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的表达意义
1
作者 冯华南 陈亚敏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 (MCM2)的表达意义。方法 该研究共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82例宫颈癌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对患者化疗开始前... 目的 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 (MCM2)的表达意义。方法 该研究共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82例宫颈癌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对患者化疗开始前宫颈活检和化疗结束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包埋组织予以采集,另纳入50例由于子宫肌瘤手术切除后的正常宫颈组织,将其作为参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对VEGF、MCM2表达进行检测。比较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MCM2表达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VEGF、MCM2表达的变化,新辅助化疗疗效与宫颈癌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化疗疗效组VEGF、MCM2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VEGF、MCM2的高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均P<0.05);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VEGF、MCM2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宫颈癌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患者有7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有42例,稳定的患者有21例,进展的患者有12例,不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宫颈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FIGO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有效组VEGF高表达率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MCM2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前,需密切监测VEGF的表达情况,VEGF表达的变化可用于对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 新辅助化疗 疗效
下载PDF
补血益母丸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对宫腔粘连患者盆腔血流动力学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冯华南 陈亚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797-800,共4页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采用补血益母丸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对患者盆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治疗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妇二科宫腔粘连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将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采用补血益母丸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对患者盆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治疗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妇二科宫腔粘连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将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48例)与试验组(48例)。对照组治疗采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试验组治疗采用补血益母丸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2组均服药3个月。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及治疗2、3个月后子宫容积与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水平及血管血流指数、阻力指数、血流峰值速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对照组、试验组的临床有效分别为40、47例,占83%、98%,试验组较对照组高;2组治疗2、3个月后相较于治疗前,子宫容积增加,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子宫内膜厚度增厚,试验组较对照组高;2组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HCG水平及阻力指数降低,试验组较对照组低,E2水平及血管血流指数、血流峰值速度升高,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补血益母丸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宫腔粘连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恢复子宫宫腔状态,提高雌激素水平、改善盆腔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闭锁 补血益母丸 血流动力学 屈螺酮炔雌醇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