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1
作者 孙秀钦 马远 +1 位作者 李含 秦晓彬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的15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的15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伴随疾病、手术原因、手术状态、手术方式、融合节段、术中事件、手术医师等等资料,观察围手术期(本研究定义为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28 d内)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t检验)和多因素分析观察影响MACE的风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22例患者在研究定义的时间内发生MACE,发生率1.46%。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和非MACE患者的BMI、Hb、高血压、中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甲状腺疾病、慢性肺疾病、手术状态、手术方式、术中高血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和非MACE患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Ccr、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手术原因、融合节段、术中低血压、术中输血等资料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原因为脊柱侧凸、术前有慢性心力衰竭史、术中发生低血压均是影响术后MACE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MACE发生率为1.45%,影响MACE发生的风险因素可能包括术前慢性心力衰竭史、脊柱侧凸手术和术中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围手术期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赵磊 余秀菊 杨萃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1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48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研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1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48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4例)入院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6月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24例)入院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11月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修复效果、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6h、24h、36h、72hNRS得分、术后1月VSS总分及各项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应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可以缩短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缓解疼痛程度、提高修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集束化护理 游离穿支皮瓣 修复 上肢创面
下载PDF
老年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及意义
3
作者 刘瑜 刘舒 张长成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血清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钙结合蛋白(S100B)、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老年脊柱骨折患者120例根据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估结果分为脊髓未...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血清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钙结合蛋白(S100B)、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老年脊柱骨折患者120例根据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估结果分为脊髓未损伤组83例,脊髓不完全损伤组24例,脊髓完全损伤组13例。均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分别于脊柱骨折后12、24 h、7、14 d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脊髓完全损伤组和脊髓不完全损伤组脊髓损伤后12、24 h、7 d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浓度逐渐升高,脊髓损伤后14 d下降;脊髓未损伤组脊髓损伤后12、24 h、7、14 d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浓度无明显变化。脊髓完全损伤组脊髓损伤后12、24 h、7、14 d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脊髓不完全损伤组和脊髓未损伤组,脊髓不完全损伤组明显高于脊髓未损伤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对老年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0.857],灵敏度87.348%、特异度83.581%,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4项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钙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可视化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4
作者 陈俊地 王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南阳张仲景医院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的226例O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骨折是否愈合分为愈合组(174例...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南阳张仲景医院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的226例O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骨折是否愈合分为愈合组(174例)例与不愈合组(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模型的区分度,并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和一致性指数(CI)对上述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OFNF患者内固定术治疗后骨不愈合发生率为23.01%(52/226)。不愈合组骨折Garden分型为Ⅲ/Ⅳ型、Singh指数Ⅰ~Ⅲ度、骨折发生至手术时间>2 d、粉碎性骨折、非解剖复位、术后下地扶拐不负重活动时间<3个月的患者占比高于愈合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Garden分型为Ⅲ/Ⅳ型、Singh指数Ⅰ~Ⅲ度、骨折发生至手术的时间>2 d、粉碎性骨折、非解剖复位均为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4、2.065、2.565、2.452、2.361,P<0.05)。列线图模型评估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列线图区分度良好;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和CI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得CI为0.868,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骨折Garden分型、骨质疏松程度、骨折发生至手术时间、粉碎性骨折、复位质量均为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风险的预测效能良好,可高效筛选出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愈合的高危OFNF患者,为术后预防与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术 骨不愈合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骨科手术及创伤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治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洪涛 靳晓东 汤立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栓塞 脂肪/诊断 骨折/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人文关怀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张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5期244-245,共2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骨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骨科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骨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骨科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患者对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骨科手术患者的常规专科护理过程中,应积极施行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的恢复并减少护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护理 骨科 手术患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骨科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分析
7
作者 郝良 李含 +1 位作者 孟祥翔 李晖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9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1225份骨科感染患者标本,主要来自伤口分泌物、痰液、尿...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1225份骨科感染患者标本,主要来自伤口分泌物、痰液、尿液、与血液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3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2株(占54.5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498株(占37.1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真菌111株(占8.28%);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15.00%),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8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未产生耐药,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55.00%)。结论:骨科患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以加快感染的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征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秀钦 马远 李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92-295,共4页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术...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成不良组和良好组,同时设计患者一般资料表,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期间,4例患者中途退出实验,最终有220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其中40例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发生率为18.18%;不良组病程、椎间盘突出类型、合并神经根粘连、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6个月、突出型椎间盘、合并神经根粘连、术前VAS评分高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可能与病程>6个月、突出型椎间盘、合并神经根粘连、术前VAS评分高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神经功能 病程 神经根粘连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秦晓彬 慕志广 张占岭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行Wiltse入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术后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8年3月~2021年3月开展Wiltse肌间隙入路钉棒内固定手术的2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愈合...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行Wiltse入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术后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8年3月~2021年3月开展Wiltse肌间隙入路钉棒内固定手术的2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情况,并据此分为愈合不良组和良好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230例中,19例(8.26%)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其中切口感染7例,切口渗出6例,脂肪液化4例,切口边缘坏死2例;均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顺利愈合。②单因素分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糖尿病、术中使用电刀、术后引流时间、局部脂肪厚度、手术时间等因素,均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等因素则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分析:BMI>28 kg/m^(2)(OR=4.371)、合并糖尿病(OR=2.148)、术中使用电刀(OR=3.592)、局部脂肪厚度>3 cm(OR=5.274)、手术时间>1 h(OR=4.692)均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切口愈合不良是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BMI>28 kg/m^(2)、合并糖尿病、术中使用电刀、局部脂肪厚度>3 cm、手术时间>1 h均是其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Wiltse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切口愈合不良
下载PDF
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2~4型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观察
10
作者 刘瑜 张长成 +1 位作者 王峰 孙子路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830-837,共8页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2~4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103例Neer 2~4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38例;年龄40~75岁,平均57.1...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2~4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103例Neer 2~4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38例;年龄40~75岁,平均57.1岁;摔伤64例,道路交通伤3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钢板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48例)和髓内钉组(采用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55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肱骨颈干角、血清应激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髓内钉组手术时间[(50.66±6.14)min vs.(71.68±8.89)min]、术中出血量[(63.46±11.52)mL vs.(137.45±15.63)mL]、切口长度[(3.52±0.76)cm vs.(14.56±1.13)cm]、术后引流量[(14.87±2.73)mL vs.(79.48±11.25)mL]、骨折愈合时间[(8.34±1.02)周vs.(10.76±1.15)周]少于钢板组(P<0.05)。髓内钉组术后1个月[(2.83±0.54)分vs.(4.52±0.76)分]、6个月[(1.14±0.21)分vs.(1.76±0.35)分]的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钢板组(P<0.05)。髓内钉组术后6个月[(79.59±6.37)分vs.(66.42±7.36)分、(77.48±5.37)分vs.(61.48±6.24)分]、1年[(89.63±5.58)分vs.(79.69±6.84)分、(88.74±5.26)分vs.(80.36±6.79)分]的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高于钢板组(P<0.05)。术后1d[(23.48±2.92)mg/L vs.(28.67±3.36)mg/L、(475.24±21.76)nmol/L vs.(542.67±25.44)nmol/L]髓内钉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均低于钢板组(P<0.05)。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3.64%)低于钢板组(16.67%,P<0.05)。结论 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2~4型肱骨近端骨折造成的创伤更小、疼痛更轻,更利于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闭合复位 髓内钉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反馈式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云阁 刘红璐 魏秋月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反馈式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反馈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功能锻炼总依从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反馈式健康教育 功能锻炼依从性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郝良 李含 +2 位作者 孟祥翔 李晖 张超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38-140,65,共4页
目的:研究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化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 目的:研究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化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血清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AOFAS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踝关节内翻、外翻活动度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s-CRP和PCT水平均升高(P<0.05),但研究组hs-CRP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更为显著,术后恢复时间短,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炎症反应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BartonicekⅢ型 后踝关节骨折
下载PDF
透视引导下小关节注射治疗症状性腰椎峡部裂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13
作者 朱玲新 杨海涵 王云阁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透视引导下小关节注射治疗症状性腰椎峡部裂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透视引导下关节突关节注射的11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采用t检验、... 目的探讨透视引导下小关节注射治疗症状性腰椎峡部裂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透视引导下关节突关节注射的11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治疗效果的风险因素。结果治疗有效率为58.77%。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患者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腰椎滑脱、Meyerding分级、神经孔狭窄、神经根压迫、注射结果等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yerding分级2度、神经根压迫是治疗无效的风险因素(P<0.05),注射成功是治疗无效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透视引导下关节突关节注射是症状性腰椎峡部裂患者潜在有效的治疗方法,Meyerding 2度及神经根受压患者不适用于此类治疗方法;注射过程中,应通过透视监测反复确认,以提高注射成功率,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阻滞 小关节注射 介入疗法
下载PDF
仙灵骨葆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高峰 惠文文 刘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1010-1012,共3页
椎间盘源性腰痛指因退行性变、纤维环内环破裂以及椎间盘炎等因素刺激椎间盘内引起的慢性下腰痛,部分患者腰痛症状可放射至臀部,会对正常工作、生活带来较大不利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主要遵循早期、长期、综合以及... 椎间盘源性腰痛指因退行性变、纤维环内环破裂以及椎间盘炎等因素刺激椎间盘内引起的慢性下腰痛,部分患者腰痛症状可放射至臀部,会对正常工作、生活带来较大不利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主要遵循早期、长期、综合以及个体化原则,一般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通常可取得良好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且停药后容易复发^([2])。近年来,中医药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起到增益作用。本研究采用仙灵骨葆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00例,评估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塞来昔布 仙灵骨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于高龄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陈宗超 尹锐峰 +1 位作者 张长城 李卫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789-1791,1777,共4页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于高龄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关节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于高龄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关节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121例高龄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0例给予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Unilateral stage total knee replacement,UTKA)治疗,观察组61例给予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Simultaneous bilateral total knee replacement,SBTKA)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术后2m,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水平、膝关节液TGF-β1、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2m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生理功能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UTKA相比,SBTKA治疗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恢复速度更快,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预后膝关节功能,改善其关节液炎性因子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双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关节液炎性因子
下载PDF
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与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峰 董春阳 惠文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究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与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另一组采用... 目的探究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与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另一组采用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骨折愈合情况、Cooney腕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外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Cooney腕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方面,均具有良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腕关节外固定支架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愈合时间,而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有利于患者尽早展开腕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 腕关节外固定支架 桡骨远端C型骨折 骨折愈合时间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尤瑞克林对超过溶栓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婷 李鹏鹤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尤瑞克林对超过溶栓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102例超过溶栓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与联合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尤瑞克林治疗,联合组加用替罗非...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尤瑞克林对超过溶栓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102例超过溶栓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与联合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尤瑞克林治疗,联合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5.28±1.06)分,低于对照组的(10.85±1.14)分,Barthel指数评分为(86.35±7.16)分,高于对照组的(70.81±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过溶栓窗的急性脑梗死接受替罗非班联合尤瑞克林安全性较高,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独立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尤瑞克林
下载PDF
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在治疗严重症状微小腰椎间盘突出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国闯 宋博 《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在治疗严重症状微小腰椎间盘突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治疗的100例严重症状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入选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数均...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在治疗严重症状微小腰椎间盘突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治疗的100例严重症状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入选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数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后围术期指标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脊柱对称性、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3 d、治疗后12 d、治疗后1个月时,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后旋转角、侧弯角和侧屈角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旋转角、侧弯角和侧屈角比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在治疗严重症状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仅可以保障脊柱术后对称性的恢复,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实现精准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摘除术 严重症状 微小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超远 宋应超 +3 位作者 付鹏军 汤立新 顾夙 蒋洪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10-610,614,共2页
脑脊液漏(CSFL)是脊柱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2.31%-9.37%。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持续性低颅压、电解质紊乱、脑脊髓膜炎和败血症等并发症.... 脑脊液漏(CSFL)是脊柱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2.31%-9.37%。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持续性低颅压、电解质紊乱、脑脊髓膜炎和败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术后发生CSFL时如何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预后有很大影响。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0月共行脊柱手术1356例.术后发生CSFL36例,发生率为2.65%。经过合理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治疗 术后并发 硬脊膜损伤 电解质紊乱 脑脊髓膜炎 发生率
原文传递
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国志 李振武 +2 位作者 尹锐峰 李志安 裴飞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975-2977,共3页
目的探讨骨密度(BM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经PVP手术治疗患者161例,术后随访是否合并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将患者分为新发骨折组和非新发骨折组,比较... 目的探讨骨密度(BM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经PVP手术治疗患者161例,术后随访是否合并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将患者分为新发骨折组和非新发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新发骨折组BMD QCT值明显低于非新发骨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D值患者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BMD T值小于-2.5SD患者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T=-1.0^-2.5SD患者,而T=1^-1SD患者最低;全部患者术后3、7d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评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