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吴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4期172-173,共2页
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在急诊科就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 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在急诊科就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8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患者的护理中优于普通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模式 急诊科 护理
下载PDF
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
2
作者 刘桂荣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8期339-340,共2页
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关于"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2011年3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通过1年来工作的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改观,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护理服务 急诊科 患者满意度 护理工作质量 服务工作 优质护理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肌内效贴在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刘娜 张银宝 黄绿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肌内效贴在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 目的分析探讨肌内效贴在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行肌内效贴+弹力肋骨带+氟比洛芬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弹力肋骨带+氟比洛芬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及睡眠情况、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14、28 d后,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AS评分:t=5.039、8.591、4.679,P均<0.001;PSQI评分:t=7.057、4.219、7.301,P均<0.001);治疗28 d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1.992,P=0.046)。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80,P=0.029)。结论给予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在弹力肋骨带外固定+镇痛药物口服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能够有效改善其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单纯性肋骨骨折 疼痛 睡眠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急诊重症病例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探讨
4
作者 闫伟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第14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病例的特点,研究急诊重症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所收治的重症患者共计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不同疾病患者经过急诊抢救后的存活、死亡情况,同时对可能导致急诊重症患...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病例的特点,研究急诊重症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所收治的重症患者共计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不同疾病患者经过急诊抢救后的存活、死亡情况,同时对可能导致急诊重症患者出现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死亡率为54.95%(50/91),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类型患者的死亡率;高龄、发病至抢救时间过长、呼吸功能障碍、循环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GCS低评分、以及高(APACHE)Ⅱ评分均为诱发急诊重症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诊科所收治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针对出现以上死亡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对症抢救与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重症病例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对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CCU后抢救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圣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614-616,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后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急诊的11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后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急诊的11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进入CCU后抢救时间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LVESD及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护理干预模式对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进入CCU后的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品管圈活动 抢救时间 心功能
下载PDF
Presepsin、PCT、WBC对急诊重症肺炎的评估价值研究
6
作者 惠创 潘延克 刘洁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033-2036,2040,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对急诊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的评估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75例SP患者...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对急诊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的评估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75例SP患者为重症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75例轻度肺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重症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Preseps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乳酸清除率、以及WBC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计数。统计重症组患者住院28 d后生存情况,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Presepsin、PCT、WBC、CRP、NEU、乳酸清除率对S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重症组患者的血清Presepsin、PCT、CRP水平、WBC、NEU计数均高于对照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28 d后重症组患者死亡18例,存活57例,死亡率为24.00%(18/75);死亡组血清Presepsin、PCT、CRP水平、WBC、NEU计数均高于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急诊SP患者(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Presepsin、PCT、WBC、CRP、NEU、6 h乳酸清除率预测SP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770、0.693、0.696、0.697、0.716、0.644,敏感度分别为88.90%、83.30%、72.20%、72.20%、72.20%、66.70%,特异度分别为45.60%、52.60%、64.90%、56.10%、63.20%、64.90%,截断值分别为910.57pg⋅L^(-1)、5.65ng⋅mL^(-1)、19.83×10^(9)mg⋅L^(-1)、39.60mg⋅L^(-1)、70.10%、16.49%。结论:血清Presepsin、PCT、WBC对于评估急诊重症肺炎具有重要意义,可快速且准确评估急诊重症肺炎患者,对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降钙素原 白细胞 急诊重症肺炎 评估价值
下载PDF
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金彦 刘娜 李季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探究罗森塔尔效应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某院进行骨科手术的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罗森塔尔效应干预),各45例。比较两组应激反应、负性情绪、自我管... 目的:探究罗森塔尔效应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某院进行骨科手术的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罗森塔尔效应干预),各45例。比较两组应激反应、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脉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4.391,-3.651,-3.650;P<0.001);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评分较低(t=-4.973,-4.433;P<0.001),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较高(t=7.542,6.379,4.759,4.030;P<0.001),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各维度评分较高(t=5.898,6.038,6.629;P<0.001),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较高(t=5.118,6.773,4.361,6.830,6.031,4.777,4.774,4.567;P<0.001)。结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罗森塔尔效应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改善负性情绪,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希望水平,从而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森塔尔效应干预 骨科手术 负性情绪 自我管理能力 希望水平
原文传递
基于KANO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钟洪涛 李婷 李丹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KANO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KANO模型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KANO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KANO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必备、期望和魅力需求的护理服务,及时评价护理效果,调整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指标(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指标在术后1、3、7 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KANO模型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妇科肿瘤患者的血液指标,降低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O模型 预见性护理 妇科肿瘤 血液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休克指数指导下的护理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魏元恒 刘晗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休克指数指导下的护理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78例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休克指数指导下的护理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78例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休克指数指导下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需求满足、操作技能、健康指导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休克指数指导下的护理应用于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患者可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肝脾破裂出血 休克指数 护理 负性情绪 生命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应用枸橼酸钠抗凝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徐苗 钟洪涛 贺宇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分析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应用枸橼酸钠抗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抗凝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 目的分析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应用枸橼酸钠抗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抗凝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时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对照组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时采用肝素抗凝,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氧合指数、乳酸水平以及凝血功能。结果血液净化后,研究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白细胞计数(WBC)以及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3.365、5.723、4.919、5.049、8.526、9.911,P均<0.001),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5.177,P<0.001),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7.454、6.578,P均<0.001)。结论与应用肝素抗凝相比,连续性血液净化时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更能有效减轻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加氧气供应,减少乳酸堆积,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钠 危重烧伤脓毒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抗凝 凝血功能 炎症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TX-3水平影响及肺部感染控制 被引量:45
11
作者 闫伟华 许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73-2076,共4页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正五聚体蛋白(PTX)-3水平影响及肺部感染控制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5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中青年重症肺炎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正五聚体蛋白(PTX)-3水平影响及肺部感染控制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5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中青年重症肺炎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接受基础治疗基础上辅以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处理,均干预2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功能、炎症反应指标的变化,干预后的疗效和预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0 min、干预后30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Δ氧合指数、Δ动态顺应性均为正,观察组干预后Δ氧合指数、Δ动态顺应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肺部感染情况评分(CPI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ΔC-反应蛋白(CRP)、ΔPTX3均为负,观察组ΔCRP、ΔPTX-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纠正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的时间、在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性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控制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泡灌洗 振动排痰 重症肺炎 呼吸功能 肺部感染
下载PDF
高危预警模式干预及健康教育在HIPEC治疗胰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金彦 刘娜 任宛丽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目的探讨高危预警模式干预及健康教育在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胰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完成HIPEC治疗的胰腺癌患者94例,按照患者的出生日期单日、双日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的... 目的探讨高危预警模式干预及健康教育在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胰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完成HIPEC治疗的胰腺癌患者94例,按照患者的出生日期单日、双日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危预警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干预前后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舒适程度和满意度。结果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的精神状态量表得分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增加(t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各类不良反应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舒适度量表各维度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高危预警模式干预联合常规健康教育的方法,对接受HIPEC治疗胰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以稳定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正向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预警 健康教育 胰腺癌 生存时间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抑郁性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被引量:11
13
作者 闫伟华 伍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抑郁心理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早期抑郁患者2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20)和对照组(n=12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抑郁心理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早期抑郁患者2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20)和对照组(n=12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HAMA、Barthel指数及MMSE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36评分和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9.721,-10.428;P<0.01);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MMSE评分均有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4.820,11.847;P<0.01);观察组RP、RE、VT、BP、MH及GH这6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9.586,13.409,9.478,8.718,8.856,9.606;P<0.01)。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390,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抑郁性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精神症状为主,患者会出现明显焦虑和抑郁症状,认知能力较差,且生活能力下降。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抑郁心理障碍 健康教育 焦虑 抑郁 巴塞尔指数 简易精神状况
原文传递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措施及护理要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6期216-217,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症状,以探讨有效治疗方式和护理方法。方法 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8例,好转5例... 目的通过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症状,以探讨有效治疗方式和护理方法。方法 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8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2.43%,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百草枯中毒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和精心护理,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治疗方法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伟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4期2607-2608,共2页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治疗药物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充分液体复苏...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治疗药物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充分液体复苏,接受纠正酸碱失衡、扩容、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接受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去甲肾上腺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联合组患者血清CRP、TNF-α低于去甲肾上腺素组,IL-10水平高于去甲肾上腺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可有效提高感染性休克治疗效果,减轻患者体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疗效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护理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3期198-199,共2页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好转、无效患者例数依次为12、7、1例,总有效...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好转、无效患者例数依次为12、7、1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痊愈、好转、无效患者例数依次为8、9、3例,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护理对策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中的救治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武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0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左心衰)患者中的救治效果。方法 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措施,观察两组救治效果和动脉血气指标...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左心衰)患者中的救治效果。方法 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措施,观察两组救治效果和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救治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观察组显效19例(63.3%)、有效10例(33.3%)、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11例(36.7%)、有效9例(30.0%)、无效10例(33.3%),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救治措施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急诊 动脉血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