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慧远佛学思想蠡探
1
作者 韩国良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作为道安之后本无宗的最主要的传人,慧远大大丰富和改造了乃师的思想。他的道体论,也即法性论,与大乘中观学派的道体论已毫无二致。他的神不灭论从心神论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心神的存在,以及万法与心神的关系,并把它与成佛的佛性结合起来... 作为道安之后本无宗的最主要的传人,慧远大大丰富和改造了乃师的思想。他的道体论,也即法性论,与大乘中观学派的道体论已毫无二致。他的神不灭论从心神论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心神的存在,以及万法与心神的关系,并把它与成佛的佛性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我国传统的心神论与佛性论的结合,不仅揭示了众生轮回的心体依据,而且也解释了人们得以成佛、何以成佛的可能。尽管他并没有直接提出"人人皆有佛性"的说法,而实际上竺道生的"阐提成佛"说在他的佛学思想中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佛学 神不灭论 法性
下载PDF
少年壮志不言愁——少年周恩来诗歌《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品读漫笔
2
作者 谢泽生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5期109-110,共2页
据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光荣绽放的年代》一文回忆,上世纪50年代她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上学期间,有一次父亲同她谈起与周恩来的患难之交,曾经向她打听历史上一个叫张如的人和他写的一首诗《伤时事》。后来她经过向教近代史的老师请教,又... 据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光荣绽放的年代》一文回忆,上世纪50年代她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上学期间,有一次父亲同她谈起与周恩来的患难之交,曾经向她打听历史上一个叫张如的人和他写的一首诗《伤时事》。后来她经过向教近代史的老师请教,又钻进学校图书馆,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在图书馆的故纸堆里查到那首七绝《伤时事》。原来,张如是周恩来在南开上学期间的语文老师,关于《伤时事》,周恩来也有一首《次如夫子〈伤时事〉原韵》的唱和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时 贺龙元帅 贺捷生 学校图书馆 大学历史系 次如 军阀混战 雨纷飞 河北省盐山县 师生情谊
下载PDF
《老子》六四章错简补校——兼论老子的渐进防微思想与量变质变的差异
3
作者 韩少春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3年第2期28-36,共9页
前人对《老子》六四与二九章错简已有校正,但是仍有两大不足:一是对六四与二九章错简校正不彻底,二是未认识到六四与七九章也有错简。与此相关,还有六四章所涉及的防微杜渐、循序渐进问题,本文认为也应从“自然无为”来解释。学术界常... 前人对《老子》六四与二九章错简已有校正,但是仍有两大不足:一是对六四与二九章错简校正不彻底,二是未认识到六四与七九章也有错简。与此相关,还有六四章所涉及的防微杜渐、循序渐进问题,本文认为也应从“自然无为”来解释。学术界常常将其与量变质变混为一谈,这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六四章 错简 渐进防微 量变质变
原文传递
三十年来老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国良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116,共9页
新时期以来的老学研究,其话语背景仍是西方哲学,并没有走出西方哲学的套路,老子哲学的民族特色仍然受到遮蔽。具体说来,其缺憾主要表现为:在文字校勘上,停滞不前,对老子经文缺乏深入的考证;在本体论探讨上,削足适履,机械地与现代思想相... 新时期以来的老学研究,其话语背景仍是西方哲学,并没有走出西方哲学的套路,老子哲学的民族特色仍然受到遮蔽。具体说来,其缺憾主要表现为:在文字校勘上,停滞不前,对老子经文缺乏深入的考证;在本体论探讨上,削足适履,机械地与现代思想相比附;在人性论研究上,突出差异,看不到儒道仁义观的统一;在文体考辨上,盲目疑古,以个人偏爱代替历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老子哲学 西方哲学
原文传递
释道安与魏晋玄学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国良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76,共6页
所谓格义,即中国早期佛教学者利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概念以诠释佛经奥义的做法。实事证明,释道安对格义之法并不反对,他所否定的只是机械比附。无论是他的佛学本体论还是他的禅数思想,可以说都是通过借鉴魏晋玄学建构起来的。在处理外来... 所谓格义,即中国早期佛教学者利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概念以诠释佛经奥义的做法。实事证明,释道安对格义之法并不反对,他所否定的只是机械比附。无论是他的佛学本体论还是他的禅数思想,可以说都是通过借鉴魏晋玄学建构起来的。在处理外来文化时,在不扭曲其本质精神的前提下,却能将它与本土文化的矛盾降到最低,这样的明智做法显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通过释道安佛学思想的建立,我们可以再次见出我国早期佛界学人的博大心胸和高超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道安 魏晋玄学 本体论 禅数之学 格义
原文传递
论东吴高僧康僧会的佛学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国良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佛教自东汉已传入我国,但直到东晋才得到长足发展,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这实与曹魏末年东吴高僧康僧会在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密切相关。具体说来,康僧会对印度佛教的汉化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上而下传教方式的... 佛教自东汉已传入我国,但直到东晋才得到长足发展,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这实与曹魏末年东吴高僧康僧会在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密切相关。具体说来,康僧会对印度佛教的汉化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上而下传教方式的积极尝试;第二,对印度佛教"四大成物说"元气论的改造;第三,对印度佛教人性论思想存有论的转换;第四,对儒佛二家思想矛盾的巧妙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僧会 佛教 本土文化
原文传递
固守本真,拒斥异化——老子“美与恶,其相去何若”美蕴发覆
7
作者 韩少春 《老子学刊》 2021年第1期62-73,共12页
"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乃《老子》第二十章的经文,也是老子审美趣尚的又一经典表述。与《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矣)"一样,它也意在强调: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常被称赞的东西,包括那美善的情感、美善的行为... "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乃《老子》第二十章的经文,也是老子审美趣尚的又一经典表述。与《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矣)"一样,它也意在强调: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常被称赞的东西,包括那美善的情感、美善的行为,虽然它们也皆由人的本心化出,但是毕竟都属"末有"的东西,缺乏心本体所拥有的那种绝对性与自足性。因此如果对此加以提倡,使人知其为善为美而有意为之,乃至刻意为之,那争竞作伪、谄谀构陷的巧诈之恶就要产生了,甚至发动战争也在所不惜。也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老子才倡导"无为之治",认为"美""恶"等无差别,反对统治者施设造作,赏罚教谕。表面看来,老子对"美"颇有贬意,实际上他是在标举"自然之美""真诚之美",忧惧世人向名背实,走上异化浇伪的道路。不过十分遗憾,由于《老子》经文之讹,也因前人对"唯与呵""人之所畏"等经文存在误会,致使老子有关"美""恶"关系的见解,至今也未得到明确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第二十章 美恶 本真 异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