,青萍主要受NO3-N的影响.稀脉浮萍和芜萍分别受Cd、Cr的影响.不同浮萍种属的水环境差异较大,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时,可利用当地优势品种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去除效果.根据浮萍对重金属耐受能力、富集效果的不同可筛选出对特定重金属耐性好且富集能力强的品种.本研究对利用浮萍品种修复不同污染的水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4表5参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水环境 重金属 RDA分析
原文传递
种群水平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概述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廖伟 刘娜 +3 位作者 冯承莲 徐建 王子健 金小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6,共15页
生态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持久性,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然而,目前常见的用于保护生物的化学污染物浓度阈值大多是以个体水平的毒性试验结果为基础,忽略了物种在时间和空间相互作用等因素,不能够... 生态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持久性,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然而,目前常见的用于保护生物的化学污染物浓度阈值大多是以个体水平的毒性试验结果为基础,忽略了物种在时间和空间相互作用等因素,不能够完全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延续性。本文从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目的和意义引出种群水平生态风险评价在环境管理应用的重要性,综述了种群水平生态风险评价的科学问题(如密度依赖、遗传变异和空间结构等),归纳了种群水平风险评价主要模型方法及其应用(如Euler-Lotka方程、预测矩阵、个体模型、空间模型和动态能量预算模型等),列举了各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关于种群水平生态风险评价的规定,以期为种群水平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及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生态风险评价 生物结构 空间结构 模型
下载PDF
鄱阳湖丰水期水体后向散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瑶 余自强 +2 位作者 范杰平 江辉 陈晓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289,共7页
后向散射是获取湖泊水体光学活性物质遥感信息的关键,针对无机悬浮物为主的浑浊二类水体,其对水体表观光学性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层水体后向散射特性在提高湖泊光学活性物质遥感反演精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2017年6月在... 后向散射是获取湖泊水体光学活性物质遥感信息的关键,针对无机悬浮物为主的浑浊二类水体,其对水体表观光学性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层水体后向散射特性在提高湖泊光学活性物质遥感反演精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2017年6月在鄱阳湖丰水期36个站点的巡航监测,分析了水体后向散射特征及其与光学活性物质的关系,并利用指数模型对后向散射系数进行参数化.研究结果表明:在420~700nm波段范围内,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后向散射概率随波长的变动趋势较为一致,均随着波长的增大呈指数函数减小;空间上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均值和变幅为南湖区>主湖区>北湖区;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与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相关性随波长增大而增大,其中700nm波段的相关性最好,R2达到0.760;随着波长的增加后向散射系数与叶绿素a含量的相关性减少;同时建立了后向散射系数光谱模型,斜率指数为1.229,470~700nm波段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小于8%,具有较好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散射系数 悬浮颗粒物 后向散射概率 鄱阳湖 固有光学特性
下载PDF
基于后向散射系数的鄱阳湖悬浮物浓度反演与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瑶 江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00-2306,共7页
水体悬浮物浓度垂直分布监测对掌握湖泊水环境空间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传统的采样方法获取的悬浮物浓度存在垂直观测不同步、连续剖面快速监测难度大等问题。以鄱阳湖为例,通过对湖泊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和悬浮物浓度的垂直监测,构建... 水体悬浮物浓度垂直分布监测对掌握湖泊水环境空间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传统的采样方法获取的悬浮物浓度存在垂直观测不同步、连续剖面快速监测难度大等问题。以鄱阳湖为例,通过对湖泊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和悬浮物浓度的垂直监测,构建并应用了基于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悬浮物浓度垂直分布反演模型,实现了水体悬浮物浓度垂直分布快速监测的目的。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700 nm波段的后向散射系数与总悬浮物浓度和无机悬浮物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构建的指数函数关系效果最佳,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49、0.811,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8.56、8.70;鄱阳湖水体分为4种垂直分布类型:混合均匀型(A型)、增大型(B型)、中层增大或减小型(C型)、上部增大下部混合型(D型),近70%的监测站点为垂直非均匀水体;鄱阳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垂直剖面层化现象和沿程纵向变化明显,主要受水位变化、水体流速和流态的改变、采砂活动等湖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以及河流来水的浑浊程度等多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摸清湖泊水体悬浮物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提供数据支持,为解决湖泊高动态水体悬浮物浓度垂直监测的问题提供测量技术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散射系数 悬浮物浓度 非均匀水体 垂直剖面 鄱阳湖
下载PDF
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的鄱阳湖丰水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源解析 被引量:61
12
作者 匡荟芬 胡春华 +1 位作者 吴根林 陈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4-976,共13页
为识别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以及量化源贡献,选取鄱阳湖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14种重金属(V、Cr、Co、Ni、Cu、Zn、Sr、Mo、Cd、Sb、W、Pb、Hg和As)的含量,分析其污染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 为识别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以及量化源贡献,选取鄱阳湖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14种重金属(V、Cr、Co、Ni、Cu、Zn、Sr、Mo、Cd、Sb、W、Pb、Hg和As)的含量,分析其污染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除V和Cr外,Cd、Mo、Hg、Cu、Pb、Zn、W、Sr、As、Ni、Co和S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的5.7、2.2、1.9、1.8、1.5、1.5、1.4、1.3、1.3、1.2、1.0和1.0倍;Cd、Hg、Cu、Mo、Pb、Sr和Zn超出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00%、100%、100%、100%、97%、97%和93%,所有沉积物样品中Cd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比例为51%;V、Cr、Co、Ni、Cu、Zn、Sr、Mo、Sb、W、Pb、Hg和As含量呈未污染至弱污染水平,而Cd含量属于中等污染水平,接近于重污染水平.总体而言,Cd的污染相对较严重.重金属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其中Cr、Cu、Zn、Sr、Pb、Hg和As的空间分布十分相似,表现为在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入湖口附近区域含量较高,而Co、Ni、Mo和Sb明显在湖区南部、东北部和修水入湖附近这3个区域聚集,Cd和W的空间变异性相对较大,V的含量分布相对较均匀.PCA和PMF解析结果都表明鄱阳湖丰水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受4种来源的共同影响,其中,矿业和工业活动的影响最大,相对贡献率为38%,其次是尾矿和废渣,相对贡献率为28%,再是农业活动,相对贡献率为19%,最后是自然来源的相对贡献率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鄱阳湖 沉积物 重金属 源解析 丰水期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生态环境项目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文广 殷西宁 +3 位作者 周建 孙燕博 石磊 李玮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8-195,共8页
水生态环境项目往往涉及厂、网、河、湖等工程要素和自然生态要素。如果割裂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机关联,则容易忽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效益,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论文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概念,提出了包括技术、效果、结构、功能... 水生态环境项目往往涉及厂、网、河、湖等工程要素和自然生态要素。如果割裂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机关联,则容易忽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效益,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论文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概念,提出了包括技术、效果、结构、功能、稳定性、综合效益和可持续竞争等7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框架,构建了包括工程与自然生态两大系统,厂、网、河、湖4个要素,共21个因子和54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岳阳市某水综合环境整治项目案例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纳入了生态效益并充分考虑了厂网河湖要素的关联,使其评价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完整性 生态环境项目 综合评价 生态效益
原文传递
碳氮稳定同位素示踪鄱阳湖流域蚌湖丰水期的氮污染 被引量:14
14
作者 梁越 肖化云 +4 位作者 刘小真 胡倩倩 谢亚军 曹彦圣 丁新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7-966,共10页
鄱阳湖边缘深水区是鄱阳湖水位上涨时扩散而成的低洼湖区,通过对其一典型边缘湖泊——蚌湖丰水期的氮浓度和同位素特征值的检测,分析这类洪泛湖泊在水位最高时期水体颗粒有机质及无机氮的氮同位素变化特征,并识别氮污染来源及转化途径.... 鄱阳湖边缘深水区是鄱阳湖水位上涨时扩散而成的低洼湖区,通过对其一典型边缘湖泊——蚌湖丰水期的氮浓度和同位素特征值的检测,分析这类洪泛湖泊在水位最高时期水体颗粒有机质及无机氮的氮同位素变化特征,并识别氮污染来源及转化途径.结果表明:6月悬浮颗粒有机质碳氮同位素值(δ^(13)C:-26.7‰^-23.7‰,δ^(15)N:2.6‰~6.2‰)介于土壤有机质(δ^(13)C:-25.21‰±0.52‰,δ^(15)N:3.79‰±0.37‰)和水生植物的碳氮同位素值(δ^(13)C:-28.8‰^-24.9‰,δ^(15)N:5.3‰~8.2‰)之间.7月相比于6月,降低的δ^(13)C(-27.6‰^-23.2‰)和升高的δ^(15)N(4.3‰~7.7‰)表明暴雨冲刷带来更多的周边陆地碎屑输入.无机氮在6月以铵态氮(NH_4^+-N)为主要形态,7月以硝态氮(NO_3^--N)为主要形态.6月δ^(15)NH_4^+较负的特征值(-18.6‰±5.2‰)表明铵态氮主要来源于雨水,硝态氮(δ^(15)NO_3^-:1.4‰±3.0‰)主要来源于农业化肥和雨水.7月相比于6月,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和同位素值都大幅升高(分别升高了0.3和2倍,6‰和3‰),是暴雨冲刷陆地使农业化肥、城镇生活废水和畜禽养殖废水输入的结果.水生植物的δ^(15)N在7月(8.8‰±1.1‰)相比于6月(6.6‰±1.1‰)也升高了较多,是由于水生植物吸收了更高δ^(15)N废水无机氮的结果.通过颗粒有机质和无机氮的δ^(15)N分析可知,湖区水体氮的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较强,藻类对湖泊的内源氮贡献较弱,沿河湖的畜禽养殖在暴雨时对水域污染的威胁较大.本研究提供了洪泛湖泊氮污染治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氮污染 鄱阳湖 蚌湖 丰水期
下载PDF
鄱阳湖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研究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9
15
作者 江良 弓晓峰 +1 位作者 袁少芬 章绍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为有效保护鄱阳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系统健康,对鄱阳湖19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及其孔隙水中的4种典型重金属(Cu、Pb、Zn、Cd)含量及赋存形态进行了测定,利用相平衡分配法(EqPA)初步探讨了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并以此为评价标... 为有效保护鄱阳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系统健康,对鄱阳湖19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及其孔隙水中的4种典型重金属(Cu、Pb、Zn、Cd)含量及赋存形态进行了测定,利用相平衡分配法(EqPA)初步探讨了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并以此为评价标准,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鄱阳湖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法确立的重金属水质基准,建立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低值(SQC-L,Cu、Pb、Zn、Cd的SQC-L分别为57.37、49.40、98.51、2.74mg/kg)和高值(SQC-H,Cu、Pb、Zn、Cd的SQC-H分别为140.86、710.45、189.06、47.20mg/kg),经过对比分析,推荐采用SQC-H和SQC-L为鄱阳湖流域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以SQC-L为评价标准,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鄱阳湖19个采样点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发现鄱阳湖流域受到了一定程度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南部湖区,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重金属 沉积物质量基准 相平衡分配法 生态风险评估
下载PDF
典型河网地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估——以长兴县为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郑博福 范焰焰 +2 位作者 任艳红 黄琼瑶 黄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59,共6页
县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之一,是实现区域水环境差异化、科学化管理和排污许可分配技术的重要基础。以位于太湖西南岸河网片区的浙江省长兴县为例,基于水生态功能区划分的结果,构建了包括水资源、水环... 县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之一,是实现区域水环境差异化、科学化管理和排污许可分配技术的重要基础。以位于太湖西南岸河网片区的浙江省长兴县为例,基于水生态功能区划分的结果,构建了包括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土地生态功能4类14个指标组成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进而利用向量模法对分区水环境承载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兴县水环境承载力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区域差异明显,D1和D4分区承载力值分别为0.062、0.029;水资源指数和土地生态功能指数总体表现较好,水环境、水生态指数整体表现较差。研究显示,河道水生态退化、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以及点、面源污染等是制约长兴县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也是提升长兴县水环境承载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县 河网地区 水环境承载力 水生态功能分区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鄱阳湖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毛兰 熊鑫 +2 位作者 何昶 赵茜宇 刘景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通过对鱼苗时期鄱阳湖网箱养殖区沉积物、饵料及鱼粪等样品总有机碳(TOC)含量、总氮(TN)含量、碳氮比(C/N)、δ^13 C及δ^15 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有机质来源,量化了网箱养殖废物对养殖区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结果表... 通过对鱼苗时期鄱阳湖网箱养殖区沉积物、饵料及鱼粪等样品总有机碳(TOC)含量、总氮(TN)含量、碳氮比(C/N)、δ^13 C及δ^15 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有机质来源,量化了网箱养殖废物对养殖区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沉积物的δ^13 C和δ^15 N值分别为-27.67‰~-25.65‰和5.19‰~7.27‰,饵料的δ^13 C和δ^15 N值分别为-24.73‰和10.28‰,鱼粪的δ^13 C和δ^15 N值分别为-26.30‰和15.54‰.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有机质来源主要有残饵、浮游生物及其他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48.3%±11.4%、25.6%±11.3%及26.0%±5.8%,而鱼粪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水动力平流引起的扩散及沉积物的再悬浮的影响下,网箱养殖源有机质的扩散距离达1500 m.在鱼苗时期,鱼类网箱养殖的残饵是鄱阳湖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沉积物 鄱阳湖
下载PDF
鄱阳湖水体沉积物中Zn、Cd对底栖生物的毒性效应及基准验证 被引量:5
18
作者 熊捷迁 弓晓峰 +4 位作者 江良 李昊霖 袁少芬 林媛 吴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87-1700,共14页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受试生物,以死亡率、渗血率、体质量变化、行动迟钝率、挖洞率为测试指标,探究沉积物中Zn和Cd对底栖生物的21 d慢性毒性效应,并对鄱...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受试生物,以死亡率、渗血率、体质量变化、行动迟钝率、挖洞率为测试指标,探究沉积物中Zn和Cd对底栖生物的21 d慢性毒性效应,并对鄱阳湖Zn和Cd的沉积物基准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对底栖生物的毒性效应强于Zn,沉积物中Zn、Cd对泥鳅、铜锈环棱螺、河蚬的LC_(50)(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644和61 mg/kg、751和54 mg/kg、652和81 mg/kg,EC 50(半数效应浓度)值分别为526和49 mg/kg、589和35 mg/kg、474和45 mg/kg.经验证,沉积物Zn和Cd的TEL(临界效应浓度)、PEL(必然效应浓度)值比较合理,具有一定适用性,即当Zn、Cd的加标含量低于TEL值时,Q_(TEL)<1,不具有毒性;当加标含量高于PEL值时,Q PEL>1,毒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 重金属 毒性效应 沉积物质量基准 鄱阳湖
下载PDF
鄱阳湖浑浊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模拟及校正研究
19
作者 刘瑶 江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湖泊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是水色遥感反演模型的重要参数,浑浊2类水体的后向散射特性影响因素较多,相对其他固有光学参数其测量难度大.以鄱阳湖为例,对湖区水体进行野外光学测量,采用半分析模型方法模拟后向散射系数,从而得到本地化的后向... 湖泊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是水色遥感反演模型的重要参数,浑浊2类水体的后向散射特性影响因素较多,相对其他固有光学参数其测量难度大.以鄱阳湖为例,对湖区水体进行野外光学测量,采用半分析模型方法模拟后向散射系数,从而得到本地化的后向散射概率,实现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精确校正.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后向散射概率随着波长的变化而改变,呈显著的2次函数关系;鄱阳湖总悬浮颗粒物浓度<50 mg·L-1的中低浑浊水体420、442、470、510、590和700 nm的后向散射概率分别为0. 007 0、0. 012 6、0. 013 9、0. 016 9、0. 023 8、0. 026 9,均值为0. 016 9,标准偏差为0. 008 0;总悬浮颗粒物浓度≥50 mg·L-1的高浑浊水体,在绿光至红光波长的后向散射概率较为稳定,与中低浑浊水体后向散射概率一致;而紫光至蓝光波段不稳定,此段范围是高浑浊和中低浑浊水体的后向散射概率调整的关键波段,420、442 nm的后向散射概率分别调整为0. 006 1和0. 010 2.研究结果可为湖泊浑浊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精确校正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散射系数 半分析模型 后向散射概率 总悬浮颗粒物 鄱阳湖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城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一茗 龚娴 +4 位作者 张吴 彭希珑 陈彬 何宗健 陈春丽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268,共6页
为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人口集中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分布,对南昌、鹰潭、景德镇、九江市的主城区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Cu,Zn,Pb,Cd,Cr,Ni,Hg,As进行分析测定,采用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探讨重金属污染... 为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人口集中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分布,对南昌、鹰潭、景德镇、九江市的主城区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Cu,Zn,Pb,Cd,Cr,Ni,Hg,As进行分析测定,采用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探讨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中八种重金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影响,鹰潭市土壤重金属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大,九江市相对较小;②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污染指数P综为1.673,表明区域内存在轻度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较低,环境质量较好;③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表明该区域除Cd的环境风险指数为中等外,其余元素均为轻微,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为轻微,几乎不存在生态风险。研究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整体较轻,生态风险低,生态环境较好,可较好地容纳人类的发展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风险评价 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