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通市各级医院病理科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4
1
作者 於海燕 陈旭东 +3 位作者 周建云 刘玉山 朱兴华 何松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0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了解和分析基层医院病理科发展现状和困境,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通市各医疗单位病理科发放"病理科情况调查表",对其基本情况、工作量、设备、科研、教学、人才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结... 目的了解和分析基层医院病理科发展现状和困境,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通市各医疗单位病理科发放"病理科情况调查表",对其基本情况、工作量、设备、科研、教学、人才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结果目前南通市各医疗单位病理科存在工作用房不足、人才配置不合理、科研层次低等问题,尤其是二级及以下医院病理科问题更显突出。结论需要卫生主管部门采取相关措施,从资源配置的规模、服务功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基层医院病理科建设加以完善、调整和提升,以便更好地推动病理专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建设 病理科 基层医院发展
下载PDF
2019-2021年度南通市肿瘤医院病理报告延迟分析
2
作者 於海燕 金晓霞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555-1560,共6页
目的:调查南通市肿瘤医院病理报告的延迟情况,分析造成病理报告延迟的原因,为病理报告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9-2021年南通市肿瘤医院病理科所有病理检查标本共48698例,其中手术标本21953例,活体组织检查标本26745例... 目的:调查南通市肿瘤医院病理报告的延迟情况,分析造成病理报告延迟的原因,为病理报告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9-2021年南通市肿瘤医院病理科所有病理检查标本共48698例,其中手术标本21953例,活体组织检查标本26745例,分别统计2种标本病理报告延迟发出的例数,并分析病理报告延迟的原因。结果:26745例活体组织检查标本中,自收到标本起3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例数为26550例,占99.27%,超过3个工作日发出例数为195例,占0.73%;21953例手术标本中,自收到标本起4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例数为21669例,占98.71%,超过4个工作日发出例数为284例,占1.29%。经统计分析,导致病理报告延迟的常见原因包括组织脱钙、进一步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疑难病例需全科会诊、补取标本、技术员输入送检日期错误、与临床进一步沟通、需要重取标本等。结论:99.34%的病理报告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发出,超过推荐标准。部分延迟病理报告可以定期进行统计汇总,并开展原因分析,从而针对性地解决延迟现象,实现病理报告质量的持续改进,推动病理工作质量长效、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报告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病理学
下载PDF
浅谈基层医院病理技术新成员的培训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建云 陶玉 +1 位作者 刘玉山 何松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80-480,F0003,共2页
就医院来讲,规范化培训已经涉及到多个专业,如临床医师、护理专业等,但目前全国医学类学校的病理技术专业甚少。病理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分配至中、小医院则更少或几乎为零。因而,病理技术人员队伍缺乏、后备不足,且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就医院来讲,规范化培训已经涉及到多个专业,如临床医师、护理专业等,但目前全国医学类学校的病理技术专业甚少。病理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分配至中、小医院则更少或几乎为零。因而,病理技术人员队伍缺乏、后备不足,且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层面的规范化培训的组织和管理明显落后于其他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病理技术 新成员 培训
原文传递
子宫平滑肌肿瘤病理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建兵 陈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肿瘤 病理学 平滑肌肉瘤 诊断 淋巴细胞
下载PDF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严桥 何松 陈莉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4期1066-1068,共3页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胃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近年,在有关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因、病理分类、诊断、肿瘤发展过程中分子生物学变化以及治疗等方面都有了许多新的进展。现根据2000年WHO对胃内分泌肿瘤的新分类,以病理学大体观察...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胃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近年,在有关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因、病理分类、诊断、肿瘤发展过程中分子生物学变化以及治疗等方面都有了许多新的进展。现根据2000年WHO对胃内分泌肿瘤的新分类,以病理学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方面的内容为基础,着重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在病理诊断、治疗方面的国内外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神经内分泌 类癌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诊断直肠肿瘤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何英 季秀珍 +1 位作者 万志龙 张建兵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11期866-867,共2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诊断直肠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经直肠超声二维声像图为基础,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将108例直肠肿瘤的超声诊断结果分成三组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直肠癌与病理符合率89.7%,直肠息肉与病理符合率7...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诊断直肠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经直肠超声二维声像图为基础,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将108例直肠肿瘤的超声诊断结果分成三组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直肠癌与病理符合率89.7%,直肠息肉与病理符合率75%,直肠平滑肌瘤与病理符合率66.7%。结论经直肠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直肠良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将超声诊断与病理学对照分析,能对直肠肿瘤良恶性特征有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直肠超声诊断 直肠肿瘤 病理学 彩色多普勒 病理对照分析 病理符合率 回顾性对照分析 直肠平滑肌瘤 血流特征 二维声像图
下载PDF
DWI不同参数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价值
7
作者 邢金丽 冯峰 +2 位作者 朱兴华 傅爱燕 顾亮亮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参数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1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其中LVSI(-)组109例,LVSI(+...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参数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1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其中LVSI(-)组109例,LVSI(+)组37例。测量两组患者表观弥散系数最大值(max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_(max))、ADC最小值(ADC_(min))、ADC平均值(ADC_(mean))这3个参数,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ADC_(min)及ADC_(mean)鉴别子宫内膜癌LVSI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ADC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DC_(mean)(F=13.832,P<0.001)及ADC_(min)(F=19.92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_(min)、ADC_(mean)预测子宫内膜癌LVSI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772。根据最佳诊断阈值,ADC_(min)及ADC_(mean)评估子宫内膜癌LVSI的灵敏度分别为86.5%及62.2%,特异度为71.6%及82.6%。ADC_(min)评估LVSI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ADC_(mean)(Z=2.221,P=0.026)。结论:ADC_(min)及ADC_(mean)均有助于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LVSI,且ADC_(min)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IL-32与Apaf-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朱兴华 陈亚丽 郭燕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35-37,41,共4页
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与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与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取其胃癌组织标本(胃癌组)和正常胃黏膜标本(癌旁组),通过免疫组化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检测胃癌标本与正常标本中IL-32、Apaf-1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IL-3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Apaf-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癌患者高中分化程度与低分化程度之间,浸润深度<肌层与≥肌层之间,TNM分期为Ⅰ、Ⅱ期与分期为Ⅲ、Ⅳ期之间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IL-32、Ap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32与Apaf-1蛋白的阳性表达可为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组织 白细胞介素-32 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 阳性表达 意义
下载PDF
基层医院应用《病理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的粗浅体会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松 张爱萍 +5 位作者 杨书云 殷昌明 陈旭东 刘玉山 周建云 陶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3-144,共2页
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病理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以下简称质控指标),其规定了病理科医疗质量控制必须实行的13项指标,并明确了每项指标的定义和意义。
关键词 医疗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指标 病理科 基层医院 计划生育委员会 应用 质控指标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
10
作者 丁天嘉 孙涛 +1 位作者 吴名凤 尹海兵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7 d内心电图异常情况分为异常组(n=32)和非异常组(n=88)。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24 h...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7 d内心电图异常情况分为异常组(n=32)和非异常组(n=88)。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24 h QT间期变异性(24 h QTV)、24 h正常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时间(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ndex)变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治疗后出现心电图异常共32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伴T波改变13例,ST-T改变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QT间期延长4例,室性早搏4例,房性早搏5例。异常组与非异常组在性别、年龄、肝动脉超选择插管、明胶海绵栓塞、使用化疗药物、术后呕吐、术后第3天血尿酸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肿瘤直径、肝功能分级、碘油用量、术后体温、术后第3天血钾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肿瘤直径≥10 cm、肝功能分级为A级、碘油用量≥10 mL、术后体温≥38℃及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下降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及心电图综合参数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AUC分别为0.682、0.651、0.632、0.752、0.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直径、肝功能分级、碘油用量、术后体温会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产生影响,且在TACE治疗前后行心电图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心电图异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心电图异常 危险因素 预后 预测价值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病理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建云 刘玉山 +2 位作者 陆晓云 陶玉 何松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病理技术信息管理系统为常规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便和客观依据。常规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贯穿从标本验收、登记、取材、包埋到制片完成、归档的每一个环节,其中多数内容已被目前病理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涵盖,如自动编号、条形码管... 病理技术信息管理系统为常规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便和客观依据。常规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贯穿从标本验收、登记、取材、包埋到制片完成、归档的每一个环节,其中多数内容已被目前病理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涵盖,如自动编号、条形码管理、报表、记账、统计、查询、登记本、内部信息自动交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技术 信息系统 质量控制 管理 应用
原文传递
171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其昌 韩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49,共3页
对171例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和其中110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男女之比为1:3。在乳头状癌中,女性呈明显年龄发病高峰,20~49岁年龄组的病人占75%,而男性无此现象。随访结果示男性乳头状癌比女性的预后差,且年龄在40岁... 对171例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和其中110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男女之比为1:3。在乳头状癌中,女性呈明显年龄发病高峰,20~49岁年龄组的病人占75%,而男性无此现象。随访结果示男性乳头状癌比女性的预后差,且年龄在40岁以上者预后差。手术治疗术式也影响病人预后。根据WHO甲状腺肿瘤组织分类,乳头状癌占86%,滤泡状癌占4.1%。免疫酶标示TG在滤泡上皮来源的癌中阳性,而CEA在髓样癌中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组织类型 预后 病理学
下载PDF
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松 乐美兆 +2 位作者 韩枋 杨其昌 陶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47-249,I035,共4页
目的:探讨软骨样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采用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形态学表现。结果:光镜下见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软骨样细胞组成。VG染色呈红、黄相间,Masson... 目的:探讨软骨样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采用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形态学表现。结果:光镜下见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软骨样细胞组成。VG染色呈红、黄相间,Masson染色瘤细胞呈蓝、红相间,免疫组化vimentin、α-SMA、desmin及α-AT均为阳性。超微结构,瘤细胞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数量不等的肌丝束、密体和密斑。结论:肌纤维母细胞肉瘤是一型独立的肿瘤,超微结构观察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肌纤维母细胞病 病理学
下载PDF
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附20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春笋 陈旭东 +5 位作者 何松 郭燕 尹海兵 陈亚丽 刘玉山 李洪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66-1568,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通过对20例食管肉瘤样癌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结果:食管肉瘤样癌呈息肉样生长,部分发生于溃疡型肿块旁,肿瘤可位于整段食管,... 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通过对20例食管肉瘤样癌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结果:食管肉瘤样癌呈息肉样生长,部分发生于溃疡型肿块旁,肿瘤可位于整段食管,但以中段食管最为常见。镜下,肿瘤以肉瘤样成分为主,并可见分化不等的鳞状细胞癌,且两者之间有移行过渡,部分病例仅见肉瘤样成分。肉瘤样成分Vimentin弥漫表达,CK(p)、CK5/6部分表达,α-SMA部分表达,偶尔表达S-100。电镜下,发现有些肉瘤样细胞保留了上皮的标志,可以观察到桥粒连接和张力原纤维,其他多数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或其他间叶细胞的表现,如胶原纤维、中间连接,胞质中可见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4%,预后较好。结论:食管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肉瘤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 电镜
原文传递
浸润性乳腺癌HDAC1 mRNA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书云 李海波 张建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29-932,共4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蛋白质水平和分子水平mRNA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增生HDAC1蛋白和HDAC1 ...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蛋白质水平和分子水平mRNA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增生HDAC1蛋白和HDAC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与Her-2蛋白表达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DAC1蛋白高表达率为35.83%(43/120),对照组20例乳腺增生病变中HDAC1低表达或不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2)HDAC1 mRNA阳性率为63.33%(38/60),高于免疫组化法;(3)乳腺癌中HDAC1表达与Her-2(55.26%)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1)HDAC1蛋白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中有差异,HDAC1在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预后有积极意义;(2)RT-PCR方法检测结果更可靠、更敏感;(3)HDAC1抑制剂有望成为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新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mRNA RT-PCR 免疫组化
下载PDF
120例乳腺癌组织中HDAC-1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书云 朱兴华 +2 位作者 陈亚丽 何松 张建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和对照组20例乳腺增生症乳腺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和对照组20例乳腺增生症乳腺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以及常规检测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DAC-1高表达43例(35.83%),对照组20例乳腺增生病变中HDAC-1低表达或不表达,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中HDAC-1高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HER-2表达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即与患者年龄>50岁组(49.50%)和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组(64.28%)及HER-2(55.26%)的表达呈正相关;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有无、以及癌组织间及癌旁组织中有无淋巴细胞的浸润无相关(P>0.05),与ER(33.89%)、PR(39.28%)的表达无相关(P>0.05)。结论:HDAC-1在乳腺癌和良性增生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参考意义;HDAC-1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DAC-1抑制剂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旭东 何松 +1 位作者 张婷 陈亚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39-134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5例HMAL进行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5例HAML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呈HMB45(5/5)、SMA(5/5)、S-100(3/5)阳性、CD34、CKp、Hepatocyt...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5例HMAL进行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5例HAML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呈HMB45(5/5)、SMA(5/5)、S-100(3/5)阳性、CD34、CKp、Hepatocyte、CD10、Inhibinα阴性。超微结构下瘤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短梭形或圆形或多形性,细胞核大小一致,多呈圆形或短梭形,常染色质丰富,异染色质呈质块状;部分细胞核切迹明显;核仁大小不一,胞浆内线粒体丰富,部分细胞浆内可见多少不等的密体;少部分细胞可见少量脂滴;多数胞浆内可见100~200nm左右的致密颗粒;细胞间可见基底膜样物质围绕细胞周围,仅个别细胞可见桥粒样连接。结论:HAML具有特殊的免疫组化特征及超微结构特点;HMB45和SMA的双阳性表达及超微结构下密体和致密颗粒的并存对HAML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松 韩枋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肌纤维 母细胞肉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nm23-H1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松 杨书云 +2 位作者 章建国 张建兵 韩枋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 探讨nm 2 3 -H 1和CD 44V 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95例胃癌组织中nm 2 3 -H 1和CD44V 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nm 2 3 -H 1和CD 44V 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4.7%、... 目的 探讨nm 2 3 -H 1和CD 44V 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95例胃癌组织中nm 2 3 -H 1和CD44V 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nm 2 3 -H 1和CD 44V 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4.7%、75 .8%。CD44V 6蛋白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1) ,nm 2 3 -H 1和CD 44V 6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nm 2 3 -H 1和CD44V 6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CD44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特征 胃癌 NM23-H1蛋白 CD44V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神经内分泌标记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松 严桥 +6 位作者 张建兵 周建云 潘宏佳 陈旭东 陈莉 张向东 施美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与胃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普通型胃癌病例随访5a以上,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胃癌组织分别进行NSE、Syn、CgA标记,分析NSE、Syn、Cg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与胃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普通型胃癌病例随访5a以上,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胃癌组织分别进行NSE、Syn、CgA标记,分析NSE、Syn、Cg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包括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临床TNM分期、淋巴细胞浸润量等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168例神经内分泌表达阳性率为52.98%(89/168),NSE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CgA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神经内分泌表达与其余参数无关;NSE、Syn、CgA标记阴性组的5a生存率表现出高于标记阳性组的趋势,其中以CgA最为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E、Syn、CgA与胃癌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突触素 嗜铬素A 病理学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