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大众共享考古——读高蒙河、黄颖《三峡考古记胜》
1
作者 干小莉 《东南文化》 2004年第5期95-96,共2页
对于“考古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每个专业的考古学家都会从理论到实践给出一套套系统的说法,并竭尽其能地论证考古学的在诸多重大学术问题上独一无二的价值。但是,考古学家在干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想什么?如何考古?这些大众心灵永久... 对于“考古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每个专业的考古学家都会从理论到实践给出一套套系统的说法,并竭尽其能地论证考古学的在诸多重大学术问题上独一无二的价值。但是,考古学家在干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想什么?如何考古?这些大众心灵永久的渴望,却似乎总是被浓重的神秘所笼罩。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欣喜地发现了一本难得的考古“闲书”,香港中华书局2003年2月出版的《三峡考古记胜》(一下简称《记胜》),该书是复旦大学高蒙河教授和他的硕士研究生黄颖的最新合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考古记胜》 高蒙河 黄颖 历史文化
下载PDF
批判江青对“母系氏族”的歪曲
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1期45-49,共5页
1974年以来,资产阶级大阴谋家、大野心家、白骨精江青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乔装打扮成博古通今的历史“学者”,大肆歪曲历史,甚至连远古的原始社会也不放过,她喋喋不休地鼓吹什么“将来女的要掌权,社会就是从母系氏族来的”,... 1974年以来,资产阶级大阴谋家、大野心家、白骨精江青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乔装打扮成博古通今的历史“学者”,大肆歪曲历史,甚至连远古的原始社会也不放过,她喋喋不休地鼓吹什么“将来女的要掌权,社会就是从母系氏族来的”,“在氏族社会,是女的当家”,“到共产主义还有母系氏族”等等谬论,来为她一伙疯狂反对毛主席,陷害周总理,攻击华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氏族 原始社会 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 氏族制度 党政军 社会发展史 摩尔根 母权制 古代社会
下载PDF
寻找“王者之舟”——读李世源《珠海宝镜湾岩画判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春明 王炜 《东南文化》 2003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李世源 《珠海宝镜湾岩画判读》 中国 文物考古 边缘文化
下载PDF
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出土木简神名考释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钊 《东南文化》 2003年第1期69-70,共2页
邵家沟木简神名字变漫漶,然右半尚存,参阅睡虎地秦简内容,其神名当为穷奇,即古籍中之吃鬼之虎。
关键词 神名 穷奇
下载PDF
江西广丰社山头遗址第三次发掘 被引量:10
5
《南方文物》 1997年第1期1-22,共22页
关键词 文化遗存 江西广丰 新石器 夹砂 红烧土 陶器残片 商周时期 装饰纹样 A标 长方形
下载PDF
福建崇安县架壑船棺调查简报 被引量:8
6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93-98,共6页
1973年9月间,在崇安县武夷公社天心大队白岩生产队附近的观音岩西壁南隅石洞中,取下一具船棺(简称一号船棺),现存县文化馆。1977年4月间,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74级师生到崇安县调查架壑船棺、汉城和窑址等古迹,得到了当地各级领导同... 1973年9月间,在崇安县武夷公社天心大队白岩生产队附近的观音岩西壁南隅石洞中,取下一具船棺(简称一号船棺),现存县文化馆。1977年4月间,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74级师生到崇安县调查架壑船棺、汉城和窑址等古迹,得到了当地各级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我们除了考察船棺之外,还一起实地调查一些有船棺遗存的地方,时间前后一星期。现将一号船棺和实地调查简报如下: 一、地理位置武夷山脉绵亘在福建崇安县全境,武夷山是福建著名的风景区,也是我国颇享盛誉的名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棺 调查简报 观音岩 实地调查 文化馆 地理位置 历史系 遗存 考古 窑址
下载PDF
闽江流域先秦两汉文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吴春明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7-172,共26页
依《周礼·职方氏》、《史记·东越列传》、《汉书·地理志》等文献,以福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在先秦两汉时期为"七闽"和"闽越"的活动空间。闽越族曾一度称王立国,但闽、闽越均缺乏本民族自身的文献... 依《周礼·职方氏》、《史记·东越列传》、《汉书·地理志》等文献,以福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在先秦两汉时期为"七闽"和"闽越"的活动空间。闽越族曾一度称王立国,但闽、闽越均缺乏本民族自身的文献历史。其间虽有秦废闽越王、立闽中郡,汉除闽越国、置冶县等措施,中原王朝对福建的统治一直是间接的和局部的。因此,汉文史籍对福建先秦两汉历史的零星记载也往往存在不正确或片面之处。对福建早期民族史的全面认识,主要应以考古出土资料为主。闽江流域是这一区域先秦两汉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之一,考古工作也相对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流域 两汉文化 闽江下游 文化因素 遗存 贝丘遗址 闽江上游 新石器文化 土著文化 墓葬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崖葬的类型学考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吴春明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1-336,共26页
Cliff burial, also called hanging-coffin burial or cliff-cave burial, is a peculiar burial custom of entombing the dead on the cliff side. The burials were located in mountains,forests or river valleys and placed on c... Cliff burial, also called hanging-coffin burial or cliff-cave burial, is a peculiar burial custom of entombing the dead on the cliff side. The burials were located in mountains,forests or river valleys and placed on cliff sides separately with the entrance left open. As recorded in historical texts and discovered in archaeological work,their remains are distributed concentratedly within three regions of south China, in 10 sub-groups of smaller areas: within the mountainous and hilly region of southeast China-the upper Mingjiang River valley, the water system of the eastern bank of the Poyang Lake,and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ern Zhejiang; with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valley-the Xiajiang River area, the Qingjiang River valley,the Yuanshui River valley, the water system of the Wujiang River,the border land of Sichuan,Yun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and the water system of the Minjiang River; and the upper Xijiang River valley. This type of burial is also seen in neighboring southeast Asia. According to reliable chronological material,cliff burial originated in the Shang-Zhou period and lasted to Ming-Qing times,and remains in practice even today. In the choice of burial locations,the preparation of bomb furniture and grave goods and the adoption of burial manners,the cliff burial cultures in different areas and periods show definite evolutionary continuity and inheritance,while their differences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their developmental stages. Based on these distinctive features, the author divides the cliff burials into seven types,i. e. the Jiuquxi type of Shang-Zhou period,Wulingshan type from Six Dynastied period to Tang-Song times,Nanguanghe type and Mingjiang type around SongMing period,and Xijiang type of Tang to Qing periods. A preliminary study shows that the above cultural types were aboriginal cultures created by some sub-groups of the Nanman people, and the intergroup cultural relationships are the reflection of the migration and mutual exchange of the above subgroups in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葬 九曲溪 纺织品 独木棺 随葬品 长江上游 崖洞 类型学 二次葬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江西清江筑卫城遗址第二次发掘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家添 吴绵吉 +3 位作者 钟礼强 吴广 熊海棠 彭适凡 《考古》 1982年第2期130-138,226,共10页
清江筑卫城遗址,是江西地区发现较早也是一处较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通过第一次发掘,证实它有着新石器晚期和商周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为进一步探索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江西省历史博物馆会同清江县博物馆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 清江筑卫城遗址,是江西地区发现较早也是一处较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通过第一次发掘,证实它有着新石器晚期和商周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为进一步探索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江西省历史博物馆会同清江县博物馆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于1977年秋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共开探方七个(79T20—26),揭露面积150平方米。在清江县委和福空五七干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发掘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本文由徐菁同志绘图,李恒贤同志摄影。现将发掘的主要收获简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发掘 新石器时代遗址 江西省 文化堆积 清江 红陶 生产工具 泥质 文化遗物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安徽庐江三板桥周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0
作者 柴政良 +2 位作者 张闻捷 张辉 阮晓根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68,I0004,共18页
三板桥遗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申山村,是一处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台型遗址。2018年7—12月,厦门大学历史系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壕沟1条、房址3座、灰坑29个、灰沟2条。出土了陶、石器等众多遗物,还发现了大量动植物遗... 三板桥遗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申山村,是一处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台型遗址。2018年7—12月,厦门大学历史系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壕沟1条、房址3座、灰坑29个、灰沟2条。出土了陶、石器等众多遗物,还发现了大量动植物遗存。该遗址的发掘填补了庐江县周代遗址发掘的空白,为研究安徽江淮地区周代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三板桥遗址 台型遗址 周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