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CTLA-4、PD-1、BTLA表达与中晚期肝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陆小华 袁洪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表达与中晚期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120例体检者分别作为肝癌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及肝癌... 目的:观察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表达与中晚期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120例体检者分别作为肝癌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及肝癌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CTLA-4、PD-1、BTLA水平,分析外周血各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肝癌组随访2年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各指标表达情况,分析外周血各指标不同表达与中晚期肝癌预后生存的关系及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结果:肝癌组外周血CTLA-4、PD-1、BTLA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组不同肿瘤数目、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血管侵犯患者外周血CTLA-4、PD-1、BTLA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TLA-4、PD-1、BTLA mRNA水平与肿瘤数目、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血管侵犯呈正相关(P<0.05);中晚期肝癌预后不良患者外周血CTLA-4、PD-1、BTLA mRNA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外周血CTLA-4、PD-1、BTLA mRNA联合预测中晚期肝癌预后的AUC为0.935;高表达CTLA-4、PD-1、BTLA mRNA中晚期肝癌患者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CTLA-4、PD-1、BTLA mRNA中晚期肝癌患者(P<0.05)。结论:外周血CTLA-4、PD-1、BTLA表达与中晚期肝癌患者病理特征、预后有关,其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外周血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 预后
下载PDF
两种伞形滤器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顾祝新 赵苏鸣 +5 位作者 顾潍炜 杨晓虎 贾鹏飞 陈聪 石佳鹏 赵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Celect和Denali两种伞状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两种滤器应用中的并发症及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2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资料,置入Cel... 目的:探讨Celect和Denali两种伞状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两种滤器应用中的并发症及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2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资料,置入Celect滤器的123例为A组,置入Denali滤器的98例为B组,观察下腔静脉滤器有无倾斜、移位、断裂、有无新发肺动脉栓塞、下腔静脉栓塞及下腔静脉穿孔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滤器倾斜角度>15°有29例(23.6%),B组4例(4.1%)。A组患者下腔静脉穿孔0级118例,Ⅰ级3例,Ⅱ级2例,未发生Ⅲ级、Ⅳ级穿孔;B组下腔静脉穿孔0级97例,Ⅰ级1例,未发生Ⅱ~Ⅳ级穿孔。所有患者进行了滤器取出操作,9例患者因滤器倾斜导致回收钩贴壁,回收钩包埋于下腔静脉内膜下,运用了附加取出技术,其中A组6例(4.89%),B组3例(3.06%);221例患者均无新发肺动脉栓塞、滤器断裂、滤器移位及下腔静脉栓塞。结论:Celect较Denali滤器钩端易包埋于腔静脉内膜下,易发生倾斜,增加回收难度,Celect及Denali两种下腔静脉滤器在肺动脉栓塞风险可控后应尽早将其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 滤器倾斜
下载PDF
TACE联合瑞戈非尼及PD-1二线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石佳鹏 汤小星 +3 位作者 顾祝新 施荣峰 陆小华 赵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5-1000,共6页
目的 探讨TACE联合瑞戈非尼及程序性死亡受体(PD-1)二线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及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所有接受TACE联合瑞戈非尼及PD-1(TACE-RP,三联组)和接受TAC... 目的 探讨TACE联合瑞戈非尼及程序性死亡受体(PD-1)二线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及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所有接受TACE联合瑞戈非尼及PD-1(TACE-RP,三联组)和接受TACE联合瑞戈非尼治疗(TACE-R,二联组)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83例。收集、评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的实体瘤反应评估标准(mRECIST方法)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以Kaplan-Meier法绘制PFS及OS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绘制COX回归模型确定PFS和OS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31.1%vs 18.4%,P=0.024)和疾病控制率(DCR,77.8%vs 57.8%,P=0.038)均高于二联组。三联组患者的mOS、mPFS均高于二联组(分别为16.80个月vs13.20个月,9.10个月vs 7.40个月)。两组间用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瑞戈非尼及PD-1二线序贯治疗中晚期HCC较TACE联合瑞戈非尼治疗效果更佳,可优先作为HCC的二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TACE 瑞戈非尼 PD-1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抑制剂在中晚期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石佳鹏 汤小星 赵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晚期HCC预后差,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对HCC免疫及病理机制的深入认识,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免疫治疗成为HCC患者治疗的新选择。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程序...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晚期HCC预后差,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对HCC免疫及病理机制的深入认识,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免疫治疗成为HCC患者治疗的新选择。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最广泛,但是其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本文以PD-1为代表,就HCC中PD-1/PD-L1治疗的研究现状,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局部消融治疗指征,疗效及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HCC及PD-1/PD-L1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预后
下载PDF
T1、T2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司璐意 沙胜楠 梅海军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根据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报告评估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来筛选适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乳腺癌人群。方法:收集自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353例女性乳... 目的:根据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报告评估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来筛选适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乳腺癌人群。方法:收集自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35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报告,包括:患者的年龄、BMI、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多灶性、超声特征(形态,边界,钙化,血流信号,超声腋窝淋巴结状态)及钼靶腋窝淋巴结状态,根据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123)和非转移组(n=230)。采用单因素Cox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乳腺癌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利用Bootstrap抽样进行内部验证。通过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报告建立验证集,判断该风险评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单因素Cox分析显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肿瘤直径、肿瘤形态、多灶性、超声腋窝淋巴结状态及钼靶腋窝淋巴结状态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多灶性、超声腋窝淋巴结状态及钼靶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多因素结果构建预测模型,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0.778~0.868,P<0.001)。结论:根据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报告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 钼靶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超声双重造影术前评估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爱华 龚如林 陈抚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术前评估直肠癌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63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直肠超声双重造影以及盆腔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分别评估直肠癌CRM...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术前评估直肠癌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63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直肠超声双重造影以及盆腔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分别评估直肠癌CRM,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超声双重造影评估直肠癌CRM的准确率为93.65%(59/63)、敏感度为87.50%(14/16),特异度为97.87%(45/47);MRI评估直肠癌CRM的准确率为85.71%(54/63)、敏感度为93.75%(15/16),特异度为82.98%(39/47);超声双重造影评估直肠癌CRM特异度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双重造影术前能有效评估直肠癌CRM状态,其特异度优于MRI,可作为MRI存在禁忌时的良好替代方法,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双重造影 直肠癌 环周切缘 磁共振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小于5 cm单发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为 范恒亮 李榕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5期662-665,共4页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病灶<5 cm的单发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首次治疗方案的病灶<5 cm单发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接受TACE治疗效果及术后患者总体生存期...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病灶<5 cm的单发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首次治疗方案的病灶<5 cm单发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接受TACE治疗效果及术后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6例患者TACE治疗有效率为67.46%(85/126),术后均未发生与TACE相关的严重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3 cm和乙肝病毒感染是影响TACE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26例术后2年生存率为65.08%(82/1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CE治疗有效、Child-Pugh A级是TACE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TACE对于单发的病灶<5 cm并且无法进行手术根治切除的肝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和TACE治疗有效患者中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细胞肝癌 生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