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课-CBL教学法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1
作者 邓亚男 谢媛媛 倪猛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900-904,共5页
目的探讨微课-案例为基础(CBL)教学法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3级内科规培住院医师7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CBL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采用微课-CBL教学模式培训,培训6个... 目的探讨微课-案例为基础(CBL)教学法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3级内科规培住院医师7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CBL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采用微课-CBL教学模式培训,培训6个月后对比两组考核成绩、教学效果、临床思维能力、培训满意度。结果培训6个月后观察组基础理论、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大于对照组(P<0.05);培训6个月后观察组在促进理论知识领悟、调动学习主动性、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升问题分析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提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思维能力总分为(102.16±9.33)分,大于对照组的(92.32±8.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6个月后观察组培训总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微课-CBL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果、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培训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微课 案例为基础 循证 内科 培训 考核成绩 思维能力
下载PDF
血清TGF-β、CCL20、IFN-γ对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联合鉴别诊断价值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2
作者 邓亚男 谢媛媛 +1 位作者 李文君 倪猛 《海南医学》 2025年第3期311-31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干扰素γ(IFN-γ)对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联合鉴别诊断价值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作为癌变组,103例胃癌...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干扰素γ(IFN-γ)对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联合鉴别诊断价值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作为癌变组,103例胃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癌前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CCL20、IFN-γ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β、CCL20、IFN-γ对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诊断价值,采用相对危险度分析血清TGF-β、CCL20、IFN-γ与胃癌发生风险的关系,并比较癌变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血清TGF-β、CCL20、IFN-γ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TGF-β、CCL20、IFN-γ与胃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癌变组患者的血清TGF-β、CCL20水平分别为(40.78±6.44)pg/mL、(44.53±9.18)pg/mL,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的(31.19±4.81)pg/mL、(33.76±6.47)pg/mL,IFN-γ水平为(31.47±10.03)μg/L,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的(50.68±16.2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F-β、CCL20、IFN-γ诊断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AUC为0.796、0.806、0.810,联合诊断的AUC为0.905,敏感度为84.47%,特异度为83.50%,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相对危险度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F-β、CCL20β高表达患者的胃癌发生风险分别是低表达患者的2.758倍、3.101倍,IFN-γ低表达患者胃癌发生风险是高表达患者的2.668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TGF-β、CCL20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IFN-γ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TGF-β、CCL20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患者血清TGF-β、CCL20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IFN-γ水平明显低于中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F-β、CCL20与胃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IFN-γ与胃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GF-β、CCL20、IFN-γ可作为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辅助诊断指标,联合诊断价值较好,且均与胃癌病理进展密切相关,能为临床诊治提供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前病变 转化生长因子-Β CC趋化因子配体20 干扰素Γ 诊断价值 病理特征
下载PDF
血清ProGRP、ANXA1、RHBDD1水平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进展至胃癌的关系及联合预测价值
3
作者 邓亚男 谢媛媛 +1 位作者 李文君 倪猛 《海南医学》 2025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膜联蛋白A1(ANXA1)、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水平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进展至胃癌的关系及联合预测癌变风险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CAG患者纳...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膜联蛋白A1(ANXA1)、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水平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进展至胃癌的关系及联合预测癌变风险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CAG患者纳入研究,随访1年,根据是否进展至胃癌分为CAG组94例和癌变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血清ProGRP、ANXA1、RHBDD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ProGRP、ANXA1、RHBDD1与CAG病情的关系,采用偏相关性分析血清ProGRP、ANXA1、RHBDD1与CAG病情及癌变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roGRP、ANXA1、RHBDD1对CAG进展至胃癌的预测价值。结果癌变组患者的血清ProGRP、ANXA1、RHBDD1分别为(216.75±60.04)pg/mL、(5.63±1.18)g/L、(0.61±0.20)ng/mL,明显高于CAG组的(153.42±41.66)pg/mL、(4.45±1.02)g/L、(0.22±0.0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的血清ProGRP、ANXA1、RHBDD1分别为(179.72±40.19)pg/mL、(5.00±0.94)g/L、(0.34±0.10)ng/mL,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的(138.04±35.26)pg/mL、(4.04±0.81)g/L、(0.22±0.0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LGIM分级Ⅲ~Ⅳ级患者的血清ProGRP、ANXA1、RHBDD1分别为(186.37±43.50)pg/mL、(5.16±0.89)g/L、(0.38±0.11)ng/mL,明显高于Ⅰ~Ⅱ级患者的(141.69±38.92)pg/mL、(4.11±0.85)g/L、(0.20±0.0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ATP患者的ProGRP、ANXA1、RHBDD1分别为(220.61±41.77)pg/mL、(5.84±0.78)g/L、(0.61±0.17)ng/mL,明显高于CAG伴轻度ATP患者的(183.72±35.64)pg/mL、(5.21±0.70)g/L、(0.38±0.12)ng/mL、CAG伴IM患者的(160.49±26.18)pg/mL、(4.63±0.64)g/L、(0.26±0.08)ng/mL和CAG患者的(141.68±22.57)pg/mL、(3.98±0.59)g/L、(0.18±0.0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roGRP、ANXA1、RHBDD1与Hp感染、OLGIM分级、胃黏膜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roGRP、ANXA1、RHBDD1与CAG进展至胃癌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roGRP、ANXA1、RHBDD1预测CAG进展至胃癌的AUC分别为0.750、0.724、0.77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6.87pg/mL、5.07g/L、0.41ng/mL,敏感度分别为79.17%、75.00%、75.00%,特异度分别为67.02%、67.02%、72.34%;血清ProGRP、ANXA1、RHBDD1联合预测CAG进展至胃癌的AUC为0.904,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8.30%,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ProGRP、ANXA1、RHBDD1水平与CAG病情和癌变风险显著相关,可作为预测癌变风险的辅助指标,联合预测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膜联蛋白A1 菱形结构域蛋白1 相关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莫沙必利和吗丁啉联合治疗在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牛思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6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和吗丁啉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吗丁啉治疗。观察两组胃固体排空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和吗丁啉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吗丁啉治疗。观察两组胃固体排空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3、6周后胃固体排空时间分别短于对照组治疗3、6周后的胃固体排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和吗丁啉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轻瘫 莫沙必利 吗丁啉
下载PDF
硫糖铝和泮托拉唑联合在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牛思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硫糖铝和泮托拉唑联合在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硫糖铝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泮托拉唑,对照组同时给予奥美拉唑。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和溃疡... 目的探讨硫糖铝和泮托拉唑联合在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硫糖铝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泮托拉唑,对照组同时给予奥美拉唑。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和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糖铝和泮托拉唑的联合治疗能够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产生积极治疗效果,止血效果好,溃疡愈合率高,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硫糖铝 泮托拉唑 出血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变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薛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2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重型肝炎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内科治疗。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的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重型肝炎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内科治疗。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的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约2 ml,离心分离血浆,检测患者的体内D-二聚体水平,检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病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正常值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中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了解其水平改变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水平
下载PDF
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效果差异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薛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3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10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胃固体排空时间和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10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胃固体排空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32例,显效率64.0%;有效16例,有效率32.0%;无效2例,无效率4.0%。对照组患者显效24例,显效率48.0%;有效17例,有效率34.0%;无效9例,无效率1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方面均可获得一定临床效果,但莫沙必利治疗胃轻瘫的临床效果优于多潘立酮,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胃轻瘫 多潘立酮 莫沙必利
下载PDF
奥美拉唑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
8
作者 雷哲 杨旭 《海峡药学》 2018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奥美拉唑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一病区所救护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把患者分别分到对照组与观察组当中,对比两组的治疗后的出血... 目的通过观察奥美拉唑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一病区所救护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把患者分别分到对照组与观察组当中,对比两组的治疗后的出血量、止血时长等治疗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比较快,而对照组相对比较慢,并且其出血量也比对照组少,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上也比对照组要高,两组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上消化出血的应用效果更佳,治疗效果更优,不仅使止血时长有明显缩短,降低出血量,同时还提升了护理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综合护理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恩替卡韦与干扰素α-1b联合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薛萌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6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干扰素α-1b联合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干扰素α-1b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干扰素α-1b联合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干扰素α-1b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HBe 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和12个月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血清转换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和12个月的ALT复常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干扰素α-1b联合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恩替卡韦 干扰素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10
作者 薛萌 樊宏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期12-12,14,共2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50例,进行腹水细菌培养。结果:腹水细菌培养后,发现其均为单一菌种,并且革兰阴性杆菌35例(70%)。病原菌...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50例,进行腹水细菌培养。结果:腹水细菌培养后,发现其均为单一菌种,并且革兰阴性杆菌35例(70%)。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革兰阴性杆菌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明显要好于第四代头孢菌素,并且氨节西林的耐药率最高。结论:根据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耐药性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下载PDF
VEGFR-1、VEGFR-2和HGF表达情况与乙肝发病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圆方 樊宏伟 +2 位作者 高改云 倪猛 李静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68-170,177,共4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VEGFR-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2(VEGFR-2)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情况与乙肝发病相关性分析及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肝(CHB)患者8...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VEGFR-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2(VEGFR-2)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情况与乙肝发病相关性分析及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肝(CHB)患者80例,另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22例。分析所有患者VEGFR-1、VEGFR-2和HGF表达情况。结果五组VEGFR-1、VEGFR-2及HGF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50、6.75、27.84,P<0.01);高病毒载量组的VEGFR-1、VEGFR-2及HGF水平均高于低病毒载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4、10.98、2.72,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发现,VEGFR-1、VEGFR-2及HGF与ALT、AST及Tbil均呈正相关关系(r=0.29、0.52、0.37、0.48、0.59、0.70、0.53、0.55、0.33,P<0.05);VEGFR-1与VEGFR-2及HGF呈正相关关系(r=0.53、0.68,P<0.05);VEGFR-2与HGF呈正相关关系(r=0.47,P<0.01)。结论 VEGFR-1、VEGFR-2和HGF与乙肝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 慢性乙肝 相关性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媛媛 邓亚男 +1 位作者 许禹 孙晓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549-1554,共6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增效和减毒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晚期胃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FOLFOX...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增效和减毒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晚期胃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FOLFOX6化疗,对照组患者同时予以信迪利单抗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以21 d为一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72-4(CA72-4)]、免疫功能[CD3^(+)、CD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胃蛋白酶原水平(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以及生存质量[卡氏行为状态(KPS)]。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ORR)率、疾病控制(DCR)率分别为64.29%、8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71%、65.71%,而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9-9、CA125、CEA、CA72-4、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分别为(26.13±3.02)U/mL、(28.94±3.26)U/mL、(3.05±0.74)ng/mL、(5.46±1.03)U/mL、(12.07±1.0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7±3.54)U/mL、(34.96±3.88)U/mL、(5.74±1.02)ng/mL、(8.12±1.34)U/mL、(15.69±1.7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周期、3个周期后的血清CD3^(+)、CD4^(+)、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周期、3个周期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水平高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有效率为8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胃癌化疗患者,可增强抗肿瘤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发生,减轻胃黏膜损伤,并可提高免疫力,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参芪扶正注射液 信迪利单抗 增效减毒 免疫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的增效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13
作者 谢媛媛 邓亚男 +1 位作者 许禹 孙晓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385-1389,共5页
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探究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的增效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探究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的增效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SOX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贝伐珠单抗+SOX方案治疗,21d为一个周期,共治疗两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毒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HIF-1α/VEGF信号通路、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CA72-4、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和免疫功能,同时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0.29%、77.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59%、6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周期、2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HIF-1α、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周期、2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9-9、CA72-4、CEA、TP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周期、2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血清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有效率为7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胃癌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其治疗效果确切且相对安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贝伐珠单抗 晚期胃癌 化疗 增效作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问题导向性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尚阳 樊宏伟 高改云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DCC)患者肝功能、营养状况、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2例DC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问题导向性护理组,各56例。2组均给予...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DCC)患者肝功能、营养状况、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2例DC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问题导向性护理组,各56例。2组均给予保肝、抗炎、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等对症支持治疗。常规护理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问题导向性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问题导向性护理干预。干预2个月后,比较2组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氮平衡]、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及生活质量[慢性肝病生活质量量表(CLDQ)]。结果干预后,问题导向性护理组ESCA评分、CLDQ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MUI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后,问题导向性护理组血清AST、ALT、TBiL水平低于常规护理组,血清ALB、Hb水平、氮平衡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问题导向性护理干预能减少DCC患者疾病不确定性,提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肝功能代偿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性护理干预 肝硬化失代偿期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及其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1
15
作者 倪猛 张海洋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引起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 目的研究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引起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内镜下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术(EIS)治疗,对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用组织黏胶内镜下注射联合EIS治疗,术后给予心得安治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手术过程中止血成功率为100.0%,33例EGVB1型患者治疗后静脉曲张消失率明显高于而静脉曲张复发率显著低于2型或1型/2型患者(P<0.05);不同类型静脉曲张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5例再出血患者男性占(85.7%),明显高于85例未再出血组的49.4%(P<0.05),年龄明显大于未出血患者(P<0.05),门静脉内径和Child-Pugh评分分别为(1.5±0.5)cm和(10.3±2.1)分,显著高于未出血患者[分别为(1.1±0.2)cm和(7.3±1.3)分,P<0.05],而血清白蛋白和血钠浓度分别为(23.4±5.5)g/L和(124.67±31.47)mmol/L,显著低于未出血患者[(33.6±6.7)g/L和(137.5±36.2)mmol/L,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门静脉内径和Child-Pugh评分是诱发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3.713(1.253~10.999)、OR=4.267(1.311~13.886)],而白蛋白水平和血钠浓度是再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OR=0.236(0.062~0.902)、OR=0.143(0.026~0.785)]。结论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对EGVB1型患者疗效最好。门静脉内径宽或Child-Pugh评分高说明肝储备功能差,发生再出血的风险就大。因此,针对这样的患者,更应该做好防治再出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下套扎 硬化剂注射 组织黏胶注射 再出血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ATK/FoxM1信号通路调控胃癌干细胞增殖及凋亡 被引量:15
16
作者 贺东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4731-4737,共7页
背景:姜黄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及肿瘤干细胞有抑制作用,但其对胃癌干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索姜黄素对胃癌干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肿瘤球形成实验和胃癌表面标记物(EpCAM及CD44)从胃癌SGC7901细胞系中分离胃... 背景:姜黄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及肿瘤干细胞有抑制作用,但其对胃癌干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索姜黄素对胃癌干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肿瘤球形成实验和胃癌表面标记物(EpCAM及CD44)从胃癌SGC7901细胞系中分离胃癌干细胞;MTT实验检测姜黄素对胃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姜黄素对胃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胃癌干细胞中FoxM 1、p-AKT及AKT的表达;给予PI3K/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干预胃癌干细胞,研究AKT信号通路与Fox M1信号通路的调控关系。结果与结论:(1)成功从胃癌SGC7901细胞系中分离出了EpCAM+/CD44+双阳性胃癌干细胞;(2)姜黄素可以抑制胃癌干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抑制干细胞中FoxM1及p-AKT的表达;(3)PI3K/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能够抑制胃癌细胞中p-AKT及FoxM1的表达;(4)结果提示,姜黄素可以通过阻断ATK/FoxM1信号通路抑制胃癌干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肿瘤干细胞 胃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组织工程 干细胞 ATK/FoxM1信号通路 P-AKT FOXM1 胃癌SGC7901细胞 胃癌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胃镜下喷洒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治疗ANVUGIB患者的预后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萌 刁云辉 +1 位作者 倪猛 樊宏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年第7期37-40,共4页
目的:研究胃镜下喷洒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80例ANV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 目的:研究胃镜下喷洒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80例ANV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胃镜下喷洒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止血相关情况,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即时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诊手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镜下喷洒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可有效治疗ANVUGIB,且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再出血 预后
下载PDF
miR-206靶向FAM83A影响Wnt/β-catenin通路调控胰腺癌放疗敏感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思 樊宏伟 倪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5279-5283,共5页
目的探究microRNA-206(miR-206)对胰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2 Gy照射胰腺癌细胞(AsPC-1、Capan-2、PL45、PANC-1),以人类正常胰腺上皮细胞(HPNE)作为对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实验观察细胞中miR-206的表达量;细胞克... 目的探究microRNA-206(miR-206)对胰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2 Gy照射胰腺癌细胞(AsPC-1、Capan-2、PL45、PANC-1),以人类正常胰腺上皮细胞(HPNE)作为对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实验观察细胞中miR-206的表达量;细胞克隆实验检测过表达miR-206对PANC-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凋亡率;在线软件Targetscan预测miR-206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06与序列相似性家族83成员(FAM83)A的靶向关系;过表达/敲低miR-206对FAM83A蛋白水平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共转染过表达miR-206和FAM83A对FAM83A蛋白及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miR-206在放射照射的胰腺癌多种细胞系中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206显著促进其凋亡(P<0.05);FAM83A是miR-206的直接靶基因;miR-206可负反馈调节FAM83A表达量;共转染过表达miR-206和FAM83A可显著逆转miR-206对FAM83A蛋白水平的抑制作用,恢复其对PANC-1细胞存活分数的抑制、凋亡促进作用,改善miR-206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206靶向抑制FAM83A表达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介导胰腺癌PANC-1细胞的放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放疗敏感性 miR-206 FAM83A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人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D1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书芬 倪猛 薛萌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919-1924,共6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人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D1(FOXD1)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方法研究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进行,通过体外培养PANC-1细胞,经过不同浓度(0 mg/L、10...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人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D1(FOXD1)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方法研究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进行,通过体外培养PANC-1细胞,经过不同浓度(0 mg/L、100 mg/L、200 mg/L、400 mg/L)的生长抑素(SST)处理细胞,记为生长抑素各剂量组,其中0 mg/L和400 mg/L的生长抑素作为对照组(Control)和生长抑素组(SST);将过表达载体(pcDNA)和过表达FOXD1(FOXD1)转染至PANC-1细胞,经过400 mg/L的生长抑素及20 mol/L的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细胞,记为SST+pcDNA组、SST+FOXD1组和SST+FOXD1+LY294002组。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FOXD1和PI3K/AKT相关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FOXD1 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SST组可以抑制FOXD1 mRNA(0.47±0.03)及蛋白表达(0.42±0.04)、增殖(0.52±0.05)、迁移(66.8±7.2)和侵袭(63.7±6.5)能力,下调p-PI3K(0.43±0.04)、p-AKT(0.39±0.03)蛋白表达;与SST+pcDNA组相比,SST+FOXD1组可以促进以抑制FOXD1 mRNA(0.67±0.05)及蛋白表达(0.64±0.06)、增殖(0.71±0.07)、迁移(86.9±8.5)和侵袭(81.5±7.3)能力,上调p-PI3K(0.62±0.05)、p-AKT(0.65±0.06)蛋白表达。与SST+FOXD1组相比,SST+FOXD1+LY294002组可以抑制FOXD1 mRNA(0.37±0.04)及蛋白表达(0.35±0.03)、增殖(0.53±0.05)、迁移(67.2±6.5)和侵袭(62.5±5.2)。结论生长抑素通过调控FOXD1的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胰腺肿瘤 人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D1(FOXD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PI3K/AKT通路)
下载PDF
凝溶胶蛋白对胃癌细胞凋亡及细胞中活性氧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倪猛 殷涛 +3 位作者 郑喜胜 刘驰 王博 樊宏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凝溶胶蛋白(GSN)对胃癌细胞凋亡及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方法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SGC7901、AGS、BGC823及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GSN的表达水平。细胞转染GSN si RNA(GSN si RNA组)和si RNA对照(si RNA... 目的探讨凝溶胶蛋白(GSN)对胃癌细胞凋亡及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方法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SGC7901、AGS、BGC823及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GSN的表达水平。细胞转染GSN si RNA(GSN si RNA组)和si RNA对照(si RNA control组),同时以只加入转染试剂的细胞为对照组,培养48 h后,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SN、Notch1胞内段受体(NICD1)、Notch2胞内段受体(NICD2)、DNA结合蛋白1(HES1)多克隆抗体及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水平。结果 GSN在胃癌细胞SGC7901、AGS及BGC823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P<0.05),且在AGS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后期选用胃癌细胞AGS为研究对象。si RNA control组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中ROS水平、GSN、NICD1、NICD2、HES1及Cleaved Caspase-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N si R NA组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中GSN、NICD1、NICD2及HES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能力及细胞中ROS水平、Cleaved Caspase-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GSN表达后,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增加,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中ROS水平及NOTCH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 凋亡 NOTCH信号通路 活性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