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6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的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允圃 刘玉环 Roger RUAN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8-240,291,共4页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我国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及创新能力逐渐受到了国内各大高校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的意义,并分析了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我国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及创新能力逐渐受到了国内各大高校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的意义,并分析了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这一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必将有力改善大学生科研意识薄弱、创新能力差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实验室 科学研究
下载PDF
营养健康食品开发技术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常巧英 余强 +5 位作者 郑冰 黄海荣 白若镔 张虹艳 李相阳 侯新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6-274,共9页
营养健康食品不仅具有食品功能,还具有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他营养素,通过强化功效、改善营养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需求。随着食品科学与营养学、微生物学、组学等学科融合,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科技领域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 营养健康食品不仅具有食品功能,还具有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他营养素,通过强化功效、改善营养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需求。随着食品科学与营养学、微生物学、组学等学科融合,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科技领域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营养健康食品新资源挖掘、功能因子制备新方法新技术开发、营养健康食品创制、食物与健康关系探索等领域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本文总结了营养健康食品功能因子开发技术、营养健康食品功能评价技术和营养健康食品产品开发技术,通过文献分析了近40年营养健康食品开发技术态势,并对未来营养健康食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营养健康食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健康食品 功能因子 功能学评价 开发技术
原文传递
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及其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 被引量:7
3
作者 聂少平 殷军艺 +1 位作者 黄丹菲 余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263-268,共6页
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评估结果为背景,重点对评估结果为“A^-”以上高校的专业建设进行分析,发现... 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评估结果为背景,重点对评估结果为“A^-”以上高校的专业建设进行分析,发现上述高校近年来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上有显著提升,其中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较为突出。以此为基础,提出构建基于国际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促进并加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际合作 专业建设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食品热加工与非热加工技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允圃 刘玉环 +4 位作者 阮榕生 曾稳稳 杨柳 刘成梅 彭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63-467,共5页
食品热加工的诸多弊端逐步显现,对长寿人群的饮食习惯调查结果启示了低温烹调应当成为人类健康生活的组成部分。食品非热加工新技术快速发展,预示食品热加工技术将被非热加工技术部分取代。
关键词 食品 热加工 非热加工
原文传递
食品与中药寒凉温热炎五性的现代科学认知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玉环 刘童莹 +2 位作者 阮榕生 彭红 张锦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53-256,共4页
中医根据人体生理反应的不同,将食品、中药划分寒凉温热四性。文章立足现代食品科学和中医药研究的成果,阐述了食品、中药寒凉温热四性发生的化学基础。提出炎性食品的概念,分析其发生的化学原理及其与不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之间的联系... 中医根据人体生理反应的不同,将食品、中药划分寒凉温热四性。文章立足现代食品科学和中医药研究的成果,阐述了食品、中药寒凉温热四性发生的化学基础。提出炎性食品的概念,分析其发生的化学原理及其与不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以及促进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向健康方向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中药 生理学属性 化学基础 食品加工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对食品玻璃化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钱菲 张锦胜 +3 位作者 金志强 刘玉环 林向阳 阮榕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66-669,共4页
本文综述了核磁共振技术(NMR)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原理和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以及NMR状态图的概念及其在食品玻璃化转变和转变前后食品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玻璃化转变 玻璃化转变温度 核磁共振状态图
下载PDF
新型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道峰 邓省亮 赖卫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1-264,共4页
分别介绍量子点、荧光微球、上转磷光、纳米磁珠为代表的新型标记物免疫层析,非免疫学层析,替代抗原层析等新型层析快速检测技术,综述其原理、优势及其在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今后层析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新型 层析检测 食品安全 应用
下载PDF
量子点标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文学方 杨安树 陈红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99-402,共4页
近年来,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已得到较快的发展,以其为基础开发的检测技术具有准确、灵敏、稳定、特异性高的特点,在生物医学方面已有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量子点的特性和相关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量子点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糙米食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玉环 阮榕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0-642,共3页
糙米食品开发对于增加我国食物供应总量和提高国民营养保健水平意义重大。多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巧妙利用各种酶促技术在糙米食品的开发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糙米中膳食纤维改性、主要抗... 糙米食品开发对于增加我国食物供应总量和提高国民营养保健水平意义重大。多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巧妙利用各种酶促技术在糙米食品的开发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糙米中膳食纤维改性、主要抗营养因子(植酸)的降解、糙米食品口感改良和糙米关键营养成分强化方面业已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食品 食物供应总量 营养保健 基因工程 酶促技术
下载PDF
低致敏食品制备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欣 胡巍 +2 位作者 谭宏凯 黎晶晶 陈红兵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0,共8页
食物过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在食品加工多元化的背景下,食物过敏患者要完全避免过敏原十分困难,研发低致敏食品对食物过敏患者的安全膳食至关重要。总结了低致敏食品制备技术的加工技术原理... 食物过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在食品加工多元化的背景下,食物过敏患者要完全避免过敏原十分困难,研发低致敏食品对食物过敏患者的安全膳食至关重要。总结了低致敏食品制备技术的加工技术原理;以蒸煮、微波和烘烤为主的热加工技术通过加热诱导蛋白质变性的方式破坏致敏性构象性表位;高压、脉冲电场、脉冲光、低温等离子体、辐照和超声等非热加工技术可以通过过敏原蛋白结构修饰、多肽链断裂、新化学键的产生等方式直接破坏致敏性表位;酶水解、酶交联、糖基化、微生物发酵等其他加工方法则通过改变蛋白质构象或将蛋白质与糖类物质结合,破坏或隐藏过敏原致敏性表位。另外,对工业化低致敏蛋白配料的加工方法和生产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基于酶法水解的部分水解乳蛋白和深度水解乳蛋白已经可以工业化生产,其他消减食物致敏性的方法以及其他低致敏蛋白配料值得进一步研究。希望可以为工业化生产低致敏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致敏性 低致敏食品 部分水解乳蛋白 深度水解乳蛋白
下载PDF
不同包埋技术构建的食品级运载体系负载β-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健 邓苏梦 +6 位作者 戴燕 邹洁 刘丹 邹立强 刘伟 彭盛峰 陈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0-385,共6页
β-胡萝卜素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但其物理化学不稳定性、低水溶性,这些都会导致β-胡萝卜素低的生物利用率,从而极大地限制了β-胡萝卜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近年来,为了改善β-胡萝卜素的物化不稳定性、低水溶性及低的生物... β-胡萝卜素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但其物理化学不稳定性、低水溶性,这些都会导致β-胡萝卜素低的生物利用率,从而极大地限制了β-胡萝卜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近年来,为了改善β-胡萝卜素的物化不稳定性、低水溶性及低的生物利用率,越来越多利用不同包埋技术构建的食品级运载体系来负载β-胡萝卜素。载β-胡萝卜素食品级运载体的研究与开发能够更加广泛地提高β-胡萝卜素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同包埋形式的食品级运载体系对β-胡萝卜素的负载特性和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为开发性能优良的食品级运载体系和提高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生物利用率提供一定理论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运载体系 溶解度 稳定性 生物利用率
原文传递
食品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盼 苗虹 +2 位作者 杜娟 赵云峰 吴永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10,共1页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新技术和开展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有助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风险交流和消费者健康。本文综述了多组分农药残留检测中最新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以期为农...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新技术和开展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有助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风险交流和消费者健康。本文综述了多组分农药残留检测中最新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以期为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食品 多残留检测
原文传递
光谱学技术研究食品着色剂柠檬黄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性质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松 曾霓 +2 位作者 刘英英 潘军辉 张国文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5年第3期240-245,共6页
本实验模拟人体生理酸度(p H 7.4),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食品着色剂柠檬黄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性质。结果表明:柠檬黄对BSA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能力,荧光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的单一静态猝灭,计算... 本实验模拟人体生理酸度(p H 7.4),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食品着色剂柠檬黄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性质。结果表明:柠檬黄对BSA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能力,荧光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的单一静态猝灭,计算得出的热力学参数熵变和焓变均为负值,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是驱动柠檬黄-BSA复合物形成的主要作用力,25℃时结合常数已经达到3.04×105L·mol-1,表明柠檬黄与BSA有较强的亲合力。位点竞争实验表明:柠檬黄主要结合至BSA疏水空腔的亚域IIA,即site I位。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柠檬黄与BSA结合引起BSA的表面疏水性增加,α-helix的含量减少,BSA二级结构发生了部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黄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结合性质
下载PDF
基于食品物理加工技术对大豆过敏原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祖琴琴 华萍 +2 位作者 龚育清 杨安树 陈红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0-364,共5页
大豆营养丰富,是人和畜禽摄入优质植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过敏食品。本文阐述了物理加工在降低大豆过敏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并主要从热加工、辐照、高压、高压脉冲电场、超声波等5个方面阐明了物理加工对大豆主要过敏原... 大豆营养丰富,是人和畜禽摄入优质植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过敏食品。本文阐述了物理加工在降低大豆过敏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并主要从热加工、辐照、高压、高压脉冲电场、超声波等5个方面阐明了物理加工对大豆主要过敏原结构和致敏性的影响,以期为利用物理加工开发低致敏或脱敏的大豆制品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过敏 致敏性 食品加工
原文传递
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农残药残检测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婷 陈红兵 《江西食品工业》 2008年第3期32-34,共3页
介绍了酶免疫分析技术的简单分类;并叙述了酶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金免疫技术等免疫学分析技术在食品中农药残留、药物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农残 药残 免疫检测 食品
下载PDF
食品体系中糖基化蛋白质结构的表征和检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鹏 杨一帆 +3 位作者 王辉 涂宗财 沙小梅 胡月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67-2673,共7页
蛋白质和糖是食品的重要组分。在食品加工、贮运过程中,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与还原糖的羰基很容易以共价键的形式相结合发生糖基化反应。美拉德式糖基化反应包括早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糖基化反应使得蛋白质分子主链或侧链发生修饰,... 蛋白质和糖是食品的重要组分。在食品加工、贮运过程中,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与还原糖的羰基很容易以共价键的形式相结合发生糖基化反应。美拉德式糖基化反应包括早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糖基化反应使得蛋白质分子主链或侧链发生修饰,改变蛋白质结构、静电荷和疏水性等,影响蛋白质主链和侧链基团的化学活性,进而改变蛋白质的理化功能性质,如改善乳化性、起泡性、凝胶性等功能性质,提高抗氧化性等营养特性,降低致敏性,增强抑菌性和贮藏特性等,在食品加工、贮运过程中非常普遍且有着重要意义。糖基化反应过程中引起的蛋白质结构变化是其营养、功能特性改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化学测定(自由氨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测定等)、光谱(紫外、荧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色谱(圆二、分子排阻色谱等)、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MS^(2))等]等多种技术手段被探索用于分析蛋白质糖基化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规律,在糖基化反应机制研究及糖基化反应程度、产物营养功能性质调控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轨道离子阱质谱(LC-Orbitrap-MS^(2))、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C-FTICR-MS^(2))、氢氘交换-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HDX-FTICR-MS^(2))等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应用让糖基化位点研究更加深入,可以对各位点的糖分子连接数和糖基化取代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使得揭示蛋白质糖基化反应机制变为可能。对基于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程度、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和官能团结构的表征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深入研究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蛋白质 糖基化 结构 表征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草鱼低温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俊杰 李金林 +3 位作者 钟比真 胡明明 涂宗财 彭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6-474,共9页
低温保鲜是草鱼重要的贮藏方式。低温虽然不能完全使草鱼鱼体内源酶活性丧失,但能显著抑制鱼体内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鱼的保质期。储藏温度相对低时,草鱼的品质、口味等不容易丢失,从而延缓其腐败变质。此外,为响应... 低温保鲜是草鱼重要的贮藏方式。低温虽然不能完全使草鱼鱼体内源酶活性丧失,但能显著抑制鱼体内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鱼的保质期。储藏温度相对低时,草鱼的品质、口味等不容易丢失,从而延缓其腐败变质。此外,为响应国家关于“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需要建立有效的保鲜技术,降低草鱼储藏期间的品质劣化,延长草鱼的货架期。本文概述了有关草鱼低温保鲜对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综述了草鱼常见的几种低温保鲜方式(冷却保鲜、冰温保鲜、微冻保鲜、冻藏保鲜、气调低温保鲜、复合保鲜以及新型保鲜技术)的作用原理、方式及其在草鱼保鲜中的应用、保鲜效果等,旨在为草鱼低温保鲜提供参考,寻找更实用、经济的草鱼保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低温保鲜 新型保鲜技术 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光谱技术分析不同还原糖对Ara h2糖基化反应的影响
18
作者 杨平 李雪 +1 位作者 王辉 刘光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1-1297,共7页
糖基化反应能诱导食品中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Ara h2是花生中的主要蛋白组分之一,可以作为一种模式蛋白研究花生蛋白糖基化产物的结构变化。不同还原糖对Ara h2糖基化反应的影响目前未见相关报道。以花生蛋白Ara h2为研究对象,通过SDS-... 糖基化反应能诱导食品中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Ara h2是花生中的主要蛋白组分之一,可以作为一种模式蛋白研究花生蛋白糖基化产物的结构变化。不同还原糖对Ara h2糖基化反应的影响目前未见相关报道。以花生蛋白Ara h2为研究对象,通过SDS-PAGE、内源荧光、同步荧光、紫外、圆二色谱、红外等光谱技术研究Ara h2糖基化前后分子量、二级、三级结构以及官能团的变化,分析六种还原糖(核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乳糖)对花生蛋白Ara h2糖基化产物结构的影响,阐明经不同还原糖修饰后花生蛋白Ara h2的结构变化。SDS-PAGE电泳表明木糖和核糖修饰的花生蛋白Ara h2电泳条带明显上移,糖基化程度最大;紫外光谱分析表明糖基化反应会改变花生蛋白Ara h2的吸收峰强度。五碳糖修饰的花生蛋白Ara h2具有最强的吸收强度,其中五碳糖中木糖的吸收峰强度最大;内源荧光、同步荧光和三维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糖基化修饰会使花生蛋白Ara h2的荧光强度降低,且五碳糖修饰的Ara h2荧光强度最低。分析认为由于糖基化修饰使花生蛋白Ara h2的结构展开,导致芳香族氨基酸暴露在水环境中,从而引起荧光猝灭;圆二色谱分析表明不同还原糖修饰的Ara h2糖基化产物α-螺旋含量都增加,其中木糖修饰的α-螺旋含量最大(15.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木糖和核糖修饰的花生蛋白Ara h2的吸收峰分别从3327.41 cm^(-1)红移至3318.43和3321.09 cm^(-1),1700~1600 cm^(-1)处木糖和核糖修饰的花生蛋白Ara h2吸收峰强度略高于其他还原糖修饰的该蛋白。不同还原糖对Ara h2糖基化反应后的糖基化产物结构的影响不同,还原糖的碳链越短、空间位阻越小,糖基化反应程度越高,对Ara h2的结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 Ara h2 光谱技术 还原糖
下载PDF
功能性壳寡糖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宋雪娜 李莉 +5 位作者 赵奎 张娜 王尚龙 王杰 李鑫 王圆圆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18-224,共7页
壳寡糖主要以壳聚糖为原料,经生物酶解加工而成,具有分子量小、聚合度低、水溶性好等特点,分子量小于3000 Da的壳寡糖很容易通过肠道代谢被肠上皮吸收,具有多种生物功能活性。该文就小分子量的壳寡糖在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抗肿... 壳寡糖主要以壳聚糖为原料,经生物酶解加工而成,具有分子量小、聚合度低、水溶性好等特点,分子量小于3000 Da的壳寡糖很容易通过肠道代谢被肠上皮吸收,具有多种生物功能活性。该文就小分子量的壳寡糖在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保护肝脏、降尿酸、降血糖等方面的功能活性进行综述,对小于3000 Da分子量壳寡糖的功能活性进行比较分析,并充分探究不同分子量和聚合度的壳寡糖的作用机制,结合目前壳寡糖的应用现状,分析壳寡糖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壳寡糖在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新资源食品 分子量 肠道菌群 肿瘤抑制 代谢调节 食品开发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其高密度培养技术 被引量:32
20
作者 熊涛 黄锦卿 +2 位作者 宋苏华 关倩倩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62-268,共7页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培养基配方以及利用中和法与指数流加法优化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SAS软件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质量分数5.43%...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培养基配方以及利用中和法与指数流加法优化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SAS软件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质量分数5.43%、蛋白胨质量分数0.98%、K2HPO4质量分数0.59%。利用15L全自动发酵罐,在接种量3%、pH6.5、培养温度35℃的最佳条件下,采用氨水中和发酵培养基和指数流加碳、氮源,最终发酵液中植物乳杆菌菌体浓度达到9.3×109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响应面 培养基优化 高密度培养 指数流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