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14与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及对继发性癫痫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揣春阳 曹晓璐 《华夏医学》 202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分析微小RNA(miR-214)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联,以及对继发性癫痫(S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组(40例)、中重度组(56例),检验miR-214与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及对脑梗死患者S... 目的分析微小RNA(miR-214)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联,以及对继发性癫痫(S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组(40例)、中重度组(56例),检验miR-214与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及对脑梗死患者S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经检测,中重度组的miR-214低于轻度组,NF-L、NSE、S100β、mRs评分均高于轻度组,中重度组的MBI评分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系数检验,miR-214与NF-L、NSE、S100β、mRs负相关,与MBI正相关(P<0.05)。经统计,102例脑梗死患者的SE发生率为21.57%(22/102);SE组的miR-214、MBI评分均低于非SE组,mRs评分高于非SE组(P<0.05)。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血清miR-214、mRs、MBI联合检测对脑梗死SE发生风险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miR-214单独检测、mRs单独检测、MBI单独检测。结论miR-214水平与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负相关,联合检测miR-214、mRs、MBI能实现对患者SE发生风险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继发性癫痫 微小RNA-214 神经功能缺损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糖皮质激素对改善特发性面神经炎神经传导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康振英 陈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8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结合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通许县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3例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1...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结合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通许县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3例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1例)和试验组(52例),常规组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采用NGF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面神经肌电图参数、面神经功能、炎症指标、免疫指标改善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治疗7d、14d后的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冷热试验慢相角速度(SPV)、面神经功能Portmann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瞬目反射(R1)潜伏期、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均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结合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的面神经肌电活动,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相关,且联合用药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炎 鼠神经生长因子 糖皮质激素 神经传导 用药安全性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褥疮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石媛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7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寻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褥疮预防中的作用,分析其是否可以有效降低神经褥疮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选取神经内科患者120例,对120例患者进行普通组和对照组分组,60例进行普通护理,另60例进行以实证为基础的询证护理,探寻... 目的探寻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褥疮预防中的作用,分析其是否可以有效降低神经褥疮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选取神经内科患者120例,对120例患者进行普通组和对照组分组,60例进行普通护理,另60例进行以实证为基础的询证护理,探寻针对性褥疮预防措施的治疗效果。结果传统护理组发生1度褥疮15例,2度褥疮3例,采用询证护理模式组,其中1度褥疮仅仅发生3例,并且经过积极治疗快速实现了痊愈。结论对照组完全痊愈13.02 d和实验组完全痊愈10.27 d,经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询证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褥疮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询证护理 神经内科 褥疮 效果
下载PDF
120例神经内科肛周湿疹患者护理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媛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8期98-98,共1页
目的探寻神经内科肛周湿疹的护理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120例肛周湿疹患者,从心理护理、药物干预、饮食护理、特殊护理和生活护理方面入手,寻求有效护理效果。结果 20例肛周湿疹采用克霉唑溶液外敷,或者达克宁进行外敷... 目的探寻神经内科肛周湿疹的护理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120例肛周湿疹患者,从心理护理、药物干预、饮食护理、特殊护理和生活护理方面入手,寻求有效护理效果。结果 20例肛周湿疹采用克霉唑溶液外敷,或者达克宁进行外敷,辅助进行氧疗和红外线照射治疗,一周后有68例出现明显好转。存在感染的52例,抗感染2-3周获得痊愈。结论积极护理对神经内科肛周湿疹患者临床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肛周湿疹 护理
下载PDF
神经内科留置胃管58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石媛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0期178-178,共1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病人留置胃管护理的效果,探寻便捷的胃管放置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收集的神经内科患者58例,分别进行常规胃管置管和便捷式胃管置管护理,对于置管和护理的过程进行统计。结果便捷式置管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次成功率达到96.5...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病人留置胃管护理的效果,探寻便捷的胃管放置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收集的神经内科患者58例,分别进行常规胃管置管和便捷式胃管置管护理,对于置管和护理的过程进行统计。结果便捷式置管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次成功率达到96.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胃管置管是必要的,采用便捷的置管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胃管置管 便捷方法
下载PDF
针灸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胶质瘤术后运动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丽 杜伟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物理疗法对脑胶质瘤术后运动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0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物理组...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物理疗法对脑胶质瘤术后运动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0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物理组和联合组各50例,物理组实施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联合组采用针灸辅助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联合组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2.85±0.36)pg/mL高于物理组(2.12±0.41)pg/mL;和肽素、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分别为(1.58±0.31)pmol/L、(0.34±0.16)ng/mL,均低于物理组(2.21±0.78)pmol/L、(0.61±0.29)ng/mL;联合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分别为(55.25±10.31)分、(28.47±5.26)分,均高于物理组(50.32±10.44)分、(25.39±5.31)分;联合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别为(27.36±5.22)分、(27.48±5.31)分,均高于常规组(24.33±5.23)分、(24.49±5.36)分;联合组的不良预后发生率6.00%(3/50)低于物理组24.00%(1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rTMS可有效改善脑胶质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对修复其神经功能,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均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针灸 物理疗法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辉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7期48-49,共2页
目的:对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从而提高临床上脑部血肿的治疗效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来本院进行脑部血肿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颅手术... 目的:对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从而提高临床上脑部血肿的治疗效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来本院进行脑部血肿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颅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采取微创介入,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发现,实验组的血肿消失率为100%,对照组的血肿消失率为83.64%,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采取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治疗时间短,切口小,康复快,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介入 脑部血肿 神经内科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微小RNA-497-5p和微小RNA-331-5p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
8
作者 汤韬 陈敏 +1 位作者 姚尚莹 宋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1-915,共5页
目的探究血浆微小RNA(microRNA,miR)-497-5p、miR-331-5p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 目的探究血浆微小RNA(microRNA,miR)-497-5p、miR-331-5p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IS患者19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9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分为轻型缺损组82例、中型缺损组68例和重型缺损组41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为非PSD组112例和PSD组79例。Pearson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浆miR-497-5p、miR-331-5p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患者发生PSD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miR-497-5p、miR-331-5p水平对IS患者发生PSD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浆miR-497-5p、miR-331-5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轻型缺损组、中型缺损组和重型缺损组血浆miR-497-5p、miR-331-5p水平和NIHSS评分依次显著升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497-5p、miR-331-5p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PSD组重型缺损、miR-497-5p、miR-331-5p水平显著高于非PSD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497-5p、miR-331-5p、重型缺损为IS患者发生PSD的危险因素(OR=3.248,95%CI:1.623~6.501;OR=4.258,95%CI:1.739~10.428;OR=2.261,95%CI:1.261~4.055)。血浆miR-497-5p预测IS患者发生PS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36,血浆miR-331-5p预测IS患者发生PSD的AUC为0.817,二者联合预测IS患者发生PSD的AUC为0.911,显著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IS患者血浆miR-497-5p、miR-331-5p水平显著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PSD发生情况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IS患者发生PSD的预测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神经病学表现 抑郁 预测 循环微RNA
下载PDF
提高三年制大专《内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初探
9
作者 邓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9期74-75,共2页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三年制专科医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对诊疗条件相对薄弱的广大基层,坚实的医学理论更为重要。如何通过教学把知识更快更好地教授给学生,是内科学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对此...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三年制专科医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对诊疗条件相对薄弱的广大基层,坚实的医学理论更为重要。如何通过教学把知识更快更好地教授给学生,是内科学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年制 内科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赵耀 王婷 杨荣成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815-816,共2页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51例)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51例)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提高ACI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氯吡格雷 神经功能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脑梗死血清MMP-9、Lp-PLA2、Hcy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郝攀 刘现梅 陈敏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联系。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2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恶化组、非恶化...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联系。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2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恶化组、非恶化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MMP-9、Lp-PLA2及Hcy水平的差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脑梗死患者END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MMP-9、Lp-PLA2、Hcy水平与END的关系。结果112例脑梗死患者中,有79例未发生END作为非恶化组,占比70.54%;33例发生END的患者作为恶化组,占比29.46%。对比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病情、糖尿病病情、高脂症均无明显差异(P>0.05)。恶化组舒张压、发病至治疗时间、入院NIHSS评分、MMP-9、Lp-PLA2、Hcy高于非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MP-9、Lp-PLA2、Hcy均为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MMP-9、Lp-PLA2、Hcy预测AIS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4、0.867、0.883,敏感度分别为0.909、0.836、0.879,特异度分别是0.797、0.962和0.823。结论MMP-9、Lp-PLA2、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END密切相关,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血脑屏障损伤进程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为脑梗死患者END预测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MMP-9 LP-PLA2 HCY END
下载PDF
基于胆固醇代谢调控的他汀类药物与PCSK9抑制剂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及相关代谢产物的双向调控作用分析
12
作者 江康 黄旭玲 +3 位作者 尹晓刚 秦晓明 费裕朗 段智慧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目的比较他汀类药物与PCSK9抑制剂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及相关代谢产物的双向调控作用。方法纳入本院112名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37),他汀组(n=37,每日20 mg阿托伐他汀),PCSK9抑制剂... 目的比较他汀类药物与PCSK9抑制剂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及相关代谢产物的双向调控作用。方法纳入本院112名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37),他汀组(n=37,每日20 mg阿托伐他汀),PCSK9抑制剂组(n=38,每14天140 mg依洛尤单抗)。研究持续12周,采集粪便和血液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及代谢产物和胆固醇代谢指标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他汀组和PCSK9抑制剂组在12周后TC和LDL-C显著降低(P<0.001)。他汀组TC从6.21±0.43 mmol/L降至4.50±0.41 mmol/L(t=19.532),PCSK9抑制剂组从6.12±0.64 mmol/L降至4.30±0.53 mmol/L(t=21.126)。他汀组(t=-5.967,P<0.001)和抑制剂组(t=-6.843,P<0.001)HDL-C水平升高,TG显著均下降(P<0.001)。Shannon指数在他汀组(t=22.382,P<0.001)和PCSK9组(t=8.212,P<0.001)显著升高,PCoA分析显示两组与对照组显著分离(P=0.003)。胆酸和乙酸在药物组显著增加(P<0.001)。Akkermansia与TC显著负相关(r=-0.482,P<0.001),Bacteroides与LDL-C显著负相关(r=-0.526,P<0.001)。结论他汀类药物与PCSK9抑制剂不仅显著降低了脑血管疾病患者胆固醇水平,还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了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代谢 他汀类药物 PCSK9抑制剂 肠道微生物群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粪菌移植联合益生菌治疗中度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13
作者 范顺太 王婷 闻公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联合益生菌治疗对中度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功能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84例中度老年AD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联合益生菌治疗对中度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功能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84例中度老年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2例和研究组9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美金刚治疗,研究组给予盐酸美金刚、粪菌移植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氧化应激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D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AD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显低于对照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丙二醛及同型半胱氨酸明显低于对照组[(9.1±2.1)ng/L vs(11.3±2.2)ng/L,P=0.027;(11.1±3.4)μg/L vs(16.5±3.1)μg/L,P=0.000;(21.0±4.7)μg/L vs(27.2±5.0)μg/L,P=0.000;(6.3±1.2)μmol/L vs(7.0±1.3)μmol/L,P=0.009;(38.2±4.8)μg/L vs(45.7±6.2)μg/L,P=0.000],研究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高于对照组[(104.3±8.9)U/L vs(80.2±7.5)U/L,P=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丙二醛及同型半胱氨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研究组治疗后内毒素、二胺氧化酶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粪菌移植联合益生菌能明显改善中度老年AD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肠道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鼠李糖乳杆菌 粪菌移植
下载PDF
桥接治疗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张铁山 王冬梅 +1 位作者 邢汝月 陈骏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44-48,共5页
目的 观察桥接治疗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EVT)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EVT... 目的 观察桥接治疗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EVT)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EVT组(52例)和联合组(53例),EVT组直接实施EVT治疗,联合组采用桥接治疗辅助EV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联合组的血管再通率为88.68%(47/53),高于EVT组[73.08%(38/52)](P<0.05);联合组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分别为(50.23±10.31) mL/(100g·min)、(4.49±1.31) mL/100g,均高于EVT组[(45.25±10.44) mL/(100g·min)、(3.62±0.79) mL/100g],低灌注强度比值(HIR)为(0.36±0.11),低于EVT组(0.76±0.25)(P<0.05);联合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分别为(8.61±1.46) ng/mL、(10.32±2.24) pg/mL,均低于EVT组[(10.66±2.39) ng/mL、(12.77±3.31) pg/mL](P<0.05);联合组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3.44±0.45)分,低于EVT组[(4.25±1.72)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为(86.23±10.25)分,高于EVT组[(81.18±10.27)分](P<0.05);联合组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为5.66%(3/53),低于EVT组[23.08%(12/52)](P<0.05)。结论 桥接治疗辅助EVT治疗能提高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再通率,对促进患者脑血流动力、神经功能恢复并降低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介入治疗 桥接治疗 血管再通率 预后情况
下载PDF
酸枣仁汤对老年失眠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15
作者 郭杰 尹晓刚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085-3087,共3页
目的:研究酸枣仁汤对老年失眠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艾司唑仑片,2×10^(-3)g/(kg·d)]和酸枣仁汤低、中、高剂量组[5、10、15 g/(kg·d)],每组10只。... 目的:研究酸枣仁汤对老年失眠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艾司唑仑片,2×10^(-3)g/(kg·d)]和酸枣仁汤低、中、高剂量组[5、10、15 g/(kg·d)],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颈背部ihD-半乳糖+睡眠剥夺以复制老年失眠模型,造模6周后各给药组大鼠连续ig相应药物1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ig生理盐水。观察大鼠逃避潜伏期、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穿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测定大鼠脑组织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和下丘脑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降低、穿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减少,脑组织中Glu、GABA含量增加,下丘脑中IL-1β、5-HT含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组比较,酸枣仁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枣仁汤可明显增加老年失眠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可降低脑内神经递质含量、减轻Glu、GABA参与的迟发性神经元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汤 老年失眠模型大鼠 学习记忆能力 神经递质
下载PDF
立体定向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改善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刁新峰 程立敏 +2 位作者 薛咏 胡成旺 蔡中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46-1451,共6页
背景:细胞替代治疗是重建受损神经系统组织结构,恢复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种有效策略,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 背景:细胞替代治疗是重建受损神经系统组织结构,恢复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种有效策略,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应用改良的自由落体方法制备脑损伤模型,伤后1 d研究组大鼠脑实质内移植胚胎神经干细胞,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不含干细胞的培养液。在脑损伤前1 d、伤后1 d、1周、2周运用神经学缺损评分法评价大鼠运动神经功能。移植后2周,取脑组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抗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β微管蛋白Ⅲ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伤后1,2周研究组大鼠的神经学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大鼠受损脑组织中有较多的Brd U阳性神经干细胞,一部分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β微管蛋白Ⅲ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表达,对照组大鼠受损脑组织中未见有Brd U阳性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立体定向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可以在颅脑损伤灶中增殖分化,进而显著改善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神经干细胞 立体定向脑内移植 颅脑损伤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系统护理模式对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德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3期3934-3937,共4页
脑出血属于神经科较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主要是因非外伤性脑实质血管破裂而引发,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及致残率、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在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趋势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被广... 脑出血属于神经科较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主要是因非外伤性脑实质血管破裂而引发,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及致残率、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在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趋势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被广泛应用于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微创、疗效确切及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但部分患者术后易出现颅内感染、再出血及脑疝等多种严重性并发症[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破裂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非外伤性 并发症发生率 危急重症 再出血 神经功能 颅内感染
下载PDF
氟西汀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德鹏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2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氟西汀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8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 目的分析氟西汀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8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氟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改善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氟西汀能够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氟西汀 抑郁情绪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芬戈莫德联合倍他司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刘平 陈德鹏 +1 位作者 吕彤 陈东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芬戈莫德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本院90例IS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10 mg·次^(-1),2次·d^(-1)),... 目的:观察芬戈莫德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本院90例IS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10 mg·次^(-1),2次·d^(-1)),观察组口服芬戈莫德(0.5 mg·次^(-1),2次·d^(-1))+倍他司汀,连续治疗2 m。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 m后采用全自动血流变仪检测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同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y、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2、TNF-α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T-1、TXB2水平降低,VEGF水平升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芬戈莫德联合倍他司汀治疗IS的疗效确切,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炎性反应,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芬戈莫德 倍他司汀 疗效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静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某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或家属自愿选择的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去骨瓣...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某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或家属自愿选择的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研究组采用颅内压监测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记录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手术指标;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使用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窗大小和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较好,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对神经功能影响较低,且并发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急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