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俯卧位下高流量氧疗在改善重症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1
作者 何炎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俯卧位下的高流量氧疗在重症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3例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 目的观察早期俯卧位下的高流量氧疗在重症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3例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65.25±5.47)岁,采用常规高流量氧疗;观察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66.14±5.28)岁,取早期俯卧位配合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7 d后的肺通气功能、氧合功能及治疗情况、临床结局。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观察组治疗3 d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为(78.25±5.33)%、最大通气量(MVV)为(81.44±5.25)%,均高于对照组[(75.11±5.28)%、(78.24±5.36)%],肺泡通气量(VA)为(3.63±0.26)L/min,大于对照组(2.77±0.24)L/min;治疗7 d后观察组的FEV1%为(83.36±5.31)%、MVV(85.45±5.26)%,均高于对照组[(81.35±5.28)%、(82.49±5.18)%],VA为(4.03±1.21)L/min,大于对照组(3.26±1.19)L/min;观察组治疗3 d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78.82±8.64)mmHg(1 mmHg=1.333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为(94.36±5.26)%、氧合指数(P/F)为(425.33±20.47)mmHg,均高于对照组[(75.11±8.33)mmHg、(92.11±5.17)%、(411.35±20.36)mmHg];治疗7 d后观察组PaO2为(84.37±10.29)mmHg、SaO2为(97.24±3.36)%、P/F为(492.45±40.65)mmHg,均高于对照组[(79.44±10.77)mmHg、(95.22±3.31)%、(471.35±40.28)mmHg];治疗后,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19.35%(12/62)、吸氧时间为(45.33±10.36)min、ICU住院时长为(5.25±1.31)d,对照组分别为32.79%(20/61)、(50.44±10.27)min、(6.77±1.61)d。上述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9%(7/62),对照组为9.84%(6/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内病死率为3.23%(2/62),低于对照组的18.03%(11/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取俯卧位辅助高流量氧疗可促进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及氧合功能恢复,对优化患者诊疗情况、改善不良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衰竭 早期俯卧位 高流量氧疗 临床结局
下载PDF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在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宋征征 丹田 沈波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25-130,共6页
目的观察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19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9例和降阶梯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降阶梯组采用ADE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炎症指标、免疫指标、症状改善情况、抗生... 目的观察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19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9例和降阶梯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降阶梯组采用ADE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炎症指标、免疫指标、症状改善情况、抗生素应用情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降阶梯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阶梯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降阶梯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征象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将阶梯组的日均抗生素用量、抗生素应用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降阶梯组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能改善重症肺炎患儿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对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恢复、减少抗生素用药量并提升治疗安全性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重症肺炎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治疗安全性
下载PDF
血必净联合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闫云 冯丽霞 +4 位作者 范风江 赵璟 包建颖 李博 史晶心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血必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血必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对比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症指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Sp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PCT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使用血必净联合胸腺肽α1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降低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脓毒症 血必净 胸腺肽Α1 血气分析指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脑外伤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无效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
作者 李博 冯丽霞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建立脑外伤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无效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0例行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的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前动脉血氧分压/动脉... 目的建立脑外伤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无效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0例行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的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前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_(2)/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pH值以及乳酸、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等相关资料与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情况,并根据干预后是否有效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外伤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无效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验证其有效性。结果480例脑外伤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后无效69例(14.38%),设为无效组;其余411例(85.62%)均有效,设为有效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O,/FiO,、GCS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BNP水平为脑外伤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无效的独立影响因素(95%CI为0.052~0.703、0.052~0.607、1.828-21.860、1.429~18.417、1.744~16.808,P=0.013、0.006、0.004、0.012、0.004)。建立预测模型公式为Logit(P)=-4.895-1.652×PaO_(2)/FiO_(2)-1.725×GCS评分+1.844×SOFA评分+1.635×APACHEⅡ评分+1.689×BNP水平。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截断值为1.78时,预测模型预测脑外伤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无效的灵敏度为87.4%、特异度为80.6%、阳性预测值为70.3%,阴性预测值为95.1%,且Hosmer-Lemeshow卡方检验结果显示,χ2=5.951,P=0.586。结论根据PaO_(2)/FiO_(2)、GCS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BNP水平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脑外伤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无效的预测效果理想、区分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效 预测模型 有效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酚妥拉明辅助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何炎佳 周婧 张磊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4期92-96,共5页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辅助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3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净化组(51例)和联合组(52例),净化组予以...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辅助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3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净化组(51例)和联合组(52例),净化组予以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联合组采用酚妥拉明辅助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的五聚素3(PTX3)、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分别为(3.42±0.36)μg/L、(180.25±20.33)ng/L,均低于净化组[(4.22±1.37)μg/L、(195.25±20.31)ng/L](P<0.05);联合组的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内皮素-1(ET-1)分别为(10.25±2.41)ng/mL、(3.42±0.35)ng/mL、(50.22±10.42)ng/L,均低于净化组[(12.36±3.23)ng/mL、(4.28±0.76)ng/mL、(55.42±10.36)ng/L](P<0.05);联合组的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60.29±10.33)μg/L、(10.49±2.35)U/L、(40.31±10.28)U/L,均低于净化组[(65.32±10.36)μg/L、(12.35±3.22)U/L、(45.44±10.31)U/L](P<0.05);联合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5.39±10.23)%,高于净化组[(50.31±10.25)%](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分别为(115.34±20.36)mL、(55.43±10.26)mL,均低于净化组[(130.28±20.31)mL、(60.31±10.24)mL](P<0.05);联合组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为3.85%(2/52),低于净化组[23.53%(12/51)](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连续血液净化能减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炎症反应,对促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恢复、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并降低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酚妥拉明 连续血液净化 心肌损伤 预后情况
下载PDF
分级护理模式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丹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年第1期117-118,共2页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3~2016-03我院9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模式+肠内营养支持...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3~2016-03我院9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模式+肠内营养支持。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47/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1.84%(45/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级护理模式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及治愈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护理模式 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颅脑外伤术
下载PDF
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胡小路 胡煜 +2 位作者 王倩 李平 刘河静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探究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本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20例,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2024年... 目的 探究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本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20例,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分别对应为对照组(n=40)、观察1组(n=40)、观察2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梯管理,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镇静深度、临床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2组各时间点的浅镇静达标率及Dt浅镇静达标率均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2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HR、RR、MAP、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2组与观察1组各时间点HR、RR、MAP、一次拔管.成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2组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2组与观察1组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应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浅镇静达标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 阶梯管理 信息化识别 应用效果
下载PDF
PTGD联合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博 郑香玉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联合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PT-GD,在引流管拔除5~14...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联合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PT-GD,在引流管拔除5~14d后行LC;观察组行PTGD,引流管拔除72h后行LC。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炎性因子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LC术后住院时间、LC术中出血量、LC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LC术后,两组的hs-CRP水平低于术前,IL-6、TNF-α水平高于术前,观察组的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TGD联合早期LC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炎性反应较轻,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胆囊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压疮预警干预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小路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压疮预警干预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ICU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7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7)常规护理,观察组(n=37)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压疮... 目的:探讨压疮预警干预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ICU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7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7)常规护理,观察组(n=37)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压疮预警与整体护理联合干预。对比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并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5.41%(2/37)比(9/37)24.3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压疮预警与整体护理联合干预应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能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预警干预 整体护理干预 ICU重症颅脑损伤 压力性损伤 康复进程
下载PDF
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何茹 《青岛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且完成1年随访的SBI患者118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导致ICU 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 目的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且完成1年随访的SBI患者118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导致ICU 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因素的风险模型,绘制ROC曲线,检验ICU 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18例SBI患者术后有36例继发癫痫,发生率为30.51%;颅内血肿、硬脑膜破裂、脑挫裂伤、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可能是ICU 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OR>1,P<0.05);构建的相关因素风险模型预测ICU 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风险的AUC>0.80,有一定预测价值,且拟合满意。结论ICU 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可能受颅内血肿、硬脑膜破裂、脑挫裂伤、Hcy水平升高影响,构建的风险模型预测ICU 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准确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癫痫 颅内血肿 硬脑膜破裂 脑挫裂伤 血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璟 史晶心 冯丽霞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我院收治的86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其中44例行早期CRRT治疗(早期组),42例行标准CRRT治疗(标准组),记录两组预后转归情况及入院时、入院24、48及7...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我院收治的86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其中44例行早期CRRT治疗(早期组),42例行标准CRRT治疗(标准组),记录两组预后转归情况及入院时、入院24、48及72 h肾损伤标志物[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变化情况;根据标准组入院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CRRT治疗时机、入院24 h肾损伤标志物差异,分析入院24 h肾损伤标志物对标准CRRT治疗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早期组与标准组入院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入院至行CRRT时间、CRRT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依赖透析率均低于标准组,脱离透析率高于标准组(P<0.05)。从入院时至入院72 h,早期组血清KIM-1、NGAL、L-FABP水平先升高后下降,标准组则升高后稳定(P<0.05);入院48、72 h时早期组血清KIM-1、NGAL、L-FABP水平均低于标准组(P<0.05)。行标准CRRT治疗患者中,死亡组入院至行CRRT时间及入院24 h血清KIM-1、NGAL、L-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入院24 h血清KIM-1、NGAL、L-FABP水平均对标准CRRT治疗预后死亡有较高预测价值(P<0.05),其截断值分别为2.98 ng/L、23.53 ng/L、20.02μg/ml,且3项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早期CRRT治疗能使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尽早脱离透析,入院24 h血清KIM-1、NGAL、L-FABP水平对预测标准CRRT治疗预后不良有利,有望成为指导CRRT治疗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时机 肾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血清NF-L、IL-23及临床数据构建脑出血术后疾病转归列线图模型
12
作者 尚晋 孔凡一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10期52-58,共7页
目的:基于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NF-L)、白介素-23(IL-23)及临床数据构建脑出血术后疾病转归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120例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74... 目的:基于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NF-L)、白介素-23(IL-23)及临床数据构建脑出血术后疾病转归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120例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74例)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4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NF-L、IL-23水平,Spearman分析血清NF-L、IL-23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出血量的相关性,通过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根据预测因素构建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DCA)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预后不良组入院时GCS评分、出血量、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脑疝、NIHSS评分、血清NF-L、IL-23水平及术后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血清NF-L、IL-23水平与出血量呈正相关(P<0.05);Lasso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入院时GCS评分、出血破入脑室、脑疝、NIHSS评分、血清NF-L、IL-23水平、术后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均为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不良预测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脑疝、NIHSS评分、血清NF-L、IL-23水平、术后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均与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性,可作为预后不良预测因素(P<0.05);根据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9个预测因素构建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不良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C-index为0.942,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95%CI:0.903~0.982),具有较高预测效能,且该模型的校准度、临床效用良好。结论:基于血清NF-L、IL-23及临床数据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为临床预测脑出血术后预后不良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手术 神经丝蛋白轻链 白介素-23 预后
下载PDF
强化术后护理在内镜下切除胃结肠息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士鑫 马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10-512,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强化术后护理对内镜下切除胃结肠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内镜下胃结肠息肉切除术的95例患者,基于随机抽样的分组原则,将45例患者分入对照组并为其采取常规护理,将50例患者分入研究组... 目的分析应用强化术后护理对内镜下切除胃结肠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内镜下胃结肠息肉切除术的95例患者,基于随机抽样的分组原则,将45例患者分入对照组并为其采取常规护理,将50例患者分入研究组并为其加行强化术后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依从率(98.00%)高于对照组(80.00%),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8/7.126,P=0.004、0.008<0.05)。研究组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71±1.26)小时、(40.83±1.57)小时、(8.08±1.32)小时、(8.15±1.34)小时、(5.17±1.03)日,短于对照组的(9.56±1.73)小时、(50.65±2.09)小时、(10.14±2.95)小时、(10.62±2.17)小时、(7.51±1.78)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9、26.051、4.468、6.747、7.938,P=0.000<0.05)。干预前,研究组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内镜下切除胃结肠息肉患者采取强化术后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和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术后护理 内镜切除术 胃结肠息肉 应用效果
下载PDF
179例肺源性ARDS患者疾病转归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左远航 焦相赟 李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2023-2025,共3页
目的:分析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疾病转归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179例肺源性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0d疾病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死组(68例)和生存组(111例)。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 目的:分析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疾病转归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179例肺源性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0d疾病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死组(68例)和生存组(111例)。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肺源性ARDS患者疾病转归的因素。结果:与生存组相比,病死组6h乳酸清除率较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水平、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血清诱捕受体3(DcR3)水平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16.67分)、血清S100A12(>171.92ng/mL)、Ang-2(>3.51μg/L)、DcR3(>2.97ng/mL)水平是肺源性ARDS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6h乳酸清除率(>19.09%)是肺源性ARDS患者病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肺源性ARDS患者预后受6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血清S100A12、Ang-2、DcR3水平等因素影响,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上述指标变化,为临床早期预测预后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源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疾病转归 影响因素 LOGISTIC分析
下载PDF
亚低温下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代谢情况及预后结局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周婧 何炎佳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5期1819-1821,共3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下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改善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氧代谢情况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126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 目的:观察亚低温下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改善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氧代谢情况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126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体温下PEEP治疗。观察组予以亚低温下PEE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部炎症指标、氧代谢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预后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局部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3、6.714、4.442,P<0.05);观察组患者的氧分指数(P/F)、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水平(LA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1、2.974、10.809、P<0.05);观察组的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长、机械通气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6、6.907、3.530,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94%)低于对照组(19.05%)、病死率(4.76%)低于对照组(1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7、6.671,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技术配合PEEP可促进ARDS患者的肺部炎症反应及氧代谢情况恢复,可增加患者临床获益并改善预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亚低温技术 呼气末正压通气 氧代谢情况 预后结局
下载PDF
床旁支气管灌洗结合抗感染治疗脑卒中吸入性肺炎对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应用价值研究
16
作者 黄亚静 周婧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4期1707-1709,1713,共4页
目的:观察床旁支气管灌洗结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对脑卒中吸入性肺炎患者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12例脑卒中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 目的:观察床旁支气管灌洗结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对脑卒中吸入性肺炎患者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12例脑卒中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吸痰及抗感染药物治疗,试验组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床旁支气管灌洗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炎症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氧分压(PO_(2))高于常规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6、3.913、3.330,P<0.05);试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7、2.933、5.128,P<0.05);试验组患者咳嗽、咳痰缓解时间,退热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2、5.684、6.101、4.963,P<0.05);试验组患者ICU转出时间低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1、χ^(2)=5.253,P<0.05)。结论:采用床旁支气管灌洗结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吸入性肺炎的动脉血气指标及炎症指标,对促进患者症状恢复、加快病情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吸入性肺炎 床旁支气管灌洗 抗感染治疗 血气指标 临床症状
下载PDF
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补钾治疗危重患者低钾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冯丽霞 王漫丽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3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补钾治疗危重患者低钾血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中240例血钾<3.5 mmol/L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补钾前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 目的探讨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补钾治疗危重患者低钾血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中240例血钾<3.5 mmol/L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补钾前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补钾浓度为895.11 mmol/L,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在22.5 ml/h。对照组补钾浓度为53.64 mmol/L,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在375 ml/h。至血钾≥4.00 mmol/L停止补钾,比较两组补钾时间、补钾所需液体量。结果研究组补钾时间(8.41±2.42)h,补钾液体量(103.25±22.07)ml;对照组补钾时间(12.28±4.15)h,补钾液体量(1541.73±622.41)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危重患者的低钾血症,在严密监护下给予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补钾治疗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血症 氯化钾 输注 静脉内 输注泵 危重病人医疗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辅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AngⅡ和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卞申国 冯丽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年第10期61-65,共5页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辅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CHF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辅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CHF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辅助治疗。规律用药3个月后,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壁应力(MWS)、左室重构指数(LVRI):及血清中NT-proBNP、AngⅡ和ALD表达水平,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SV、LVEF和LVRI高于对照组(P<0.05);LVEDV、LVPW、LVMI和MW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NT-proBNP、AngⅡ和AL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辅助治疗对CHF患者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减少血清NT-proBNP、AngⅡ、ALD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丙泊酚与咪唑安定的镇静作用比较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丽霞 范风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2期112-113,共2页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丙泊酚用于ICU患者机械通气时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在ICU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咪唑安定组和丙泊酚组。观察两组患者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和停药后清醒时间以及NBP、H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镇...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丙泊酚用于ICU患者机械通气时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在ICU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咪唑安定组和丙泊酚组。观察两组患者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和停药后清醒时间以及NBP、H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镇静效果佳,但在药物起效时间和达到满意深度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呈显著差异,停药后苏醒时间两组存在显著差异。丙泊酚组较咪唑安定组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的发生率高。结论:咪唑安定和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都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丙泊酚起效快,苏醒时间短,适用于短时间、心血管功能较好的患者。咪唑安定多适合需要长时间镇静、心血管功能较差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机械通气 丙泊酚 咪唑安定 镇静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磷霉素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1期2004-2006,共3页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磷霉素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CR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CRE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美罗培南联合...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磷霉素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CR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CRE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美罗培南联合磷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病情改善程度(APACHEⅡ评分)、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32/35)]高于对照组[68.57%(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W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CT、CRP、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磷霉素可提高治疗CRE效果,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替加环素 美罗培南 磷霉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