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原位皮肤再生疗法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殷东京 孙记燕 +4 位作者 赵贤忠 葛永亮 卞兆连 姜浩 冯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09-1613,共5页
为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理想方法,检索中西医结合原位皮肤再生疗法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文献,结合临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难愈性创面常由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创面反复感... 为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理想方法,检索中西医结合原位皮肤再生疗法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文献,结合临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难愈性创面常由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创面反复感染、血液循环不良、局部受压及营养不良等的影响,导致创面潜能再生细胞不足或无法激活,单纯的西医、中医治疗很难有效。30多年中西医结合湿润烧伤膏(MEBO)皮肤原位再生疗法在深度烧伤和创伤溃疡创面治疗中成功的经验表明:只要创面有潜能再生细胞如创基或邻近有脂肪等活组织细胞,就可通过规范使用MEBO皮肤原位再生疗法激活达到愈合目的;纳米脂肪富含脂肪源性干细胞有再生的潜能,为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带来希望,笔者将MEBO原位皮肤再生疗法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其初步疗效显示优于单纯中医、西医、皮肤再生疗法或干细胞移植治疗;中西医结合原位皮肤再生疗法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可望是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原位皮肤再生技术 脂肪源性干细胞 纳米脂肪 湿润烧伤膏
原文传递
椎体成形中病椎内骨水泥弥散与骨折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敏 李玉前 +2 位作者 王晓东 李宏斌 张建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2期8391-8395,共5页
背景: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但在手术最佳时机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目的:分析骨折时间对椎体成形病椎内骨水泥弥散的影响。方法:纳入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160例,均采用高黏度... 背景: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但在手术最佳时机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目的:分析骨折时间对椎体成形病椎内骨水泥弥散的影响。方法:纳入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160例,均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进行椎体成形治疗,按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新鲜组(<3周)、亚急性组(3-6周)和陈旧组(>6周)3组,术后即刻采用CT三维立体图像及X射线分析病椎内骨水泥的分布特点、弥散及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弥散体积比较为新鲜组>亚急性组>陈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骨水泥弥散特征均以均匀分布为主,骨水泥形状以实习团块状为主,绝大多数骨水泥均能够较大程度地弥散到超过椎体中线、达到上下椎板;各组患者病椎内骨水泥弥散系数为新鲜组>亚急性组>陈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新鲜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亚急性组和陈旧组(P<0.05)。表明选择骨折3周内进行椎体成形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病椎内骨水泥弥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骨水泥 椎体成形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弥散 骨折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