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研究
1
作者 王东 李娟 王艳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中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的因素,以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过程的规范性。方法选取病例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将在此期间收治的78例接受血液生化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探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中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的因素,以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过程的规范性。方法选取病例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将在此期间收治的78例接受血液生化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检验准确情况分为检验准确组与检验错误组,分析在不同标本采集过程、检验方式、存储条件与操作方式下患者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情况,将其中有差异项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中进行计算,分析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结果78例接受血液生化检查的患者中共有78份血液标本,检验准确的有66例,其占比为84.62%,检验错误的有12例,占比为15.38%。两组检验结果在标本采集、送检时间、送检的血液量充足情况、条形码粘贴情况、储存条件、检验过程、仪器操作程序、操作环境、检验人员工作年限、患者饮食、运动情况与心理状态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验人员年龄与学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现标本采集、送检时间、血液量、条形码粘贴情况、储存条件、检验过程、仪器操作程序、操作环境、检验人员工作年限、患者饮食、运动情况与心理状态均是影响患者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同时,经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现标本采集、送检时间、血液量、条形码粘贴情况、储存条件、检验过程、仪器操作程序、操作环境、检验人员工作年限、患者饮食、运动情况与心理状态均是影响患者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结论在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标本采集、送检时间、血液量、条形码粘贴情况、储存条件、检验过程、仪器操作程序、操作环境、检验人员工作年限、患者饮食、运动情况与心理状态均对检验结果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故在今后检验工作中应当加强监督与管理,尽可能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生化检验 准确性 检验方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细菌学、血清学检验在布氏菌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魏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4期104-10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对布氏菌病患者分别采取细菌学检验以及血清学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41例布氏菌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细菌学检验以及血清学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对该病的检出率。结果检验后,细菌学检验方法共检出布氏菌病阳性患... 目的:对比分析对布氏菌病患者分别采取细菌学检验以及血清学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41例布氏菌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细菌学检验以及血清学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对该病的检出率。结果检验后,细菌学检验方法共检出布氏菌病阳性患者17例,检出率41.5%;血清学检验方法共检出布氏菌病阳性患者25例,检出率61.0%。两种检验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4, P=0.077〉0.05)。结论在布氏菌病的临床检验过程中,细菌学检验以及血清学检验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采用任何一种检验方法均有其优势之处。在具体的临床诊断中,医生应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合理有效的检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菌病 细菌学 血清学 检验
下载PDF
血清肌酐、尿素氮与胱抑素C水平检测与肾病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王东 李娟 王艳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胱抑素C(CysC)水平检测与肾病综合征(N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68例NS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组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研究组分为轻度肾功...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胱抑素C(CysC)水平检测与肾病综合征(N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68例NS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组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研究组分为轻度肾功能损伤组(80例)与重度肾功能损伤组(88例),同时纳入本院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参照组,共计80例,均对其开展Scr、BUN、CysC检测,分析三种指标在对健康者及NS不同严重程度中的区别。结果研究组Scr、BUN与CysC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肾功能损伤组Scr、BUN与CysC水平均高于轻度肾功能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r、BUN与CysC三种指标用于检测NS能够有效帮助临床医师辨别NS病情严重程度,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参考,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血清肌酐 尿素氮 胱抑素C 肾功能受损
下载PDF
NLR及血清SUA、HGF水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预测效果
4
作者 王丛 向丹丹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血清尿酸(SUA)、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中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3月份该院收治的92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将...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血清尿酸(SUA)、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中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3月份该院收治的92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将其分为轻度活动组(5~9分)45例、中度活动组(10~14分)28例、重度活动组(≥15分)19例,统计不同活动度患者NLR、SUA、HGF水平,探讨其对患者疾病活动度的预测效果。结果轻度、中度及重度活动组患者在SBP、PLT、TG、SLEDAI评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轻度活动度、中度及重度活动组患者NLR、SUA、Scr、HGF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活动度的提高,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UA、NLR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289、0.344,P均<0.05);HGF水平与SLEDAI评分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不同疾病活动度的SLE患者NLR、SUA、Scr、HGF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UA、Scr、NLR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可对患者疾病活动度的预测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清尿酸 肝细胞生长因子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脓毒症继发急性肾损伤过程中的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分析
5
作者 郭帆 李焕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继发急性肾损伤过程中的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脓毒症继发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旨在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 目的探讨脓毒症继发急性肾损伤过程中的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脓毒症继发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旨在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肾损伤组),以及50例单纯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比较肾损伤组和脓毒症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相关症状评分和血压情况,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等炎症、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对脓毒症患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肾损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肾损伤组患者APACHEⅡ、SOFA评分均高于脓毒症组,SBP、DBP水平均低于脓毒症组(均P<0.05)。肾损伤组患者血清PCT、白细胞计数高于脓毒症组(P<0.05),两组间hs-CRP、血红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肾损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高于脓毒症组,FIB、抗凝血酶Ⅲ、血小板计数低于脓毒症组(P<0.05),两组间P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是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OR值=3.265、0.868、0.921、1.085,均P<0.05)。结论脓毒症继发急性肾损伤过程中的凝血功能异常明显,临床需要及时关注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升高,抗凝血酶Ⅲ、血小板降低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凝血功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肠球菌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其对新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峰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分析肠球菌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其对新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间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医院感染的肠球菌属细菌160株资料,统计这些菌株的细菌分离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肠球菌医院感染的特征以及... 目的:分析肠球菌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其对新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间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医院感染的肠球菌属细菌160株资料,统计这些菌株的细菌分离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肠球菌医院感染的特征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60株肠球菌中,尿液标本检出率为最高(58.13%),其中以粪肠球菌(55.00%)与屎肠球菌(37.50%)为主;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利福平、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75.00%,粪肠球菌除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外的耐药率均低于25.00%(P<0.05);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前者为1.14%,后者为0;两种菌株对高浓度庆大霉素与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40.00%(P>0.05);在四环素和喹奴普丁/达福普丁的耐药率观察,粪肠球菌分别为72.73%和100.00%,屎肠球菌分别为43.33%和18.33%。结论:肠球菌主要存在于尿液标本中,其中属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为最常见,而两者对于各类抗菌药物皆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临床应根据致病菌株的耐药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联合AFP检测对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诊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献波 李坤朋 李焕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5期57-58,共2页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15(GDF-15)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对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2-2021.2期间收治的疑似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的79例患者,全部患者进行GDF-15及AFP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比较单独GDF-15...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15(GDF-15)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对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2-2021.2期间收治的疑似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的79例患者,全部患者进行GDF-15及AFP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比较单独GDF-15及AFP及两者联合的诊断结果。结果GDF15+AFP在特异度、准确度、灵敏度(92.41%、93.75%、92.06%)上与AFP(64.56%、56.25%、66.67%)、GDF15(68.82%、50.00%、69.84%)相比显著较高(P<0.05);两者联合(AUG:0.920)显著高于单独GDF-15(AUG:0.616)、AFP(AUG:0.649)。结论GDF-15联合AFP检测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较高,为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提供可靠的鉴别诊断依据,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生长分化因子15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子宫珠蛋白相关蛋白1联合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定量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郭爱荣 邱瑞敏 王凯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子宫珠蛋白相关蛋白1(UGRP1)联合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定量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确诊的52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病因不同分... 目的探讨并分析子宫珠蛋白相关蛋白1(UGRP1)联合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定量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确诊的52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病因不同分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组30例,桥本甲状腺炎(HT)组22例,另选同期在本院收治的42例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的UGRP1、TPOAb水平,检测观察组患者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ROC分析UGRP1联合TPOAb水平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UGRP1、TPOAb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HT组和Grave组的UGRP1、TPOA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GRP1、TPOAb及其联合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AUC分别为0.773、0.813、0.898(P<0.05);HT组、Grave组患者的TT3、TT4、FT3、FT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GRP1、TPOAb水平与甲状腺功能呈负相关关系(r=-0.224、-0.284,P<0.05)。结论UGRP1联合TPOAb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临床上检测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珠蛋白相关蛋白1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下载PDF
血清CD40L、VCAM-1、sTREM-1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9
作者 郭帆 冉丹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7期121-123,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CD40配体(CD40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2例重症肺... 目的:分析血清CD40配体(CD40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2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11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和不同APACHEⅡ评分(高危、中危、低危)患者血清CD40L、VCAM-1、sTREM-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D40L、VCAM-1、sTREM-1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D40L、VCAM-1、sTRE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患者血清CD40L、VCAM-1、sTREM-1水平均高于中危、低危患者,且中危患者高于低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D40L、VCAM-1、sTREM-1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血清CD40L、VCAM-1、sTREM-1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配体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重症肺炎 相关性
下载PDF
菌种保藏管法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力的影响
10
作者 裴正胜 张宁 +1 位作者 邢国庆 王淏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7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菌种保藏管法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力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菌种保藏管法(-80℃)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进行保存,后观察菌落存活情况及84消毒液对两种菌种保藏方法保藏的金黄色葡萄... 目的探讨菌种保藏管法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力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菌种保藏管法(-80℃)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进行保存,后观察菌落存活情况及84消毒液对两种菌种保藏方法保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情况。结果冷冻真空干燥保藏0.5年、1年、2年、3年后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率依次为99.031%、99.038%、99.052%、99.060%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659,P=0.703);菌种保藏管法保藏0.5年、1年、2年、3年后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率依次为99.075%、99.195%、99.489%、99.97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465,P=0.003);保藏0.5年时,两种保藏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率[(99.94±2.45)%、(98.94±2.37)%]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6,P=0.533),保藏1年、2年、3年后,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保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率[(96.47±3.61)%、(94.08±5.98)%、(90.14±7.40)%]明显高于菌种保藏管法(t=11.700,6.891,5.045;P=0.000,0.000,0.002)。结论相比于菌种保藏管法,利用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长时间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消毒液的抗力影响更小且存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 消毒液 菌种保藏管法
下载PDF
氢吗啡酮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炎症因子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11
作者 文金刚 朱英豪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 观察氢吗啡酮混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炎症因子及产后抑郁的影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6月本院产科择期行剖宫产产妇8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年龄20~35岁,BMI 18.5~30 kg/m^(2),ASA分级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 目的 观察氢吗啡酮混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炎症因子及产后抑郁的影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6月本院产科择期行剖宫产产妇8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年龄20~35岁,BMI 18.5~30 kg/m^(2),ASA分级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罗哌卡因组(对照组)和氢吗啡酮混合罗哌卡因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术后均采用PCEA,观察组配方为氢吗啡酮3.0 mg+罗哌卡因300 mg共200 ml,对照组为罗哌卡因300 mg共200 ml。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镇痛效果、不良反应以及静脉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泌乳素(PRL)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术后6 h、12 h、24 h、48 h各时点静息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48小时内观察组PCEA泵按压次数为(2.1±0.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4±1.0)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 d、6 d、42 d的EPD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48 h观察组IL-6、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 氢吗啡酮混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患者产后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剖宫产 镇痛 产后抑郁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指标变化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东旭 王喆 吕松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578-1578,1585,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检测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于本院就诊的肝功能正常甲亢患者94例(甲亢组)、甲亢性肝病患者86例(肝病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甲状腺功能指标... 目的分析血清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检测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于本院就诊的肝功能正常甲亢患者94例(甲亢组)、甲亢性肝病患者86例(肝病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肝病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氨基转肽酶、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三碘甲状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高于甲亢组(P<0.05)。结论血清指标检测有助于甲亢性肝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减少或避免发生不可逆的肝损伤,对减轻甲亢性肝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性肝病 肝功能 甲状腺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万昆 万程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928-929,共2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被认为是神经元损伤的特异标志。检测了4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3d内以及5、7、10、14d血清NSE的含量,观察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脑梗塞 磷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临床实验室技术
下载PDF
血清CD64、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儿童发热性疾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喆 张宁 张献波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D64、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发热性疾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76例发热性疾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同时收集同期健... 目的探讨血清CD64、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发热性疾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76例发热性疾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CD64、PCT及CRP水平,并与对照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外周血中CD64、CRP和PCT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外周血中CD64、CRP和PCT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感染组外周血中CD64、CRP和PCT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中CD64、CRP和PCT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均>0.8;CD64诊断发热性疾病患儿灵敏度为74.01%,特异度为74.98%;CRP诊断发热性疾病患儿灵敏度为82.10%,特异度为84.03%;PCT诊断发热性疾病患儿灵敏度为72.02%,特异度为84.38%。CD64、CRP和PCT这3个指标联合后对发热性疾病的预测价值,敏感度为78.11%,特异度为100.00%。结论血清CD64、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可作为儿童发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性疾病 儿童 血清CD64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万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758-759,共2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42例,女20例,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3组,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各组血浆CGRP水平为Child-Pugh C>Ch...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42例,女20例,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3组,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各组血浆CGRP水平为Child-Pugh C>Child-Pugh B>Child-Pugh A,在肝功能不同的患者之间Child-Pugh C级患者的检测结果显著于Child-Pugh A级和Child-Pugh B级患者(P<0.01)。结论血浆CGRP水平是反映肝硬化程度的一个有效指标,升高的血浆CGRP水平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临床实验室技术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急性非STEMI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个性化用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宁 王喆 +1 位作者 刘冬梅 周苗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个性化用药情况。方法选取102例择期行PCI术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行检...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个性化用药情况。方法选取102例择期行PCI术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根据相关检测结果给予患者用药建议及比较不同基因型的不良终点事件情况。结果在102例患者中,快代谢型47例(46. 08%),建议给予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中代谢型41例(40. 20%),建议加大氯吡格雷用药剂量治疗;慢代谢型14例(13. 73%),建议更换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治疗。随访8个月,慢代谢型组再发心肌缺血或梗死率高于快代谢型组和中代谢型组(P <0. 01);慢代谢型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于快代谢型组(P <0. 01)和中代谢型组(P <0. 05);中代谢型组再发心肌缺血或梗死率、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与快代谢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均未发生心源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大出血等不良终点事件。结论不同患者其CYP2C19基因型存在差异,可导致应用氯吡格雷的疗效不同,故应根据患者不同基因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切勿盲目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下载PDF
SP-C基因exonⅡ结构基因突变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银萍 郭淼 +1 位作者 付朝阳 王喆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SP-C)基因exonⅡ结构基因突变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NRDS患儿110例(NRDS组),同时选取新生儿病房非NRDS患儿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及基因分析技...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SP-C)基因exonⅡ结构基因突变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NRDS患儿110例(NRDS组),同时选取新生儿病房非NRDS患儿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及基因分析技术检测SP-C基因exonⅡ突变。结果 SP-C基因exonⅡ基因测序发现第115位基因位点杂合突变c.115G>T,为错义突变;NRDS组G/T基因型比例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0.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G/T患儿胸片Ⅲ~Ⅳ级比例和病死率分别为100.00%和66.67%,明显高于GG型患儿51.49%和6.93%(P<0.05);G/T和GG型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使用机械通气比例和PS使用3~4剂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C基因exonⅡc.115G>T基因突变可能与NRDS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 exonⅡ结构 基因突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冠心病PCI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宁 王喆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764-765,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2例,均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常规治疗,服药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采用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分析仪...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2例,均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常规治疗,服药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采用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分析仪测定,并根据所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敏感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43例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32.58%,且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明显低于敏感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高空腹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c TnⅠ和高三酰甘油与氯吡格雷抵抗有明显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接受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经PCI术的冠心病患者32.58%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高空腹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均可影响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 氯吡格雷抵抗
下载PDF
HPV E6/E7mRNA联合TCT检测对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诊断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冬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8期3253-3255,共3页
目的探究HPV E6/E7mRNA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检测对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38例宫颈病变患者,均行HPVE6/E7mRNA、TCT检测,以阴道镜下组织活检为金标准。对比HPVE6/E7mRNA、TCT检测宫颈病变阳性率及HPVE6/E7... 目的探究HPV E6/E7mRNA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检测对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38例宫颈病变患者,均行HPVE6/E7mRNA、TCT检测,以阴道镜下组织活检为金标准。对比HPVE6/E7mRNA、TCT检测宫颈病变阳性率及HPVE6/E7mRNA、TCT单独及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结果HPVE6/E7mRNA、TCT检测宫颈病变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P<0.05);对于宫颈病变,HPVE6/E7mRNA检测特异度较TCT检测高,灵敏度较TCT检测低(P<0.05);HPVE6/E7mRNA、TCT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HPVE6/E7mRNA、TCT联合应用于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可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为诊断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E6/E7mRNA TCT 宫颈癌早期病变
下载PDF
莫西沙星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宁 王喆 《广州医药》 2018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莫西沙星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 目的探讨分析莫西沙星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莫西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优于对照组(78.57%),两组患者间总有效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ET、CG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莫西沙星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2型糖尿病 肺部感染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