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双向共视法时间比对计算模型及其精度评估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晓刚 吴晓平 张传定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5-421,共7页
根据卫星双向共视法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详细推导该时间同步方法在地心惯性系中精确到卫星和地面站速度的二次幂以及加速度的一次幂的计算模型,并以GEO卫星和GPS卫星为例,分析该计算模型中的距离改正项时延对地面站间相对钟差的影响量... 根据卫星双向共视法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详细推导该时间同步方法在地心惯性系中精确到卫星和地面站速度的二次幂以及加速度的一次幂的计算模型,并以GEO卫星和GPS卫星为例,分析该计算模型中的距离改正项时延对地面站间相对钟差的影响量级。结果表明:对于GEO卫星、GPS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比对,当要求1ns的计算精度时,距离改正项时延只需要考虑到卫星速度项、地面站速度项的影响;当要求1ps的计算精度时,还需要考虑到卫星速度二次幂项、卫星加速度项、地面站与卫星相对钟差对卫星速度项、地面站间相对钟差对地面站速度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心惯性坐标系 GEO卫星 GPS卫星 钟差 时间同步
下载PDF
利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模型进行时间预报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晓刚 吴晓平 +1 位作者 田颜锋 邓禹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2,87,共7页
讨论两种原子钟时间预报模型:普通多项式模型和切比雪夫多项式模型。利用IGS提供的精密钟差数据,分别对3种不同时期发射的GPS卫星的卫星钟预报1天的卫星钟差,并对其钟差预报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模型进行时... 讨论两种原子钟时间预报模型:普通多项式模型和切比雪夫多项式模型。利用IGS提供的精密钟差数据,分别对3种不同时期发射的GPS卫星的卫星钟预报1天的卫星钟差,并对其钟差预报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模型进行时间预报,其与普通多项式模型的预报效果相差很小,因此可以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模型来替代普通多项式模型进行卫星钟差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多项式模型 切比雪夫多项式模型 时间预报 导航卫星 卫星钟差
下载PDF
几种时间预报模型的钟差长期预报效果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晓刚 吴晓平 +1 位作者 赵润 庞振兴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7,48,共4页
利用IGS提供的精密钟差数据,分别对三种不同时期发射的GPS卫星的卫星钟,利用普通多项式模型、切比雪夫多项式模型、灰色系统模型预报70 d的卫星钟差,并对三种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普通多项式模型和切比雪夫多项式模... 利用IGS提供的精密钟差数据,分别对三种不同时期发射的GPS卫星的卫星钟,利用普通多项式模型、切比雪夫多项式模型、灰色系统模型预报70 d的卫星钟差,并对三种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普通多项式模型和切比雪夫多项式模型的预报效果相差较小;灰色系统模型对于观测数据少、预报周期较长的卫星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三种模型进行钟差长期预报时,随着采用的观测数据量的增大,钟差预报效果不一定会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多项式模型 切比雪夫多项式模型 灰色系统模型 卫星钟 钟差
原文传递
星地无线电双向法时间比对计算模型及其误差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刚 张传定 《宇航计测技术》 CSCD 2009年第6期49-53,共5页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测距的基础是测时,而定轨和定位的前提是各观测量的时间同步。因此,时间同步技术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基础之一。根据星地无线电双向法时间同步技术的基本原理,详细推导了其在地心惯性系中的基本计算模型,...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测距的基础是测时,而定轨和定位的前提是各观测量的时间同步。因此,时间同步技术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基础之一。根据星地无线电双向法时间同步技术的基本原理,详细推导了其在地心惯性系中的基本计算模型,并以静止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例,分析了该计算模型中的距离改正项时延对星地间相对钟差的影响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心惯性系 钟差 时间同步 地球同步卫星 时间比对
下载PDF
星地无线电双向时间比对法误差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刚 张丽萍 +1 位作者 陈军 赵润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26,91,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星地无线电双向时间比对法的基本原理,给出其地心惯性系中计算模型,分析了各种误差源对星地间相对钟差的影响,计算了在几种计算精度下卫星和地面站位置和速度误差所需要达到的精度。结果表明:影响星地无线电双向法精度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星地无线电双向时间比对法的基本原理,给出其地心惯性系中计算模型,分析了各种误差源对星地间相对钟差的影响,计算了在几种计算精度下卫星和地面站位置和速度误差所需要达到的精度。结果表明:影响星地无线电双向法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为设备时延误差和电离层延迟误差,而由于卫星和地面站位置不准确引起的误差相对较小;对于电离层时延、设备时延等与信号传播频率有关的时延项,并不能通过差分完全消除它的影响,还需要通过其改正模型来对它的影响进行改正;对于目前时间比对法各误差源的精度量级,星地无线电双向法的理论精度也仅能达到约几百个皮秒的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无线电双向时间比对法 地心惯性系 钟差 时间同步 误差源
原文传递
利用两个测站同步观测值计算电离层延迟
6
作者 薄明亮 赵润 刘晓刚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0-51,共2页
电离层延迟是卫星导航的重要误差源之一,如何准确的计算出电离层延迟是该领域一个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两个测站的同步观测值计算电离层延迟的方法,并使用实测数据计算出测站到卫星的电离层延迟,然后将计算结果与空间天气公报数据... 电离层延迟是卫星导航的重要误差源之一,如何准确的计算出电离层延迟是该领域一个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两个测站的同步观测值计算电离层延迟的方法,并使用实测数据计算出测站到卫星的电离层延迟,然后将计算结果与空间天气公报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于计算电离层折射带来的测距误差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 电离层延迟 同步观测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