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1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娟娟 范东杨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了解儿童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3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并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筛... 目的:了解儿童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3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并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轮状病毒肠炎发生的因素。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于秋冬季(84.45%)、≤3岁儿童(96.22%)和城镇儿童(60.0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看护人疾病知识认知不足、具有高危接触史是影响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餐前洗手、便后洗手、患儿粪便及时清理是避免轮状病毒肠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于秋冬季,城镇及≤3岁的儿童更高发。为预防轮状病毒肠炎,可在秋冬季、城镇高聚集区对儿童尤其是≤3岁者及其看护人重点进行健康宣教,提高轮状病毒肠炎疾病认知度,并呼吁接种疫苗,避免轮状病毒流行期外出聚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流行病学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南阳市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发病率及分型情况的分析
2
作者 闻晓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01-102,105,共3页
目的:分析南阳市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发病率及分型情况。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南阳地区36000份健康人群血脂相关检查体检报告,统计高脂血症发病率、高脂血症分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 目的:分析南阳市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发病率及分型情况。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南阳地区36000份健康人群血脂相关检查体检报告,统计高脂血症发病率、高脂血症分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等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南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发病人数5086例(14.13%),高TC型1944例(38.22%),高TG型2628例(51.67%),混合型514例(10.11%);不同性别间高脂血症发病率、高脂血症分型情况均存在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间高脂血症发病率存在差异(P<0.05),高脂血症分型情况无差异性(P>0.05);不同居住地间高脂血症发病率、高脂血症分型情况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南阳市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发病率14.13%,其中男性、城镇、51~60岁人群更容易罹患高脂血症,对此应加强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宣传,降低高脂血症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高脂血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南阳市2021至2022年居民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3
作者 冯春哲 陈丹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2期58-61,共4页
目的 分析南阳行2021年至2022年居民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南阳市2021年至2022年268例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并采用面对面填写方式,记录居民的基础资料、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南阳行乙肝疫苗接种的... 目的 分析南阳行2021年至2022年居民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南阳市2021年至2022年268例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并采用面对面填写方式,记录居民的基础资料、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南阳行乙肝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 组间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乙肝家族病史、乙肝知识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农村、家庭月收入<3 000元、有乙肝家族病史、乙肝知识了解程度较差是影响南阳市居民乙肝疫苗接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南阳市居民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其中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居住地为农村,家族中无乙肝病史、家庭月收入低于3 000元、乙肝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差是影响居民乙肝疫苗接种的危险因素,需要疾控中心以及辖区内各定点接种医院联合制定防治干预措施,达到提升居民乙肝疫苗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疫苗 接种情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垂体瘤手术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贾金曦 姚春旭 +1 位作者 刘畅 王明国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86-789,共4页
目的 探究垂体瘤手术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279例垂体瘤病人临床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垂体瘤手术病人发生医... 目的 探究垂体瘤手术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279例垂体瘤病人临床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垂体瘤手术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79例垂体瘤手术病人,26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32%;分离出病原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5.17%,革兰阳性菌占41.38%,真菌1株占3.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1 cm、手术时间>1 h、术后留置引流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是垂体瘤手术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风险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肿瘤长径≥1 cm、手术时间>1 h、术后留置引流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d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交叉感染 病原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南阳地区某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时长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建步 杨晓青 +8 位作者 刘扬帆 柴志勇 李慧 杨春源 袁冰 李婷 陈振辉 李蕊 李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索影响南阳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时长的因素。方法应用南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参加的中国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简称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注册登记研究的数据,从中随机抽取2001年... 目的探索影响南阳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时长的因素。方法应用南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参加的中国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简称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注册登记研究的数据,从中随机抽取2001年、2006年、2011年及2016年四个年份STEMI的病例共计462例。按照患者住院时长进行排序,分为高住院时长组147例(n=147),中住院时长组166例(n=166)及低住院时长组149例(n=149)。分析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低住院时长组相比,高住院时长组中女性、心率>100次/min、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kPa)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住院时长组相比,中、高住院时长组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住院时长组相比,中、高住院时长组中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住院时长组相比,中住院时长组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STEMI患者的住院时长受性别、糖尿病病史、血压、心率、择期PCI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来减少影响因素,从而缩短住院时长是改善该院STEMI患者诊疗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住院时长 医疗质量
下载PDF
南阳市城市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率的调查分析及护理指导
6
作者 张秀勤 芦竞 许兆峰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27-228,共2页
目的 了解当前本市城镇婴幼儿佝偻病的发病率 ,分析其发病因素 ,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把 1994年— 2 0 0 0年在我院入保的 2 2 2 5名婴幼儿每次体检的各项指标登记在册 ,对发现有佝偻病者建立专案进行统计。结果调查的 2 2 2 5... 目的 了解当前本市城镇婴幼儿佝偻病的发病率 ,分析其发病因素 ,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把 1994年— 2 0 0 0年在我院入保的 2 2 2 5名婴幼儿每次体检的各项指标登记在册 ,对发现有佝偻病者建立专案进行统计。结果调查的 2 2 2 5名婴幼儿有 174名患有轻重不同的佝偻病 ,发病率为 7.82 %。结论本市区城镇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率高与儿童保健宣传不到位 ,家长缺乏对本病认识、育儿方法不当等有关。因此 ,应加强佝偻病的防治工作 ,广泛宣传 ,为家长做好科学的喂养和护理指导 ,同时要认真执行儿保和计划免疫一体化管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婴幼儿 佝偻病 调查 流行病学 南阳市 儿童 护理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终末期肾病血液净化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石帅 王莹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12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其联合检测对终末期肾病(ESRD)血液净化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ESRD住院患者104例,分析医院感染情况...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其联合检测对终末期肾病(ESRD)血液净化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ESRD住院患者104例,分析医院感染情况与病原菌的病原学特点,比较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分析PCT、CRP及其联合检测预测ESRD患者医院感染的效能。结果104例患者中,共出现医院感染39例,感染率为37.5%;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51.3%)和泌尿系统(23.1%)为主。39例感染患者中,共检出58株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51.7%),革兰阳性菌21株(36.2%),真菌7株(12.1%)。疑似感染时,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PCT、CRP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7、0.743和0.865,二者联合检测预测患者医院感染的敏感度最高。结论ESRD血液净化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特征,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可提高ESRD血液净化患者医院感染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临床应对医院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并对其病原学特点进行准确识别和有效干预,以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交叉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消化内科老年重症患者医院感染CRE感染特征及有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津锋 董亚辉 +4 位作者 白言声 白涛 唐银佩 张园园 刘一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2期2142-2146,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老年重症患者医院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特征,并进一步对相关危险因素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选择感染的老年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分为CRE组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CSE)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老年重症患者医院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特征,并进一步对相关危险因素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选择感染的老年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分为CRE组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CSE)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CRE组患者耐药情况及分析危险因素。结果CRE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碳氢酶烯类暴露、喹诺酮类暴露、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抗生素使用时间≥7 d、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年龄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CS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0,4.564,5.656,7.792,6.630,6.448,7.697,5.102,t=3.658,4.25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碳氢酶烯类暴露、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抗生素使用时间≥7 d、使用糖皮质激素是CR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CRE耐药菌种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占83.93%,其次为肠杆菌属(5.36%)、大肠埃希菌(3.57%)。2019年与2020年CRE对头孢菌素类、碳氢酶烯类耐药率均为100.00%,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目前尚未发现对替加环素的耐药菌株。生存分析发现140例患者28d内死亡26例,占18.57%,其中CRE死亡18例(32.14%),CSE组死亡8例(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8,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重症患者医院感染CRE感染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严格把控抗菌药物使用指征,避免侵入性操作,控制激素使用可降低CR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老年 重症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下载PDF
基于追踪方法学的管理策略在医院人工气道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俊骏 王樱瑛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1期1331-133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追踪方法学的管理策略在医院人工气道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留置人工气道的158例患者及其所接触161名医护人员追踪资料,将开展基于追踪方法学... 目的:探讨基于追踪方法学的管理策略在医院人工气道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留置人工气道的158例患者及其所接触161名医护人员追踪资料,将开展基于追踪方法学的管理策略前(2017年1月—2019年6月)入院者纳入对照组(患者80例,医护人员82名),开展后(2019年7月—2021年1月)入院者纳入观察组(患者78例,医护人员79名)。分析两组患者MDRO感染率及追踪全程指标合格情况,评估两组MDRO感染患者控制措施执行情况。结果:追踪后各指标合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5、4.398、4.533、4.208、5.505,P<0.05);观察组MDRO隔离医嘱执行率、消毒隔离执行率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O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3、14.378,P<0.05)。结论:基于追踪方法学的管理策略能够提高医院人工气道MDRO感染防控执行力,降低MDRO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多重耐药菌 防控 基于追踪方法学的管理策略
下载PDF
低氧条件下食管癌来源外泌体调控巨噬细胞M2型分化与自噬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尹星 邢艳丽 +3 位作者 常欢 周阳 付民 尹先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4,311,共7页
目的:探究低氧条件下食管癌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分化和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50 ng/ml PMA诱导THP-1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超速离心法提取并鉴定HEEC、Eca-109、缺氧诱导的Eca-109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记为HEEC-exo、NomEca-109-exo、Hypo-Eca... 目的:探究低氧条件下食管癌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分化和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50 ng/ml PMA诱导THP-1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超速离心法提取并鉴定HEEC、Eca-109、缺氧诱导的Eca-109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记为HEEC-exo、NomEca-109-exo、Hypo-Eca-109-exo),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将PBS、HEEC exo、Nom-Eca-109-exo、HypoEca-109-exo分别与M0型巨噬细胞共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CD14和CD206表达,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12、TNF-α、Arg1、IL-10和TGF-β,qRT-PCR检测各组细胞CCR7、TLR2、CD206和CD14表达,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Beclin-1和p62表达及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结果:提取的外泌体符合结构和生物学特征。相比于PBS组,与Nom-Eca-109-exo、Hypo-Eca-109-exo孵育后,各组M0型巨噬细胞CCR7、TLR2表达显著降低、CD206和CD14表达显著增加,IL-1β、IL-12、TNF-α分泌显著减少,Arg1、IL-10和TGF-β分泌显著增加,LC3-Ⅱ、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62表达显著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数显著增加,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相比于NomEca-109-exo组,Hypo-Eca-109-exo组细胞CD206和CD14表达显著增加,Arg1、IL-10和TGF-β分泌显著增加,LC3-Ⅱ、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62表达显著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数显著增加,PI3K、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结论:低氧诱导的食管癌细胞外泌体可显著促进M2型巨噬细胞分化和自噬,进而促进肿瘤迁移和侵袭,其机制为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食管癌 外泌体 巨噬细胞分化 自噬 机制
下载PDF
阿芬太尼调节SphK1/S1P信号通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
11
作者 王盛华 黄庆先 李庆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02-409,共8页
[目的]探究阿芬太尼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作用及在该过程中对鞘氨醇激酶1(SphK1)/鞘氨醇-1-磷酸(S1P)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复方丹参组)和阿芬太尼低剂量组、... [目的]探究阿芬太尼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作用及在该过程中对鞘氨醇激酶1(SphK1)/鞘氨醇-1-磷酸(S1P)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复方丹参组)和阿芬太尼低剂量组、阿芬太尼高剂量组、阿芬太尼高剂量+SphK1激动剂组(阿芬太尼+PMA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其余组均利用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后再灌注复制MIRI模型。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TTC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特征;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S1P的水平;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SphK1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和AST的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TNF-α、IL-6、IL-1β、MDA、S1P水平及SphK1蛋白表达均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阿芬太尼低、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减轻,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和AST的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TNF-α、IL-6、IL-1β、MDA、S1P水平及SphK1蛋白表达均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SphK1激动剂可逆转高剂量阿芬太尼对上述指标的影响(P<0.05)。[结论]阿芬太尼对MIRI大鼠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phK1/S1P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鞘氨醇激酶1/鞘氨醇-1-磷酸信号通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身体组分、^(18)F-FDG PET/CT显像预测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预后的价值
12
作者 白丽 苏雪娟 陈体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13-718,共6页
目的 分析定量CT (QCT)身体组分、^(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第二... 目的 分析定量CT (QCT)身体组分、^(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联合NAC治疗的8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在NAC前和化疗1、3个周期后检测记录QCT参数[L_(1)、L_(2)水平的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骨密度(BMD)、L_(3)水平的椎旁肌肉面积(TMA)]、^(18)F-FDG PET/CT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NAC结束后进行手术,随访12个月(失访2例),依据有无复发转移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QCT参数、^(18)F-FDG PET/CT显像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化疗1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FA、BMD、VFA、MA水平分别为(45.23±4.07) cm^(2)、(128.97±26.53) mg/m^(2)、(78.07±6.69) cm^(2)、(37.36±5.74) cm^(2),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42.52±3.32) cm^(2)、(112.54±25.82) mg/m^(2)、(73.73±7.25) cm^(2)、(32.94±5.31) 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3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FA、BMD、VFA、MA水平分别为(40.95±3.92) cm^(2)、(113.55±15.87) mg/m^(2)、(73.59±6.17) cm^(2)、(32.67±4.98) cm^(2),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37.51±3.56) cm^(2)、(95.18±17.45) mg/m^(2)、(70.30±5.14) cm^(2)、(28.52±4.42) 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UV_(max)、MTV分别为5.43±1.25、(3.86±0.87)×10^(4)mm,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6.04±1.07、(4.27±0.85)×1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3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UV_(max)、MTV分别为3.94±1.06、(2.61±0.70)×10^(4)mm,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4.73±1.21、(3.05±0.93)×1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FA、BMD、VFA、MA、SUV_(max)、MTV联合预测手术联合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98 (95%CI:0.809~0.954)、0.919 (95%CI:0.836~0.968)。结论 NAC过程中检测QCT参数、^(18)F-FDG PET/CT显像指标可预测手术联合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联合预测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定量CT 新辅助化疗 骨密度 肿瘤代谢体积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贫血对PCI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及长期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孙晓溪 陈珂 +1 位作者 胡东旭 范丽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531-535,共5页
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贫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及病人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收集2012年3月-2016年10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120例冠心病病人... 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贫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及病人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收集2012年3月-2016年10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120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血液样本、实验室数据、超声心动图信息、血栓弹力图报告、各种影像学资料、长期随访数据等。根据病人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将120例病人分为贫血1组(42例)和非贫血1组(78例)。使用血栓弹力图评估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随访截至2020年12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心肌梗死、血运重建、非致死脑卒中。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有80例病人匹配成功,非贫血2组和贫血2组各40例,匹配后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匹配后,贫血2组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率及全因死亡发生率均高于非贫血2组(P<0.05)。两组全因死亡事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37;χ^(2)=4.382,P=0.036)。结论:贫血会增加PCI术后病人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的风险,增高长期全因死亡率,病人预后较差。临床需重视合并贫血的心血管病人,及时纠正贫血状态,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倾向性评分匹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血小板高反应性 长期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及其与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14
作者 白丽 苏雪娟 陈体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定量参数与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原位癌、非典型...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定量参数与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原位癌、非典型增生、单纯增生乳腺病变患者各40例。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获取定量参数[细胞外血管外空间的体积分数(Ve)、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比较各组患者DCE-MRI定量参数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lk-1/KDR)表达、微血管密度],并比较不同病变性质乳腺病变患者DCE-MRI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的Ve、Ktrans、Kep分别为0.17±0.05、(0.18±0.06)min、(1.37±0.32)min,明显高于导管内原位癌组的0.14±0.04、(0.15±0.04)min、(1.22±0.27)min,非典型增生组的0.12±0.04、(0.05±0.02)min、(0.74±0.07)min和单纯增生组的0.10±0.03、(0.04±0.01)min、(0.53±0.0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的Flk-1/KDR半定量积分、VEGF半定量评分及微血管密度分别为(7.44±2.18)分、(7.85±2.46)分、(51.88±3.07)个/100倍镜,明显高于导管内原位癌组的(5.33±1.30)分、(5.72±1.44)分、(31.53±6.51)个/100倍镜,非典型增生组的(3.26±1.65)分、(3.36±1.73)分、(28.74±4.05)个/100倍镜和单纯增生组的(1.06±0.71)分、(1.26±0.74)分、(19.03±4.02)个/100倍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的Ve、Ktrans、Kep分别为0.16±0.05、(0.17±0.05)min、(1.30±0.38)min,明显高于良性组的0.11±0.03、(0.05±0.02)min、(0.64±0.1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e、Ktrans、Kep与Flk-1/KDR、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Ve、Ktrans、Kep诊断乳腺癌的AUC值均高于0.7,但各项参数联合预测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AUC值最大,为0.947(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阳性检出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癌前病变阶段组织血管生成趋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 乳腺癌 定量参数 恶性转化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下载PDF
血清OPN、sPD-L1、miR-37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与危险分层的关系
15
作者 刘冰 王舒 杨莹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3-16,2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骨桥蛋白(OPN)、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sPD-L1)、微小RNA-370(miR-37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与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79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标准分为低危... 目的:分析血清骨桥蛋白(OPN)、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sPD-L1)、微小RNA-370(miR-37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与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79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标准分为低危组(n=26)、中危组(n=39)及高危组(n=14)。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OPN、sPD-L1、miR-370、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OPN、sPD-L1、miR-370水平与WBC、Hb水平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治疗前血清OPN、sPD-L1、miR-370水平联合检测对AML患者危险分层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清OPN、sPD-L1、miR-370、WBC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P<0.05);血清Hb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P<0.05);治疗前后血清OPN、sPD-L1、miR-370水平与WBC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前:r=0.637、0.629、0.661,治疗后:r=0.432、0.422、0.544,P<0.05),与Hb水平呈负相关(治疗前:r=-0.655、-0.648、-0.646,治疗后:r=-0.519、-0.507、-0.438,P<0.05);治疗前血清OPN、sPD-L1、miR-370联合检测诊断AUC为0.942,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血清OPN、sPD-L1、miR-370水平与AML患者病情程度、分层情况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桥蛋白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微小RNA-370 危险分层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机制探究橘皮素对白内障模型大鼠眼晶状体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张建成 李萍 +2 位作者 胡海慈 吕自新 陈文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2-1466,共5页
目的 基于铁死亡机制探究橘皮素(TAN)对D-半乳糖有诱导的白内障模型大鼠眼晶状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TAN低剂量(TAN-L,5 mg/kg)组、TAN高剂量(TAN-H,20 mg/kg)组和铁死亡抑制... 目的 基于铁死亡机制探究橘皮素(TAN)对D-半乳糖有诱导的白内障模型大鼠眼晶状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TAN低剂量(TAN-L,5 mg/kg)组、TAN高剂量(TAN-H,20 mg/kg)组和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组各10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均采取皮下注射D-半乳糖(200 mg/kg)构建白内障大鼠模型。各组连续干预4 w后,观察大鼠白内障形成情况;裂隙灯观察双眼晶状体组织浑浊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晶状体病理形态学变化;试剂盒测定晶状体中可溶性与不可溶性蛋白含量、Fe^(2+)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晶状体中铁死亡相关蛋白转铁蛋白受体(TFR)1、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晶状体形态发生明显病理改变,晶状体浑浊程度加重,不溶性蛋白、MDA、Fe^(2+)水平均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TFR1表达明显升高,SLC7A11、GPX4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model组相比,TAN各治疗组和Ferrostatin-1组晶状体透明度得到明显恢复,病情明显好转,晶状体浑浊程度减轻,不溶性蛋白、MDA、Fe^(2+)水平均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GSH-Px活性显著增强,晶状体中TFR1表达明显降低,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TAN能够通过抑制铁死亡,进而减轻D-半乳糖诱导的白内障大鼠晶状体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橘皮素 晶状体 铁死亡
下载PDF
盆底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子宫脱垂术后患者的影响
17
作者 姚金香 武智甜 姜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子宫脱垂(UP)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86例老年UP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盆底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盆底训练)... 目的:探讨盆底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子宫脱垂(UP)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86例老年UP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盆底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盆底训练)各4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功能[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刺激仪和盆底功能障碍简表-7(PFIQ-7)],心理压力[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及康复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I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时最大肌电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FIQ-7、CP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能促进老年UP术后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训练 盆底功能 心理压力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CCT联合MDT模式在宫颈癌规培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
18
作者 宋晓玲 张春华 +2 位作者 宋元梓 赵荷 吴燕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372-375,共4页
目的通过对案例综合教学(CCT)联合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教学模式在宫颈癌规培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为妇科规培带教寻找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参考。方法选取96名在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规培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目的通过对案例综合教学(CCT)联合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教学模式在宫颈癌规培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为妇科规培带教寻找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参考。方法选取96名在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规培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取CCT联合MDT教学模式。对两组研究对象关于宫颈癌的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及教学模式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各项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技能考核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理论知识掌握熟练、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扩宽知识面增强横向联系、能独立解决问题、增强文献检索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对教学方法较为满意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显著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加疾病的整体认识这两项教学满意度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联合MDT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住培医师关于宫颈癌相关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水平,提高教学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综合教学模式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 宫颈癌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规培教学
下载PDF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BDNF GAP-43和NGF的影响
19
作者 刘崇 刘亚婷 +1 位作者 张壮 宋彦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脑血流灌注指标、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WHOQD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改善脑部供血,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颅内大血管狭窄 急性闭塞 脑梗死 溶栓
下载PDF
腹腔镜下不同入路行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对比
20
作者 王晓雨 赵航 刘长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左侧入路和右侧入路实施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左侧入路和右侧入路实施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入路腔镜下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将经左侧入路手术患者纳入经左侧组,经右侧入路手术患者纳入经右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于手术次日和手术7 d分别采用数字分级量表(NRS)、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疼痛情况与睡眠质量;记录术后病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无退出病例。经右侧组手术时间比经左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经左侧组少(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次日两组NRS评分和术后7 d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右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经左侧组多,肿瘤远端切缘距离比经左侧组近(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右侧入路与经左侧入路开展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基本一致,但经右侧入路切除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肿瘤远端切缘距离近,且淋巴结清扫数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 手术入路 疼痛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