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法在创伤中心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洋 薛建华 +3 位作者 刘佳佳 虞俊波 秦军 盛小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9期78-8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翻转课堂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创伤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住培的126名研究生为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翻转课堂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创伤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住培的126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PBL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最后观察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出科考试成绩均优于入科考试成绩,试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科时的培训质量评分和带教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法在创伤中心住培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法有助于住培生能够快速全面地掌握创伤中心相关的重点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提升了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PBL 创伤中心 临床教学 规范化培训 创伤急救
下载PDF
Mini-CEX和DOPS评分量表在创伤中心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盛小明 秦军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9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和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ly observed procedural skills,DOPS)评分量表在创伤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和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ly observed procedural skills,DOPS)评分量表在创伤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病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学生共11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住培生初次Mini-CEX和DOPS评分针对性进行加强培训。最后观察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住培生Mini-CEX和DOPS评分、出科考试成绩及带教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ni-CEX和DOPS评分量表应用于创伤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住培生能快速掌握创伤急救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CEX DOPS 创伤中心 教学 规范化培训 急诊
下载PDF
初级创伤救治教学模式在创伤中心规培生临床培训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洋 薛建华 +1 位作者 虞俊波 刘佳佳 《交通医学》 2022年第2期219-220,共2页
目的:分析初级创伤救治教学模式对创伤中心规培生的培训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轮转的88例规培生,进行为期5天的初级创伤救治(PTC)培训,培训前后进行创伤急救理论考核及实践操作技能考核。结果:PTC培训后规培生理论成... 目的:分析初级创伤救治教学模式对创伤中心规培生的培训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轮转的88例规培生,进行为期5天的初级创伤救治(PTC)培训,培训前后进行创伤急救理论考核及实践操作技能考核。结果:PTC培训后规培生理论成绩27.43±2.87分,高于培训前的12.64±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各项实践操作正确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培训可明显提高规培生初级创伤救治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创伤救治 教学模式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学员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孙锋 刘佳佳 +2 位作者 薛建华 盛小明 杨洋 《交通医学》 2023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THS)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创伤中心收治的多发性骨折合并THS患者75例。按接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7例,观...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THS)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创伤中心收治的多发性骨折合并THS患者75例。按接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LFR)。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后凝血功能、炎性因子指标,统计治疗过程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7 d内死亡率。结果:复苏前,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后,两组PT、APTT均较复苏前延长,但观察组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复苏后IL-6、TNF-α水平均高于复苏前,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7 d内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FR可以改善多发性骨折合并THS患者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种特殊类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5
作者 姚羽 季佳伟 +4 位作者 朱为浩 陈文韬 陈瑞霖 张烽 杨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4-62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种特殊类型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7例单节段特殊类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A型4例,为同侧“双根症状”,B型3例,为双侧“双根症状...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种特殊类型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7例单节段特殊类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A型4例,为同侧“双根症状”,B型3例,为双侧“双根症状”),术中按照髓核脱垂分型,调整穿刺及椎间孔扩大成形的方向,并利用镜下环锯或动力系统来增大工作套筒头向或尾向角度,处理不同靶点目标。结果手术时间(75±16)min,术后住院时间(3.5±1.5)d。术后7例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分别为9(5,10)、2(1,4)、2(0,3)、2(0,3)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ODI分别为(62.1±7.6)%,(19.1±6.2)%,(12.9±8.1)%,(10.3±4.2)%,除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差异无显著性外(P=1.000),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MacNab标准优6例,良1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特殊类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活体三维图像在桡骨远端关节软骨厚度和体积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杨洋 卞浩宇 +1 位作者 钱思嘉 陈靖 《交通医学》 202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测定桡骨远端关节软骨的厚度和体积,以帮助临床评估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及腕关节炎。方法:对35例志愿者右腕关节采用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FSPGR)序列进行MRI扫描,使用半自动B-spline snake图像...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测定桡骨远端关节软骨的厚度和体积,以帮助临床评估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及腕关节炎。方法:对35例志愿者右腕关节采用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FSPGR)序列进行MRI扫描,使用半自动B-spline snake图像分割方法从每一幅扫描图像中分离出软骨轮廓边界并进行手动校正,然后将分割后的软骨边界重建三维模型,直接测量关节软骨的厚度和体积。为评估该方法的可靠性,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测量,其中1名研究者每隔1周重复测量3次。结果:桡骨远端关节软骨平均厚度为0.77±0.09 mm,平均体积为432±82 mm3,最大厚度为0.93 mm,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测量一致性好,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9。结论:使用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行MRI扫描,在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可准确测量桡骨远端关节软骨的厚度和体积,为桡骨远端骨折可接受的关节面台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关节软骨 厚度 活体研究 磁共振 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
下载PDF
连枷胸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7
作者 林希达 龚辉 +3 位作者 沈丛林 单胜男 丁立 盛小明 《交通医学》 2023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连枷胸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连枷胸患者25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组)112例,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14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反常呼吸、气管插管、气管切开、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肺... 目的:探讨连枷胸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连枷胸患者25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组)112例,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14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反常呼吸、气管插管、气管切开、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肺部感染、肺不张、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骨折愈合情况和远期胸部症状等。结果:治疗后手术组患者反常呼吸均迅速消失,非手术组39例(27.27%)残存反常呼吸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ICU住院时间6.25±5.54 d,短于非手术组的15.05±11.95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肺部感染、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9.82%、2.68%,低于非手术组的19.58%和1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非手术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 d、3 d、5 d手术组VAS评分小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骨折断端正常愈合率为92.86%,高于非手术组的81.82%,畸形愈合率为7.14%,低于非手术组的16.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4.29%,低于非手术组的25.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期均无反常呼吸。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改善连枷胸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降低肺部感染、脓毒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枷胸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骨折愈合情况 远期胸部症状
下载PDF
退变腰椎间盘中白细胞介素2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洋 姚羽 +2 位作者 沈孝天 刘佳佳 薛建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0-694,共5页
背景:Th17细胞的特异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在退变的腰椎间盘组织中含量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21对Th17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起到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取40份髓核组织标本,其中32份取自腰... 背景:Th17细胞的特异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在退变的腰椎间盘组织中含量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21对Th17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起到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取40份髓核组织标本,其中32份取自腰椎间盘退变患者,8份取自腰椎骨折患者,同时取两组患者外周血样本。所有患者均收治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并经MRI及临床查体确诊。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髓核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1的表达,ELISA检测两组髓核组织和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结论:免疫组化结果发现试验组髓核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1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LISA检测结果发现试验组髓核组织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髓核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1水平与其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水平呈正相关。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21参与了腰椎间盘退变时发生的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退变 髓核 白细胞介素21 TH17细胞 细胞因子 炎症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核心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洋 薛建华 +3 位作者 虞俊波 顾琪琪 张亚峰 刘佳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7-402,共6页
目的分析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OP治疗潜在药物靶点。方法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OP相关芯片数据,利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筛选差异基因,对差异基... 目的分析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OP治疗潜在药物靶点。方法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OP相关芯片数据,利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筛选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和核心基因的筛选。结果共筛选出差异基因569个,其中下调基因562个,上调基因7个。同时差异基因GO分析,主要富集为前体mRNA内含子结合、核体、组蛋白修饰、mRNA 3’端加工和调控结合等,而KEGG分析主要涉及的是泛素介导蛋白水解信号通路(hsa04120)。PPI网络分析共有517个节点和363条连线。Cytoscape软件根据PPI分析数据筛选出了TCEB1、CUL2、KBTBD6、KBTBD7、ASB8、KLHL42、ASB5、FBXO11、ANAPC10、CDC23这10个核心基因,这些核心基因在OP患者股骨头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中全部表达下调。结论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有助于理解OP发病的分子机制,同时为临床药物治疗OP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生物信息学 蛋白互作网络 核心基因
下载PDF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策略 被引量:6
10
作者 盛小明 虞俊波 +1 位作者 郭青松 朱东波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06-309,共4页
十二指肠损伤占腹部创伤的3%~5%,但却有着较高的致死率,最高可达47%左右。常规的手术修复往往效果较差,并发症也多。本文就十二指肠生理解剖、损伤机制及分类、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做介绍。旨在为广大创伤外科医师更全面的认识、更规范... 十二指肠损伤占腹部创伤的3%~5%,但却有着较高的致死率,最高可达47%左右。常规的手术修复往往效果较差,并发症也多。本文就十二指肠生理解剖、损伤机制及分类、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做介绍。旨在为广大创伤外科医师更全面的认识、更规范的处理十二指肠损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投掷运动不同位置的韧带长度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洋 薛建华 +2 位作者 虞俊波 张嘉轩 刘佳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9期27-30,共4页
目的测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腕关节投掷运动不同位置的韧带长度变化,了解RA患者腕关节的运动特点以指导外科治疗。方法选取RA腕关节受累患者24例(实验组)及健康志愿者16例(正常组),在模拟投掷运动的极度背伸桡偏位、中立位、极度屈曲... 目的测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腕关节投掷运动不同位置的韧带长度变化,了解RA患者腕关节的运动特点以指导外科治疗。方法选取RA腕关节受累患者24例(实验组)及健康志愿者16例(正常组),在模拟投掷运动的极度背伸桡偏位、中立位、极度屈曲尺偏位行腕关节CT扫描,三维重建后分别测量腕关节相关韧带[桡舟头韧带(RSC)、尺月韧带(UL)、尺头韧带(UC)、尺三角韧带(UT)、长桡月韧带(LRL)、背侧桡腕韧带(DRC)以及背侧骨间韧带(DIC)]长度,对比同组不同位置及两组同位置下韧带长度变化。结果正常组在腕关节极度背伸桡偏位、极度屈曲尺偏位与中立位比较,韧带长度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腕关节从极度背伸桡偏位到极度屈曲尺偏位投掷运动过程中,RSC、UC、UT、LRL长度逐渐缩短,DRC、DIC长度不断伸长(P均<0.05)。实验组腕关节从极度背伸桡偏位到极度屈曲尺偏位投掷运动过程中RSC、UC、LRL逐渐缩短(P均<0.05),UT、DIC-1在极度屈曲尺偏位与中立位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IC-2在极度背伸桡偏位与中立位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立位时各韧带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较正常组极度背伸桡偏位RSC、UL、UC、UT、LRL短而DIC-2长,极度屈曲尺偏位RSC、LRL长而DRC、DIC-1、DIC-2短(P均<0.05)。结论在模拟投掷运动过程中,RA患者腕关节韧带长度变化明显受限,屈曲时受影响较小,而当拉长、张力变大时韧带受影响较大;这些发现有利于指导临床对RA腕关节炎的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腕关节炎 投掷运动 韧带长度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浆s-CD62P水平与炎症因子、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陆畅 薛建华 +1 位作者 刘佳佳 杨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颗粒膜蛋白CD62P(s-CD62P)、炎症因子、凝血指标的表达特征,并分析三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颗粒膜蛋白CD62P(s-CD62P)、炎症因子、凝血指标的表达特征,并分析三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s-CD62P,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PCT)]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比较两组的血浆s-CD62P、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CD62P与炎症因子、凝血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浆s-CD62P水平为(223.05±69.14)ng/mL,对照组为(96.25±31.54)ng/mL。观察组的血浆s-CD62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TNF-α、hs-CRP、PCT、IL-6、PT、APTT、D-D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 <0.05),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CD62P与炎症因子TNF-α、hs-CRP、IL-6、PCT呈正相关(均P <0.05);s-CD62P与凝血指标PT、APTT、D-D呈正相关(均P <0.05),与PLT呈负相关(P <0.05)。TNF-α、hs-CRP、IL-6、PCT与PT、APTT、D-D呈正相关(均P <0.05),与PLT呈负相关(P <0.05)。结论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的血浆s-CD62P表达水平升高预示着内皮细胞损伤严重,其表达水平与炎症因子、凝血指标密切相关,其可能诱导了脓毒症炎症-凝血网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可溶性颗粒膜蛋白CD62P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多发伤
下载PDF
腕关节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4
13
作者 卞荣鹏 杨洋 +1 位作者 薛建华 刘佳佳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2016年4月—2019年4月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收治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固定组和内... 目的探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2016年4月—2019年4月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收治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各48例。外固定组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组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外固定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22~76岁,平均43.3岁;道路交通伤28例,坠落伤8例,跌倒伤12例。内固定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20~79岁,平均42.3岁;道路交通伤24例,坠落伤10例,跌倒伤1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以及术后腕关节功能;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外固定组手术时间(25.42±10.20)min、术中出血量(36.15±6.32)mL、住院时间(10.26±2.17)d以及骨折愈合时间(10.17±1.25)周等指标显著优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79.54±20.24)min、术中出血量(89.00±8.21)mL、住院时间(14.12±2.25)d、骨折愈合时间(11.24±1.63)周,P<0.05];两组患者术后尺偏角[(20.42±3.20)°vs.(21.54±3.24)°]、掌倾角[(10.15±2.32)°vs.(10.00±2.21)°]、桡骨高度[(13.26±1.17)mm vs.(13.12±1.25)mm]以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3.75%vs.9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各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8.3%,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0.695)。结论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外固定支架治疗可减少患者创伤,加快骨折愈合,缩短住院周期,节约成本。临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患者意愿酌情选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 内固定 腕关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疼痛干预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戴五英 姜丽娟 +2 位作者 陈天喜 俞莲莲 朱玉琴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疼痛干预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酮咯...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疼痛干预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疼痛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膝关节屈曲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度、被动屈曲度均高手术前,且术后7 d时均高于术后3 d,而术后14 d时均高于术后7 d及术后3 d(P<0.05);且观察组术后3,7,14 d的膝关节屈曲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术后48 h时VAS评分低于术后24 h,术后72 h时VAS评分低于术后48 h及术后24 h(P<0.05);且观察组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实施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疼痛干预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感,提升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镇痛 疼痛干预 膝关节周围骨折 膝关节屈曲度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畅 刘佳佳 +1 位作者 薛建华 杨洋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HF)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PHF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锁定钢板组(n=40)与解...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HF)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PHF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锁定钢板组(n=40)与解剖钢板组(n=40)。对锁定钢板组患者与解剖钢板组患者分别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锁定钢板组患者术后骨折端愈合的时间短于解剖钢板组患者,其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分高于解剖钢板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解剖钢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PHF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减少其术后的并发症,缩短其骨折端愈合的时间,促进其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老年 肱骨近端骨折 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多模式疼痛护理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俞莲莲 姜丽娟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2259-2261,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多模式疼痛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收治的75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在围术期实施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37例,实施快速康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多模式疼痛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收治的75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在围术期实施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37例,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多模式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 d、2 d、3 d、7 d疼痛评分,术前1 d及术后7 d疼痛因子水平,术后7 d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3 d、7 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5HT、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的多模式疼痛护理可以有效减轻多发肋骨骨折围术期患者疼痛感受,提高疼痛控制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多发肋骨骨折 疼痛护理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技术在桡骨远端骨折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樱樱 刘佳佳 +1 位作者 薛建华 杨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2期78-80,共3页
目的:讨论三维CT重建技术在桡骨远端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先采用X线摄片检查,再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桡骨远端骨折A0分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维CT重建检出的骨折... 目的:讨论三维CT重建技术在桡骨远端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先采用X线摄片检查,再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桡骨远端骨折A0分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维CT重建检出的骨折块数明显多于X线检查(P<0.01),矢状面骨折位移距离和冠状面积腕关节面塌陷度显著大于X线检查(P<0.01)。结论:三维CT重建可以更清楚显示桡骨远端骨折形态及特征,有助于准确判断骨折类型,对治疗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三维CT重建 X线检查
下载PDF
64层CT的定位导航在基于胫骨平台骨折重建过程中应用效果
18
作者 程锐 刘佳佳 +1 位作者 薛建华 杨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4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CT的定位导航在基于胫骨平台骨折重建过程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参照组依据医师经... 目的:探讨64层CT的定位导航在基于胫骨平台骨折重建过程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参照组依据医师经验开展定位导航固定治疗,试验组结合64层CT重建结果开展定位导航固定治疗。分析和比较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以及治疗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试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5.00%)高于参照组(80.00%);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CT的定位导航在基于胫骨平台骨折重建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对胫骨平台骨折解剖形态学特点和置钉内固定通道进行清晰的显示和模拟,使得内固定技术精度得到有效提升,修复效果较为理想,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定位导航 64层CT重建技术:膝关节功能 解剖形态学
下载PDF
筋膜瓣阻挡术和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尺神经不稳定肘管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洋 陈靖 +2 位作者 虞俊波 薛建华 刘佳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尺神经原位松解结合筋膜瓣阻挡术和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尺神经不稳定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治疗的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在术后至少1年后随访了尺神经皮下前置... 目的对比研究尺神经原位松解结合筋膜瓣阻挡术和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尺神经不稳定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治疗的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在术后至少1年后随访了尺神经皮下前置组29例患者,筋膜瓣阻挡技术组23例患者.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的DASH评分、患肢握力、捏力和小指感觉功能,对两组患者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无症状加重现象,术后末次随访时筋膜瓣阻挡技术组和尺神经皮下前置组患者平均DASH评分分别为34.5±7.5和32.3±6.3,握力分别为(28.1±7.5)kg和(29.5±5.5)kg,拇示指捏力分别为(3.0±1.5)kg和(3.2±2.4)kg,小指平均静态两点分辨觉分别为(5.8±1.1)mm和(5.5±1.3)mm,两组患者术后DASH评分、临床随访指标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神经原位松解结合筋膜瓣阻挡技术与皮下前置术治疗尺神经不稳定的肘管综合征在临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治疗结果 尺神经不稳定 皮下前置 筋膜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