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方敬献 赵学廉 张钦昌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发生率...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发生率为6.82%,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12.61%),感染部位以肺部占首位,其次为泌尿系感染。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是年龄>65岁、有糖尿病史、慢性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2周者、有烟酒嗜好史、意识障碍及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58.96%。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为高龄、意识障碍、住院时间过长、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减少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施罗炯 孙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2022年该院收治的72例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采用哌拉西...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2022年该院收治的72例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水平、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36/36),高于对照组的83.33%(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临床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头孢他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严重感染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头孢他啶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对临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1222-1227,共6页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06—2016-06住院治疗的113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所...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06—2016-06住院治疗的113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所有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根据患者有无负性情绪分为A组(有负性情绪,n=69)和B组(无负性情绪,n=44),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对影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B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45%,明显优于A组的85.51%(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主要包括社会支持、经济条件、日常生活能力、睡眠等。结论 社会支持、经济条件、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均会造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伴负性情绪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针对此种情况,需加强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缩短疾病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脑梗死 脑出血 负性情绪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南阳市外出务工青年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振焕 王杰 +4 位作者 张钦昌 王焱平 王剑 付国恵 石军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0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南阳市外出务工青年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选用南阳市区5家三级医院的中青年住院患者,分析疾病种类、是否外出务工、既往病史、家族史、实验室检测因子、务工情况等。结果南阳市外出务工青年住院病人中脑卒中占18.6%,非... 目的分析南阳市外出务工青年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选用南阳市区5家三级医院的中青年住院患者,分析疾病种类、是否外出务工、既往病史、家族史、实验室检测因子、务工情况等。结果南阳市外出务工青年住院病人中脑卒中占18.6%,非外出务工青年住院中脑卒中占14.1%,南阳市青年卒中病例中外出务工青年比例为60.3%,南阳市外出务工青年卒中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工种及工作环境等。结论外出务工青年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工作环境污染、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生活不规律、心理压力等是外出务工青年急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务工青年 脑卒中 病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监测与护理
5
作者 胡玉兰 张钦昌 +1 位作者 李珂 高希娟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院内感染 监测 护理 内科住院患者 神经 观察对象 住院时间 2004年 24h 平均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魏莹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10-511,共2页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患者26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1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QCC活动。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护理...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患者26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1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QCC活动。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责任感、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安全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46%(128/130),较对照组86.15%(112/13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可明显增强科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品管圈 护理质量
下载PDF
17例经脑活检确诊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的各临床亚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莉 孙慧 +3 位作者 张世敏 高赛 武雷 黄德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53,共8页
目的分析17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各临床亚型特点,以促进对PACNS的早期诊断、治疗,减少复发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脑活检确诊的PACN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电生理、病理... 目的分析17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各临床亚型特点,以促进对PACNS的早期诊断、治疗,减少复发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脑活检确诊的PACN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电生理、病理等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17例脑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PACNS患者中,儿童1例、成人16例。瘤样PACNS 10例,脊髓受累PACNS 2例,血管造影阳性PACNS 3例,快速进展性PACNS 2例,出血性PACNS 1例,淀粉样蛋白β相关性PACNS 1例。11例合并继发性癫痫(64.7%),所有患者头部MRI异常,94.1%MRI增强有病灶周边或软脑膜不均匀强化,3例MRI血管成像显示大血管病变,2例脊髓受累。病理分型:淋巴细胞性血管炎7例(43.7%),坏死性血管炎5例(31.2%)。17例中11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6例维持治疗3个月后复查头部MRI有病灶部分消失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例快速进展;1例死亡;3例1年内复发;3例对激素治疗不敏感,遗留残疾;2例复发后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随访6个月~1年,临床稳定。结论瘤样PACNS更易出现癫痫,男性多见,最常见病理类型为坏死性血管炎,通常对激素治疗效果好,预后相对较好,因此,对于年轻的合并癫痫颅内肿瘤样病灶的患者,应注意排查PACNS的可能。脊髓受累PACNS病变多位于胸髓和颈髓,多提示预后不佳,肌电图多显示为前角或根受累的失神经电位,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建议怀疑脊髓受累患者,完善肌电图检查。快速进展性PACNS多合并幕下病变,如脑桥、延髓等,死亡率高。出血性PACNS少见,年轻患者且颅内出现多发出血病灶并强化者应注意鉴别。对于复发进展的患者,利妥昔单抗是值得推荐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临床亚型 肌电图 MRI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合并脊髓受累的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一例
8
作者 张莉 孙慧 +3 位作者 张世敏 高赛 武雷 黄德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6-470,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侵犯脑、脊髓及软脑膜的中小血管的血管炎性疾病。瘤样PNCAS是PACNS的少见亚型,常被误诊为颅内恶性肿瘤,脊髓受累在PACNS中更为罕见。PACNS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侵犯脑、脊髓及软脑膜的中小血管的血管炎性疾病。瘤样PNCAS是PACNS的少见亚型,常被误诊为颅内恶性肿瘤,脊髓受累在PACNS中更为罕见。PACNS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本文报道1例经病理确诊合并脊髓受累的瘤样PACNS,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脊髓受累 肌电图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希瑞 罗凯 +2 位作者 李莹莹 陶松月 刘娟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1期3353-3355,共3页
目的观察标准化控制血糖基础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及应用甲钴胺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目的观察标准化控制血糖基础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及应用甲钴胺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电生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在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电生理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控制血糖基础上应用《金匮》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能有效降低血黏度,修复神经,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标准化控制血糖 黄芪桂枝五物汤
下载PDF
Notch1蛋白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极化对小鼠癫痫发作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朱洋洋 刘梦 +2 位作者 杨道迪 胡依依 方敬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Notch1蛋白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极化对小鼠癫痫发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Notch1正常表达(Notch1^(normal))和Notch1高表达(Notch1^(over))小鼠构建戊四唑(PTZ)点燃癫痫模型,以Racine等级达到Ⅳ级为标准,评价Notch1表达对癫痫发作... 目的探讨Notch1蛋白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极化对小鼠癫痫发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Notch1正常表达(Notch1^(normal))和Notch1高表达(Notch1^(over))小鼠构建戊四唑(PTZ)点燃癫痫模型,以Racine等级达到Ⅳ级为标准,评价Notch1表达对癫痫发作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颞叶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极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颞叶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Notch1高表达对癫痫发作有较强的抵抗作用。与Notch1^(normal)+Sal组相比,Notch1^(normal)+PTZ组小鼠颞叶组织中Iba1、CD16和Arg1蛋白相对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5),TNF-α、IL-6、IL-10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Notch1^(normal)+PTZ组相比,Notch1^(over)+PTZ组小鼠颞叶组织Iba1和CD16蛋白相对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Arg1蛋白相对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5),TNF-α、IL-6含量明显减少(P<0.05),IL-10含量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Notch1蛋白高表达能够明显提高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增强小鼠对癫痫发作的抵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炎症反应 癫痫
下载PDF
长春西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何霞 王杰 朱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1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2组的基础治疗为:糖尿病饮食、降糖药物及维生素B1100 mg,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1次/d,观察组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加入5...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2组的基础治疗为:糖尿病饮食、降糖药物及维生素B1100 mg,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1次/d,观察组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治疗4周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乌灵胶囊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Hcy、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剑 《陕西中医》 2018年第10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Hcy、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PSD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灵胶...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Hcy、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PSD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血清Hcy、神经细胞因子(BDNF、NGF)、单胺类递质代谢(5-HT、5-HIAA及NE)和炎症反应(IL-6、IL-23、TNF-α)水平。结果:两组各检测指标治疗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cy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DNF和N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HIA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HT和N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6、IL-23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灵胶囊能够降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Hcy含量和神经细胞因子(BDNF、NGF)含量,改善单胺类递质代谢(5-HT、5-HIAA及NE)和炎症反应(IL-6、IL-23、TNF-α),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抑郁/中西医结合疗法 @乌灵胶囊
下载PDF
脑卒中后并发肺部感染与神经恢复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红平 王杰 王欣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9期47-47,共1页
现将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并发肺部感染影响神经功能的情况分析如下。1对象及方法1.1一般资料对象系2008-01—2011-10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 020例,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根据《... 现将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并发肺部感染影响神经功能的情况分析如下。1对象及方法1.1一般资料对象系2008-01—2011-10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 020例,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根据《中华医院感染学》制定的医院感染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部感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敬献 赵学廉 张钦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4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总结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对55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肌电图、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同期选择5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对比观察2组检测指标的差... 目的探讨总结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对55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肌电图、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同期选择5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对比观察2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55例酒精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肢带肌萎缩、肌力减退和肢体麻木等,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肌电图在静息状态、轻收缩相、重收缩相各相异常发生率较高,2组肌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组无论是MCV还是SCV传导速度减慢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酒精重度患者常出现周围神经损害,以神经末端损害为主,表现为对称性肢带肌萎缩、肌力减退和感觉障碍等,神经电生理改变以肌电图异常、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降低最为典型,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损害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艳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5期2849-2850,共2页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循证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张迎新 王振焕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结合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和观察组(丁苯酞氯化钠注...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结合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和观察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每组均90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疗效(96.67%)高于对照组(83.33%),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干预后的有效性更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指标,提升疗效,同时能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丁苯酞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发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对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红平 韩淑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4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生时间的早晚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脑卒中后14d内发生焦虑抑郁的47例患者为早发组,以卒中14d后发生焦虑抑郁的32例患者为迟发组,未发生焦虑抑郁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并进行神...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生时间的早晚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脑卒中后14d内发生焦虑抑郁的47例患者为早发组,以卒中14d后发生焦虑抑郁的32例患者为迟发组,未发生焦虑抑郁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发病第30天、3月、6月,与对照组、迟发组比较,早发组ADL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病第3月、6月,与对照组、迟发组比较,早发组MRS评分、重度致残及病死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病第6月,与迟发组比较,早发组中重度抑郁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卒中后焦虑抑郁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更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急性期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同步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骨骼肌电和机械活动的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永格 李义芬 雷呈 《青岛医药卫生》 2010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证明神经纤维的电活动与骨骼肌电活动及机械活动之间的关系,比较此综合性实验与传统单通道骨骼肌实验。方法选取蟾蜍10只,分别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四通道同步记录双神经干动作电位、肌肉动作电位、肌肉收缩曲线,分别观察其潜... 目的证明神经纤维的电活动与骨骼肌电活动及机械活动之间的关系,比较此综合性实验与传统单通道骨骼肌实验。方法选取蟾蜍10只,分别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四通道同步记录双神经干动作电位、肌肉动作电位、肌肉收缩曲线,分别观察其潜伏期大小。结果肌肉收缩曲线的潜伏期最长,其次为肌肉的动作电位,最短的是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结论此实验证明了神经纤维电活动与骨骼肌电活动及机械活动的关系,明显优于传统单通道骨骼肌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活动 机械活动 同步记录 蟾蜍
下载PDF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升 王希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9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帕金森病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帕金森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多汗10例,皮脂溢38例,流涎28例,便秘41例,吞咽困难5例,体位性低血压11例,心...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帕金森病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帕金森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多汗10例,皮脂溢38例,流涎28例,便秘41例,吞咽困难5例,体位性低血压11例,心率变异异常9例,Q-Tc延长6例,尿急29例,尿失禁16例,性功能障碍9例和睡眠障碍34例。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较普遍,在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加多见和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下载PDF
脑电功率谱对单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评价
20
作者 张钦昌 张继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0期1586-1586,共1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功能的影响及脑电功率谱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30例急性单侧脑梗死患者与30例对照组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前后脑电功率谱S带功率百分比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早期持续神经康复治疗前后随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功能的影响及脑电功率谱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30例急性单侧脑梗死患者与30例对照组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前后脑电功率谱S带功率百分比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早期持续神经康复治疗前后随神经功能改善脑电功率谱S带功率百分比明显下降由(39±6)%降至(19±5)%(t=14.35,P<0.001),并与对照组(24±5)%相比有显著性意义(t=3.888,P<0.001)。结论早期神经康复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脑功能的改善,脑电功率谱作为脑功能改善的评价指标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功率谱 单侧脑梗死 早期 神经康复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