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打击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早期表达分泌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钱晶 王凡凡 +4 位作者 万露露 杨加乐 施学智 童华生 周伟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12-1419,共8页
目的探讨热打击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早期表达分泌的规律。方法将3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后复温0、3、6、9h组(n=6)。热打击组小鼠暴露于动物孵箱热环境,核心温度达42.5℃时即为发生重症中暑。采用HE... 目的探讨热打击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早期表达分泌的规律。方法将3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后复温0、3、6、9h组(n=6)。热打击组小鼠暴露于动物孵箱热环境,核心温度达42.5℃时即为发生重症中暑。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肺脏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RT-qPCR检测小鼠组织TF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TF浓度。体外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热打击模型,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后复温0、3、6、9 h组。采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及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技术分别检测HUVECs中T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HUVECs培养上清中TF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各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损伤,热打击复温小鼠存在不同程度组织细胞结构性损伤及出血性、炎症性损伤。与对照组小鼠比较,热打击复温0、3 h组肾脏(1.719±0.018、1.241±0.178 vs.1.000±0.063)、复温3 h组肺脏(2.444±0.511 vs.1.000±0.106)及复温6 h组肝脏(7.312±0.618 vs.1.000±0.147)中TF 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热打击小鼠复温0、3、6、9h组血浆TF水平均较对照组小鼠升高[(132.426±17.920)pg/ml、(119.400±10.267)pg/ml、(107.374±13.495)pg/ml、(163.767±22.810)pg/ml vs.(75.479±13.831)pg/ml,P<0.01]。与对照组比较,热打击后复温6、9h组HUVECs的TF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905±0.354、2.564±0.297vs.1.000±0.097,P<0.01);热打击复温0、3、6、9 h组HUVECs培养上清T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6.309±4.101)pg/ml、(38.425±5.484)pg/ml、(41.655±4.380)pg/ml、(43.586±4.718)pg/ml vs.(14.996±0.254)pg/ml,P<0.01]。结论热打击血管内皮细胞中TF的早期表达分泌增加,可能是重症中暑循环TF的主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打击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因子 表达分泌
下载PDF
人工气道湿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蒋东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7期0142-0144,共3页
随着急救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危重症病患的急救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技术在急救中有重要作用,帮助患者建立人工呼吸通道,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状况。人工气道建立后,尤其是将气管切开时,人体上呼吸道对气体的加温、... 随着急救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危重症病患的急救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技术在急救中有重要作用,帮助患者建立人工呼吸通道,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状况。人工气道建立后,尤其是将气管切开时,人体上呼吸道对气体的加温、湿化作用丧失,减弱了防御功能,若人工气道没有得到有效湿化,容易形成痰痂,对支气管造成阻塞,增加气道阻力,发生周围性呼吸困难,甚至引发窒息死亡。因此,做好人工气道湿化是急救中极其重要一环,对于提升抢救成功率起到重要影响。本文对人工气道湿化新技术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湿化液 湿化温度 湿化时间
原文传递
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3
作者 钟华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118-0121,共4页
探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期间组建安全质量小组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选本院急诊科2022年7-8月所收诊的60例病患及在职护理人员2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7月收诊的30例病患为对照组,该组采取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2022年8月收诊... 探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期间组建安全质量小组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选本院急诊科2022年7-8月所收诊的60例病患及在职护理人员2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7月收诊的30例病患为对照组,该组采取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2022年8月收诊的30例病患为观察组,该组采用安全质量工作组执行医护管理,医护工作人员均为同一组,将两组医护管理后医护工作人员服务品质得分、医护期间病患不良事件产生率、医护工作人员的医护品质、综合性得分、医护风险认识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急诊科医护工作期间,各项服务品质得分较对照组水准更高(P<0.05)。观察组病患在急诊科接纳救护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产生率较对照组水准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医护品质考评得分较对照组呈更高水准(P<0.05)。观察组护士综合评分得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呈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护士高度护理风险意识人数占比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开展安全质量管理小组管理模式,能提升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强化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及风险意识,对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质量小组 急诊科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风险意识 不良事件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的体温恢复率、护理有效率价值分析
4
作者 何贵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136-0139,共4页
探究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的体温恢复率、护理有效率价值。方法 本研究起始于2021.2月,结束于2023.2月,选取重症中暑者进行研究,研究数量为50例,随机分组后,各2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探究不同护理结... 探究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的体温恢复率、护理有效率价值。方法 本研究起始于2021.2月,结束于2023.2月,选取重症中暑者进行研究,研究数量为50例,随机分组后,各2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探究不同护理结果。结果 在统计学软件中对体温恢复状况、意识清醒比例更高,情绪改善更为理想,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重症中暑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中暑相关的临床症状,改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重症中暑患者 急救 体温恢复率 护理有效率
下载PDF
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满意度及应用效果观察
5
作者 张何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140-0143,共4页
观察优化护理在AMI(急性心肌梗死)伴CS(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用本院2021年05日-2023年05日接收的AMI伴CS患者,总例数为共60例,随机将其中30例分为对照组,本组均实施常规护理,余30例纳入观察组,同样为30例,采用优化护理。结果 观... 观察优化护理在AMI(急性心肌梗死)伴CS(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用本院2021年05日-2023年05日接收的AMI伴CS患者,总例数为共60例,随机将其中30例分为对照组,本组均实施常规护理,余30例纳入观察组,同样为30例,采用优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LVEF(40.61±6.25)%、MABP(71.31±11.10)mmHg、SBP(99.73±13.12)mmHg、SOD(88.40±9.13)U/mL、睡眠(50.98±1.58)分、精神(48.61±5.54)分、食欲(52.52±1.26)分、日常生活(51.24±1.93)分均高于对照组(37.78±6.06)%、(62.55±10.44)mmHg、(90.90±13.81)mmHg、(76.68±7.72)U/mL、(45.01±2.89)分、(42.47±5.11)分、(46.87±2.53)分、(44.92±3.51)分,观察组LVEDd(51.13±3.53)mm、PCWP(13.36±5.11)mmHg、心率(79.45±14.81)次/min、MDA(7.60±3.02)nmol/mL、MMP-9(19.58±7.97)ng/mL均低于对照组(53.72±4.07)mm、(18.33±7.25)mmHg、(86.56±10.70)次/min、(9.74±4.06)nmol/mL、(26.90±7.73)ng/mL,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67%、80.00%,各项数据对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AMI伴CS经优化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护理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