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免疫、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浩 姜剑松 +1 位作者 顾维立 王颖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9-153,159,共6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SP)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SP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SP)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SP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细胞免疫、炎性因子、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χ^(2)/P=4.228/0.040)。治疗2周后,观察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t/P=3.007/0.004,2.457/0.017,2.943/0.005,2.106/0.039);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t/P=3.027/0.004,3.636/0.001,4.829/<0.001,6.248/<0.001);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_(1)/FVC)高于对照组(t/P=7.631/<0.001,4.887/<0.001,5.406/<0.001)。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1%vs.12.12%,χ^(2)/P=0.098/0.322)。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能够提高SP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拮抗炎性反应、促进肺功能恢复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支气管肺泡灌洗 细胞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肺功能
下载PDF
叙事医学在护理领域中的理论兴起及实践现状
2
作者 金静怡 刘红梅 季建红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10期6-10,共5页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叙事医学在护理领域中的理论兴起过程和实践现状,并对今后的叙事护理实践提出展望,以期为开展、实施叙事医学以及探究叙事护理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进一步促进叙事医学在护理领域中的发展。
关键词 叙事医学 护理领域 理论研究 护理实践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ICU患者情感支持体验的质性研究
3
作者 金静怡 许钦雯 +2 位作者 刘红梅 张燕 季建红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探讨I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情感支持的体验和期望,为制订ICU患者心理及情感支持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描述性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9月15日—11月15日在南通市某三级甲等... 目的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探讨I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情感支持的体验和期望,为制订ICU患者心理及情感支持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描述性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9月15日—11月15日在南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2组患者、家属及其诊疗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共归纳出3个主题。①宏观系统:ICU以挽救生命、治疗疾病为主要任务,对患者情感的关注和支持不足,以致重视生命长度还是质量的社会观点冲突。②中观系统:患者和家属对ICU治疗环境及方式有陌生感、恐惧感,医护人力紧张且对情感支持认知欠缺,造成患者情感需求被忽视。③微观系统:由于个体差异,每例患者或家属的情感需求不同,每名医护人员表达情感方式不同。结论ICU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对情感支持有较高的需求和期待,但往往由于自身及外界环境等因素导致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可尝试改善ICU“软环境”,构建“患者-医护人员-家属”共同参与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借助智能化网络平台采取合适的人文关怀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属情感支持的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ICU患者 家属 情感支持 人文关怀 质性研究 护理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对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郭伟伟 赵云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4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64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单独采用瑞芬太尼进...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64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单独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 h的镇静镇痛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12 h,两组Richmond躁动/镇静评估量表(RASS)、行为疼痛量表(BP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 h,观察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12 h,两组MAP、HR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CVP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治疗12 h,两组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有助于增强镇静镇痛效果,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瑞芬太尼 重症监护病房 镇静镇痛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叙事护理理论的ICU清醒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方案的构建
5
作者 金静怡 刘红梅 +3 位作者 许钦雯 张燕 曹丹 季建红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10期57-65,共9页
目的基于叙事护理理论,构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清醒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方案,为临床开展人文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质性访谈了解国内外重症患者人文关怀现状及需求,以姜安丽和李春两位学者的... 目的基于叙事护理理论,构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清醒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方案,为临床开展人文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质性访谈了解国内外重症患者人文关怀现状及需求,以姜安丽和李春两位学者的叙事护理理论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经小组成员头脑风暴,构建ICU清醒患者人文关怀方案初稿。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对人文关怀方案条目进行修改。结果2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7,2轮函询条目重要性方面的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331、0.421,可行性方面的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0.328、0.349,均P<0.001,条目内容重要性评分均数分别为3.43~5.00分、3.73~5.00分,变异系数分别为0~0.28、0~0.24,可行性评分的均数分别为3.30~5.00分、3.60~5.00分,变异系数分别为0~0.21、0~0.23。最终形成的人文关怀方案包含人文关怀实施前评估及准备、实施过程、效果评价等3个一级条目,共12个二级条目、31个三级条目。结论基于叙事护理理论构建的ICU清醒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方案经统计、分析、咨询结果可靠,操作性强,可行性佳,结果科学且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ICU清醒患者 人文关怀方案 德尔菲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致多发性肝脓肿患者的加强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顾朝丽 单荣芳 +2 位作者 刘颖 黄金兰 蒋雅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8期92-95,共4页
目的总结肺炎克雷伯菌致多发性肝脓肿患者的成功抢救与加强护理。方法介绍2例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肝脓肿穿刺置管与手术切开冲洗引流护理、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特点与预防交叉感染、高热护理、用药护理、基础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 目的总结肺炎克雷伯菌致多发性肝脓肿患者的成功抢救与加强护理。方法介绍2例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肝脓肿穿刺置管与手术切开冲洗引流护理、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特点与预防交叉感染、高热护理、用药护理、基础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 2例患者经加强护理,完全康复出院。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其引起的多发性肝脓肿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加强监护、积极处理危及生命的症状和体征、尽早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有效的脓肿切开引流、预防交叉感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肝脓肿 加强护理
下载PDF
肌钙蛋白Ⅰ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玲玲 祁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715-718,共4页
目的:研究严重脓毒症患者肌钙蛋白Ⅰ(Troponin I,TnⅠ)水平,分析TnⅠ增高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13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TnⅠ增高的发生率,比较TnⅠ增高组和TnⅠ正常组的死亡率。根据患者的预后结果划... 目的:研究严重脓毒症患者肌钙蛋白Ⅰ(Troponin I,TnⅠ)水平,分析TnⅠ增高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13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TnⅠ增高的发生率,比较TnⅠ增高组和TnⅠ正常组的死亡率。根据患者的预后结果划分为存活、死亡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疾病死亡相关的不利因素。结果:在138名患者中,有85名(61. 59%)患者TnⅠ增高,53例(38. 40%)患者TnⅠ正常。TnⅠ增高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TnⅠ正常组(41. 8%vs. 18. 87%,P <0. 05)。死亡组TnⅠ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 <0. 01)。通过校正其他显著变量,TnⅠ增高是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2. 05,95%CI:1. 14~3. 45)。结论: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TnⅠ增高与患者预后不良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肌钙蛋白I 预后
下载PDF
早期认知行为疗法预防严重创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颖 李峰 +1 位作者 季建红 蒋雅琼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4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 观察早期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重症监护病房内严重创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急性应激障碍(ASD)症状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58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我院EICU收治的73例... 目的 观察早期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重症监护病房内严重创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急性应激障碍(ASD)症状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58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我院EICU收治的73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CBT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和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HADS评分、SAS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早期应用CBT能缓解EICU严重创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减轻ASD症状,具有预防早期创伤患者发生AS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认知行为疗法 严重创伤 急性应激障碍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ICU亚谵妄高危患者综合干预方案的制订及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蒋雅琼 刘颖 +1 位作者 王颖 朱浩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方案对重症医学科(ICU)亚谵妄的高危患者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入住ICU的清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ICU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方案对重症医学科(ICU)亚谵妄的高危患者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入住ICU的清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ICU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每日唤醒、进行呼吸同步训练、合理选择镇静剂和早期活动。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干预。干预措施总结为五干预,包括人文干预、物理干预、感知干预、认知和定向力干预、药物干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亚谵妄发生率、谵妄发生率、亚谵妄持续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约束率、机械通气时间、镇静剂日均费用、ICU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亚谵妄发生率、谵妄发生率、亚谵妄持续时间、约束率、机械通气时间、镇静剂日均费用、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方案可以对ICU亚谵妄的高危患者起到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综合干预 亚谵妄 谵妄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监护仪导联线损坏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华桂 蒋雅琼 吴晓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7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监护仪导联线损坏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现状调查,对监护仪导联线损坏进行原因分析,进行针对性干预,按照PDCA循环方法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品圈活动实施后,监护仪导联线的损坏率低于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监护仪导联线损坏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现状调查,对监护仪导联线损坏进行原因分析,进行针对性干预,按照PDCA循环方法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品圈活动实施后,监护仪导联线的损坏率低于品管圈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不仅有效规范监护仪导联线的放置要求,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也促使圈员进一步掌握品管圈相关知识,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心电监护仪 导联线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药物在重度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峰 王春华 《上海医药》 CAS 2012年第13期8-12,共5页
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感染治疗。因耳毒性和肾毒性等不良反应,使其在临床上、尤其是在重度感染中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但氨基糖苷类药物属静止期杀菌剂,对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 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感染治疗。因耳毒性和肾毒性等不良反应,使其在临床上、尤其是在重度感染中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但氨基糖苷类药物属静止期杀菌剂,对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的抗生素后效应较长、杀菌作用完全,在治疗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和阳性菌所致重度感染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药物 重度感染 治疗
下载PDF
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脂质运载蛋白-2及其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云峰 陈振华 顾维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6-32,共7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脂质运载蛋白-2(LCN-2)及其受体(NGAL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98例作为脓毒症合并ARDS组。根据病情严重...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脂质运载蛋白-2(LCN-2)及其受体(NGAL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98例作为脓毒症合并ARDS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42例)和重度组(26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82例单纯脓毒症患者和7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单纯脓毒症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LCN-2及NGALR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外周血LCN-2及NGALR水平与氧合指数(OI)的相关性。随访21 d,统计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死亡的因素;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LCN-2及NGALR水平,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脓毒症合并ARDS组、单纯脓毒症组外周血LCN-2、NGALR水平高于对照组,脓毒症合并ARDS组高于单纯脓毒症组(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外周血LCN-2、NGALR水平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外周血LCN-2、NGALR水平与OI均呈负相关(r=-0.390和-0.487,均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WBC、PCT、FBG、TG、TNF-α、Cr、UA、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多器官衰竭患者多于存活组,CRP、LCN-2、NGALR高于存活组,OI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器官衰竭[OR=4.112(95%CI:1.246,13.569)]、OI≤300 mmHg[OR=-3.473(95%CI:1.053,11.459)]、LCN-2[OR=3.904(95%CI:1.183,12.882)]、NGALR[OR=4.031(95%CI:1.222,13.301)]是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LCN-2及NGALR水平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6.92 ng/mL、63.38 ng/mL,敏感性分别为84.37%(95%CI:0.672,0947)、81.25%(95%CI:0.636,0.928),特异性分别为78.79%(95%CI:0.670,0.879)、77.27%(95%CI:0.653,0.867),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1(95%CI:0.765,0.915)、0.818(95%CI:0.727,0.888),两者联合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分别为78.12%(95%CI:0.600,0.907)、96.97%(95%CI:0.895,0.996)和0.925(95%CI:0.853,0.968)。结论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外周血LCN-2、NGALR水平均异常升高,临床检测外周血LCN-2、NGALR水平可作为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死亡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脂质运载蛋白-2
下载PDF
正念减压疗法对改善ICU实习护生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闾小勇 蒋雅琼 +2 位作者 王颖 王晓敏 胡敏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4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究正念减压疗法对ICU实习护生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01名ICU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和对照组(n=101)。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带教培训,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参与正念减压训练。使用压力知觉量表(CP... 目的探究正念减压疗法对ICU实习护生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01名ICU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和对照组(n=101)。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带教培训,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参与正念减压训练。使用压力知觉量表(CPS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护生的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的CPSS、SAS、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CPSS、SAS、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CPSS、SAS、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ICU实习护生的知觉压力水平,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增强其应对能力,从而提高实习护生在ICU实习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实习护生 正念减压疗法 压力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血清miR-133a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云峰 顾维立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2446-2450,共5页
目的探讨miR-133a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入住ICU 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30例)及死亡组(20例)。另选取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miR-133a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入住ICU 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30例)及死亡组(20例)。另选取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及相关观察指标,检测患者入组后第24、48、72小时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CK-MB,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运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技术(qRT-PCR)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iR-133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TnI、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33a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WBC、乳酸、cTnI、CK-MB、BN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组24、48、72 h时,死亡组患者的cTnI、CK-MB浓度以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iR-133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检测的miR-133a表达水平和cTnI含量以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APACHEⅡ评分、cTnI、miR-133a表达水平等因素是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清miR-133表达水平与cTnI及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好,可以作为诊断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对预测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3a 脓毒症 心肌损伤
下载PDF
COPD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春华 徐志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6期539-540,共2页
目的 :评估气管切开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2010年9月-2012年1月期间88例COPD长期机械通... 目的 :评估气管切开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2010年9月-2012年1月期间88例COPD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间的早晚(气管插管7 d为界)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和晚期气管切开组。比较两组之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镇静剂(咪达唑仑)用量、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明显缩短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镇痛剂的用量,对VAP发生率和死亡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COPD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可以从早期气管切开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重症医学
下载PDF
血栓素B2、活化蛋白C、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文硕 金灿灿 +2 位作者 顾明星 陈建荣 梁火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栓素B2(TXB2)、活化蛋白C(APC)、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下肢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8例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LDVT组和NL... 目的 探讨血栓素B2(TXB2)、活化蛋白C(APC)、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下肢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8例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LDVT组和NLDVT组,每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TXB2、D-D水平及APC活性。分析TXB2水平、D-D水平、APC活性与下肢创伤后发生LDVT的关系,探讨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下肢创伤后LDVT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 LDVT组患者的血浆TXB2、D-D水平均高于NLDVT组患者,血浆APC活性低于NLDV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XB2、D-D水平升高均是下肢创伤患者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APC活性升高是下肢创伤患者发生LDVT的保护因素(P﹤0.05)。D-D单独及TXB2、D-D、APC三者联合检测均对下肢创伤患者LDVT的发生具有中等诊断价值,TXB2、APC单独检测对下肢创伤患者LDVT的发生均具有较低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下肢创伤后发生LDVT患者血浆中的TXB2、D-D水平均较高,APC活性较低,三者联合检测对下肢创伤后LDVT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监测其变化可为下肢创伤后LDVT的发生提供量化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创伤 血栓素B2 活化蛋白C D-二聚体
下载PDF
不同有创机械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浩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998-200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有创机械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及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不同有创机械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及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4例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PAP),观察组24例采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比较2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排血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舒张末容积(GEDI)]变化。结果:2组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使用呼吸机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呼吸机通气模式治疗后,2组CI、GEDI较治疗前下降,CVP较治疗前提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2组HR、SVRI治疗前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SV相对于BIPAP,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睡眠质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江苏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旸晖 冯萍 +2 位作者 季建红 许惠芬 吴洪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0期2890-2894,共5页
目的对江苏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初步了解江苏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水平、态度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今后ICU护士疼痛知识培训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KASRP)(2... 目的对江苏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初步了解江苏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水平、态度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今后ICU护士疼痛知识培训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KASRP)(2008)中文版问卷对江苏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09名ICU(包括综合ICU和专科ICU)护士进行调查,其中综合ICU护士64名,专科ICU护士45名;采用描述性分析、频数、百分比、方差分析比较所采集的数据。结果109名ICU护士对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2008)中文版问卷答对率在25.00%~62.50%,平均答对率为42.50%,各条目的答对人数比率范围是0.00%-87.16%。答对人数比率排序前10项条目主要涉及以下内容: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个体化;疼痛的文化背景;儿童的疼痛评估;用药与忍耐疼痛的关系;联合用药的镇痛效果。答对人数比率排序后10项条目主要涉及以下内容:案例分析题;在疼痛评估基础上对患者应用prn术后镇痛医嘱;阿片类药物发生呼吸抑制的概率、生理依赖性、给药途径;安慰剂与疼痛的关系;疼痛与睡眠的关系。结论ICU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明显不足,迫切需要加强对ICU护士疼痛管理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管理 知识 态度 ICU护士
原文传递
舒适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倪娟 蒋雅琼 丛佳南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500-1503,共4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治疗,根据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案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治疗,根据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并对患者停药后的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镇静效果(总镇静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和镇静程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5/4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95.00%(3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效改善了右美托咪定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右美托咪定 舒适护理 镇静
原文传递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与标准镇静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及出科后心理状况的比较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颖 朱浩 +1 位作者 顾维立 徐志华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94-298,共5页
目的:通过对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策略与标准镇静(STDS)策略的比较,为以后临床工作中镇静策略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ICU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策略组与标准镇静(STDS)策略组,在入组后48h评估患者镇... 目的:通过对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策略与标准镇静(STDS)策略的比较,为以后临床工作中镇静策略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ICU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策略组与标准镇静(STDS)策略组,在入组后48h评估患者镇静状态分布情况及浅镇静达成率,通过CAM-ICU量表评价患者谵妄发生情况,并统计患者28d生存率、气管插管拔管率、物理约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在出科前1d及出科后6个月通过SCL-90、SDS、SAS量表评价出科后患者心理状况。结果:(1)入组后48hEGDS组患者能更早达到浅镇静状态,48h达到浅镇静的比例EGDS(80%),与STDS(5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GDS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拔管率、物理约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STDS组(P<0.05),但两组患者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出科1d,EGDS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焦虑因子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STDS组(P<0.05),在出科后6个月,EGDS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评分、SDS评分、SAS评分低于STDS组(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治疗能够使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尽早达到浅镇静状态,减少住院期间患者谵妄发生率,降低物理约束率、气管插管拔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能改善患者出科后心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标准镇静 重症患者 浅镇静 心理状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