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外部验证
被引量:
7
1
作者
罗雅菲
戴凯
+5 位作者
李志兵
熊芊卉
熊瑶
宋志芳
熊文俊
田清山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C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构建实用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独立的外部验证。方法: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数据库中选取2013年1月—2020年9月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C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构建实用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独立的外部验证。方法: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数据库中选取2013年1月—2020年9月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CR患者126例和非CR患者339例,将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纳入的患者作为建模组(CR组:86例,非CR组:228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的患者作为验证组(CR组:40例,非CR组:11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CR的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加权赋分建立CR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Hosmer-Lemeshow检验检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并在验证组中检验该模型的价值。结果:建模组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3岁(OR=2.446,95%CI:1.017~5.881,P=0.046)、女性(OR=2.614,95%CI:1.155~5.917,P=0.021)、收缩压≤120 mmHg(OR=2.569,95%CI:1.121~5.887,P=0.026)、心率≥100次/min(OR=2.532,95%CI:1.055~6.073,P=0.037)、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NPAR)≥2.2(OR=3.328,95%CI:1.463~7.570,P=0.004)、肌酐≥106μmol/L(OR=2.744,95%CI:1.178~6.392,P=0.019)、Ca^(2+)≤2.2 mmol/L(OR=3.059,95%CI:1.369~6.835,P=0.006)、行急诊PCI(OR=0.442,95%CI:0.198~0.989,P=0.047)、口服β受体阻滞剂(OR=0.268,95%CI:0.118~0.607,P=0.002)是CR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9个影响因素进行加权后建立了预测模型,总分为9分,患者评分≤4分归为低风险和评分≥5分归为高风险。本研究预测模型的AUC(0.906,95%CI:0.865~0.948,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χ^(2)=14.297,P>0.05),外部验证中AUC(0.785,95%CI:0.696~0.875,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χ^(2)=1.7,P=0.989),结果表明本研究模型对CR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高龄、女性、收缩压低、心率快、NPAR升高、肌酐升高、Ca^(2+)浓度降低是AMI后CR的危险因素,行急诊PCI、口服β受体阻滞剂是其保护因素,基于这9个变量建立了CR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一线临床医务工作者早期识别高危CR患者,积极实施干预措施,制定正确治疗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风险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题名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外部验证
被引量:
7
1
作者
罗雅菲
戴凯
李志兵
熊芊卉
熊瑶
宋志芳
熊文俊
田清山
机构
南昌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心
内科
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2000234)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202BABL206004)。
文摘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C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构建实用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独立的外部验证。方法: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数据库中选取2013年1月—2020年9月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CR患者126例和非CR患者339例,将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纳入的患者作为建模组(CR组:86例,非CR组:228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的患者作为验证组(CR组:40例,非CR组:11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CR的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加权赋分建立CR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Hosmer-Lemeshow检验检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并在验证组中检验该模型的价值。结果:建模组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3岁(OR=2.446,95%CI:1.017~5.881,P=0.046)、女性(OR=2.614,95%CI:1.155~5.917,P=0.021)、收缩压≤120 mmHg(OR=2.569,95%CI:1.121~5.887,P=0.026)、心率≥100次/min(OR=2.532,95%CI:1.055~6.073,P=0.037)、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NPAR)≥2.2(OR=3.328,95%CI:1.463~7.570,P=0.004)、肌酐≥106μmol/L(OR=2.744,95%CI:1.178~6.392,P=0.019)、Ca^(2+)≤2.2 mmol/L(OR=3.059,95%CI:1.369~6.835,P=0.006)、行急诊PCI(OR=0.442,95%CI:0.198~0.989,P=0.047)、口服β受体阻滞剂(OR=0.268,95%CI:0.118~0.607,P=0.002)是CR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9个影响因素进行加权后建立了预测模型,总分为9分,患者评分≤4分归为低风险和评分≥5分归为高风险。本研究预测模型的AUC(0.906,95%CI:0.865~0.948,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χ^(2)=14.297,P>0.05),外部验证中AUC(0.785,95%CI:0.696~0.875,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χ^(2)=1.7,P=0.989),结果表明本研究模型对CR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高龄、女性、收缩压低、心率快、NPAR升高、肌酐升高、Ca^(2+)浓度降低是AMI后CR的危险因素,行急诊PCI、口服β受体阻滞剂是其保护因素,基于这9个变量建立了CR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一线临床医务工作者早期识别高危CR患者,积极实施干预措施,制定正确治疗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风险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Key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ac rupture
risk prediction model
risk factor
分类号
R54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外部验证
罗雅菲
戴凯
李志兵
熊芊卉
熊瑶
宋志芳
熊文俊
田清山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