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医学科开展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新技术的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广亚 周谋 单桂秋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8期706-710,共5页
根据我国输血医学相关的法规、技术文件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新技术的特点,结合南部战区总医院输血医学科的研究及开展该技术10余年的实际经验,该文对PRP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展必要性、具有的优势、如何开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旨... 根据我国输血医学相关的法规、技术文件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新技术的特点,结合南部战区总医院输血医学科的研究及开展该技术10余年的实际经验,该文对PRP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展必要性、具有的优势、如何开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输血医学科进一步开展自体PRP治疗新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医学科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新技术 思考
下载PDF
加温加压输血仪器核心性能检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艳辉 施琳颖 +3 位作者 周谋 许京菁 谢婷婷 单桂秋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4期448-454,共7页
目的检测自主研发加温加压输血仪器(输血/输液速度和温度可控)的核心性能。方法使用透析参考仪表检测并比较室温下生理盐水和悬浮红细胞实际流速;检测生理盐水(初始温度为(10±0.5)℃和(20±0.5)℃)在36℃、38℃、40℃和42℃预... 目的检测自主研发加温加压输血仪器(输血/输液速度和温度可控)的核心性能。方法使用透析参考仪表检测并比较室温下生理盐水和悬浮红细胞实际流速;检测生理盐水(初始温度为(10±0.5)℃和(20±0.5)℃)在36℃、38℃、40℃和42℃预设加温条件下,流速达50 mL/min、100 mL/min、150 mL/min和200 mL/min时的输出温度;检测2~6℃冷藏悬浮红细胞在42℃预设加温条件下,流速为50 mL/min、100 mL/min、150 mL/min和200 mL/min时的输出温度,比较加温加压前后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FHb)含量、钾离子浓度及血常规差异。结果生理盐水和悬浮红细胞的实际流速无明显差异(P>0.05);加温加压输血仪器可使起始温度为(10±0.5)℃和(20±0.5)℃的生理盐水输出温度达到31~34℃。在42℃不同流速条件下,4℃冷藏悬浮红细胞的输出温度分别为(40.8±0.3)℃、(36.4±0.2)℃、(34.7±0.9)℃和(32.8±0.4)℃,高于初始温度(F=878.641,P=0.000,P<0.05)。加温加压后悬浮红细胞上清中FHb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仍符合国家标准(≤0.72 g/L);钾离子浓度无明显升高;HGB、HCT、MCV、M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温加压输血仪器显示了较佳的加温加压效果,对悬浮红细胞的溶血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 输液 输血 加温加压
下载PDF
军队医院野战血站按新大纲施训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健 林放 +3 位作者 周谋 靳兴 王伟 邬小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547-548,共2页
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展开的新形势下,全军开展了按照《联勤保障部队军事训练大纲》(后简称新大纲)施训的要求。新大纲紧贴实战要求,增加了训练时间,提高了训练难度,规范了训练周期阶段,细化了条件和考核标准。野战血站是一支相对... 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展开的新形势下,全军开展了按照《联勤保障部队军事训练大纲》(后简称新大纲)施训的要求。新大纲紧贴实战要求,增加了训练时间,提高了训练难度,规范了训练周期阶段,细化了条件和考核标准。野战血站是一支相对独立的卫勤分队,其基本任务是负责血液的接收、储存、管理和发放;指导保障区域内的救治机构合理用血;紧急情况下采集血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 野战血站 新大纲施训
下载PDF
Fresenius COM. TEC与Spectra OPTIA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4
作者 李少文 朱展鸿 +4 位作者 高旖鑫 王刚 郭楚霞 陆志刚 彭永正 《联勤军事医学》 2024年第12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 比较Fresenius COM.TEC与Spectra OPTIA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捐献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时的采集效率、采集物特性及对捐献者后续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3/2023-10月在作者医院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217例健康捐献者资... 目的 比较Fresenius COM.TEC与Spectra OPTIA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捐献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时的采集效率、采集物特性及对捐献者后续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3/2023-10月在作者医院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217例健康捐献者资料,包括采集前后捐献者的血常规、电解质、采集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不良反应情况和采集物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结果 Fresenius COM.TEC与Spectra OPTIA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对捐献者的血常规和电解质指标、采集过程中的循环血量、采集效率、采集物的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采集过程及采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液保存液用量上,Fresenius COM.TEC比Spectra OPTIA更少(P<0.05)。而Fresenius COM.TEC采集的产物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Spectra OPTIA(P均<0.05)。结论 Fresenius COM.TEC与Spectra OPTIA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均能有效且安全地完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任务。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捐献者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机器或调整动员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采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enius COM.TEC Spectra OPTIA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血细胞分离机 CD34^(+)细胞
下载PDF
血浆置换介入时机与肝损伤分期对劳力性热射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何宗忠 王敏 +11 位作者 庄远 林洁 张雷英 邹立洋 李玲玲 马春娅 刘晓敏 权香 江颖 周谋 康红军 于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28-733,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TPE)介入时机及肝损伤分期辅助治疗劳力性热射病患者(EHS)的预后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2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EHS患者127例,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2组,根...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TPE)介入时机及肝损伤分期辅助治疗劳力性热射病患者(EHS)的预后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2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EHS患者127例,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2组,根据ALT、AST、TBIL、DBIL指标动态变化分为5期;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生存组11例、死亡组12例被纳入统计分析。行TPE辅助治疗20例;观察治疗前后指标变化及临床结局,评价介入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3例患者中,没有肝损伤和可进展到肝脏修复期的共14例,死亡3例、病死率21.43%;不能进展到肝脏修复期9例,死亡9例,病死率100%,2者比较有差异(P<0.05)。首次TPE如在肝损伤第3期之前介入的病死率为23.08%(3/13),达到或超过第3期才介入的病死率85.71%(6/7),2者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EHS合并肝损伤的患者应在肝损伤第3期之前积极行TPE治疗,阻断其病理生理过程,使之跃过第3期,从而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力性热射病 肝损伤 血浆置换
原文传递
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情况调查与分析
6
作者 钟先阳 李静 +2 位作者 张琼鹰 陈建芸 李文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2,50,共6页
目的:调查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以便正确处理抗体检测报告和医患沟通困扰。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79名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 目的:调查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以便正确处理抗体检测报告和医患沟通困扰。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79名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结果进行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和回顾性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共有81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占29.03%;其中S/CO值介于1.0~5.0的占98.77%,介于5.0~10.0的占比为1.23%。全部病例经HCV-RNA复核3次,均为阴性。检验科与输血医学科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与报告程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值处于灰区范围时多为假阳性,且与抗体检测策略和报告程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门诊患者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假阳性反应
下载PDF
中西医干预细菌生物膜导致长期不愈合足溃疡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李文丹 林放 +2 位作者 周国翠 孙宇 周谋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155-157,共3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干预细菌生物膜导致长期不愈合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细菌生物膜导致长期不愈合足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西医干预,观察组行西医+中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辅助性... 目的研究中西医干预细菌生物膜导致长期不愈合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细菌生物膜导致长期不愈合足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西医干预,观察组行西医+中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辅助性T细胞(Th)1/Th2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4、IL-5、IL-10],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渗液量、肉芽颜色、皮温、疼痛程度、溃疡面积评分分别为(1.75±0.52)、(1.64±0.49)、(1.82±0.45)、(1.87±0.60)、(1.48±0.37)分,较对照组的(2.17±0.64)、(2.03±0.62)、(2.19±0.57)、(2.36±0.71)、(1.84±0.56)分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TNF-α(5.52±1.71)pg/ml、IL-2(6.74±1.49)pg/ml、IFN-γ(13.97±2.16)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6.69±1.86)、(7.87±1.61)、(15.56±2.34)pg/ml,IL-4(7.35±1.32)pg/ml、IL-5(1.52±0.37)pg/ml、IL-10(9.38±1.63)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6.49±1.25)、(1.29±0.31)、(8.29±1.59)pg/ml(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8.95%(P<0.05)。结论细菌生物膜可致长期不愈合足溃疡,经中西医联合干预后,效果良好,不仅能调节Th1/Th2表达水平,积极控制炎症反应,还能有效清除细菌生物膜,促进溃疡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干预 细菌生物膜 长期不愈合足溃疡 影响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白岩 李静 +2 位作者 单桂秋 刘叶珊 刘英芝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3-11月河北省京东中美医院眼科收治的64名干眼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名64只眼。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3-11月河北省京东中美医院眼科收治的64名干眼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名64只眼。对照组予以不含防腐剂的聚乙烯醇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应用自体PRP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比较了2组4周的总体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干眼量表评分(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S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_fluorescein_staining,CFS)和泪液高度5项疗效评估指标。结果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31/3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4.38%(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t、TBUT、CFS、OSDI干眼量表评分、泪河高度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涩、视觉疲劳、异物感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875%(15/3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PRP可能是1种治疗干眼症有效、安全的优选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富血小板血浆 干眼症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愈儿童难治性骨髓炎合并骨折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建香 吕孟兴 +4 位作者 陈昊 高立兰 胡美坤 单桂秋 屈柯暄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73-675,共3页
目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联合治疗成功治愈儿童难治性骨髓炎合并骨折的经验分享。方法经传统治疗14月余无效的儿童难治性骨髓炎合并骨折1例,采集患儿全血20 mL,应用二次离心法制备4~5倍浓度PRP共6 mL,3 mL PRP与... 目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联合治疗成功治愈儿童难治性骨髓炎合并骨折的经验分享。方法经传统治疗14月余无效的儿童难治性骨髓炎合并骨折1例,采集患儿全血20 mL,应用二次离心法制备4~5倍浓度PRP共6 mL,3 mL PRP与0.3 mL激活剂混合,制备浓缩血小板凝胶(PG)2 cm×2 cm覆盖骨折端,剩余3 mL PRP与0.3 mL激活剂使用三通管喷洒到周围组织。结果患者随访1周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骨折端有明显骨痂形成;4个月X线片复查,骨折端愈合良好,骨折面愈合,骨髓炎痊愈。结论应用自体PRP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骨髓炎合并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为儿童难治性骨髓炎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髓炎 骨折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血浆
原文传递
负载PRP壳聚糖-明胶复合敷料止血和促愈合效果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菁 周谋 +4 位作者 林放 施琳颖 李艳辉 李文丹 单桂秋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5期612-617,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兔肝脏出血模型,研究负载PRP壳聚糖-明胶复合敷料(CMC/GMs/PRP敷料)的止血和促愈合效果。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实验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创口敷普通纱布)、阳性对照组(D组... 目的通过建立兔肝脏出血模型,研究负载PRP壳聚糖-明胶复合敷料(CMC/GMs/PRP敷料)的止血和促愈合效果。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实验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创口敷普通纱布)、阳性对照组(D组,创口敷术益纱敷料)。建立兔肝脏出血模型后,记录每只兔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并于术后第1、2、3、4周时进行主要血液学指标检测及组织学评价。结果CMC/GMs/PRP复合敷料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其它三个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观察愈合过程中实验组白细胞变化最小,实验组肝损伤后的修复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其它组。结论负载PRP壳聚糖-明胶复合敷料具有良好的止血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壳聚糖 明胶 止血 愈合
下载PDF
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11
作者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 黄象艳 +3 位作者 张强 钟萍 单桂秋 宫济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187-1194,共8页
膝骨关节炎(KOA)是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富血小板血浆(PRP)广泛用于KOA治疗,但由于PRP制备技术、贮存方法和关节腔注射治疗方案等差异较大,已影响KOA治疗的效果。本共识由国内多家具备自体单采PRP治疗KOA经验的大型三甲医院的输血... 膝骨关节炎(KOA)是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富血小板血浆(PRP)广泛用于KOA治疗,但由于PRP制备技术、贮存方法和关节腔注射治疗方案等差异较大,已影响KOA治疗的效果。本共识由国内多家具备自体单采PRP治疗KOA经验的大型三甲医院的输血医学、骨科学和康复医学等学科(科室)的专家,在充分总结临床PRP治疗KOA的实践经验和全面、系统地回顾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自体单采PRP应用于关节腔注射治疗KOA的方法作了深入探讨后而达成。共识包含4方面内容:共识达成的背景、自体单采血小板制备PRP用于KOA治疗的优势、单采PRP冰冻贮存的理论依据和贮存方式、单采PRP关节腔注射治疗KOA的临床应用方案;推荐:使用单采血小板技术制备的自体PRP通过关节腔注射治疗KOA,PRP中的血小板浓度(Plt)(1 000~1 800)×109/L、红细胞混入浓度(RBC)≤3.2×1010/L、白细胞混入浓度(WBC)≤2.0×109/L,PRP宜以-80℃贮存、贮存期≤6个月,1个疗程注射3~4次、每次间隔1~2周,单膝关节的注射量(4~8)mL/人(次),注射前抽去患者关节积液、不与麻醉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注射关节腔、注射后<48 h限制剧烈运动。本共识意在推动临床自体单采PRP治疗KOA的规范化应用、提高临床治疗KOA的效果及其评价的科学性,为今后制定规范的自体单采PRP治疗KOA指南或(和)标准初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富血小板血浆 膝骨关节炎 关节腔注射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谋 罗瑞献 +3 位作者 黎海澜 施琳颖 李艳辉 单桂秋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8期677-681,共5页
为更好地帮助读者对《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专家共识》(简称《共识》)进行理解,该文对《共识》中的重点推荐点、难点和疑惑点作了较为系统的解释或补充说明。以期为读者更全面认识、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共识》提供支撑,最大限度地... 为更好地帮助读者对《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专家共识》(简称《共识》)进行理解,该文对《共识》中的重点推荐点、难点和疑惑点作了较为系统的解释或补充说明。以期为读者更全面认识、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共识》提供支撑,最大限度地推动该技术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制备技术 专家共识 解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刺激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施琳颖 李艳辉 +5 位作者 许京菁 张喻 谢婷婷 许育兵 单桂秋 周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6-1491,共6页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刺激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空白对照组、LPS处理组、LPS+PRP处理组及LPS+PRP+Compound C处理组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CD11c和M2型标志物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刺激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空白对照组、LPS处理组、LPS+PRP处理组及LPS+PRP+Compound C处理组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CD11c和M2型标志物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经LPS处理后,不同处理时间(12 h、18 h和24 h)PRP对AMPK-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运用RNA干扰技术,沉默巨噬细胞AMPK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RP对TGF-β表达的作用。结果:LPS能显著降低CD206的表达量并显著增加CD11c的表达量(P<0.05),而加入PRP后,CD206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CD11c的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对比,加入PRP干预12 h、18 h和24 h后,p-AMPK和p-ULK1蛋白明显增加,p-m TOR蛋白则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LPS+PRP组相比,加入Compound C后,CD206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CD11c的表达量则显著增加(P<0.05)。沉默巨噬细胞中AMPK的表达后,PRP对TGF-β的促进作用显著降低(P<0.05)。结论:PRP可以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刺激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巨噬细胞极化 AMPK
原文传递
血站型去白细胞过滤器最适应用条件的探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慧慧 施琳颖 +4 位作者 陈敏 李艳辉 李天任 谢婷婷 单桂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62-465,共4页
目的摸索血站型去白细胞过滤器的最佳使用条件以提升去除白细胞红细胞(简称去白红细胞)的质量。方法收集解放军广州血液中心2018年10—12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120袋(400 mL/袋),分成25℃贮存0.5 h及4℃贮存2、4、8、24和48 h 6组(20袋... 目的摸索血站型去白细胞过滤器的最佳使用条件以提升去除白细胞红细胞(简称去白红细胞)的质量。方法收集解放军广州血液中心2018年10—12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120袋(400 mL/袋),分成25℃贮存0.5 h及4℃贮存2、4、8、24和48 h 6组(20袋/组),采用1款国产血站型去白过滤器(全血专用)滤除各组白细胞,同时记录各组去白过滤用时,并分别收集各组(份)过滤前后的血样(1 mL/袋),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其血常规,用以析出该款血站型去白过滤器适宜的使用条件。结果 1)过滤白细胞用时(min):25℃贮存0.5 h组为4.54±0.64,4℃贮存2—48 h 5组分别为6.04±0.69、7.04±1.13、8.02±1.42、8.48±2.12和9.27±2.07,除4℃贮存24与48 h组的用时相近外,其他各组(包括它们与最后2组)用时的差异较大(P<0.05)。2)白细胞去除率(%):25℃贮存0.5 h组为76.19±5.54,明显低于各4℃贮存组(P<0.05);4℃贮存4 h组达到99.74±0.69,4℃贮存8、24、48 h 3组则与之接近(P>0.05)。3)红细胞及Hb、Hct损失率(%):25℃贮存0.5 h组为1.66±1.04,4℃贮存2—48 h 5组分别为2.18±1.95、2.97±2.52、5.39±2.95、5.49±7.80和6.65±6.63,其中以4℃贮存4 h组为界,其损失率与4℃贮存2 h、25℃贮存0.5 h组相差不大(P>0.05),而明显小于4℃贮存8—48 h 3组的损失率(P<0.05);Hb和Hct损失率的变化规律与RBC相似。4)血小板及血小板比容(Pct)损失率(%):除4℃贮存48 h组的血小板损失率79.69±10.49明显低于其他各组(85%左右)(P<0.05)外,其他各组没有出现随着贮存温度变化、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明显变化(P>0.05),Pct损失率变化也呈现与血小板一样的规律。结论通过对采集后贮存以不同温度、时间的全血的去白处理,可以确定去白滤器的最佳应用条件、制备质量更优的去除白细胞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过滤器 血站型 去除白细胞红细胞 血液贮存温度 血液贮存时间 白细胞去除率 红细胞损失率 血小板损失率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广亚 许育兵 +4 位作者 朱展鸿 陈莉 郑波 周谋 单桂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 分析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2021年本院门诊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病例15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自体PRP进行治疗,每个月注射1次,计划注射4~6次。依据治疗前后毛发生长情况,对治疗结果进行评... 目的 分析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2021年本院门诊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病例15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自体PRP进行治疗,每个月注射1次,计划注射4~6次。依据治疗前后毛发生长情况,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对治疗结果中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组分析,主要有治疗次数、脱发的等级、PRP中Plt的浓度3方面,其中:(1)按照治疗次数可分为1~6次;(2)按照脱发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即轻度、中度、重度脱发;(3)按照PRP中Plt的浓度进行分级,可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极低浓度[(<800)×109/L]、低浓度[(801~1 000)×109/L]、中浓度[(1 001~1 200)×109/L]、高浓度[(1 201~1 500)×109/L]、极高浓度(1 501>×109/L)。结果 治疗次数与有效率的相关系数为pearson=0.986,P<0.001,结果呈现正相关性。治疗次数组间总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3.921,P<0.01);脱发严重程度:轻度、中度脱发患者有效率(66.67%、56.95%),均高于重度脱发患者(35%)。组间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341,P<0.01);PRP中Plt的浓度:Plt的浓度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Plt的计数为(1 200~1 500)×109/L时,效果最佳,达68.12%,高于其他四组。组间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98,P<0.01);治疗次数、脱发等级、PRP中Plt的浓度3种影响因素与有效率之间的关系:治疗次数、脱发等级,Plt的浓度3个变量均与治疗是否有效相关(P<0.05)。治疗次数、Plt的浓度的OR值>1,随着治疗次数和Plt的浓度增加时,有效率上升,每上升1个程度,有效率分别升高2.619倍和2.033倍;脱发等级的OR值为0.338(0<0.338<1),代表随着严重程度上升,有效率随之下降,每上升1个档次,有效率将乘以0.338。结论 PRP治疗AGA患者,治疗的次数越多、PRP中Plt浓度越高、脱发程度越处于早期将会有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是否PRP中Plt浓度越高,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P 雄激素源性脱发 治疗次数 脱发等级:Plt浓度
原文传递
不同来源复水液对冻干PRP活化和释放生长因子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放 周谋 +2 位作者 单桂秋 李艳辉 李文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复水液对冻干富血小板血浆(PRP)活化和释放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按复水液的不同,分为贫血小板血浆(PPP)(对照组)、生理盐水(实验组1)、超纯水(实验组2)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缓冲液)(实验组3)4个组。用四种复水液对... 目的比较不同复水液对冻干富血小板血浆(PRP)活化和释放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按复水液的不同,分为贫血小板血浆(PPP)(对照组)、生理盐水(实验组1)、超纯水(实验组2)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缓冲液)(实验组3)4个组。用四种复水液对冻干PRP复水后,用ELISA法测定其CD63、P-选择素(P-Select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结果生理盐水组、超纯水组和PBS缓冲液组的P-Selectin和CD63的数值稍高于PP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复水液的生长因子含量均低于PPP组,除IGF-I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四种生长因子的含量与PPP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易得、来源安全,作为复水液对冻干后的血小板活化影响小,生长因子浓度等与PPP复水液复水效果相比无较大差异,可作为冻干PRP的常规复水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复水液 冻干 生长因子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放 周谋 +3 位作者 李文丹 孙宇 骆美良 单桂秋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牛津杯打孔法进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体外抑菌实验,设置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和氨苄西林为阳性对照,灭菌纯水为阴性对照,最后测定抑菌圈的直径。结...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牛津杯打孔法进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体外抑菌实验,设置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和氨苄西林为阳性对照,灭菌纯水为阴性对照,最后测定抑菌圈的直径。结果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形成的混合菌有较强的敏感性,在牛津杯打孔法实验中的抑菌圈直径为(19.00±0.61)mm,与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和氨苄西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混合菌 抑菌
下载PDF
血小板病毒灭活后深低温保存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梓璇 施琳颖 +1 位作者 李艳辉 单桂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513-1520,共8页
目的探讨新鲜血小板经核黄素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进行深低温保存的可行性。方法采集本院O型健康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共24 U。实验分为4个组:A为新鲜血小板对照组,B为血小板病毒灭活组(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处理),C为新鲜血小板的深低温保... 目的探讨新鲜血小板经核黄素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进行深低温保存的可行性。方法采集本院O型健康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共24 U。实验分为4个组:A为新鲜血小板对照组,B为血小板病毒灭活组(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处理),C为新鲜血小板的深低温保存组(-80℃保存),D为病毒灭活血小板的深低温保存组(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处理后-80℃保存)。用150μmol/L的核黄素结合1.5 J/cm^(2)的UVB光源对血小板进行病毒灭活。深低温保存后隔日定义为第1天,取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第1、3、5、7天取样检测血小板数量、质量、功能与代谢相关指标。使用全自动血常规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使用比色法观察低渗休克反应能力(hypotonic shock response,HSR)变化;使用Annexin V-FITC和CD62p-PE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激活情况;使用血栓弹力图试验(thromboelastogram test,TEG)检测功能变化,记录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值;使用速率法检测葡萄糖、乳酸变化。综合评估血小板病毒灭活后深低温保存的可行性。结果与A组相比较,扫描电镜中B、C、D组血小板伸出伪足数量增多,形状不规则,有明显激活现象;4组MPV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大,C、D组明显大于A、B组;4组HSR能力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C、D组明显不如A、B组;4组的CD62p和Annexin V阳性率中均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D组凋亡与激活现象最明显;组间MA值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A、B组葡萄糖水平均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乳酸含量与葡萄糖含量变化基本相反。综合分析,深低温保存对血小板形态和质量指标的有一定的影响,深低温保存过程对血小板形态和质量指标影响明显大于病毒灭活过程,但其功能和代谢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核黄素/UV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的血小板进行深低温保存存在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病毒灭活 UVB 核黄素 光化学法 深低温保存
原文传递
远海作战血液保障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谋 林放 +3 位作者 单桂秋 施琳颖 丁慧慧 李文丹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561-564,共4页
血液保障是远海作战中战伤救治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分析美军的血液保障模式和我军的血液保障现状,从血液的筹措、运输、存储、信息管理及保障规则等方面,探讨了我军远海作战血液保障的相关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作战 远海 血液保障 对策
下载PDF
CD39小分子抑制剂ARL67156增强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英 艾丽飞热·艾麦提 何宗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06-2014,共9页
目的探讨CD39小分子抑制剂ARL67156增强N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磁珠抗体的方法外周血分离纯化人原代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用100µmol/L的ARL67156处理NK细胞24h后,Westernblot蛋白印迹检测NK细胞活化的信号通... 目的探讨CD39小分子抑制剂ARL67156增强N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磁珠抗体的方法外周血分离纯化人原代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用100µmol/L的ARL67156处理NK细胞24h后,Westernblot蛋白印迹检测NK细胞活化的信号通路,ELISA检测NK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分泌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CD107a脱颗粒;流式细胞术体外检测NK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后的杀伤能力;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4只/组):PBS组、NK细胞组、NK细胞+ARL67156组,建立皮下胃癌荷瘤小鼠模型,尾静脉回输NK细胞,腹腔注射ARL67156,采用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研究人原代N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疗效。结果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表达(25.97±5.69)%的CD39分子;与对照组相比,ARL67156处理后的NK细胞上调vav1、Syk等蛋白(P<0.05),同时促进NKG2D、DAP10、CD57、CD16等活化分子的表达(P<0.05),降低TIGIT、KIR等抑制性受体表达,促进NK细胞中IFN-γ、CD107a脱颗粒的分泌(P<0.05);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ARL67156联合NK细胞组,MKN-45胃癌瘤体体积更小(P<0.05)。结论ARL67156通过vav1-Syk信号通路激活NK细胞,ARL67156在体外体内均能够增强N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能力,能够为NK细胞在胃癌肿瘤免疫治疗中提供策略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NK细胞 胃肿瘤 CD39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