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海绵城市背景下南阳市洪涝灾害防治方法研究
1
作者 孙忠 蒋晓涵 +2 位作者 钮志文 刘梦豪 薛亚东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2年第11期34-39,共6页
近年来,世界及我国各地洪涝灾害频发,南阳市面临着同样问题,单一的洪涝灾害管理模式及工程措施无法应对洪涝灾害,应利用智慧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将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提高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在对洪涝控制时,首先从国土... 近年来,世界及我国各地洪涝灾害频发,南阳市面临着同样问题,单一的洪涝灾害管理模式及工程措施无法应对洪涝灾害,应利用智慧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将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提高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在对洪涝控制时,首先从国土规划层面进行生态环境改造,建设城市及区域海绵空间,增加雨水蓄滞能力;其次在河流连接处建设防洪闸,并在海绵设施及河流、水闸等处建设智慧化控制设施,一体化进行控制,且实现互联互通;再次是建设洪涝综合控制平台,将流域各区域及洪涝防控相关部门集中到同一平台协同控制,并建设精准的气象、降雨预测系统,在强降雨前进行降雨量、排水量等计算,根据计算腾出库容,实现强降雨时期各区域的分散排水,确保区域雨水的联调联控,防止各区域同一时间排水引发河流水位暴涨,造成城市排水困难及洪涝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海绵城市 南阳市 洪涝灾害防治 洪涝综合控制平台
下载PDF
南京紫金山南麓地铁站站外景观设计特点分析
2
作者 王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I0054-I0055,共2页
随着我国各地地铁建设与运营规模的不断壮大,地铁站站外景观已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地铁站站外景观不仅能够突出地铁站的场所与功能特点,而且可以带给人们以视觉享受,满足人们对地铁站站外环境的心理需求,其融入了城市景观,呈现出了... 随着我国各地地铁建设与运营规模的不断壮大,地铁站站外景观已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地铁站站外景观不仅能够突出地铁站的场所与功能特点,而且可以带给人们以视觉享受,满足人们对地铁站站外环境的心理需求,其融入了城市景观,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地铁站外景观实现了功能性、观赏性、人文性的统一。南京地铁2号线于2010年正式运营,标志色为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南京紫金山 地铁站 标志色 心理需求 视觉享受 人文性 功能性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清玉 梁淑云 +1 位作者 郭汝琳 李欣 《美化生活》 2022年第19期0094-0096,共3页
下载PDF
视觉传达设计对空间环境设计的再创造
4
作者 郭汝琳 王清玉 梁淑云 《美化生活》 2022年第19期0064-0066,共3页
下载PDF
乾隆五十年明十三陵修葺始末
5
作者 周悦煌 王其亨 +1 位作者 王巍 张凤梧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66,140,共20页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错综复杂,历朝历代对待前朝陵寝的决策性举措同时增加了其演变进程的多样性,清乾隆五十年对明十三陵的修葺即为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大学首次发现乾隆皇帝希望嘉庆皇帝参照明长陵建造清...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错综复杂,历朝历代对待前朝陵寝的决策性举措同时增加了其演变进程的多样性,清乾隆五十年对明十三陵的修葺即为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大学首次发现乾隆皇帝希望嘉庆皇帝参照明长陵建造清裕陵大碑楼的谕旨,胡汉生依此线索开始追踪乾隆朝修葺明陵档案,2007年,王茹茹、张胜强为完成明永陵、明定陵建筑工程的全案研究,发掘到乾隆朝“呈十三陵汇总地盘图总平面图”。本文即在前述基础上,详细汇集整理相关文献、档案,深入解读“呈十三陵汇总地盘图”,全面梳理乾隆五十年修葺工程的来龙去脉,还原历史史实,并结合测绘勘查,详考《帝陵图说》《昌平山水记》,以探明明十三陵各主体建筑之真实形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陵形制 明陵修葺 呈十三陵汇总地盘图
原文传递
用科学哲学的视角看人居科学
6
作者 段汉明 余淑君 王丹 《人类居住》 2021年第3期25-29,共5页
分析科学哲学的特征,论述现代物理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介绍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梗概,分析中国科学哲学的实践,认为科学与哲学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仅有科学素养则不能突破现有科学成果的藩篱,仅有哲学素养则缺乏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科学... 分析科学哲学的特征,论述现代物理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介绍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梗概,分析中国科学哲学的实践,认为科学与哲学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仅有科学素养则不能突破现有科学成果的藩篱,仅有哲学素养则缺乏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科学素养和哲学素养是科学家科学研究能力的双翼.人类聚居及活动场所的营造既是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又是一种建筑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不断提升进步的过程.在人类聚居及活动场所营造工程中,华夏民族整体的哲学观念、"计里画方"技术方法是哲学与科学结合的过程.人居科学的科学哲学意蕴主要在于: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伦理观念,广阔、深邃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所形成的普世价值,其内在蕴含的哲学意义即普世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人居科学 文化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