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对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小燕 胡泊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 观察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对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54... 目的 观察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对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实施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所有患者均开展8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椎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平衡功能、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治疗分数(JOA),Berg平衡量表(BB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训练方式干预后,观察组1个月后的ODI评分为(30.44±5.12)分,4个月后的ODI评分为(24.11±5.28)分,8个月后的ODI评分为(18.44±5.41)分,均低于对照组[(33.49±5.36)分、(27.15±5.23)分、(22.19±5.39)分](P<0.05)。观察组1个月后的JOA评分为(18.25±5.17)分,4个月后的JOA评分为(23.12±5.33)分,8个月后的JOA评分为(25.22±5.17)分,均高于对照组[(15.33±5.16)分、(20.44±5.25)分、(22.16±5.41)分](P<0.05)。观察组1个月后的BBS评分为(40.33±5.17)分,4个月后的BBS评分为(46.25±10.27)分,8个月后的BBS评分为(51.66±10.39)分,均高于对照组[(37.25±5.41)分、(40.61±10.19)分、(46.62±10.33)分](P<0.05)。观察组1个月后的VAS评分为(4.77±1.36)分,4个月后的VAS评分为(3.35±0.26)分,8个月后的VAS评分为(2.45±0.61)分,均低于对照组[(5.36±1.28)分、(4.23±1.22)分、(3.31±0.27)分](P<0.05)。结论 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能有效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并缓解椎体疼痛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 椎体功能 平衡能力 椎体疼痛
下载PDF
运动功能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锻炼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燕 胡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6期2343-2347,共5页
目的观察运动功能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锻炼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12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 目的观察运动功能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锻炼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12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男31例、女30例,年龄(52.33±0.15)岁,仅实施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52.47±0.11)岁,实施基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运动功能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髋关节活动度,于干预结束后对患者开展为期8个月的短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4、8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髋关节外展、屈曲、内旋均大于对照组[(33.72±0.85)°比(33.41±0.22)°、(133.66±0.83)°比(133.35±0.27)°、(30.55±0.81)°比(30.21±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9、2.776、3.217,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干预1、4、8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8.77±0.82)分比(68.42±0.16)分、(72.65±0.83)分比(72.33±0.21)分、(85.59±0.82)分比(85.25±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3、2.920、3.078,均P<0.05);观察组干预1、4、8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11±0.25)分比(4.42±0.83)分、(3.36±0.25)分比(3.68±0.85)分、(2.77±0.21)分比(3.04±0.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4、2.842、2.349,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4%(3/62),低于对照组[16.39%(1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0,P<0.05)。结论基于FMA量表对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后实施个体化康复锻炼可显著促进髋关节活动度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髋关节疼痛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运动功能评估 个体化康复锻炼 髋关节功能 功能恢复
下载PDF
量化式自助康复训练在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魏佳宁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5期1858-1860,共3页
目的:分析量化式自助康复训练在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量化式自助康复训练在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予以量化式自助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作康复训练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术后自理能力指标[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评分]、术后心理状态指标[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评分]。结果: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9,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对照组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94、11.275,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00、29.820,P<0.05)结论:量化式自助康复训练在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式自助康复训练 股骨头置换术 日常生活能力 心理状态
下载PDF
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ELD手术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泊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3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行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早期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于我... 目的探讨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行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早期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于我院开展PELD手术的单节段LDH患者120例。按PELD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分成3组:A组47例,于术后1 d内首次下地活动;B组52例,于术后1~3 d首次下地活动;C组21例,于术后3~7 d首次下地活动。对3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进行比较,病分析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3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获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B、C组的腰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A组的复发率为12.77%(6/47),B、C组无一例术后复发;术后1年,A组复发率为14.89%(7/47),B、C组分别为5.77%(3/52)和4.76%(1/2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结论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对LDH患者行PELD手术的早期疗效和复发率均存在明显影响,过早活动不利于腰腿痛的进一步缓解,也增加了术后复发的潜在风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因素对术后复发的影响逐渐趋于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首次下地活动时间 术后复发
下载PDF
骨水泥和止血带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锴 《中外医疗》 2015年第4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和止血带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30例。在置换时,对比组行骨水泥止血,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行止血带止血... 目的探讨骨水泥和止血带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30例。在置换时,对比组行骨水泥止血,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行止血带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时间的变化,并收集记录相关数据。结果骨水泥置入60 min、120 min时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值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变化更为明显。骨水泥置入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骨水泥置入后在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时间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在180 min时,两组基本恢复正常。相对于对比组,实验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高、纤维蛋白原更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更短。结论骨水泥可提高膝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状态,止血带可进一步加剧这种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止血带 膝关节置换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寰枢椎脱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侯青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0期238-239,共2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寰枢椎脱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寰枢椎脱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寰枢椎脱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寰枢椎脱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寰枢椎脱位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寰枢椎脱位手术 应用观察
下载PDF
Multiloc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左磊 刘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Multiloc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10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髓内钉组及钢板组,各50例。髓内钉组采用Multiloc髓内钉治疗,... 目的:探讨Multiloc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10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髓内钉组及钢板组,各50例。髓内钉组采用Multiloc髓内钉治疗,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髓内钉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钢板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Multiloc髓内钉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相当,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但Multiloc髓内钉治疗损伤小、疼痛轻,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Multiloc髓内钉 锁定钢板 肩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坐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漪淑 《临床研究》 2022年第10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坐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离床坐依从性分为早期离床坐依从组(N=56)...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坐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离床坐依从性分为早期离床坐依从组(N=56)与早期离床坐不依从组(N=64),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坐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离床坐依从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合并并发症,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家属应对策略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与早期离床坐不依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并发症,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家属应对策略评分、HHI评分、GSES评分、NSNS评分是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坐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坐依从性与患者合并并发症、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家属应对策略评分、HHI评分、GSES评分、NSNS评分存在密切关系,医护人员要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策,提高早期离床坐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早期离床坐 依从性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