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声层析应用与观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
作者 廖光洪 朱小华 +2 位作者 林巨 郑红 梁楚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82-1790,共9页
综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展的主要海洋声层析观测实验.对它在海洋观测里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回顾,主要包括:(1)海洋中尺度现象观测;(2)海流,潮流,涡度的测量;(3)对流监测;(4)流量和热量输运测量;(5)气候声学测... 综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展的主要海洋声层析观测实验.对它在海洋观测里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回顾,主要包括:(1)海洋中尺度现象观测;(2)海流,潮流,涡度的测量;(3)对流监测;(4)流量和热量输运测量;(5)气候声学测温;(6)内波观测;(7)沿海声学层析;(8)中国学者的工作.对海洋声层析的相关问题作了评述,指出了海洋声学层析研究的重大意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难点,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声层析 海洋中尺度现象 海流 潮流与涡度 对流 流量与热容量 气候声学测温 内波 集成水下声学 观测系统
下载PDF
海洋中尺度涡建模及其在水声传播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佳讯 张韧 +1 位作者 陈奕德 金宝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6,共10页
针对海洋中尺度涡对水声传播的影响,利用中尺度涡区的历史水文实测数据提取涡旋强度,空间尺度等中尺度涡特征参数,建立了海洋中尺度涡理论计算模型。运用MMPE水下声场模型仿真试验研究了涡旋性质、强度和位置、声源频率和置放深度对声... 针对海洋中尺度涡对水声传播的影响,利用中尺度涡区的历史水文实测数据提取涡旋强度,空间尺度等中尺度涡特征参数,建立了海洋中尺度涡理论计算模型。运用MMPE水下声场模型仿真试验研究了涡旋性质、强度和位置、声源频率和置放深度对声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涡使得会聚区的位置"后退",会聚区宽度增加;冷涡使得会聚区的位置"前移",会聚区宽度减小。涡旋的强度越大,"前移"或"后退"的效应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E模型 中尺度涡模型 传播损失
下载PDF
全球实时海洋观测网(Argo)与上层海洋结构、变异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大可 许建平 +7 位作者 马继瑞 陈显尧 王桂华 王伟 韩桂军 张启龙 袁耀初 周伟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基于全球实时海洋观测计划(Argo)的上层海洋结构、变异及预测研究",首先介绍Argo这一新型全球海洋观测网给海洋和大气科学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我们面临的挑战,接着阐述项目重点研究区域西北... 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基于全球实时海洋观测计划(Argo)的上层海洋结构、变异及预测研究",首先介绍Argo这一新型全球海洋观测网给海洋和大气科学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我们面临的挑战,接着阐述项目重点研究区域西北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的国内外进展,最后给出了项目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实时海洋观测网 上层海洋 短期气候 海洋与气候预测
下载PDF
我国卫星海洋遥感应用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潘德炉 龚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1-10,共10页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向海洋要环境,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要安全.海洋已成为国际上新一轮竞争的重要舞台.对海洋环境的认知能力是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卫星遥感的独特优势,它已成为提升广阔海洋环境认知度的重要高...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向海洋要环境,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要安全.海洋已成为国际上新一轮竞争的重要舞台.对海洋环境的认知能力是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卫星遥感的独特优势,它已成为提升广阔海洋环境认知度的重要高新技术手段.文章在概要介绍我国自主卫星发展过程及性能基础上,从自主卫星资料处理技术、海洋卫星资料的融合重构技术和新领域拓展应用技术等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我国卫星海洋遥感应用技术的新进展,最后描述了我国"十二五"期间海洋卫星系列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为从事海洋遥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遥感 国产卫星 资料融合 应用拓展
下载PDF
我国的海洋环境科技需求 被引量:8
5
作者 苏纪兰 黄大吉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6年第5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海洋环境 科技需求 海洋产业 国民经济发展 总产值 改革开放 社会经济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海洋水色遥感图像伪彩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尹中林 毛天明 陆嘉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8,共8页
分析了国内外有关信息伪彩化应用的研究现状后认为:海洋水色遥感图像的伪彩化应该是基于任务的,也只有基于任务的伪彩化才能保证伪彩化结果的准确性。基于任务的伪彩化要求必须从伪彩化相关的3个对象(信息、色彩与用户)所具有的特点出发... 分析了国内外有关信息伪彩化应用的研究现状后认为:海洋水色遥感图像的伪彩化应该是基于任务的,也只有基于任务的伪彩化才能保证伪彩化结果的准确性。基于任务的伪彩化要求必须从伪彩化相关的3个对象(信息、色彩与用户)所具有的特点出发,确定有针对性的伪彩化实现方案。在综合考虑了伪彩化3个对象的特点后,提出海洋水色遥感图像的伪彩化可以分3种方案进行伪彩化设计,每种方案都有自己的针对性、使用范围及局限性。方案1是针对对海洋信息作定量分析而提出来的,主要用于揭示海洋信息中的高频快变成分,同时兼顾揭示信息中的低频成分,被分析信息的波动幅度不大。方案2是针对对海洋信息作定性分析而提出的,不强求对信息量的准确量化,更多关心的是海洋信息相互间的关系,因此要求色标具有很高的信息表现力。方案3是方案1及方案2的补充,方案1具有定量能力,但总色差较小,对信息的解析能力有限,方案2虽然有较大的总色差,具有较好的解析能力,但只有定性能力,方案3将在保持局部区域的定量特点外,扩大整体的总色差。在伪彩化或可视化设计中,主要是关心数据信息中最引人注意的部分也即突出最重要的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对数据信息的低端及高端更感兴趣,这也是方案3中双反色调色板设计及使用的基础。3种方案的针对性设计将方便伪彩化在水色遥感信息分析中的准确、快捷使用。文章最后通过例子证明,在对海洋水色遥感信息的分析和研究中,选择3个方案中的1种或几种作适当的调整,海洋水色遥感信息可以得到较好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色 伪彩化 色标 图像
下载PDF
海洋:地球最巨大的碳库 被引量:12
7
作者 潘德炉 李腾 白雁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0引言 进入21世纪,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自1990年起已经召开了多次政府间气候谈判大会。随着又一次国际气候会议在德班的召开,气候问题再次吸引了... 0引言 进入21世纪,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自1990年起已经召开了多次政府间气候谈判大会。随着又一次国际气候会议在德班的召开,气候问题再次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作为气候谈判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库 地球 海洋 气候变化 气候谈判 极端天气 人类发展 气候问题
下载PDF
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的工作机理及其可能的海洋学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荣 杨劲松 +3 位作者 黄韦艮 张华国 陈小燕 王隽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3期99-102,共4页
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China Imaging Altimeter,CIALT)是中科院空间中心在传统高度计的基础上,结合偏离天底点观测技术与高度跟踪测量技术、合成孔径技术和干涉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雷达高度计。其中,偏离天底点技术是为了增大刈幅宽度,高... 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China Imaging Altimeter,CIALT)是中科院空间中心在传统高度计的基础上,结合偏离天底点观测技术与高度跟踪测量技术、合成孔径技术和干涉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雷达高度计。其中,偏离天底点技术是为了增大刈幅宽度,高度跟踪技术是为了兼容海陆信息的观测,合成孔径技术是为了增加方位向分辨率,干涉技术是为了测量像素点的高程值。CIALT相当于是一部Ku波段、小于5°入射角的SAR,它的成像机理与SAR和InSAR基本相似,同时也能够达到传统高度计那样的厘米量级的精确度。但是,CIALT的入射角小于5°,它发射的电磁波不满足发生Bragg散射和二尺度散射的条件,只能发生准镜面散射。因此,CIALT不能完全应用SAR的一些遥感机理和研究算法,但是可以在SAR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遥感机理和研究算法。CIALT技术主要是解决增加有效测量点和减小时间间隔的问题,它满足了现代海洋研究与应用对于海洋参数采样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的要求。它在海洋三维立体成像、海洋大地水准面、洋流、中尺度涡、海面风场、海浪和潮汐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雷达高度计 海洋学应用
下载PDF
我国海洋水色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潘德炉 白雁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第9期14-24,46,共12页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海洋水色遥感应用工程技术方面的新进展,包括以应用为导向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各类应用示范系统的开发等。针对当前海洋水色遥感业务化应用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和一些急需解决的关键工程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海洋水色遥感 业务化应用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
下载PDF
基于MPHD算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海洋上空的云及其阴影的识别与匹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晓东 陈建裕 +1 位作者 毛志华 潘德炉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2期51-57,共7页
对云及其阴影的识别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云及其阴影在图像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利用两者在平坦区域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上具有相似性的特征对其进行识别与匹配,可以比较简单地利用图像域值分割方法得到... 对云及其阴影的识别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云及其阴影在图像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利用两者在平坦区域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上具有相似性的特征对其进行识别与匹配,可以比较简单地利用图像域值分割方法得到更好的识别与匹配结果。采用面向对象的思路提取云及其阴影的轮廓,在分析图像分割误差原因的基础上,考虑影像上云与其阴影的空间拓扑关系,应用改进的分数Hausdorff距离的图像匹配方法(MPHD),通过云及其阴影的局部相似的匹配,从而很好地识别出云及与其匹配的阴影,同时还可计算出匹配两者在投影平面上的距离。提出的云及其阴影的识别与匹配算法,为计算云高和应用遥感图像处理云及其云阴影的掩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HD算法 阴影 图像匹配 SPOT-5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海洋溢油监测方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胡佳臣 王迪峰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68-73,共6页
石油及其产品大量进入海洋将对生态和经济产生严重危害。现代遥感技术可实时获取溢油相关信息,在溢油应急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以遥感平台及手段为切入点,介绍和分析遥感溢油监测现状,在遥感溢油监测向着多平台、多传感器、多... 石油及其产品大量进入海洋将对生态和经济产生严重危害。现代遥感技术可实时获取溢油相关信息,在溢油应急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以遥感平台及手段为切入点,介绍和分析遥感溢油监测现状,在遥感溢油监测向着多平台、多传感器、多源数据综合观测的方向发展的前提下,除依靠传统遥感(可见光/近红外,微波)外,需加强紫外遥感溢油监测研究,并注重高光谱和偏振溢油遥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遥感 溢油 监测
下载PDF
气候谈判与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12
作者 潘德炉 李腾 白雁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0引言 随着大气温室气体的增加,气候变暖引起的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经济的发展。据政府间气候变化联合委员会(IPCC)2007年报告,气候变暖将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水资源减缺,以及传染病增加等严重后... 0引言 随着大气温室气体的增加,气候变暖引起的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经济的发展。据政府间气候变化联合委员会(IPCC)2007年报告,气候变暖将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水资源减缺,以及传染病增加等严重后果。为此,联合国于1990年专门成立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FCCC),先后举行了多次政府间气候谈判,期望达成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协议,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卫地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谈判 温室气体 排放清单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极端天气事件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下载PDF
湖泊水色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98
13
作者 马荣华 唐军武 +1 位作者 段洪涛 潘德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58,共16页
从卫星传感器、大气校正、光学特性测量、生物光学模型及水体辐射传输、水质参数反演方法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湖泊水色遥感的发展现状.湖泊水体物质组份的复杂性以及卫星传感器与实际需求的矛盾决定了湖泊水色遥感的难度.目前湖泊水色遥... 从卫星传感器、大气校正、光学特性测量、生物光学模型及水体辐射传输、水质参数反演方法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湖泊水色遥感的发展现状.湖泊水体物质组份的复杂性以及卫星传感器与实际需求的矛盾决定了湖泊水色遥感的难度.目前湖泊水色遥感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没有实质性进步,离水色遥感监测的业务化尚有一段距离.令人欣慰的是,卫星传感器以及水色遥感反演算法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色 水质 遥感
下载PDF
南海北部及珠江口细菌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诚刚 宁修仁 +2 位作者 蔡昱明 郝锵 乐凤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2004年2~3月和2004年8~9月两个航次中对珠江口及南海北部海域的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生产力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物质的供应对调查区域真光层水体内的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起着主要控制作用,从而导致冬季航次珠... 2004年2~3月和2004年8~9月两个航次中对珠江口及南海北部海域的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生产力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物质的供应对调查区域真光层水体内的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起着主要控制作用,从而导致冬季航次珠江口-陆架-外海调查断面表层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呈现沿盐度梯度向外海逐渐降低的特征.就南海北部调查区域而言,冬季真光层异养细菌生物量(C)平均为(712±290)mg/m^2,夏季平均为(937±397)mg/m^2;真光层细菌生产力(C)冬季平均为(65.1±42.8)mg/(m^2·d),夏季平均(52.5±28.6)mg/(m^2·d).本调查中,南海北部海区IBP和IPP比值范围是4%~96%,平均为26%,IBP和IPP比值与初级生产力呈负相关,其分布特征与新生产力,比的分布趋势相反,显示了异养细菌在真光层物质循环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南海近岸富营养海域和外海寡营养海域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浮游细菌 细菌生产力 细菌生物量 细菌丰度 南海 珠江口
下载PDF
黄海鳀鱼越冬洄游分布及其与物理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峣 赵宪勇 +2 位作者 张涛 李显森 魏皓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依据2001~2003年间秋、冬季调查资料,对黄海鳀鱼的越冬洄游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利用一个以温、盐为参量的刻画海区物理环境对鳀鱼适合程度的指标(环境适合度),对环境因子在鳀鱼洄游分布中的作用做了初步的定量探讨... 依据2001~2003年间秋、冬季调查资料,对黄海鳀鱼的越冬洄游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利用一个以温、盐为参量的刻画海区物理环境对鳀鱼适合程度的指标(环境适合度),对环境因子在鳀鱼洄游分布中的作用做了初步的定量探讨。结果表明,鳀鱼的越冬洄游分布呈现出一种为温盐环境因子所“驱动”的态势;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是其两个主要控制因素。秋季黄海冷水团决定着鳀鱼的洄游与分布,鳀鱼主要聚集于黄海冷水团的边缘、底层水温11~12℃等温线附近,冷水团边缘应是鳀鱼越冬洄游的主要路径。冬季黄海暖流决定了鳀鱼的越冬分布,鳀鱼主要密集于黄海暖流入侵所形成的暖水舌边缘、水温11~13℃等温线附近。物理环境适合度与鳀鱼的分布有着良好的匹配,适合度由低到高的负梯度方向决定了鳀鱼的越冬洄游路线,适合度高值区恰是越冬鳀鱼的密集区;表明适合度可作为一有效环境指标在预测鳀鱼密集区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鳀鱼 越冬洄游 黄海冷水团 黄海暖流 环境适合度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溢油实时预测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潘冲 王惠群 +1 位作者 管卫兵 杨扬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3期176-186,共11页
使用国际上最新发展起来的基于半隐式有限元法的SELFE模型,建立了1个采用非结构网格系统的三维风海流、潮流和斜压流耦合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动力模型。利用欧拉-拉格朗日和随机走动理论,在三维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研发了考虑溢油蒸发... 使用国际上最新发展起来的基于半隐式有限元法的SELFE模型,建立了1个采用非结构网格系统的三维风海流、潮流和斜压流耦合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动力模型。利用欧拉-拉格朗日和随机走动理论,在三维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研发了考虑溢油蒸发过程和波浪效应的三维溢油粒子扩散模型,结合实时预报的风场和相应的海浪场数据,形成了1个适用于本区域的海上突发溢油预测系统,并利用其开展了长江口溢油对冬、夏季典型风场的响应规律研究。研究表明,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外区域,溢油在涨落潮流、西北风和长江冲淡水的作用下,螺旋式向东南漂移;而在东南风情况下,由于受长江冲淡水的顶托,溢油向北漂移扩散。溢油量主要集中在表层,其次是通过蒸发离开水体,但也有少部分进入表层以下水体。在同等风力的作用下,利于产生下降流的西北风情形相对于利于产生上升流的东南风情形而言,会有更多的油粒子下沉进入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三维模式 溢油 实时预报
下载PDF
利用HOAPS资料研究南海海气界面热通量时空分布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桂华 黄韦艮 王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基于第二版本HOAPS(Hamburg Ocean Atmosphere Parameters and Fluxes from Satellite data)潜热、感热和海表温度(SST)3个参量的15a(1988-2002年)逐月平均资料,利用经验正交方法分解分析了这3个参量在南海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基于第二版本HOAPS(Hamburg Ocean Atmosphere Parameters and Fluxes from Satellite data)潜热、感热和海表温度(SST)3个参量的15a(1988-2002年)逐月平均资料,利用经验正交方法分解分析了这3个参量在南海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在夏季模态,潜热表现为南高北低,感热表现为中间低两边高,两者主要都是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但大气有时也向南海中部输送感热;在冬季模态,潜热和感热的高值区都在南海北部,东北部有一强中心,该中心主要是由风场引起的;夏季SST的变化导致全年SST呈准半年周期变化.冬季SST的变化滞后于潜热变化1个月;除夏季和冬季模态外,冬夏转换季节模态也十分明显;HOAPS与NCEP(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 Prediction)资料相比,两者3个参量的时空分布大体一致,区别在于HOAPS资料能更好地反映参量的一些细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表温度 潜热 感热
下载PDF
海水养殖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宁修仁 刘诚刚 +1 位作者 郝锵 乐凤凤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83,共9页
概述了我国海水养殖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养殖产业规划滞后和养殖生态环境恶化而带来的若干问题。简要介绍"浙江省重点养殖海湾养殖生态和养殖容量研究"的立项背景和研究目的,鱼类、贝类和大型藻类的养殖容量研究方法... 概述了我国海水养殖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养殖产业规划滞后和养殖生态环境恶化而带来的若干问题。简要介绍"浙江省重点养殖海湾养殖生态和养殖容量研究"的立项背景和研究目的,鱼类、贝类和大型藻类的养殖容量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展示了近海养殖生态和养殖容量的研究思路,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一个范例。海水养殖的长远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沿岸生态环境、资源与环境的和谐是支撑海水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总结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管理取得的进步并指出尚存在的问题。针对海水养殖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提出了海水养殖业的规划管理和海水养殖技术改进等方面的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生态 养殖生物与环境 养殖容量 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湾
下载PDF
海洋微食物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洪波 杨青 周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7-932,共6页
微食物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和能量过程,是传统食物链的有效补充。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海洋微食物环结构组成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对微食物环的生物组成成分,包括微微型浮游生物、nano-浮游动物、micro-浮游动物以及病毒的... 微食物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和能量过程,是传统食物链的有效补充。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海洋微食物环结构组成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对微食物环的生物组成成分,包括微微型浮游生物、nano-浮游动物、micro-浮游动物以及病毒的生态作用加以阐述,同时针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如富营养化、浮游植物水华过程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微食物环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未来微食物环研究进行了展望。微型生物及微食物环如何应对新型生态压力,尤其是对气候改变的响应策略将会是下一步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食物环 富营养化 气候变化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象山港多年围填海工程对水动力影响的累积效应 被引量:56
20
作者 曾相明 管卫兵 潘冲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1期73-83,共11页
由于土地资源开发和围塘养殖等需要,多年以来象山港实施了大量的围填海工程。单个的小面积围填海工程对海湾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在较长时间段内,多个围填海工程的累积效应却比较明显。本文在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型的基础上,利用... 由于土地资源开发和围塘养殖等需要,多年以来象山港实施了大量的围填海工程。单个的小面积围填海工程对海湾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在较长时间段内,多个围填海工程的累积效应却比较明显。本文在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动边界处理技术,针对1963,2003和2010年3个不同时期的岸线与地形进行模拟,计算了不同时期的纳潮量和水交换能力。通过对比发现,较长时间段内实施的大量围填海工程对象山港的纳潮量和水交换累积影响明显:从1963年到2003年,大潮纳潮量减少8.9%,中潮纳潮量减少8.7%,小潮纳潮量减少8.0%,全潮平均纳潮量减少8.6%;从1963年到2010年,大潮纳潮量减少12.7%,中潮纳潮量减少12.7%,小潮纳潮量减少12.4%,全潮平均纳潮量减少12.6%;在2003年岸线和地形下,整个港湾交换30,60和90 d后的平均水交换率与1963年相比分别减少5.3%,4.5%和3.9%;而在2010年岸线和地形下,整个港湾交换30,60和90 d后的平均水交换率与1963年相比分别减少7.7%,6.8%和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象山港 水交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